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娃哈哈的困境,宗庆后的难题
本文概述:
1、娃哈哈为何10年营收无增长?
2、娃哈哈多元化发展为何不成功?
3、娃哈哈还面临什么样的难题?
近期,一些实业大佬把目光都集体聚集到金融市场,最为引人注目是76岁宗庆后去考了基金从业资格,难道又“嗅到了什么不一样机会”?
说起宗庆后,就会想到他一手创办的娃哈哈,似乎已经是很遥远的童年回忆了。曾经红的一塌糊涂的娃哈哈在这几年一直是个淡淡的存在,一直低调的躺在货架上,在琳琅的商品中,再也没激起水花。
这几年娃哈哈的营收表现同样“低调”。9月底,据中国工商联发布的“2021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显示,娃哈哈2020年营收为439.8亿元。虽然营收数额和前一年没差多少,但实际上已经走至公司最低。
娃哈哈的这10年,是营收额起起伏伏伏伏伏的10年。在2013年营收达到782亿元的顶峰之后,就一直在走下坡路。2014年营收720亿,2015年营收骤降到了494亿,此后几年的营收一直维持在500亿上下。而到了2020年,娃哈哈营收为439.8亿元,一下子跌回2009年的营收水平。
娃哈哈的辉煌岁月
和许多企业家一样,宗庆后的发现史并不是顺风顺水,在娃哈哈诞生的十年前,他还在杭州街头拉着“黄鱼车”卖冰棍。
在给学校孩子们卖冰棍送货的途中,宗庆后发现,很多孩子食欲不振、营养不良是最让家长头疼的问题。得知这一切的宗庆后,用他自己的话来说“自己的直觉告诉自己,创业的机会来了。”虽然彼时的他已经47岁,但他仍然坚定的要抓牢这最后一次创业机会。
1988年,宗庆后率领他做校工的校办企业借款14万元,组织专家和科研人员,开发出了第一个儿童饮用的营养品——娃哈哈营养液。
随着“喝了娃哈哈,吃饭就是香“这句广告语的广为流传,娃哈哈营养液也迅速走红。到了第四年,娃哈哈已经有了4亿元的营销收入和7000多万的净利润作为原始积累。
1991年,娃哈哈营养液的销量仍在飞速增长,并且供不应求。但宗庆后却认为这还不够,要想让娃哈哈稳住现在的地位,只有将公司不断扩大。
虽然扩大公司版图的方法有很多,但是宗庆后却选择了最冒险的一种——有偿兼并。1991年,宗庆后以8000万元巨款兼并并盘活了摇摇欲坠的杭州罐头厂,并仅用3个月的时间就将其扭亏为盈。
在这次兼并尝到甜头之后,娃哈哈开始以兼并的手段迅速扩张版图,不断做大。1996年与达能集团进行的策略性合作,又让娃哈哈变得更强。
值得一提的是,娃哈哈之所以在早期能发展的顺风顺水,不断做大做强,离不开宗庆后为娃哈哈创立的“联销体”。
传统食品饮料的渠道模式以精细化、辐射范围广作为优势。娃哈哈便在在此基础上建立起了庞大高效的“联销体”的经销体系——总部—各省区分公司—特约一级批发商—特约二级批发商—二级批发商—三级批发商—零售终端。
在联销体制度下,一级经销商每年年底必须将当年销售额的 10%作为保证金一次性打入娃哈哈账户,娃哈哈为此支付高额银行利率的利息。此后,每个月进货之前,经销商必须结清货款,娃哈哈才发货。
如此森严的经商体系,这也正是娃哈哈当年能实现”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的主要原因。
娃哈哈的困境
那么问题来了,在初创阶段神速发展,一度成为业内神话的娃哈哈,为什么会在最近10年营收一直没有增长?
有观点认为,娃哈哈之所以面临现在的窘境,主要是因为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营销渠道出现问题
快消品牌如何赚钱?曾有专家说,对于快消品牌来说,渠道是才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快消产品的渠道链也正是它的利益链。
虽然娃哈哈的“联销体”曾是它在行业内能站稳脚跟的“秘密武器”之一,但是在如今电商当家作主的时代,这种优势也正在成为劣势。
互联网时代电商的渠道很简单,几乎只有一两个环节,有时能甚至能从制造商那端直接送到消费者手中。
这样的销售方式不但保证了销售效率,最重要的方便了消费者购买。只需要花点时间上网,想要的东西几乎都能买到,这让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选择网上购物。相比之下,传统渠道的优势也越来越难以显现。
当前的情况已经很明了了,现在是电商的时代,老玩家想要继续以往的辉煌,只能摒弃传统的渠道模式,加入电商的游戏玩法。但是等宗庆后意识到这一点,想要屈尊加入电商做出转型尝试时,这条路对娃哈哈来说已经变得异常崎岖了。
第二、未能打开SKU品牌库
有人说,缺失品牌意识是国产老字号的通病,娃哈哈就是很好的例子。
传统品牌想要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抓住年轻人的眼球,塑造品牌的良好形象无疑是通往成功的最快的路。
要么卖老品牌的情怀,要么用质量说话,要么以新鲜潮流的形象吸引年轻人。总之,树立出一个让大家能记住的品牌形象就是成功的第一步。
娃哈哈一开始选择的是第三条路,想以大胆又新奇的形象获得消费者的关注。
于是,在2019年宗馥莉大胆的将娃哈哈AD钙奶的瓶身上印上“ 高中的时候,班里不知道是谁说喝AD钙奶可以从A变到D,然后就掀起了一阵风,班里女生都开始喝AD钙奶。”这样的广告语,企图和年轻人产生共鸣,宣传自己年轻的一面。但不曾想,这样的标语却被大家公认“低俗”,不但没有树立出良好的形象,还自己砸了自己的招牌。
今年6月儿童节,娃哈哈又铺天盖地的打出“怀旧”的广告,企图以童年的情怀打动消费者。但是,娃哈哈的风头也仅仅维持在儿童节前后,儿童节一过,娃哈哈又归于平淡。
到现在,作为老牌饮料的娃哈哈也没成为一个时代的经典,反而被年轻人冠上“落伍”的标签。
但是,同样“年老”的农夫山泉,却因为一句成功的广告语“我们不生产水,我们只是大自然的搬运工”而奠定了它在矿泉水界不可撼动的地位。它对自然的尊重和谦卑,赢得了消费者的尊重和信任,多年来一直未变。
第三、多元化转型的失败
曾经的娃哈哈,只有娃哈哈矿泉水和AD钙奶让消费者印象深刻。随着时代的发展,新鲜事物越来越多,年轻人也更追求新鲜感。宗庆后意识到,在这个变化无穷的时代,一个品牌想要被年轻人记住,只能不断创新出新产品。
在意识到这点时候,娃哈哈也开始走上了创新之路。
这两年,娃哈哈的变革动作频频,什么能火就产什么。比如,脉动这类的功能饮料曾有一段时间备受市场青睐,于是娃哈哈也推出了类似的功能饮料——启力;啤酒类饮料大卖的时候,娃哈哈也相续推出啤儿茶爽和格瓦斯,甚至娃哈哈还创立了自己的商场……
但是,无论娃哈哈怎么拓展业务转型,都没溅起多大水花。毕竟术业有专攻,娃哈哈的主业是做营养液和矿泉水,大家对娃哈哈能信任的方面只在于它的矿泉水和营养液。而娃哈哈试图拓展的功能饮料、奶粉等产品,在这些领域内有更好的品牌选择。消费者对一个商品是否会产生购买欲,不但要看产品质量,他们同样在意品牌。
虽然企业进行品牌创新、多元化发展是自救的好办法,但是,这并不代表会有同样的用户信任。比如曾经当年的巨人集团涉足多个行业,又是保健品又是房地产,进入的诸多领域并非其优势所在,却急于铺摊子,最终导致财务危机。
而娃哈哈现在的情况与当年的巨人集团很像,又进军保健品业务,又建立商场,业务种类太多反而不易发展。娃哈哈即便要发展多元化,也应该在自己擅长的饮用水和营养液领域中做文章。
是神话也是诅咒
虽然上述问题都是娃哈哈必须解决的严峻的问题,但是二代接班人的问题也一样需要被重视。
娃哈哈的二代接班人一直被外界关注,毕竟宗庆后老先生都已经快80了,还像以前一样满世界谈业务也不是办法,娃哈哈对二代接班人的需要,迫在眉睫。
2018年,宗馥莉正式进入了娃哈哈集团。在她进入娃哈哈以后,她发现,娃哈哈想要再创辉煌,必须迎合年轻人的口味,不断创新。
于是,宗馥莉开始积极拓宽产品种类,先是在中秋节推出了“AD钙奶心月饼”,然后紧接着又换了十年没变的营养快线的包装,同时推出了相应的彩妆盘,在杭州还开了线下快闪化妆间。除此之外,她甚至还尝试过童装和白酒等业务。但无一不是以失败告终。
为了让品牌年轻化,宗馥莉还将娃哈哈20多年的代言人王力宏撤了下来,这举动不但没达到她预期的效果,反而为娃哈哈引来骂声一片。
娃哈哈会陷入二代接班人的困境,一些“吃瓜群众”不得不把一部分原因归咎到宗庆后强势的性格上。多年来,娃哈哈内部一直施行的是以宗庆后为中心的高度集权式管理,董事长、总经理这样的职位都是宗庆后一人担任,没有副职。虽然有不少人质疑宗庆后这样的管理方式是否太过强势,但宗庆后却不以为然,他多次公开表明:“我认为必须有一个强势的领导人来领导,才会把事情做好。如果不强势,不受大家尊重的话,是管不好这个企业的。”
在一次采访中,还有娃哈哈员工在对宗庆后“深情告白”,表示宗庆后总能为公司做出正确的决策,娃哈哈能有现在的辉煌,全要靠他。
宗庆后带领下的娃哈哈取得的辉煌是无需质疑的,然而这一切像是个神话,也如同一个诅咒。就如昔日的日化龙头企业上海家化一样,在葛文耀离开后,几经易帅后上海家化都没有再度取得过去的辉煌,对于企业而言个人的魅力越大,这个“诅咒”越大!
2019年,在《至少一小时》节目中,当被问到“宗庆后在娃哈哈是个什么样的存在”时,宗馥莉回答:“神一样的存在。”
由此可见,宗庆后的强势确实保证了他在娃哈哈至高无上的同时地位,但也让他无法从公司“脱身”。
知天命创业,耄耋之年再考资格证,宗庆后的后半辈子为自己的事业操碎了心。他一手打造了娃哈哈的神话,却也造成了娃哈哈二代接班人的困境。在日后,这个困境能否被打破,二代接班人能否成功接过宗庆后的大旗,娃哈哈又能否重回辉煌年代?让我们拭目以待。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