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读书会】全城共读施展《枢纽》

2021-10-18 17:28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10月16日晚,全市党政干部“共读计划”第六场开讲,主讲人邓一丁在直播中讲读了外交学院教授、世界政治研究中心主任施展的《枢纽:3000年的中国》一书。

主讲人围绕中国超大规模的由来、近代中国如何完成政治整合、中国在世界格局中承担的角色等问题展开分析阐释。主讲人认为,《枢纽》一书的价值,不仅在于梳理中国历史,更在于重新定义了中国的世界角色即“枢纽”,施展在书中开创性引入“超大规模性”概念,重新解释了中国历史。

得到创始人罗振宇在2018年跨年演讲中重磅推出了施展老师,特别是其“得到”APP专栏大师课和新书《枢纽》。该书定价99元,一上市就在学界引发热议,月销量超过10万册。上个月我在书店购买到的这册书,版权页上标注的印量已经是2021年5月25印37.8万册,自2018年1月初版以来,三年后的印量仍如此巨大,令人惊叹。这册数很厚,全文 50万余字,正文660页。

“历史”能成功地动员人们为国家民族效力甚至牺牲,但也常造成民族国家间的冲突。此外,“历史”让人们生活在民族之过去的荣耀中,而对“现在”相对忽略或麻痹,因此也失去反思及调整体制之个人动能。

——王明珂《华夏边缘》

《枢纽:3000年的中国》核心是要回答一个问题——究竟“何谓中国”。

施展找到了一个核心线索,就是中国的超大规模性,将中国从古至今的历史串联起来,给出了统一的解释框架。利用这个线索,他连贯地解释了中国能够维持一个大一统帝国的原因,中国在近代陷入落后的原因,20世纪伟大的中国革命史也在这个背景下获得了全新的意义,更解释了当今中国在世界上的独特位置。

作者在古代史的阐述当中,突破了常见的中原本位或草原本位视角,在中原、草原、西域、高原、海洋等多个亚区域彼此互动、相互依赖、相互塑造的过程中,发现了超越于各个亚区域之上的一个统一的历史进程,从而将中国史定位为一个体系史。

他进一步阐释了在中国与西方的遭遇过程当中,中国历史的一些内在动能被激活出来,它表现为一个宏大的革命史的过程,并使得中国的转型呈现为一个现代的建国历程。在这样一个背景下,中国的经济崛起以及其对于世界秩序的深刻塑造,也获得了全新模式的深入讨论,并对未来提出了一系列极富建设性的探讨。

施展在书中超越具体学科限制,调用了地理、历史、哲学、思想、经济、财政、货币、军事、人口、社会、法律、国际政治等各个学科领域的知识,对中国几千年的复杂历史,以及百年来的成败兴衰给出了一个统一的解释框架。

【中国的特殊性】 “一是中国是一个轴心文明的载体,一是中国的超大规模性。这两点以一种人们经常意识不到的方式相互发生作用,几乎中国历史的所有运动逻辑,理解当下中国问题的所有切入点,都在对这两点的把握里面了。”

东亚的文明一直有中华帝国作为政治载体,这是因为中国的超大规模性,二者相互有需求。“这个文明在其覆盖区域内始终可以找到一个独大强国作为其载体,该强国则始终可以该文明作为自己的身份识别标志。而在其他文明区域内,由于没有这种超大规模,没有足够的可供低成本汲取的资源,因此能够压制各种地方性力量的独大强国就很难持续存在;也因此,若干彼此相持不下的强国,便不会以文明作为自己的根本身份标志,以免混同于其他国家。”

【何谓中国及中国的世界使命】中国崛起下中国与世界所依凭的参照系失效,越来越难解释自身与世界,这就要求重述中国历史、重构中国史观。“新的历史叙述必须能够在以下诸方面发现特殊性之上的普遍性和多元性之上的一致性:在空间意义上,发现中原与非中原地区的内在一致性,以及中国与世界的内在一致性;在时间意义上,发现古代历史与近现代历史在精神现象学逻辑上的内在一致性。如此,则内安边疆,外安四邻;如此,中华民族潜意识当中的普世主义冲动、直观可见的超大规模属性,以及其中所隐含的世界历史民族的潜力,才能真正地获得释放和通往建设性的方向。”

“中国作为一个超大规模国家,从内部来看,它是个体系,从外部来看,它是现代世界秩序当中的海陆枢纽;中国也正是因其内在的体系性,成就了其外在的海陆枢纽地位。”

…… ……

《枢纽》通过对于传统史观的突破,重新划定中国作为一个现代共同体的心里认同边界。首先在空间结构上突破了以中原为中心的视角,认为中原史只是中国史的一半,还有另外一半发生在草原、绿洲、雪域、海洋等地区。其次在时间结构上,根据普遍的理想与特殊的现实之间的循环转化,提出了四个历史大循环的观点。

施展曾在采访中指出,在“东亚帝国”视角下,我们会发现,今天这片被称作“中国”的东亚大陆,数千年的历史呈现为一个多元体系的运动过程。这就是呈现为“体系史”的中国历史,前面讲的中国历史内在地立体多元、充满生机的状态,正是在这个体系史的结构中才可以被把握。

这个体系内部包含着中原、草原、海洋、西域、高原等几种主要的自然-社会-经济-生态区域,各个区域彼此相互依赖、相互塑造,以至于脱离一方就解释不了另一方。在几大区域构成的多元复合结构里,历史运动的主线是草原、中原、海洋三大区域的互动;西域和高原两大区域构成副线,它们就像催化剂,影响着主线的发展路径和历史节奏。这样一种深刻的有机联系,让各个区域互为条件,构成一个多元共生体系,所谓“中国历史”,就是这个多元共生体系的演化史。这一体系不断寻求着从多元主体相互对抗的外部均衡,演化为多元复合帝国的内部均衡。

中原地区每一次出现重要的技术变迁,都会导致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中原社会结构也因此从商、周之际原初意义上的封建社会,转化为汉、唐之间的豪族社会,再转化为宋、清之间的古代平民社会。社会结构的变化,改变了中原地区的财政和军事逻辑、帝国政府与社会的力量对比关系、轴心文明的经典解释框架,以及中原地区与非中原地区的互动模式。这些变化,打破了业已演化出来的多元帝国的内部均衡,于是体系会回到外部均衡,前述运动过程在更高一阶上再重复一轮。这构成了中国历史循环上升的逻辑过程,它在古代历史上的最终呈现,就是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多元整合性的大清帝国。这一多元体系的演化过程,也是中国历史立体动态、充满生机的直观呈现。

讲完或者读完如此厚重一部作品,都是需要勇气,需要认真思索的。正如豆瓣书友评论的那样,站在更高的角度,我们要通过对历史的回望,深刻的理解这个国家从诞生到现在所经历的荣耀、苦难,理解历史以来的文化精神气质与现代现实国家利益诉求,才能真正理解这部漫长而又宏大的历史,去发现中国这个庞大体系的精神内涵。

文稿:机关党总支

原标题:《【读书会】全城共读施展《枢纽》》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