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以第五届四川“村长”论坛为契机,看乡村振兴下的崇州范本

2021-10-20 10:38
资讯 >
字号

以“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为主题的第五届四川“村长”论坛暨首届乡村振兴县委书记峰会开幕式于今日在崇州市白头镇五星村召开。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篇大文章,要统筹谋划,科学推进。”四川“村长”论坛的召开则为推进质量兴农、绿色兴农提供了先进思维与科学方法交流讨论的平台。乡村治理、村社发展、人才先行……过去几年,每一届四川村长论坛的主题都踩在了时代节点上,为四川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拓展思路。

四川“村长”论坛是全国首个省级层面聚焦村级发展的重要平台,此次选址崇州,也是一个向全川展示其乡村振兴成果的重要契机,借助论坛的东风,也通露出乡村振兴的崇州路径与经验。

01 乡村振兴:时代背景下的浪潮奔涌

2015年全国两会上,冯骥才曾提及:过去十年,我国有90余万个村庄消失在城镇化进程中,“我们开会的功夫,100多个村落就没有了。”在当时,乡村衰落与拯救是个世界性难题,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难题逐渐有了中国答案。

不可否认,随着多种要素向超大、特大城市集中,其人口虹吸作用将进一步增强,也意味着周边县域的人口被逐步抽空。我国乡村发展日不我与,乡村振兴迫在眉睫。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组织实施了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力度最大、惠及人口最多的脱贫攻坚战,历史性地解决了农村绝对贫困问题,为留住“乡愁”打下坚实的基础,脱贫攻坚颇具成效,乡村振兴战鼓催征。

乡村振兴战略,对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具有全局性和历史性意义。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一长期且复杂的系统工程,就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在时代大格局下明确大势,深入探究,久久为功。

潮至千艘动,涛喧万鼓鸣。作为农业大省的四川,也一直将“三农”工作作为全省工作的重中之重,努力实现从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的跨越。

 作为本次四川“村长”论坛东道主的崇州,是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建设县、四川省粮食主要产区,素有“西蜀粮仓”美誉。从2013年到2018年连续六年被评为四川省“三农”工作先进县,2020年被评为四川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先进县(市、区),在乡村振兴战略落地落实中,有相当的发言权。

02 产业富民:科技与人才促进农业生产方式的变革

近年来,崇州市探索构建起土地股份合作社+农业职业经理人+农业综合服务“三位一体”的“农业共营制”新型农业经营体系,逐步走出了一条小农户融入大生产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

与此同时,补齐“三农”工作短板,特别是农业生产领域短板,始终是乡村振兴工作的重点内容。

农业生产方式的变革是乡村振兴的根本出路,我国农业生产力在工业化发展、信息化引领、市场化改革及乡村振兴战略的合力作用下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出现了新的经营主体和生产组织模式,也使得农民创造财富的路途更加多样化。

数据显示,中国的农业劳动力在1991年达到了峰值,约3.9亿,并在2011年下降到2.66亿。在连续20年的劳动力下降同时,中国的农业增加值却年年攀高,在劳动力总量下降30%的二十年中,农业增加值翻了一番。

美国只有不到2%的人在从事农业生产,不仅支撑起美国的粮食消耗,还使美国成为世界最大农产品出口国,也是农业出口创汇第一大国;荷兰约1.8%的人在从事农业生产,却是世界第二大农业出口国。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所在。在这两个主要矛盾上,崇州答一解二,布局环川农大研发基地“321”科创社区,以川农大研发基地作为科技创新策源总部,以粮油·食品加工园区作为科技转化载体,布局一批生活配套、生产性服务业配套,以及若干个农业科研研发基地。

环四川农业大学研发基地321科创社区

“环四川农业大学研发基地321科创社区主要就是以树立科技创新驱动理念为目标。”崇州都市农业区管委会科创部部长刘波说道,“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需要载体,科创社区便给我们的研发人员必要的生活条件与生产条件,为科技成果转化打下基础。在此之后就是谁来应用的问题,科创社区可以有效帮助依托粮油食品加工区的企业破除专家找企业、企业找专家的难题,为企业和专家之间搭建平台。”

“企业出题、政府立题、院校破题。”刘波介绍,“在人才引入方面,我们出台了人才新政20条,为更好的引进农业专家团队,也推出了柔性引进人才政策,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科创社区按照“整体谋划、片区开发、一体运营”的思路,活化利用闲置资源,重塑区域内空间格局,统筹资源开发利用,打造环川农大崇州粮油科创走廊,不仅推动了现代农业全链条发展,也为打造现代农业创新高地、人才高地、产业高地打下了良好基础。

目前,崇州农业产业功能区通过建设京东数字农场、中化MAP智农平台、植物工厂、农机智慧云仓等智慧农业项目,为农户提供精准农事作业服务,提高了管理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推动了整个园区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一体化发展,全市的农机化率和信息化率分别达到了约92.9%和90.5%。

 通过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农机应用数字化、农机操控智能化,有效解决了当前农村传统农业生产效率低、劳动力人工成本过高等制约农业精细化发展的问题,逐渐走出现代农业发展的崇州路径。

03 文化铸魂:崇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长期主义

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石,共同富裕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处理好“富口袋”与“富脑袋”的关系,实现精神文化生活的充盈。

而这种乡村精神文化创建,本就是一种稀缺资源。

有专家指出,乡村在文化振兴方面不应着重去补短板,更重要的是发挥自己的长板,游客到一个村子里不是看有什么不足,而是这个村子有没有更吸引人的文化元素。这种吸引力可以是特色技艺、旅游资源等,甚至可以是一种美食、一种建筑。

崇州对传统文化和技艺的传承度较高,并且具有文化经营意识,为乡村振兴这一战略提供了良好的社会氛围与土壤。

林盘作为一种川西特有的乡村聚落空间形式,具有典型意义和普遍价值,值得深入研究。作为田园综合体的“祖先”,其对于农商文旅体融合发展示范区的构建也颇有帮助,林盘的延续与重建也让崇州构建农业生态圈更加得心应手。

道明镇竹艺村

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被国家授予“竹编工艺之乡”的道明镇,竹编技艺的传承与发展已有约两千年,具有极为浓郁的川西地方特色,是本土文化传播的有力抓手,基于此,竹艺村便孕育而生。

竹艺村并不是一个行政村,而是龙黄村9、11、13组自然形成的林盘聚落。 近年来,崇州市充分发掘竹艺村所拥有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金字招牌,在道明镇竹艺村,手工竹编小店“知竹”、宁静风雅的“三径书院”、介绍竹编历史的“竹艺博物馆”、标志性建筑“竹里”等带有浓厚地方特色的建筑及空间不断为竹艺村增色增收。

道明镇竹里

竹艺村最初以“竹里”为舞台,由“网红点”打造向片区综合开发更新迭代,纵目长远且未来可期。作为川西林盘代表地标,其与周围树木、花草、青山、田野浑然一体,描绘出一幅有川西特色的生活画卷,并有效助推竹艺村更好地走出去,以此来达到文化的相互渗透,更好更优打造农商文旅体融合发展示范点位。

“景区带社区带园区”,崇州也在积极探索“合作伙伴+集体经济”新模式,引进国有企业、社会资本参与景区建设和管理运营。

“在项目运营与发展方面,我们积极推动龙头企业和集体经济组织合作。”崇州都市农业产业功能区管委会副主任华斌介绍,“在我们的五星村,依托四川发展创建天府国际慢城项目,通过集体经济组织引导农民大力发展民宿、餐饮等相关的旅游产业,和大项目融合发展,实现景区带动园区、融社区的发展格局,推动农民共同富裕。”

白头镇五星村

经几年的发展,五星村已经形成了会议培训、现代农业、民宿休闲等三大产业为支柱的产业兴旺新农村。结合四川天府国际慢城IP,大力发展休闲旅游服务业,同时配套酒店民宿以及观光旅游项目,让产业更有活力。在“流量”向“留量”转化时,又可大力推动五星村现代农业发展,让功能大米及功能食品配合康养湿地、健康湿地等多种旅游业态,使整个五星村成功升级为休闲度假目的地。

走在五星村,既可闻到田园泥土的香气,又可身处高品质民宿空间;既可感知地道的崇州乡村烟火气,又可在路边提起一杯手磨咖啡,感受乡村振兴带来的变化与发展。

乡村振兴是全面振兴,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缺一不可,五大振兴携手并行、相辅相成,才是真正的乡村振兴。这一要点在崇州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路径中,在一个个成功的案例中得以体现。崇州,已逐渐成为乡村振兴战略下的四川范本。

治玉石者,既琢之而复磨之。乡村振兴短期胜利易,长期胜利难,即便是已成为乡村振兴典型案例的乡村,也要秉承长期主义,保持危机感。不仅要做到全面振兴,更要积极探索新模式,做到常看常新,既要有弄潮之勇,更要有治玉之严,在未来乡村振兴的发展中,作为榜样的崇州如何给出不同语境下的答案?

拭目以待。

    责任编辑:任菁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