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一张通往2030的“高铁票”:从无线网络到智能世界

2021-10-20 16:37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网,已经证明了智能化的发展与无线网络息息相关。面向未来,人类还需要在这项伟大发明中汲取更多动力。

在5G已来,无线通信空前繁荣多元的今天,产业未来发展也有了更多不确定性。已到百尺竿头,才是考验产业未来洞察与战略定力的时候。10月13—14日,以“5G与世界同行”为主题的2021全球移动宽带论坛(Global MBB Forum)在迪拜举行。作为全球无线产业的顶级盛会,MBBF的核心价值就是为移动通信行业厘清方向,确定未来发展目标。尤其在目前的产业发展阶段,无线网络发展需要具备以往更长期、立体的战略洞察和技术发展思路。而这需要同时考察产业的洞察力、融合力,以及技术升级能力,一张立体的发展蓝图,就成为了今天的当务之急。

10月13日,华为常务董事、ICT基础设施业务管理委员会主任汪涛在MBBF2021发表了题为《走向2030,无线未来十年十大趋势》的演讲,并发布了《无线2030十大产业趋势》报告。汪涛表示:“围绕人类社会发展的需求,华为尝试探索智能世界2030,创造关于未来的无限可能。移动网络将在智能世界中发挥基石作用,十大趋势也就是我们走向未来关键路径。”

这份报告与其他未来预测、趋势分析的核心差异,在于它并非横向并排指出了若干趋势,而是构建了一个立体的无线网络未来发展层次。以2030长期发展为坐标,勾勒了包括发展目标、外部融合动力、技术升级方案的远、中、近产业景观。

或许可以这么说,《十大趋势》报告可以视作一张“高铁票”,拿上它、读懂它,就可以开启一场从无线网络通向智能世界的旅程。

瞭望车站:2030年无线网络的应然状态

兴建一条通往2030智能世界的无线网络高铁,首先需要明确我们要去到的地方,也即长期来看我们应该发展出一张怎样的无线网络。

5G已来,但未来究竟何在,无线网络持续发展的真正目标是什么?这个问题今天还亟须进一步的解答。《十大趋势》中的前两个,就是解决未来究竟在何处,我们要让无线网络的高铁通向哪一站的问题。

趋势1,万兆之路构筑虚拟与现实桥梁

从文字信息到视频媒介,人类的互联网感知经历了一场指数级的提升。而未来,移动通信网络能力的不断增强,将让听觉、视觉、触觉、嗅觉的融合传输交互成为现实。为此,移动网络需要达到毫秒级时延下泛在10Gbps体验。我们在今天热议VR/AR,甚至XR与元宇宙的可能性。凡所设想的必定成为现实,这是人类进入数字媒介纪元的基本逻辑。而无线通信的万兆之路,就是大同虚拟与现实的不可或缺参与者。

趋势2,一张网络融合全场景千亿物联

物联网的价值与能力正在不断生长,但我们最终要构建一张怎样的物联网呢?《十大趋势》认为,到2030年蜂窝网络将支撑千亿规模的物联联接。而构建全场景、全类型的物联能力,需要定义不同速率档位的物联类型,构筑更低时延更可靠的确定性体验。物与物、物与人、物与智能之间全面联接,融合协同的网络是人类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核心议题,而其出发点也在无线网络的持续升级。

万兆无线网支撑虚拟现实打通,构建千亿物联的智能无线网络,是目前最清晰且确定性的无线网络两大发展目标。万物互联,虚拟与现实高度一体,是未来十年无线网络发展要去到的那座“车站”。以这个应然状态逆推产业逻辑与发展步骤,可以让今天的一切发展方案更加清晰。

融合轨道:无线变革的多重动力

知道要去哪之后,下一步是知道怎么去。面向2030的智能世界无线网络需求,仅仅以过去的无线产业线性发展是不够的,必须兴建新的“轨道”,融合更多技术价值推动无线变革。

《十大趋势》报告中的“趋势3”到“趋势6”,可以被理解为是无线网络发展中,与多重ICT技术协同融合发展,打开全新可能的“新铁轨”。只有打通了这些轨道,无线网络技术才能加速行驶,在覆盖力、性能、智能化水平以及绿色环保水平上实现飞跃,让2030智能世界准确到来。

这四个趋势,可以被视作无线网络发展的产业中景,也是ICT技术协同发展,步入产业智能化阶段的必经之路。

趋势3:星地融合拓展全域立体网络

这两年,商业航天与商业卫星通讯、卫星网络等领域不断火热起来,在无线网络中星地融合能够为移动网络在地面补充覆盖,还能实现近地空间的立体覆盖,满足未来无人机、飞机等的通信和控制需求。移动网络的发展可以为卫星通信带来领先的通信技术和巨大的生态规模,从而促进卫星产业发展。二者强强结合,将带来无数惊喜。

趋势4:通感一体塑造全真全感互联

通信感知技术的重要性正在无线产业中逐步增加。通感一体化的全真网络,可以助力无线网络赋能高级别自动驾驶、无人机管理等新兴领域,更对数字孪生等长期发展概念起到重要的帮助。利用大带宽多天线等技术提高感知分辨率到厘米级以上,将成为未来无线网络产业的必要升级方向之一。

趋势5:把智能带入每个行业、每个联接

从华为率先将AI技术引入网络管理,推出自动驾驶网络以来,AI技术与无线网络的结合已经成为业界共识。走向智能世界的无线网络,必然与AI深度契合,从而让无线网络走向L5完全自治的自动驾驶网络,实现自动运维、极致性能、绿色低碳。在未来很长时间中,AI与无线网络的契合将存在极大的发展空间与产业机遇,也将是运营商提升自身竞争力的主要手段。

趋势6:全链路全周期原生绿色网络

碳中和、碳达峰已经成为全球各界的共同议题,而随着全球数据量的激增,无线网络也将面临更严苛的碳排放与绿色环保挑战。到2030年,移动网络流量百倍增长,移动网络的比特能效也需要百倍提升。为了实现这个目标,能效概念需要作为无线产业的基础因素进行考虑,从空口、设备、站点、网络进行端到端节能增效设计,打造全链路全周期原生绿色网络。

卫星通信、通信感知、人工智能、绿色网络技术的融入,将在多重价值下推动无线网络向广覆盖、高度智能化、节能环保方向提升。这些新轨道的加入,可以确保无线网络准确驶入智能世界。

车辆加速:面向未来的产业升级

在明确发展目标的“远景”,理解发展轨道的“中景”之后,无线产业还需要明确另一个发展要素:产业向前发展,归根结底是由具体的技术升级与方案进化推动的。产业升级的“近景”,是无线网络走向长远成功的基础。

在无线产业当中,可以看到的是即使5G已经十分繁荣,输出了大量产业价值,但依旧有可以提升,不断被挖掘潜力的技术空间。从频段到天线,再到安全能力升级、云管端一体化设计,都需要进一步的技术与解决方案升级,同时激活5G时代更强的产业动力与商业前景。《十大趋势》报告的趋势7到趋势10,就描绘了给5G这辆“高铁”进一步提速的方案。

趋势7:Sub-100G全频段灵活使用

预计到2030年,各国平均需要2GHz的中频带宽,以及大于20GHz毫米波来支撑流量增长,这也意味着产业各界需要共同推进Sub100G全频谱走向NR。与此相关的,是大量构频谱使用方式,利用多频融合创新技术等等工作的到来。Sub-100G全频段是拓展5G走向5.5G的根本方案,也是持续挖掘5G商业潜力的方向。

趋势8:广义多天线降低百倍比特成本

多天线技术改变了无线通信的面貌,而进一步实现比特成本降低,就需要把多天线技术带入每一个频段,每一个场景。超宽频模块化天面实现多频的灵活组合;智能反射面等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多天线摆脱形态制约,实现云化部署。无论是增强5G体验还是大幅降低无线网络的比特成本,多天线都将是不二的技术升级路径。

趋势9:安全将成为数字化未来的基石

随着5GtoB等领域的持续发展,网络安全问题变得愈发重要。面向未来,无线网络需要提升安全能力与网络韧性,需要设备层的内生安全和网络层的智能安全运维,达成一体化防护能力和一键式威胁处置。与此同时,云网协同的极简安全服务,可以让运营商面向行业客户提供一站式服务开通。安全既是一项必须增强的能力,也是运营商的全新服务空间与价值拓展方向,这将是5G时代的一大重要产业升级。

趋势10:移动计算网络,端管云深度协同

移动网络的升级,让移动与计算的关系愈发紧密。到2030年移动网络承载业务应用将极大丰富,如元宇宙、工业现场、大规模车联等。新的数字化平台难以用单一业务模型抽象,需要移动计算网络提供无缝、无间断、实时按需的高质量业务。云管端协同的移动计算网络,将是ICT产业发展的主轴。

Sub-100G全频段、多天线技术、网络安全能力升级、构建移动计算网络,正在推动5G网络走向全场景高体验。并且可以更适应5GtoB创新场景的网络需求,与企业的高安全、大上行,云网一体化等需求相适配。这些趋势发展近在眼前,是无线网络这辆列车即刻可以推动的加速方案。

明确了车站在哪(虚拟现实一体、万物互联的2030目标网);确定了技术融合发展轨道(高智能、高感知、高环保、星地一体的无线网络);了解了车辆提速的方案方法(频段、天线、安全能力、计算网络能力的协同发展),你就有了一张让无线网络驶入智能世界的全景图。

全景图凝结成十大趋势,就构成了一张可贵的车票。它不仅关乎于运营商与无线网络产业,还关乎需要在无线网络基础上共享智能世界红利的每个人。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