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从莫奈、博纳尔到马蒂斯,外滩呈现“法国现代绘画史”

澎湃新闻记者 陆林汉
2021-10-17 09:12
来源:澎湃新闻
艺术评论 >
字号

澎湃新闻获悉,10月16日,“从莫奈、博纳尔到马蒂斯—法国现代艺术大展”在上海东一美术馆(Bund One Art Museum,中山东一路1号)对外展出,呈现了印象派、后印象派、象征主义、野兽派等29位艺术大师的近80余件精品。从布丹、莫奈、高更、西涅克,到马蒂斯、毕加索、杜飞等,展览几乎囊括了所有法国现代画派大师,可谓法国现代绘画潮流的缩影。其中,博纳尔更是展览的焦点,展示了其30余件作品。

展厅现场

《澎湃新闻·艺术评论》了解到,此次展品借展自法国著名艺术收藏基金会之一的本伯格基金会。本伯格基金会是法国的一家知名艺术机构,致力于向公众展示已故收藏家乔治·本伯格的艺术收藏。

乔治·本伯格的家族是18世纪德国科隆著名的基督教路德派领袖,后于19世纪50年代离开故土,前往阿根廷定居。从那时起,该家族就与法国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在法国长大的乔治·本伯格深受法国人文主义熏陶。在学生时代,他收藏了人生第一幅绘画作品,那是一幅毕沙罗的水粉画,随后,他又被皮埃尔·博纳尔的作品所吸引。之后,在20世纪60年代,他发现了自己钟爱铜器,于是他的收藏中有了大量精美的铜制艺术品。由于没有直接继承人,在20世纪80年代末,乔治·本伯格创立了基金会,其中包含了100幅古代大师的绘画,150余幅现代绘画和素描,以及100件铜器、古籍、家具等。此次展览原定于10月3日对外展出,由于疫情及展品运输等问题,主办方不得不将展期延至10月中旬。尽管还未举办开幕式,但对外开放的第一天,展览已然吸引了不少艺术爱好者前来观看。

展览从印象派开始说起。1874年,绘画的未来曾掌握在小群艺术家的手中,他们反对已经开始“倒退”的官方沙龙所充斥的学究风气。由于找不到地方展示作品,印象派画家们把摄影师纳达尔的工作室改造成了一个画廊。其中,莫奈的《日出·印象》遭受了一位评论家的犀利讽刺,“印象派”也因此成为了这场新艺术运动的名称。

展厅现场,欧仁·布丹的风景画

印象派的创新之处在于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绘画技巧。这些艺术家专注于表现眼睛所看到的东西,不让任何文学或文化偏见介入到视觉和现实之间。展厅中的第一件作品是莫奈的老师欧仁·布丹的风景画,他是鼓励莫奈去户外创作的重要人物。随后,便是印象派的代表人物莫奈,毕沙罗等人的作品,一场法国现代绘画的大幕也由此拉开。

克劳德·莫奈《戴着绒球帽子的儿子“让”的肖像》 布面油画 ,1869, © Fondation Bemberg and RMN

克劳德·莫奈《埃特尔塔海滩上的船只》,© Fondation Bemberg and RMN

贝尔特·莫里索《花园里的女人(尼斯阿努尔菲别墅)》 布面油画 1882 72x62 © Fondation Bemberg and RMN

在印象派板块之后,观众则进入了“纳比派”和该流派创始人皮埃尔·博纳尔的作品展式区。据悉,这也是此次展览的重点部分,呈现了近30余件皮埃尔·博纳尔的作品。

展厅现场 皮埃尔·博纳尔作品

展厅现场 皮埃尔·博纳尔作品

当印象派大师们在绘画舞台上逐渐消失之后,他们的绘画作品及绘画风格都在不同程度上和不同领域内继续发挥着影响和作用,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世界艺术谱写了光辉的一页。其中,“纳比派(Les Nabis)”正是受其直接影响的画派之一。Nabis取自阿拉伯语“Nabi”,意为“先知或预言者”,自喻该派画家作为现代艺术的先知。在纳比派中,最著名的代表人物便是法国画家、版画家,后印象派先锋派画家皮埃尔·博纳尔。他是纳比斯的创始成员,以色彩而闻名,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色彩画家之一。

皮埃尔·博纳尔 《海岸》 布面油画  72x84cm © Fondation Bemberg and RMN

皮埃尔·博纳尔 《勒卡内镇》 1930 布面油画  76x87cm © Fondation Bemberg and RMN

年轻时在巴黎学习艺术期间,博纳尔深受高更和日本浮世绘的影响,又继承印象派丰富色彩与活泼的实践精神,进一步结合了印象主义的客观性和象征主义对文化记忆与情感的基本主张。

博纳尔可以说是一位承前启后的画家,他介于印象主义与表现主义、野兽派之间。以光色表现为己任的博纳尔曾说过:“敏感的画家最重要的课题应该是再现光的效果”,从这一点说,他是印象派的最后继承者,然而他渗入了更多对色彩的主观处理。

展厅现场 皮埃尔·博纳尔作品

展厅现场,皮埃尔·博纳尔《自画像》

野兽派运动是塞尚在印象派时期探索的延续。塞尚的作品并不十分注重“凝视”,而是以一种近乎科学的方法来研究色彩及不同的光学效果与其他艺术家相比,他的作品非常不同,这也反映了塞尚在艺术之旅中所具有的孤独气质。此外,在大溪地之旅中,艺术家高更为了表现他所观察到的色彩和充满高强度爆发力的光线,他也转向了更加简化的绘画方式。在生命的最后阶段,高更作品中的色彩毫无疑问是凌驾于绘画之上的,他也试图借用这个方法以一种前所未有的强度和力度来表达自己。展厅中,高更的作品《年轻农民的头像》是其中晚期肖像作品,画面单纯而朴实,区域色彩平面化,简洁而又形神兼备。

保罗·高更,《年轻农民的头像》,布面油画 37×37cm,© Fondation Bemberg and RMN

1905年,文化之都巴黎举办了一场被认为是20世纪第一件艺术大事的展览。由马蒂斯带头的年轻画家们在秋季沙龙展出了色彩尖锐、笔触粗犷、故意扭曲、反自然主义画法的作品,他们因而被封为“野兽派”。艺术史学家弗赫在展览目录中称这群年轻人为“原始人”。野兽派作为一场引起轩然大波的现代主义思潮,至1908年便销声匿迹了,而马蒂斯作为这群人当中年纪最大的艺术家,也成为野兽派主要的艺术家。

亨利·马蒂斯,《昂蒂布的景色》,1925,布面油画 73x84cm© Fondation Bemberg and RMN

亨利·马蒂斯,《阿瓦勒的峭壁和小屋》,1920,纸板油画 38 x 45 cm,© Fondation Bemberg and RMN

作为野兽派创始人,亨利·马蒂斯亦是展厅中最值得关注的艺术家之一。他标志性的风格则是在“野兽派”时期逐渐成形,即运用纯粹的色彩抽象地表现人和物的形态,大胆地配色让画面色彩丰富,对比强烈,构成视觉冲击。展厅中,马蒂斯的作品《昂蒂布的景色》完美地展现了法国著名的度假胜地的美丽风光,马蒂斯曾长久居住于此。作为野兽派领袖,马蒂斯专注于在宁静而纯净的艺术形式中对色彩与造型的丰富性进行探索。从画面粗放的笔触中足以看出马蒂斯早期追求情感表达的表现主义倾向。这是了解马蒂斯艺术风格演变的重要作品。

在展厅的后半段,主办方向观众展示了一个专门呈现纸本绘画作品的区域,如纸上钢笔画、纸上水粉画、纸上水彩画等。

观众在毕加索的纸本作品前围观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二十世纪的画家们似乎对粉彩质感并不感兴趣。这种艺术材料的使用在十八世纪达到高峰,但启蒙运动结束后,没有任何一件杰出的艺术作品使用了这种媒介。毕沙罗是第一批让粉彩重焕生机的画家之一,他以一种前所未有的表现力增强了粉彩的艺术质感。在这一展区,呈现了毕加索、鲁奥、洛特雷克、塞贡扎克和福兰的作品,显示了这些艺术家在素描、水彩和粉彩使用上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毕加索,《皮埃罗和哈勒金阿尔勒金》,1971年,© Fondation Bemberg and RMN

这其中,毕加索无疑是这一板块的明星,吸引了不少观众驻足观摩。毕加索的粉彩画《皮埃罗和阿尔勒金》粉彩画是其辉煌一生临近结束时创作的作品。画中二人是毕加索晚年的友人,他们鲜明的个性被毕加索用诙谐的线条刻画出来,氛围轻松幽默。他将不同时期艺术所留下的印记,融入了这幅画中:人体描绘有着明显的立体主义色彩,人物周围又有着受超现实主义诗人启发的梦幻氛围。

亨利·德·图卢兹-洛特雷克 ,《打鸽子》,纸板油画, © Fondation Bemberg and RMN

 

亨利·德·图卢兹-洛特雷克《骑师》,1899 水粉、水彩石版画 © Fondation Bemberg and RMN

此外,亨利·德·图卢兹-洛特雷克和让-路易·福兰也是这一展区的重要艺术家。图卢兹来到巴黎深造艺术时,恰逢巴黎娱乐业的繁荣,大名鼎鼎的红磨坊便是这一时期的重要标志。图卢兹时常出没在这里,用画笔记录下这里的舞者、名伶、妓女等,为红磨坊绘制海报。他经常以快速而有表现力地笔触描绘婚礼、马戏团、赛马场和街头景象。在肖像画方面,他追求自然主义,大胆勾勒出没有任何造型效果的色块。

让-路易·福兰《在包厢里》 羽笔和中国水墨,水彩画,1880 © Fondation Bemberg and RMN

福兰的职业生涯始于为《巴黎世界报》和《巴黎讽刺报》等几家巴黎刊物担任漫画家。福兰经常参加爱德华·马奈和埃德加·德加在蒙马特新雅典咖啡馆主持的狂热辩论,自此福兰成为德加的忠实追随者,参加了1879年举办的第四届独立画展,逐渐加入印象派圈子,并在之后的1880年、1881年、1886年持续参加印象派展览。

尽管福兰与他同时代的印象派画家相比,声誉没有那么高,但他从1887年起开始在杂志上定期出版他的讽刺画。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已经62岁的福兰依然去到战场,画下许多战场画。福兰的插图表达了他同时代人的爱国主义精神。

展览的最后板块呈现的是这些艺术家在地中海地区写生的风景画。由于20世纪初铁路的发展,许多画家得以前往地中海地区探索和创作这里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少雪,阳光充足。艺术史上一连串的名字都曾与地中海沿岸密不可分,例如毕加索便经常驻留于法国南部的各个角落;马蒂斯则长期居住在尼斯;毕加索则在离科利乌尔不远的小村庄塞雷长时间作画;西涅克则经常在位于蓝色海岸的圣特罗佩度过炎炎夏日……这些艺术家用美妙的色彩和对于光线的处理,向我们展现了他们对于地中海地区的迷恋。

保罗·西涅克,《圣特罗佩的钟楼》1896,布面油画,© Fondation Bemberg and RMN

 

保罗·西涅克,《开花的树(杏树)》,布面油画,© Fondation Bemberg and RMN

展览将展至2022年2月20日。

    责任编辑:李梅
    校对:刘威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