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女生们的护肤新宠,“刷酸”到底是什么?

2021-10-20 06:42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知妹 腾讯医典她知 

在护肤界,刷酸这个概念很火。许多网红博主都在力推刷酸及相关产品,声称能祛痘、控油、缩小毛孔,细腻皮肤等问题。

伴随的市场混乱、宣传过度以及选择盲目等问题,国家药监局都忍不住下场,在官网发布了《科学认识“刷酸”美容》一文,明确指出“刷酸治疗”需要在正规医疗机构进行,治疗过程可能引起不良反应。

(图源: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官网)

今天针对几个常见问题知妹来帮大家擦亮眼睛,避免混淆视听。

真正的“刷酸”在医学上叫做“化学剥脱术”,是将化学制剂涂在皮肤表面,导致皮肤可控的损伤后促进新的皮肤再生。

使用的“酸”不是化妆品,而是特定的高浓度的化学剥脱剂。

例如高浓度果酸(浓度可分为20%、35%、50%、70%)、水杨酸(20%-30%)、复合酸、三氯乙酸等[1],它们具有明确且强大的治疗作用。

同时对操作技巧也有很高的要求,必须是经过培训、有经验和资质的医务人员才能操作。

除了严格掌握适应症,还需要在这个过程中密切观察皮肤反应,及时终止反应,一旦操作不当很可能就会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

所以医疗刷酸可不是谁想刷就能刷的。

(来源:soogif)

化妆品中的“酸”也有严格管理要求,包括种类、浓度、酸碱度等,严禁超过安全标准范围。

虽然这类产品含有低浓度的酸,但为了尽量避免不良反应,普遍还会加入缓冲盐类等中和剂,以降低酸的刺激性,做到配方温和。

有的产品还会添加或搭配一些其他的活性成分,达到更好的修饰效果。

但无论怎样宣传,集美们要知道,家用的酸类产品只是化妆品,是禁止明示或者暗示任何医疗作用的。

主要的作用也仅仅是辅助的护理皮肤,这跟医疗刷酸是不能比的。

护肤品种常见的酸类成分包括:果酸、水杨酸、壬二酸、维A酸等,不同种类的酸的主要作用也会有一些差别。

比如果酸成分以PHA为主[2],葡萄糖酸和乳糖酸最常见,主要特点是可以吸收数倍的水分子,具备良好的保湿作用。

此外,还有一定抗氧化能力和抗基质金属蛋白酶效应,对于皮肤的衰老和皱纹有预防作用。

(来源:soogif)

水杨酸具有双向角质调节作用,能够很好地给表皮进行“维稳”。

由于其脂溶性的特点,也对痘痘肌特别友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皮脂腺分泌,控油,去除废旧角质,淡化痘印等。

壬二酸有增加黑素代谢,抑制黑素生成的功效,因此长期应用可以适度地改善皮肤暗沉以及一些色素斑点的问题。

刷酸的本质是通过加速表皮包括黑色素的代谢周期,松解角质细胞间的黏连来实现效果的。

所以临床上的刷酸会依据不同的皮肤问题,和所选择的酸的种类、浓度来建议治疗周期,一般2周~4周不等[3]。

如水杨酸治疗痤疮需要2周左右做一次,而果酸淡斑的治疗则需要间隔4周,既安全又有效。

(来源:soogif)

化妆品里含有的酸浓度低,作用相对温和,但也要根据具体的类别定义使用方法。

一般浓度非常低的可以作为日常护理每天使用。

而浓度偏高或者本身有不耐受情况的,需要先建立耐受,而后再缓慢地增加使用频率,从每周1~2次,到隔天一次不等,是非常个性化的。

医院级别的刷酸治疗必须严格遵照流程标准,严格选择适应症。

以果酸治疗痘痘为例,医生通常会选择以粉刺为主的轻中度患者,治疗前做好充分的沟通与告知。

如果前面有日晒史或者使用过维A酸类药物等相对禁忌症,医生会建议延缓治疗。

(来源:soogif)

治疗前彻底清洁面部治疗区域皮肤,对于个别有破损的皮损或者敏感部位。

如口角、眼内眦等靠近黏膜处,要涂抹凡士林等进行提前保护,刷酸治疗也要从低浓度开始,按照一定的顺序均匀地涂布在整个面部,皮损多的位置可以局部做加强。

整个治疗过程需要计时,并记录,通过治疗的时长判断患者的耐受度,并给下一次治疗提供依据。

在酸停留在皮肤表面的过程中,必须密切观察皮损变化情况,根据终点反应及时用中和液消除残留在皮肤表面的酸。

如果术后有轻度的红肿热烫等反应,可以给予冷敷或冷喷,一般都可以很快地得到缓解。

这一套流程下来,预估要半个小时左右的时间,所以,别想当然地认为刷酸很简单很容易,搞不好的话不是锦上添花,而是有“烂脸”的风险[4],这种情况门诊上见得太多了。

刷酸虽然好,而且适应症广泛,比如痘痘、肤色暗沉、出油、毛孔粗大,甚至一些难治性的色斑问题[3],都可以通过坚持不懈按疗程刷酸得以改善甚至解决。

但不得不说,任何一项治疗方法都不是万能的,刷酸也有禁忌症,以下人群或者情况还是要慎重选择[5]:

对酸类产品敏感或不耐受的人群;

治疗局部有活动性微生物感染,如单纯疱疹、皮肤结核,或者开放性创面的情况;

正在接受光敏性药物或者放射线治疗的;

有进行性色素减退性皮肤问题的,如进展期白癜风;

有瘢痕或者是瘢痕体质的;

近期无法做好严格防晒的;

妊娠期或对疼痛特别敏感的;

对治疗效果有不切实际的幻想的。

如果不确定请一定要面诊咨询正规医院的皮肤科医生帮你做好判断,以防“换脸”变“烂脸”。

特约作者

徐楠|上海市东方医院皮肤科副主任医师

参考文献

[1]Starkman SJ, Mangat DS. Chemical Peel (Deep, Medium, Light).Facial Plast Surg Clin North Am. 2020 Feb;28(1):45-57

[2]Babilas P, Knie U, Abels C. Cosmetic and dermatologic use of alpha hydroxy acids.J Dtsch Dermatol Ges. 2012 Jul;10(7):488-91

[3]Conforti C, Zalaudek I, Vezzoni R, Retrosi C, Fai A, Fadda S, Di Michele E, Dianzani C.G Ital Chemical peeling for acne and melasma: current knowledge and innovations. Dermatol Venereol. 2020 Jun;155(3):280-285

[4]Costa IMC, Damasceno PS, Costa MC, Gomes KGP. Review in peeling complications. J Cosmet Dermatol. 2017 Sep;16(3):319-326

[5]Khunger N; IADVL Task Force. Standard guidelines of care for chemical peels. Indian J Dermatol Venereol Leprol. 2008 Jan;74 Suppl:S5-12

内容制作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