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人民日报 | 领导干部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头雁效应”越来越突出 在法治之下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

2021-10-21 11:44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领导干部要把对法治的尊崇、对法律的敬畏转化成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做到在法治之下、而不是法治之外、更不是法治之上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

坚持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是实现全面依法治国目标任务的关键所在。

严格规范程序

推进依法科学民主决策

“有了电梯,我们老人出门就更方便了!” 不久前,上海市杨浦区明丰苑小区22号楼和34号楼加装电梯项目动工了,住在五楼的吴阿姨感到非常高兴。

为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是上海市2021年度市政府重大行政决策事项目录中“民心工程和为民办实事项目”的重要内容。“在这项重大行政决策推进过程中,市政府办公厅派出公职律师到杨浦区居民小区开展实地调研,会同市房管局充分听取相关各方意见,了解电梯加装全周期工作中碰到的痛点难点堵点,为相关政策出台和实施提供法治保障。”上海市住建委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上海市加装电梯制度体系基本建立,社会共识不断提高,协商机制日趋完善。

推进重大行政决策的依法民主科学,是领导干部在法治建设中发挥带头引领作用的重要方面。

“2020年底,上海市政府办公厅启动编制市政府年度重大行政决策事项目录。编制过程中,市政府办公厅组织政府法律顾问、公职律师及法学专家进行咨询论证,多轮征求意见。”上海市政府办公厅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3月,目录向社会公布,这是全国首份省级政府重大行政决策事项目录。

当前,各地严格执行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法治政府建设步伐加快。在江苏苏州,当地除了探索决策目录化管理和网上运行,依托门户网站探索决策预公开和动态管理,还持续开展决策标准化体系化试点,在省内率先出台重大行政决策目录管理办法和决策程序规定实施细则,出台决策档案管理制度,通过汇编典型案例发挥示范引领效果。

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一把手”很关键。

为落实《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规定》和党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决策部署,河北省委全面依法治省委员会近期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推动落实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的意见》,将述法工作机制化、制度化。

“《意见》提出了建立省市县乡四级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的职责清单,使各级‘一把手’的职责任务更加明确、更加具体,更容易操作。”河北省委依法治省办副主任、省司法厅厅长贾文雅表示,这些创新性举措进一步压实了各级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有助于推动各级法治政府建设。

带头守法、捍卫法治

用法治方式处理问题

信访是送上门的群众工作,能否依法回应群众诉求考验着领导干部的法治能力。“人民信访、法治保障”,山东青岛即墨区通过推进信访法治化建设及时回应群众诉求。

青岛某公司的信访件圆满化解就是一例。从2019年6月,青岛某公司多次写信投诉反映土地补偿问题,针对该公司反映的问题,青岛市即墨区成立了工作专班,由副区长李黎担任包案领导,依法依规回应群众诉求。“工作专班调取政策文件和档案,查看资料,摸清了事情的前因后果和问题症结。”李黎介绍,工作组多次与该公司相关人员进行沟通,向他们详细解释有关法律法规,最终该公司接受了经济补偿,案件依法化解。

基层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在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县里统筹各方资源入驻调解中心,一站式接收、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群众矛盾纠纷。“这里已有公检法、住建、人社等18个部门的工作人员集中常驻,其他相关部门人员定期入驻、随需随驻。”调解中心常务副主任沈高飞告诉记者,以资源整合的工作方式,群众遇到问题能有地方“找个说法”,遇事仅跑一地。

记者在调研中发现,各地领导干部带头守法、捍卫法治,带头营造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环境。有的地方依托信访事项第三方评估,从信访人社会关系、生产生活现状等方面,情理法并用,打开群众“心结”;有的地方持续推进实施乡村“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加强农村基层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

出庭又“出声”

自觉维护司法权威

“行政机关负责人能和我们面对面交流,消除了隔阂和认识误区,最终顺利达成共识。”提起此前撤诉的官司,某软件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告官能见官”,让沟通更有效率,有助于促成问题的化解。

原来,职工田某、尚某因该公司拖欠工资,向河北省邢台市人社局进行投诉。邢台市人社局经过审查认为投诉的事实理由成立,作出行政处理决定和行政处罚决定,责令该软件公司支付田某和尚某的工资。不过,该软件公司并不服,先后经过两次行政复议、法院一审,又向邢台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了行政诉讼,要求撤销处罚决定。

“市政府支持通过法律途径解决矛盾,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时任邢台市市长董晓宇作为复议机关负责人代表市政府应诉,这也是邢台市首次由市级行政机关主要负责人出庭应诉的行政案件。庭审过程中,控辩双方按照法定程序充分发表了意见。最终,原告撤诉,争议得到实质性化解。

贾文雅介绍,2020年河北省行政机关负责人平均出庭应诉率67.22%,在推动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的基础上,注重抓好法庭答辩等应诉各个环节,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又出声”,更好地保障群众的合法权益,推动依法行政水平提升。

公平正义是司法的生命线,执行“领导干部不得干预司法活动、插手具体案件处理相关制度情况”就是关系人民群众法治获得感的一个直接指标。在各地调研采访中,记者发现,当前各地严格执行“三个规定”,拧紧公平正义“安全阀”。

“我们积极传递‘凡问必记录’的导向,明确正确的反映诉求、了解信息的渠道与途径,让社会看到重大事项记录报告制度堵死的是过问或干预司法办案的‘后门’。”浙江省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贾宇表示。

学习法律掌握法律

不断增强法治意识养成法治习惯

“宅基地、自留地、自留山是否属于公民个人所有?”“赵某家里被盗,去公安局报警,公安局拒绝立案,赵某是否可以申请行政复议?”……5月20日上午,在北京市怀柔区杨宋镇政府3楼会议室,一场法律知识摸底考试正在进行,现场80余名杨宋镇各村居新一届两委干部参加考试。

在任期内,日常学法和年度测法将是他们的必修课。“乡镇涉法涉诉事件很多,例如群众反映的退耕还林补偿、电站建设林地补偿等,通过日常学法、年度测法、提职考法,提升了自己的法治意识,回应群众诉求也有了更多底气。”谈及提职考法感受,怀柔区汤河口镇党委副书记、镇长赵俊石说。

记者在调研采访中了解到,2018年,怀柔区在全市搭建起了首个领导干部和国家工作人员学法考法平台,全面推行“日常学法、年度测法、提职考法”制度,将学法、测法、考法结果作为年度考核和提职晋升的实指标、硬杠杠。

“重要的是树立和提升领导干部这一‘关键少数’的法治意识和法治思维,在工作中遇到棘手的问题,或遇到百姓求助,能第一时间想到遇事靠法、依法办事。”怀柔区司法局副局长孟伟介绍, 自“日常学法、年度测法、提职考法”制度正式实施以来,怀柔区新提拔的103名处级干部和532名科级干部全部通过了提职考法,国家工作人员“凡提必考”在全区已成常态。

常务会会前学法、年终述法、线上线下法律培训……各地不断建立健全领导干部学法制度,通过多种形式提升领导干部法治水平,以关键少数带动全社会形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氛围。

来源丨人民日报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