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昆明老街
昆明老街 原创 昆明铁路 昆明铁路
城门城门几丈高
城门三十六丈高
骑匹马来么坐的轿轿
走进城来么到处绕绕
昆明呢街
昆明呢巷
街头巷尾天天看
(老昆明童谣)
(摄影 杨向程)
春城昆明
喜逢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大会
八方来客
游人如织
这条昆明老街你逛了吗
(摄影 蒋忠良)
昆明老街
始建于大理国时代
距今已有900多年的历史
主要分布于光华街
文明街、景星街、文庙直街、钱王街
数条老街小巷阡陌交错
文明街(摄影 蒋忠良)
昆明老街
除了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之外
它的“居“与“街’的有机结合
巧妙地创造了优美的人居环境
光华街(摄影 杨向程)
位于光华街的昆明抗战胜利纪念堂
原址为明代黔国公沐氏之国公府
清康熙年间
平定吴三桂之乱后
清政府在昆明兴建三大衙门
其中最大者是以沐氏国公府改建的总督署
人民胜利堂 原址为明代沐氏黔国公府(摄影 蒋忠良)
1945年
兴建抗战胜利纪念堂
1950年
经云南省第一次各族各界人民代表大会决定
改为人民胜利堂
人民胜利堂 (摄影 何俊云)
拂去千年尘埃
你会发现
能够唤醒人们历史记忆的
还是那条充满儿时味道的老街
文明街 (摄影 杨紫轩)
1923年
以正对"南国文明坊"而命名的文明街
是老昆明曾经最热闹的夜市、书市
承载着无数老昆明人的记忆
(摄影 杨林)
檐前老树一株
浓荫复窗
人俱欢颜
游人往来不绝
一幕幕人文故事
鲜活的灵感从这里营运而生
(摄影 杨紫轩)
古韵悠悠的老街
雕几块中国的花窗
框起这天人合一的融洽
(摄影 杨向程)
老街有一条条独特通幽的小巷
穿过这些粉壁无瑕的巷道
做一番明明暗暗
深深窄窄的体验
别有一番人生趣味
(摄影 杨林)
像这种小巷深处的昆明民居
清新自然朴素
别有一种回忆童年的味道
(摄影 杨林)
而精美的建筑
在老街同样鳞次栉比
这些曾经独属于财富的荣衰
经过了岁月的风雨
经过了历史的巨变
今天显示出柳暗花明的清新
(摄影 杨林)
只要你稍加留意
便可以看到一座座老宅的门户
每当人们叩响了那些门环以后
进到里面
便会看到富有老昆明情韵的景观
(摄影 杨林)
各种精美的砖雕艺术
或八仙
或鹊梅
或牡丹
或松竹
巧夺天工尽善尽美
(摄影 陈伊晓璇)
这些精美的民间艺术品
经过漫漫长年的风吹日晒
不知留下的是光阴是岁月
还是无数工匠打磨的生命之光
(摄影 杨林)
寻寻觅觅中
你又会发现
在幽幽静静的玲珑天地中
还有昆明民居建筑的艺术的精华
一颗印
昆明民居建筑一颗印(摄影 杨林)
昆明一颗印民居
始于明代
成熟、定型于清代早期
其平面方正整齐
如印章盖地
昆明民居建筑一颗印(摄影 杨林)
宁静、素雅、悠闲
精致的深院幽庭里
嗅觉上有暗香浮动
感觉上有心旷神怡
昆明民居建筑一颗印(摄影 杨林)
一颗印的点睛之笔
便是那一方方精美的花窗了
每一扇细木窗格处
都是一幅绝妙的画
(摄影 杨林)
如果说
一颗印是昆明民居建筑活着的历史
那老街舌尖上的味道
就是回忆老昆明活的灵魂
昆明建新园(摄影 杨林)
大楼卖汽锅
拐角卖米线
小摊烧豆腐
隔壁阿婆卖汤圆
官渡粑粑甜里甜
乒乓烧烤烤起来
玫瑰老酒醪哩醪
(昆明童谣)
云南过桥米线(摄影 金艺)
云南过桥米线的魅力
仿佛一个迷人的存在
香、辣、鲜、爽、辣
你喜欢什么
就什么都有
云南过桥米线(摄影 黄达)
有人曾经问云南人
你此生最后只能吃一次的美食
会选择什么
云南人答
当然是过桥米线
回味无穷的魅力可窥见一斑
(摄影 杨林)
创建于1938年的福照楼
其汽锅鸡
是近百年以来一直坚守的昆明味道
吃过的人都晓得
(摄影 杨林)
汪曾祺记录下的昆明
在《昆明菜》、《昆明的吃食》
等多篇文章里都提到
当时昆明最好的汽锅鸡店
在正义路近金碧路处
以一块“浩然正气”的匾而闻名
(摄影 杨林)
如清风
如春澍
如甘泉
一碗鲜美的汽锅鸡汤
需要一所静轩品味人生
福照楼汽锅鸡(福照楼提供)
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的今天
逛老街
仿佛成为一种生活的艺术
人与自然的和谐
人与历史的邂逅
人与文化的碰撞
人与美食的相遇
在老街都能够连缀起来
(摄影 杨林)
老街上的嘉华糕饼店
品种齐全
花样繁多
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嘉华鲜花饼
(摄影 杨林)
鲜花饼
是一款以云南特有的食用玫瑰花入料的酥饼
花香沁心
甜而不腻
养颜美容
(摄影 刘昊亮)
缔造云南美食传奇的
云南德和
百年匠心在老街这里延续
(摄影 杨林)
清末民初
云南德和创始人蒲在廷
加工经营家乡云南宣威火腿
创办兄弟食品罐头公司
引进云南最先进的罐头生产线
生产“双猪牌”火腿罐头
(摄影 杨林)
1923年
广州举办商品博览会
孙中山先生品尝双猪牌火腿罐头后
大为赞赏
挥毫题赠
饮和食德
双猪牌火腿从此名扬海外
(摄影 杨林)
1946年
昆明德和罐头厂成立
德和罐头是云南人从小吃到大
最熟悉的云南味道
(摄影 杨林)
传承百年匠心
云南味道的血脉根基
从自然而来
从自然归去
(摄影 杨林)
老街流动的花光水影
莫过于一杯草本华滋的清茶
冒着浓浓芳香的咖啡
老街咖啡(摄影 杨向程)
老街的气质
就像一只无忧无虑的猫咪
成为一种灵动的文化符号
(摄影 杨向程)
钱王街
东临现代商业建筑正义坊
西靠民国风情历史建筑群落
"钱王街"一带在清末
民国时期为老昆明的商业
金融繁茂之地
有各种商号、票号
同庆丰号(摄影 杨林)
始创于清同治四年(1865年)
同庆丰票号旧址
同庆丰创办人云南"钱王"王炽
弥勒县虹溪人
清末一品红顶商人
民间称为"钱王"
云南钱王 王炽 -1836-1903(摄影 杨林)
位于钱王街小银柜巷
建造于1923年的马家大院
是老街一抹绚丽的艺术霞光
这里演出的昆曲、话剧
像是老昆明生活的拓片
吟唱着滇中的风云变幻
(摄影 杨向程)
那旧旧的粉墙黛瓦
花不言
月不语
但你心中自会有悠长的乐声响起
(摄影 杨向程)
位于文明街52号的
东方书店
散发着一种特别而独有的文化味道
东方书店(摄影 杨林)
建于1926年的东方书店
是昆明第一家书店
汪曾祺、林徽因、朱自清
闻一多等名士都曾经是这里的常客
东方书店(摄影 杨林)
汪曾祺在其散文中
曾描述过这样一段场景
昆明的旧书店集中在文明街
我们和这几家旧书店的关系
不是去买书
倒是常去卖书
东方书店(摄于上世纪30年代)
我在西南联大时
时常断顿
有时日高不起
拥被坠卧
朱德熙看我到快十一点钟还不露面
便知道我午饭还没有着落
于是挟了一本英文字典
走进来
推推我:起来起来,去吃饭
到了文明街
出脱了字典
两个人便可以吃一顿破酥包子或两碗闷鸡米线
还可以喝二两酒
——汪曾祺《读廉价的书·旧书摊》
东方书店(摄影 杨林)
东方书店不同于其他书店
或许
是它延续着历史文化的脉搏
又或许
是凝聚着昆明一个时代的文化修养
东方书店(摄影 陈伊晓璇)
无论是文化基因
还是能工巧匠的天工之作
人类文明的脚步
都浓缩在万物汇聚的一条老街
(摄影 杨紫轩)
是不是你也留意了这样的光影
老街等着你去发现
原标题:《昆明老街》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