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影像中的江南丨《满意不满意》:别开生面的苏式喜剧电影
“三月桃花处处开,一批批游客到伲苏州来。园林名胜都游遍,还要到伲得月楼来尝尝苏帮菜……”[1] 这是苏州滑稽戏《满意勿满意》中服务员小杨的两句唱词。滑稽戏《满意勿满意》是由建国后第一代“苏式滑稽”领军者张幻尔先生于1957年前后在苏州的“石家饭店”吃饭“吃”出来的一出“外快戏”[2]。这出滑稽戏不仅在当时的苏州一炮而红,更是因为戏中“学习雷锋、服务人民”的深刻教育意义演遍了江浙沪皖,乃至成为全国公演的献礼剧目[3]。终于在1964年,这出寓教于乐的滑稽戏被长春电影制片厂改编为同名喜剧电影《满意不满意》搬上银幕。
节选自电影《满不满意》,长春电影制片厂
虽然这部电影由长春制片厂组织制片并分为国语版与吴语版两种语言放送版本,但导演严恭地道南京人的身份背景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到了电影《满意不满意》的电影化改编。在电影《满意不满意》中,与滑稽戏表现形式最为不同的一点即是对画面与声音的蒙太奇运用。
例如小杨故意用夸张作怪的笑脸来吓走顾客的一段,电影在画面上将小杨面部特写与顾客们反应的正反打镜头为画面基础,运用跳切的镜头组接方法组成段落,并在段落中变换景别、控制镜头切换节奏,再配合音乐上活泼欢快的曲调,达到了强化演员喜剧表演、突出电影人物滑稽形象的目的。
另外,在电影中段小杨从工厂离开碰见鹅群的一段中,利用多机位拍摄角度的反复剪辑,不仅展现出小杨不能得到理想岗位时心烦意乱的心理状态,还加强了小杨骑车摔倒在鹅群中的动作力度。从这些影像段落中,都可以看到电影艺术在喜剧类型中独特且有效的表现形式与表达效果。
节选自电影《满不满意》,长春电影制片厂
在电影化改编的过程中,电影《满意不满意》通过实景拍摄的方式从环境角度营造出苏州特有的水乡氛围。精致的园林、傍水的民宅、便利的水上交通组成了苏州极具江南水乡特色的城市环境,苏州评弹表演与苏绣手艺展示则构成了苏州与众不同的文化环境,电影依靠这二者的结合充分呈现出20世纪60年代江南城镇别样的水乡风情。
尽管后来国内大部分地区主要能看到的是国语版《满意不满意》,在台词上仅保留了部分人物“南腔北调”的地方方言和苏州话的“响堂”,不过还是能够从这些方言台词中可以看出吴语滑稽喜剧的魅力所在。“方言的差别最引人注意的是语音,划分方言也是主要依据语音。”[4] 方言的语音往往由于地方差异和发音方式不同具有特殊的语音语调和语音韵律,尤其在普通话逐渐普及的今天,容易让本方言区的观众产生熟悉的亲切感,让其他方言区的观众产生奇妙的陌生感。而这种“亲切/陌生”的观看感受与人物的外部形象及肢体动作相结合常常能够产生极具化学反应的喜剧效应。
节选自电影《满不满意》,长春电影制片厂
在电影《满意不满意》中,顾客们的“南腔北调”从某种意义上直接定位了他们各自的生活背景与工作属性,同时也在方言语音的地域性下塑造了各地顾客自身所带有的某一地域的共同性格特征。[5] 例如点了肉面但不要大块肥肉的男顾客与想点鱼的顾客夫妇主要使用的是苏沪吴语,即使在国语版中仍然占据了方言台词运用的较大比例,附之苏州评弹的表演,以此通过三位顾客对餐点认真确认的处事态度,建立起电影中苏沪人民的生活形象,并清晰表明了电影故事发生地。
此外,另一位想吃一碗半阳春面的男顾客所使用的川渝方言与剧情中他帮评弹演员“克服”辣椒的情节互相呼应,使得这位顾客的帮助“克服”行为有一定的地域依据,合情合理。运用这样具有强烈地域性的方言台词,让角色在开口时首先带有各自地域的共同性格,同时也让观众在接受人物形象时迅速达成认同。[6]
节选自电影《满不满意》,长春电影制片厂
尤其在点了肉面但不要大块肥肉的男顾客的段落中,男顾客的外部形象是体形略略臃肿的中青年男性形象,他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向服务员小杨提出了不要肥肉的要求。小杨拒绝了他的要求,男顾客问:“照你这么讲,这块肉我今天一定要吃了,吃定了,非吃不可了?”这三重“吃定”的反复在作为男顾客为难状况表达的同时,也是吴语在表述“不得不做某事”的情景时的一种习惯性用法,使台词具备了一定真实感与生活感。而小杨给男顾客换过一碗排骨面后,但又遭到了他的退换请求。小杨与他理论,男顾客得出了“我活了这么大年纪,今天刚才晓得,排骨,也是肉”的结论。在这一小段情节中,“铺路”“插拔”“抖包袱”一系列喜剧剧作技巧一气呵成,既因为吴语方言的运用而使段落变得更加生动,且非常立体地塑造出小杨作为得月楼服务员在工作态度上的问题,为故事后续的情节发展做好了更坚实的伏线准备。
节选自电影《满不满意》,长春电影制片厂
从1964年公映以来,电影《满意不满意》收获了来自各界的好评与肯定,“全国人民实实在在乐了一把,神州处处笑逐颜开,一时间‘满意不满意’成为人们的口头语”[7]。戏中的“得月楼”也因此名扬国内外,苏州商业部门为了慕名而来的观众游客,在苏州闹市区太监弄兴建了一家“得月楼”,以满足群众的旅游需求。[8] 并且由于电影的备受追捧,苏州滑稽剧团特意在电影公映时将舞台搬到上海,与电影同场竞技,使观众能够同时感受两种艺术形式带来的不同感受。[9]
在当时喜剧创作、都市题材与农村题材七三开的情况下,电影《满意不满意》选择了苏州作为故事发生地,不谈及上海式的大都市文明,也不论及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景象,而仅是从中小城市里一个服务行业年轻人的思想改造与其婚恋为主题谈论普通人的生活。[10] 无论是优秀的喜剧剧作技巧、巧妙的方言台词运用,还是别具一格的地域特色展现,都使得这部从苏州滑稽戏改编而来的喜剧电影《满意不满意》,在“十七年”喜剧电影创作中处于不同这一时期其他喜剧电影的重要地位。
原作者:一瞧
注意!!!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陈继尔.一出“吃”出来的戏[J].上海戏剧,2006(08):18.
[2] 陈继尔.一出“吃”出来的戏[J].上海戏剧,2006(08):18.
[3] 秦翼.迎合与独特——从滑稽戏《满意勿满意》到喜剧片《满意不满意》[J].电影评介,2016(18):12-16.
[4] 吕叔湘.吕叔湘文集(第五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3:70.
[5] 李立宏,孙德元.喜剧电影表演之运用方言的价值[J].当代电影,2012(05):115-118.
[6] 李立宏,孙德元.喜剧电影表演之运用方言的价值[J].当代电影,2012(05):115-118.
[7] 童悦.“满意”声响得月楼[J].大众电影,2007(11).
[8] 陈继尔.一出“吃”出来的戏[J].上海戏剧,2006(08):18.
[9] 秦翼.迎合与独特——从滑稽戏《满意勿满意》到喜剧片《满意不满意》[J].电影评介,2016(18):12-16.
[10] 秦翼.重读《满意不满意》——兼论“十七年”喜剧电影的艺术特点[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10(04):150-155+122.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