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宝玑:从未停止旋转的陀飞轮,从未停止衍进的传奇

2021-10-27 09:03
非常品 >
字号

陀飞轮,是通过不断旋转抵消地心引力,以保证时计走时精准的特殊装置。陀飞轮的发明者,阿伯拉罕–路易•宝玑先生以“tourbillon”(英文“旋风”)为之命名,并在1801年6月26日于法国巴黎注册发明专利。如今220年过去,宝玑先生以陀飞轮掀起的那场“时间旋风”,仍在世人的腕间旋转不息,至始至终,都代表了殿堂级的制表技艺,启迪了无数制表匠人。

宝玑No. 1176陀飞轮精密计时怀表

精密奇想,书写时间传奇

自十八世纪开始,人们习惯将钟表垂直佩戴于身,但地心引力对摆轮运动造成的负面影响始终无法解决,制表大师们纷纷为此投入大量心血以此提高钟表走时的精准度。1795年,宝玑先生提出陀飞轮的构想,将摆轮、游丝以及擒纵机构(擒纵叉和擒纵轮)置于一个围绕轴心旋转的笼框之中,从而在位置差有规律地发生时能够彼此互相抵消。作为一位深受启蒙思潮影响的制表师,宝玑大师根据笼框及其零件的双重旋转之感,为其赋予“陀飞轮”之名。这源于一个被遗忘多时的概念:行星围绕恒星所做的单轴旋转运动,即“能够补偿摆轮和摆轮游丝中所有可能的偏差”。

1801年6月26日,“陀飞轮调速器”获得注册专利,历经数年精细的调校,宝玑先生于1806年在巴黎举行的全国工业品展览会上首度公开展示了陀飞轮,一时间艳惊四座,并凭借这一创新机构第三次斩获全国工业产品展览金奖。

宝玑专利文件中的陀飞轮调节器水彩构造图

现代时钟及制表之父——阿伯拉罕-路易·宝玑先生

1802年,在获得陀飞轮专利后,宝玑大师开始制造6枚陀飞轮时计。每件作品均历时5至10年方才制作完成。1809年,公司的业务蒸蒸日上,宝玑先生借此机会,希望通过在圣彼得堡(St. Petersburg)开设分公司打开俄罗斯市场,于是他开始着手制作15枚全新的陀飞轮时计,其中半数于1814年后才制作完成。航海陀飞轮时计始终展现其独特魅力,一如旅行钟,这一品牌最初陀飞轮时计中的收官之作。

制作这些陀飞轮时计的过程困难重重,不仅调校耗时较长,有能力制作这类时计的专业工匠亦是稀缺。可能是因为陀飞轮相对于日常计时需求而言在技术上过于复杂,从 1805 年到阿伯拉罕-路易•宝玑先生去世的 1823 年,宝玑仅售出了 35枚陀飞轮时计。然而,陀飞轮在阿伯拉罕-路易•宝玑的后继者手中发扬光大,被广泛认可为制表史上极具创意的天才发明。虽然随着技术的发展,制表师可以通过其他方法确保钟表的计时精确度,但陀飞轮凭借其精密复杂的设计和杰出的概念构思始终是制表界的神话。对很多人来说,陀飞轮本身代表的就是理性时代中的科学思维。

创新不止,传奇不断衍进

陀飞轮装置的复杂性可想而知,正因其背后涉及的精密数据计算和机械零部件的多重组合布局,决定了其所占用的空间。通常搭配陀飞轮装置的时计,表壳之厚度在美感和佩戴感受上会有所限制,工艺与技术的几经锤炼后,使机械部件化繁为简才是当代制表师所突破和挑战的极限。

宝玑No.986陀飞轮精密计时怀表

宝玑公司从来没有放弃陀飞轮,相反,它还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向大众介绍了陀飞轮,委托包括Robert-Charrue和VictorinPiguet在内的著名钟表专家制作了一系列陀飞轮型号。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宝玑开始了新的投资,其中包括将一款配备著名陀飞轮的腕表收入产品目录中。

1999年,宝玑成为SWATCH瑞表集团的一员,不断投资掌握超新技术与研发的工作。尼古拉斯•海耶克(Nicolas G. Hayek)非常重视研发,并定期投资于先进的测试设备,还着手对新材料的研究——例如将硅材料运用于制表行业,甚至全新的机芯项目。在他的领导下,宝玑开发并注册了超过77项新专利,并且每年研发出一款全新型机芯,其中一些是极具突破性的创新,例如双陀飞轮,这种创新能力让宝玑得以不断巩固其在高级制表领域的领先地位。今日,宝玑总裁马克•海耶克(Marc A. Hayek)继续引领着宝玑朝这个方向持续迈进。宝玑不畏挑战,通过艺术、美感与技术的完美融合,不断创造非凡陀飞轮臻品,其中包含数款堪称革命性的创新之作。

宝玑Classique经典系列5367超薄自动上链陀飞轮腕表

陀飞轮这项技术杰作现在已经拥有很多型号的产品,既有镂空陀飞轮,也有复杂功能陀飞轮。2004年,陀飞轮的自动版本问世,随后在2006年,壮观的双陀飞轮进入了人们的视野。现在,宝玑在大部分的产品线(经典系列、航海系列、传世系列和传承系列)中都配备了陀飞轮腕表。

隽永卓绝,陀飞轮的杰作

超薄陀飞轮搭配时间等式,演绎卓越时计魅力

宝玑Marine航海系列5887陀飞轮时间等式腕表

2020年,宝玑特别推出经全新配色的Marine航海系列5887陀飞轮时间等式腕表,以玫瑰金搭配岩灰色金质表盘。此枚大复杂时计的机芯源于最新一代超薄自动上链陀飞轮581机芯。该机芯不仅搭载总重不逾0.290克的超轻量级陀飞轮框架,并配备杰出的80小时动力储备,还通过一个额外的齿轮直接与框架的外部啮合,令其更为纤薄,这便为第二个复杂功能的独特诠释奠定了基础:实时显示的时间等式。除了配备陀飞轮与时间等式外,万年历功能的融入亦增强了该枚超卓时计的复杂性。

宝玑Marine航海系列5887陀飞轮时间等式腕表

超薄自动上链陀飞轮,纯粹而优雅

宝玑Classique经典系列5367超薄自动上链陀飞轮腕表

2020年,宝玑运用传统“大明火”珐琅工艺,为Classique经典系列超薄陀飞轮腕表的表盘增添了一抹深蓝。值得一提的是,蓝色“大明火”珐琅表盘的制作过程尤为严谨细致,必需历经数次800℃高温烧制并保持温度的绝对稳定,方可赋予蓝色“大明火”珐琅表盘独特纹理与恒久色彩。表盘之下,搭载世界上卓著的自动上链陀飞轮机芯之一——581机芯,厚度仅为3毫米。表款最大厚度为7.45毫米。薄度并无碍于机芯润饰,表桥及发条盒均以手工镌刻精美修饰。其可双向运动的铂金环形自动陀位于机芯外缘,并且于宝玑制表工厂内手工饰以玑镂刻花图案。

宝玑Classique经典系列5367超薄自动上链陀飞轮腕表

轻盈通透的超轻量级镂空陀飞轮

宝玑Classique经典系列5395超薄陀飞轮镂空腕表

内在的品质,往往是有些作品真正流芳千古的奥秘。宝玑Classique经典系列5395超薄陀飞轮镂空腕表无疑名列其中。此次,置于其内的宝玑超薄581机芯首次被应用于完全镂空的设计结构,堪称对该项传承技艺的当代诠释。其技术成就的背后触及了一系列复杂调试。就陀飞轮而言,得益于一个完整的重新设计,用钛金属打造的陀飞轮框架实现了直接与轮系啮合,而不是以底部齿轮为媒介。此外,宝玑在不影响构架的前提下实现减少将近50%的机芯材料,在厚度仅为3毫米的18K金质机芯上加以镂空设计可谓突破极限,令人回想曾经宝玑制表大师真正的技艺精髓。腕表加之手工镌刻、玑镂刻花、倒角修饰工艺的运用,使得该枚腕表更为出类拔萃。

宝玑Classique经典系列5395超薄陀飞轮镂空腕表

经典设计铸造跨越时空之作

宝玑Tradition传世系列7047芝麻链陀飞轮腕表

宝玑Tradition传世系列7047芝麻链陀飞轮腕表纯粹而现代的审美设计,为其位于主机板上部的陀飞轮和芝麻链传动系统创造了展现机械之美的独特条件。表盘设计强调对比和立体的视觉效果,亦赋予了每一个部件蓬勃的生命力。腕表带有一个令人瞩目的塔形陀飞轮装置,装配精密的手动上链宝玑569机芯,该机芯设计为接近史上第一枚陀飞轮的机芯构造。塔形齿轮传动系统增强了速率的稳定性,保证了无论主发条的上链程度如何,机芯总能保持稳定的连接速率。腕表的前卫设计理念以当代方式再次诠释出品牌创始人于18世纪晚期开创的制表美学。

宝玑Tradition传世系列7047芝麻链陀飞轮腕表

致敬陀飞轮的原初之地,宝玑的双轮旋舞

宝玑Classique经典系列5345双旋转陀飞轮钟表堤岸腕表

1775年,年仅28岁的阿伯拉罕-路易·宝玑先生于巴黎西岱岛的钟表堤岸39号定居,并设立宝玑工坊,陀飞轮便是在此创制成功。为致敬阿伯拉罕-路易·宝玑先生在“钟表堤岸”创制的这一非凡杰作,宝玑将一枚颇具纪念意义的机芯蕴藏于方寸之间,推出全新Classique经典系列5345双旋转陀飞轮钟表堤岸腕表。全新时计可完全显露的机芯展示了两个陀飞轮装置通过中央差动器驱动整块夹板的运转。同时,每个组件均经手工润饰,底盖上镌刻有“House on the Quai”图案,栩栩如生地刻画了这座见证了阿伯拉罕-路易·宝玑为制表行业付出了毕生心血的建筑。

巴黎钟表堤岸39号宝玑工坊,镌刻在机芯背面。

宝玑Classique经典系列5345双旋转陀飞轮钟表堤岸腕表

于极为有限的空间内,宝玑制表工厂打造出了一个复杂而又和谐的宇宙,如同一件精致的雕塑,完全展露的机芯围绕轴心以每12小时旋转一周的韵律运转。该枚腕表由两个陀飞轮驱动,宛若两颗机械心脏彼此独立运作,每个陀飞轮每分钟各完成一次旋转。宝玑极为大胆地将陀飞轮桥架作为腕表的时针,通过两个陀飞轮相互链接的调节机构实现了双重旋转,从而带动陀飞轮桥架以显示时间。

陀飞轮无疑是机械创造历史上的一项旷世之作。自其诞生至今已逾220年,宝玑之于陀飞轮始终享有主要特权,从那个年代发展至今,陀飞轮的魅力丝毫未减,反而在当今更令世人为之着迷。时至今日,随其于腕表上的应用,宝玑更能额外触及它的心魄,用其历史的纯正血统唤醒它与生俱来的独特魅力,这一延续至今的古老发明拥有了令人振奋且不断发展的未来……

    责任编辑:毛玮静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