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流行病学专家曾光:中国想要打开国门,免疫屏障还得更加牢靠
全国多地开打新冠疫苗加强针;零星本土病例仍在各地不断出现;气温骤降,病毒传播活跃的冬季即将来临……以“应对新挑战:科技助力城市的发展与治理”为主题的天津论坛2021日前举办,著名流行病学专家、北京市政府参事曾光在出席“城市可持续发展背景下的公共卫生安全”分论坛时,接受了北京日报客户端记者的独家专访,回答了一系列公众关心的问题。他表示,新冠疫苗加强针接种的必要性无须怀疑,为了提升免疫效果,可以考虑序贯接种新冠疫苗。何时打开国门恢复国际交往,是个需要综合考虑的问题,中国如果调整防控策略,免疫屏障还需要更加牢靠。免疫屏障建立后,不代表不再出现新的病例,而是使病毒不容易传播。
加强针或可直接称为“第三针”
北京日报客户端:现在新冠疫苗加强针已经在国内普遍开打了。冬天即将来临,您对加强针的接种有怎样的建议?
曾光:目前国内外不同新冠疫苗的基础免疫程序,有需要接种一针、两针和三针的。接种数月后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抗体下降的现象,面临是否要打“加强针”的问题。我国人群目前接种最多的是两针免疫程序的灭活疫苗,通常3个月以后抗体效果就开始下降,6个月后就下降得很明显。其中60岁以上的老年人本来两针基础免疫的效果就不如年轻人,抗体下降得更快,目前的疫情防控形势下,必须得优先考虑接种加强针。
但我觉得,现在对老年人接种新冠疫苗,可以不叫加强针,应称为基础免疫的第三针更妥。怎么说呢?随着对疫苗接种真实效果的评价,发现最初设计的两针基础免疫程序尚不足达到理想的免疫效果,那就可以修改为需要接种三针的基础免疫程序。过去一开始设计的是两针,现在应该要提出增加第三针的说法了。可以从老年人和高风险行业的人群开始,再进一步推广到其他人群。
这样做有几个好处。第一就是实事求是,针对国产灭活疫苗应该及时提出需要接种第三针。第二就是要告诉人们,疫苗接种还需要普遍加强。第三就是可以避免和世界卫生组织的争议。如果一直叫加强针,那就好像是基础免疫已经完成,还要再加强。尽管我国已向世界各国提供了超过12.5亿剂疫苗,但这样的话,世界卫生组织就会向所有增打加强针的国家说,你们的基础免疫完成了,应该把加强针停下来,把疫苗给那些缺少疫苗的国家。如果我国尚未完成三针基础免疫程序,那就另当别论了。我认为修改基础免疫程序科学、合理、可行。
北京日报客户端:加强针或第三针能起到预期的效果吗?
曾光:加强针的效果不用怀疑,肯定是会起大作用的。但是怎样接种的效果更好?比如说作为基础免疫的第三针可以继续打同源的疫苗,疫苗充足,便于接种者接受。但效果是同源的好,还是异源的好?国内外已经有很多研究了,一般认为异源接种的效果很好。比如第三针我不打灭活了,打mRNA,这样的实验结果已经有了,效果比同源接种明显要好。但同源接种的优势也不容否定。
异源接种的专业术语叫序贯接种。比如脊灰疫苗现在就是序贯接种,前两次可以口服减毒疫苗,后两次注射灭活疫苗。序贯接种的概念要对老百姓讲明白。
打开国门?中国的免疫屏障还不牢靠
北京日报客户端:虽然目前全球疫情的发展还是扑朔迷离,很多国家的疫情也有恶化的趋势,但还是有不少国家准备打开国门,恢复更广泛的国际交往。作为享受到疫情防控红利最多的国家,中国何时能够打开国门也是近期最受关注的话题之一,您对这个问题怎么看?
曾光:这是个很重要的、全民关注的问题。
中国的疫情防控采用的是举国体制,由国家主导。这种情况下,我们对相关问题的处理,不仅仅只有科学和公共卫生一个视角,还会从政治、经济、社会安定的角度去进行考虑。什么时候能打开国门?这个问题还是要由国家来综合考虑。
很多西方国家虽然提出要打开国门,恢复国际交往,但其实他们心里也未必有底儿。西方国家面对疫情时从科学角度出发的维度极其有限。首先他们没有能力像中国一样做到“清零”,疫情早期的最初三个月过后,他们就再没有机会清零了。之后他们还受到什么因素影响呢?不光是科学因素,还受到他们的法律、社会制度、党派竞争、经济发展各方面因素的影响。
我的观点是什么?我们先看看那些打开国门的国家,他们这么做到底会带来什么,他们具体的操作又是什么。像英国、以色列、丹麦和新加坡说要打开国门,实际上他们这样做也是摸着石头过河,是一步一步地打开,而且门打开了,还可以关上。
我觉得我们中国的免疫屏障还不牢靠。我们的防控策略如果要调整,基础还要打得牢靠一点。
另外我们要看到,现在中国开放的迫切性不像西方国家那么大,中国还在享受红利。如果这个红利消失了,我觉得我们还会看到我们的政府果断的决策。
建立免疫屏障,不是病毒不流行了
北京日报客户端:怎样能够算是建立“免疫屏障”了?
曾光:免疫屏障当然是可以建立的,但是建立免疫屏障不是像有些人想的,病毒就不流行了,不是那么回事。免疫屏障建立以后,病毒就不容易传播了,而不是不发病了。
但建立起免疫屏障对效果如何?与是否均匀接种有关。如果总体接种水平达到85%是建立免疫屏障的标准,不能是有的人群100%接种,有的人群一点儿没接种,然后总体也能达到85%。实际上就遗漏下了暴发流行的高风险人群。
85%的人均匀接种之后,如果再出现一个传染源,导致疫情大规模的暴发流行就不容易了,因为四面都是接种疫苗的人。剩下15%没接种疫苗的易感者,和感染者就像干柴与烈火,碰上烈火还是要燃烧的,但是燃烧得不像以前那么快了。这就叫免疫屏障。
北京日报客户端:对疫苗研发,您还有什么建议?
曾光:现在国内疫苗研制正好是百花齐放的时候,国家应鼓励科学、新概念的疫苗问世,审批过程可以适度加快,使其尽快投入临床使用。另外,不同种类的疫苗应该在同一平台按照相同的标准去进行鉴定。现在我们的疫苗经常是厂家自己给自己鉴定,保护率多少都是厂家自己的试验数据,自己解释。
秋冬季防控须同时关注流感
北京日报客户端:您能展望一下今年秋冬的疫情防控形势吗?
曾光:最近好像全世界疫情蔓延势头有一些放缓了,这是挺奇怪的。现在北半球大部分地方快入冬了,处在深秋的阶段,疫情却出现了放缓的趋势。但是不管怎么说,绝不能放松警惕。冬天毕竟病毒更容易生存,另外人群的室内聚集性也是增高的,同时我们还没有发现新的变异病毒。
还有流感的问题也要重视起来,秋冬季流感可能会跟新冠同时流行。所以疫苗接种可能不能只顾及新冠的预防,还要全面预防流行病的传播。现在不光要打新冠疫苗,还应该打流感疫苗。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