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智库动态|首提“国家发展动力”概念,青年学者力量备受关注

澎湃新闻记者 王琳杰
2021-10-16 21:10
来源:澎湃新闻
全球智库 >
字号

当今世界正进入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全球性疫情大流行的双重叠加期,正发生着极为广泛、深刻与深远的变革。秉承“国家发展及其运转逻辑”这一重要命题,复旦发展研究院几代学者专家不断探索、实践和积累,率先提出“国家发展动力”概念。

2021年10月15日,围绕“国家发展动力”这一主题,复旦发展研究院成立28周年暨恢复建设10周年最新学术成果发布和研讨会在青浦区朱家角举行。会上发布了首批“国家发展动力”专题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中国正向创新驱动型转变

何为“国家发展动力”?国家发展动力定义基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所形成的,确保国家存续、促进国家发展、增强国家实力的推动力量。

报告将之分为“存续性动力”和“驱动性动力”两大类。其中,“存续性动力”是保证国家存续的基础性力量,包含持续力和活跃力,分别指向“物质意义上的国家”和“精神意义上的国家”;“驱动性动力”是驱动国家发展、增强国家实力、推动国家向更高水平发展的力量,包含生产力、发展力和创新力。由于各国国情、历史等不同,两种存续性动力和三种驱动性动力之间存在着“耦合”与“联动”的张力。五种“力”彼此影响、相互作用,在各个国家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动力链”,任何一种“力”的“滞后”或“用力过猛”,都会对国家发展动力产生负面的影响,进而影响国家的发展。

报告认为,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曾长期处于“生产驱动型”国家发展阶段,国家持续力、国家活跃力持续提升,为动力链良好运行提供了坚实保障。迈入21世纪后,中国逐渐进入了以“发展力”为核心驱动力的“发展驱动型”阶段,全面均衡可持续成为国家发展的诉求,经济高质量发展、资源合理分配、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维持增长与发展的有效互动将成为这个阶段的显著特征。

当下,创新力的提升速度和可能性远远超过过去任何时代,创新驱动已经逐渐从理念走向实践,如何推动创新力进一步提升,建设“创新驱动型”国家,并将创新力与其他四个力统筹协调,形成新的适应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链,将是中国国家建设未来一段时间的重点工作。 

建设创新驱动型国家必须关注青年

青年是国家未来的希望。如何在最大程度上激励和引导广大青年解决他们面临的各种问题,是报告关注的重点。

报告认为,建设创新驱动型国家必须关注青年,健康而有活力的青年会引领国家的经济发展和思想创新,青年力量将决定着民族复兴的未来格局。为此,报告提出,要稳固青年持续力,厚植国家创新发展基础,提高青年群体生活质量,优化教育和就业衔接问题;要激发青年活跃力,着力提高青年对社会事务的参与热情。 

复旦发展研究院高级顾问姜义华表示,年轻人不要总是忐忑不安,犯错误没关系,跌个跟头爬起来会学到更多东西,所以年轻人要敢想、敢说、敢思考、敢争论,最后大家形成合力、形成集体力量,就能够拿出与国家发展紧密相联系的新的研究成果。青年人要思考大的问题,要思考国家最基本的东西,要思考未来的问题,这是义不容辞的使命。未来,像复旦这样的高校要继续发挥作为综合性大学的优势,鼓励年轻学者跨越学科思维的限制,兼具长远眼光与开阔视野,勇敢开拓创新。 

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提高国际传播能力 

新华社上海分社社长姜微表示,当今正值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家发展动力”理论创新性的阐释理论能够帮助加快构建话语体系,提供崭新的视角与路径,有助于更好地讲好中国故事,增强中国自信。

结合多年媒体传播的工作实践,姜微认为,国家发展动力这一概念提出后必然与西方国家一贯的话语体系有明显的差异。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在国际传播中尽可能打造能够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这样能够更加鲜明地展现我们中国发展的故事和背后的思想力量和精神逻辑。新的概念要尽可能将全球各国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发展包容进去,要讲究方法和策略。这就需要我们的理论体系包容、理解、共享,真正的阐释和呈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也就是软实力的润物细无声。

复旦大学党委书记、发展研究院理事会理事长焦扬,复旦大学校长、发展研究院院长许宁生出席并致辞。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黄昊发布最新学术成果。复旦大学文科资深教授、发展研究院高级顾问姜义华,发展研究院高级顾问、传播与国家治理研究中心主任李良荣,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院长苏长和,新华社上海分社社长姜微等出席并作点评。复旦大学原校长、复旦发展研究院原院长杨玉良,文科资深教授葛兆光、陈思和,发展研究院高级顾问陈家宽、樊勇明、金光耀等知名专家,以及多位院系代表、青年学者参与报告发布会。发展研究院执行副院长张怡主持会议。

    责任编辑:田春玲
    校对:刘威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