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全国政法高校校长热议“一带一路”法律人才培养:如何国际化
7月8日,由上海政法学院主办的全国政法大学“立格联盟”第七届高峰论坛在上海举行。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教育部、司法部、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上海市人民检察院、上海市教委、上海市司法局领导出席并致辞。中国政法大学、西南政法大学、华东政法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西北政法大学、甘肃政法学院、山东政法学院和上海政法学院共八所政法高校的党委书记、校长、副校长和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
“立格联盟”成立于2010年,是全国政法大学交流研讨平台,其名称由英文legal音译而来。经联盟各成员高校会商,确定本届高峰论坛的主题为“服务国家战略与法治人才培养”。
高峰论坛上,各政法院校校长围绕“一带一路”战略与法治人才培养、“一带一路”战略与法律人员培训、司法体制改革背景下的法学教育、自由贸易区建设与法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等议题开展研讨。
中国政法大学校长黄进表示,“一带一路”战略离不开法律领域的交流与合作,需要大量的符合战略要求的法治人才前赴后继地参与到这项工作中来。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副校长姚莉认为,“一带一路”以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为主要内容,这些内容与法律息息相关,这对中国法学教育的国际化提出了新的要求,带来了挑战,也为中国法学教育的国际化带来了机遇。面对“一带一路”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法学教育的国际化何去何从,是一个值得好好思考的问题。
论坛现场。西南政法大学校长付子堂指出,法治人才已经成为“一带一路”战略的人才短板,应当尽早调整人才培养目标和理念。各法学院校在法治人才培养中不应追求大而全,应结合自身办学实际与特色,建立不同类型法学院校分类培养法治人才的机制,多类型、多层次地满足“一带一路”战略对法治人才的需求。
华东政法大学党委书记曹文泽指出,随着中国司法改革的逐步深入,对法治人才的需求、对改革理论的探索,对改革瓶颈问题的解答要求,正逐步提升、日益迫切。法学高等教育要经得起司法实践的考验,就必须紧跟司法实践的脚步,对当前司法改革的方方面面作出回应。
西北政法大学校长贾宇认为,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明确提出了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宏伟任务,强调要实施整体发展战略,构筑学生、学术、学科一体的综合发展体系。贯彻落实这些新要求、新论断,发展中国特色法学,应着力实现三个方面的转变,即:由西化向中国化转变、由学术导向向需求导向转变、由通识化向职业化转变。
甘肃政法学院校长李玉基认为,“一带一路”是当今世界区域跨度最大的经济合作倡议,其顺利实施离不开法治的支持和保障。因此,法学教育如何在主动服务“一带一路”战略的大格局中妥适调整人才培养定位,加速培养一批精通相关外语、具有国际视野、熟悉沿线国家法律制度运作实际的高素质法律人才,成为摆在法学院校和法学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课题。
山东政法学院校长吕涛认为,作为供给侧的法学教育,如何适应司法体制改革和社会体制改革所带来的需求侧变化、并提供有效供给是重大课题。总体而论,法学教育既要立足于中国法学教育事业的长远发展和内在规律,又要着眼于法治中国建设的既定目标和现实任务,还要坚持中国特色,善于放眼看世界。
上海政法学院校长刘晓红指出,随着“一带一路”战略实施向纵深推进,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政治、经济、金融、文化、法律等维度的交流与融合,分歧与争端也日益常态化。从中国法治背景与教育体制考察,对如何应对涉外法律争端显然没有做好充分准备。面对需求与挑战,高等教育尤其是法学教育应根据“一带一路”战略的需求,以“内生”和“外延”为路径,更新法治观念,完善教育体制,创新法学实践,切实担负起法治人才培养的重要使命。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