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吕纪的桂花、徐渭的螃蟹……江南秋天的仪式感就在这些古画里
吕纪的桂花、徐渭的螃蟹……江南秋天的仪式感就在这些古画里 原创 上海文联 上海文联
迟迟不走的夏天
终于过去了
上海的秋天
也在满城桂花香甜的空气里
获得了应有的实感
现实中的江南秋色
稍纵即逝
画中的清朗秋景
却不惧时光
在徐渭、吕纪、赵之谦、虚谷等画家笔下
折桂望月、把酒东篱的秋日仪式感
始终清朗鲜明、真实可触
桂
明 吕纪 桂菊山禽图
绢本 设色 192cm×107cm
现藏故宫博物院
在中国传统花鸟画中
桂花意外地并不是那么“网红”的题材
这可能是因为桂树虽然在南方常见
在中国北方却很少的缘故吧
明代画家吕纪的这幅
《桂菊山禽图》
是桂花题材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一幅
吕纪自己是宁波人
因为有画名,被征召入宫
值仁智殿,授锦衣卫指挥使
是与边景昭、林良齐名的
明代院体花鸟画名家
桂菊山禽图局部
桂树干粗叶茂,枝头繁花如锦
黄色金桂似乎正散发出阵阵幽香
花、叶、鸟用的都是勾勒填彩之法
用笔工细、设色鲜丽
属于典型的工笔重彩画法
树干、坡石则用较为粗疏的笔墨
与花、鸟的工笔重彩形成鲜明的对比
桂菊山禽图局部
而更多时候
桂树和白兔一起“组团出道”
清 李世倬 桂花月兔图
纸本 淡设色 16.7cm×49.4cm
现藏故宫博物院
一只白兔居于画面主体
透过其抬头仰视的目光
可以看到被桂树叶遮掩的半个月亮
白兔、桂花、明月
是中秋佳节的美好
桂花月兔图局部
蟹
赏完了桂花
再来观蟹
明 徐渭 黄甲图
纸本 墨笔 114.6cm×29.7cm
现藏故宫博物院
肥阔的荷叶已开始凋零
一只螃蟹缓缓爬行
留出大片空白表现秋水
画家以淋漓的墨色画荷叶
画蟹则寥寥数笔
看似草草为之
实则浓、淡、枯、湿、勾、抹、点
多种笔法参用
形状虽夸张,却饶有笔情墨趣
黄甲图局部
身为青藤画派鼻祖的徐渭是绍兴人
河蟹配上微温的绍兴黄酒
是秋日绝妙的享受
当然,这幅作品与蟹味无关
却是托物言志的作品
画上的题诗写道:
兀然有物气豪粗,莫问年来珠有无
养就孤标人不识,时来黄甲独传胪
画的是蟹
讲的却是怀壁必为所用的
文人傲气
说起来
宋画中也有差不多题材的作品
比如下面这幅《荷蟹图》
宋 佚名 荷蟹图
绢本 设色 28.4cm×28cm
现藏故宫博物院
残败的荷叶枯黄斑驳,半浸于水中
一只雌蟹挥螯伏于叶上
流水的红蓼、蒲草、浮萍、水藻等
叶片边沿都已经开始泛黄
荷叶的颓势与雌蟹的鲜活形成强烈对比
菊
“海派四家”之一的赵之谦也是绍兴人
潘天寿在《中国绘画史》中评价他:
以金石书画之趣作花卉
宏肆古丽,开前海派之先河
这幅《菊花图》
是赵之谦较为典型的花卉画风格
清 赵之谦 菊花图
纸本 设色 133.5cm×32.6cm
现藏上海博物馆
描绘的各色菊花
花朵或勾勒或点染
叶片则全以没骨出之
赵之谦在他的花卉画里
结合了“扬州八怪”的小写意
与恽寿平的“没骨”画法
显得既潇洒又不失蕴藉
别有一种厚重醇厚的趣味
菊花图局部
晚清画家虚谷和尚的代表作
《杂画册》里
也有一幅菊花图
那是他73岁时候的作品
清 虚谷 杂画册(菊花)
纸本 设色 34.7cm×40.6cm
现藏上海博物馆
虚谷是继赵之谦之后
“海派”代表人物之一
他本是安徽歙县人
曾在扬州住过一段时间
后来又往来于上海、苏州一带
他的画风冷峭新奇、隽雅鲜活
深受时人喜爱与推崇
局部
菊花枝干穿插
井然有序又层次分明
且具有不易察觉的几何规则性
这也是虚谷花鸟画的一大特色
局部
清而不枯,密而不乱
逆笔与枯笔糅合运用
粗细有致地显示出丛菊的壮盛之势
给人以鲜明的节奏感
桂、蟹、菊
……
江南秋天的代表风物
原标题:《吕纪的桂花、徐渭的螃蟹……江南秋天的仪式感就在这些古画里》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