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美国人每年浪费4000万吨食物,全面堆肥能解决这个问题吗?

2021-10-18 14:06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美国人每年浪费4000万吨食物,全面堆肥能解决这个问题吗? 原创 加美编译 加拿大和美国必读

彭博社的琳达·潘于10月14日介绍了美国各个地区正在实施的堆肥计划,由于焚烧垃圾会产生大量温室气体,把食物残渣堆肥成为了更环保的选择。但是执行全面堆肥并不简单,需要民众配合垃圾分类规定,同时也需要有足够的堆肥设施处理收集到的食物残渣。

埃里克·格拉博斯基痛苦地意识到,每当他扔掉一个过熟的牛油果时,他不仅损失了一美元;他还在弗吉尼亚州阿灵顿县居民每年产生的大约3000至6000吨食物垃圾上雪上加霜。其中大部分最终被填埋在附近的一个垃圾场。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县内固体废物管理局局长格拉博斯基正在致力于一项新的居民堆肥计划。

县内上个月扩大了路边垃圾和回收服务,开始收集居民的食物残渣,主要是为独户住宅和联排别墅服务。居民可以在垃圾收集日将他们的食物残渣放在市里提供的推车里,就像丢垃圾一样。这些残渣将被堆肥,然后作为土壤被带回阿灵顿。

这项计划标志着这个县向2015年的决议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当时决议提出到2038年至少将90%的垃圾从垃圾堆中分流出去。它还使阿灵顿县成为美国少数几个提供路边堆肥服务的城市,因为美国正在努力应对食物浪费和气候危机。

美国30%至40%的食品是被浪费的,估计每年有4000万吨,其中大部分最终被填埋和焚烧,而且,随着废物量的增加,越来越多的城市必须花钱把垃圾送到州外去。

垃圾填埋场和焚烧炉也污染了附近的社区,其中大多数是有色人种社区,并且是甲烷的主要来源,甲烷是一种温室气体,在大气中释放的热量是二氧化碳的25倍以上。

据估计,食物垃圾占全球所有温室气体排放的8%,比飞机还多,虽然这些垃圾大部分不是来自家庭。专家表示,将居民的食物从垃圾中分流出来的最好方法是通过免费的、大规模的堆肥收集计划。

但是,挨家挨户收集堆肥并不像表面上那么简单。纽约市已经在一些社区开展了多年的堆肥项目,但在扩大服务规模方面遇到了困难。对许多地方来说,一个主要的障碍实际上不是收垃圾本身;而是要有相应的设施来对全市范围内收集的垃圾进行堆肥。

费城的德雷克塞尔大学环境科学教授亚历克西斯·舒尔曼说,公众的支持是使这项服务的另一个重大障碍,缺少支持会使这种项目在许多地方“无法启动”。

地方自力更生研究所(Local Self Reliance)和堆肥杂志《BioCycle》的一项调查显示,2017年有148个住宅区的路边收集项目为326个社区的510万户家庭提供服务,比2014年的79个项目为240万户家庭提供服务有所增加。据调查,除此之外,还有至少67个投递项目。而美国农业部最近宣布了一项190万美元的拨款,分摊给费城、匹兹堡和辛辛那提等24个城市,用于试点社区的堆肥和市政服务项目。

纽约市:“垃圾车没有满载而归”

纽约市正在努力发展一个全面性的路边堆肥服务,它展示了大城市所面临的挑战。纽约有800多万人口,每年产生130多万吨食物垃圾,占全市垃圾总量的近三分之一。

市长迈克尔·布隆伯格于2013年在斯塔滕岛推出了一个试点项目,其雄心勃勃的目标是实施强制性的住宅堆肥计划。到2015年,此计划为约350万居民提供服务,在2019年,它从路边收集了约5万吨可堆肥材料(披露:迈克尔·布隆伯格是彭博城市实验室母公司彭博社的创始人和主要所有者)。

但环卫部门在扩大这项计划时面临一系列后勤方面的挑战,首先,这项计划目前是自愿的,为曼哈顿大部分地区以及其他四个区的部分地区提供服务。纽约高楼林立,依靠垃圾槽丢垃圾,这使得将有机物分离出来更加困难。总体来说,居民的参与度一直很低,对那些采取额外步骤分离食物残渣的居民也没有什么激励计划。最近,由疫情造成的预算削减也暂停了这项服务,让纽约的社区堆肥组织来填补这一空白。

项目在本月早些时候恢复了服务,但它引起了一些环保倡导者的批评,如自然资源保护委员会的纽约市环境主任埃里克·戈尔茨坦表示,这个项目做得不够好,他说:“你必须报名参加,在收集频率以及其他方面的削减,导致了参与度不够,因此无法建立一个有效的系统,垃圾车没有满载而归。”

这种有限的参与度使得计划的成本效益降低,并且难以维持。戈尔茨坦一直主张强制居民投放堆肥,他说这可以在三四年内生效,给居民足够的时间来调整他们的习惯。但是,虽然这一开始就是城市的最终目标,但官员们却没有发布任何相关立法。

环卫局长爱德华·格雷森认为部门的有限预算是一大障。2020年12月上任的格雷森说:“如果我们现在要在有限的范围内运行,我们该选择什么人?我们现在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进一步学习如何更好地服务这个社区,首先针对那些想要参与的人。”他补充说,这项计划将不断扩大,目前没有堆肥收集服务的居民可以在纽约市门户网站上表达参与意愿。

除此之外,纽约没有足够的设施来处理强制规定后产生的食物垃圾。舒尔曼说:“是可以强制规定,并且开始收集所有的食物垃圾,但你还必须有一个地方来处理它,我认为他们还没有想清楚该怎么做。”

纽约有两个处理食物垃圾的设施,一个在赖克斯岛(纽约市监狱所在地),另一个在前Fresh Kills垃圾填埋场(位于史泰登岛),但纽约会将大部分有机物被送到了附近由社区组织经营的设施中,其中一个还有可能将被取消。

旧金山:堆肥项目的典范,但仍有需注意事项

在美国的另一端,旧金山正在庆祝美国最古老的路边堆肥项目成立25周年,这个项目帮助旧金山的垃圾填埋场分流出了80%的垃圾。它的成功取决于多年来采取的一系列渐进措施,首先是加州1989年的综合废物管理法案,这项法案要求所有辖区内的废物分流率至少达到50%。当其他城市开始收集庭院垃圾时,旧金山由于没有很多庭院空间,就以食物残渣为目标,首先从商业部门开始,然后开始在居民区收集。

这项立法还使整个加州开始大量发展堆肥基础设施,根据2019年的一项调查,加州的大规模堆肥设施比任何其他州都多。随着旧金山的堆肥服务扩大,它需要寻找规模更大的设施,而丰富的基建正好就起到了帮助。

旧金山零废物项目的亚历克西斯·基尔蒂说,这种发展不是一成不变的,“收集的数量会随着推广度和强制堆肥规则的实施而增加。当我们开始强制执行时,收集量产生了巨大的跳跃,我们从每天400吨的堆肥收集量,到现在每天接近700吨。”

旧金山直到2009年才强制要求居民开始堆肥,在推出这项服务近十年后,他们几乎没有遇到什么阻力,城里的居民普遍认同环保举措。基尔蒂也归功于市内的“扔多少付多少”的收费结构,它激励了堆肥。因为丢的垃圾越多,费用就越高。

舒尔曼说,采用收费结构是至关重要的。2014年,她和她在麻省理工的同事发表了一份研究报告,回顾了来自不同规模城市的十多个路边堆肥项目,概述了最佳做法和挑战所在。

她说:“我们发现有一些项目,尽管表面上有很多人对住宅堆肥有兴趣,但后来参与度却很低。因此,兴趣和意识形态上的承诺只能让你走出这一步,这时你就必须考虑激励措施和消除特定的障碍。”

阿灵顿县的计划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它始于该县2004年的固体废物管理计划,这项计划设定的目标是在未来某个时间点开始收集食物垃圾。2015年,县内开始收集庭院垃圾,建立了一个有机物收集计划,因为它还需要一个有足够能力处理食物残渣的堆肥设施。直到2020年9月,通过Freestates农场与邻近的威廉王子县的公私合作,终于建造了一个符合要求的新设施,目标才得以实现。格拉博斯基说:“重点是提前考虑这一切如何能在一起运作。”

在结束了第一个月的服务后,格拉博斯基和他的团队正在等待数据,以检验项目的成功程度。他希望,堆肥将使居民更加了解他们平时白白扔掉了多少东西。

但是,旧金山至少也提供了一个警示性的故事。尽管分流率很高,可堆肥垃圾的总量在多年来也一直在爬升,然而,堆肥数量的上升部分是因为计划的扩大,但也是因为态度转变的方向不对。市内调查显示,堆肥减少了居民对扔掉可食用食物的内疚感,因为他们觉得他们没有把废物送到垃圾场。但是,“为了生产这些食物并将它们送到你的家门口,温室气体仍然在被排放出来。”

旧金山现在正在努力实现一个新的“垃圾减产”目标,到2030年期望将所有三种垃圾:生活垃圾、可回收垃圾和堆肥垃圾的总量减少15%。基尔蒂补充说:“我们将专注于改变家庭的购买习惯,更好地利用食物,更好地保存食物,尤其是蔬菜,仅靠堆肥并不能达到我们的气候目标。”

对于那些还没有堆肥计划的城市,居民也有其他选择。即使你自己不做堆肥,也有许多地方设有投放设施,还有为那些有能力的人提供需付费的上门提取服务。不过,这些选项始终无法与免费的、全市范围内的强制堆肥计划分流出来的垃圾量相比拟,舒尔曼说:“那些强制实施堆肥的地方绝对有着最高的分流率。”

原文:https://www.bloomberg.com/news/articles/2021-10-14/america-s-uphill-trudge-to-universal-curbside-composting

原标题:《美国人每年浪费4000万吨食物,全面堆肥能解决这个问题吗?》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