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全球数治|国际数字税治理多边协调取得关键进展

澎湃新闻记者 吕娜 整理
2021-10-15 16:49
来源:澎湃新闻
澎湃研究所 >
字号

这里是“全球数治”专栏周报,追踪近期全球数字治理动态。

10月8日,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简称“经合组织”,OECD)宣布,迄今为止,占全球GDP总量超过90%的136个国家及司法管辖区已同意实施OECD提出的双支柱国际税改方案,将从2023年起向大型跨国企业征收至少15%的企业所得税。国际社会长久以来对跨国互联网公司征收数字税的分歧和博弈或能通过多边协调得到化解。OECD在公开声明中表示,该方案的“支柱一”侧重完善对大型跨国企业的征税权分配机制,向市场国分配更多的征税权和可征税利润。跨国公司将被要求在其经营活动所在国纳税,而不仅仅是在其总部所在地;“支柱二”则是将全球最低企业所得税率设定为15%,从2023年起,年收入超过7.5亿欧元(约合8.7亿美元)的跨国企业都将适用这一税率。该协议将提交给本月底在罗马举行的G20领导人峰会批准。之后,OECD还将进一步协调各国在2022年签署一项多边协议,并在2023年正式实施。

近年来,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数据跨境流动日益频繁对传统贸易模式和企业所得税征收制度提出了诸多挑战。国际社会要求向谷歌、亚马逊、脸书、苹果等跨国互联网巨头公司征收数字服务税的呼声日益高涨。对现行税制不能适应数字经济新特点,无法有效解决世界各国税基遭侵蚀问题的批评也愈发强烈。各国不满的焦点主要集中在:第一,传统税制依循地域性限制原则,即只有当企业在本国有常设机构时,国家才能对该企业进行征税。这使得那些主要通过互联网来远程提供数字商品和服务,开展跨国运营的巨头公司往往不需要在大量业已开展实际经济活动的国家和地区缴税;第二,数据作为生产要素可流动、易获取的特点也令巨头公司们能以极低成本获取和使用各国当地用户数据,进而产出大量衍生或增值数据,用于赚取更大利润。然而,许多虚拟、跨境数字产品和服务却并未被纳入现行税制,造成各国税收的实质性流失;第三、由于各国税收规则缺少协同,从事跨国经营的企业常常利用国家间税收规则的差异和监管漏洞,人为把利润从高税率地区转移到低税率地区,从而实现最大可能的避税;第四、财富向互联网巨头公司的大量聚集强势改变了全球利益分配格局,对传统产业和数字经济欠发达国家的影响尤甚,有损发展公平。因此,亟须对传统税制进行改革,建立对数据直接受益主体合理征收数字税的包容性框架。

在此基础上,迁延已久的新冠大流行又导致世界多国经济增长疲软、公共开支激增,各国政府为缓解财政紧张迫切需要寻找新的税源。这进一步激发了多国单边开征数字税的决心。现在,已有法国、意大利、英国、澳大利亚、印度等30多个国家宣布了数字税征收计划,而拥有大部分世界级互联网巨头公司的美国则强烈反对这种做法,甚至不惜采取加征惩罚性关税等实质反制措施。同时,巨头公司们也用自己的方式对各国进行回应。例如,在法国宣布开征数字税后不久,亚马逊就立即宣布提高其法国业务的佣金比例,以此向法国政府宣示,要想征数字税,那么受害的将首先是其本国用户。由此可见,在国际税制治理方面的单边主义行为并不能解决问题,反而可能诱发国际争端。开展基于多边框架的国际协调成为耽误之急。

自2012年起,G20委托经合组织(OECD)开展关于税基侵蚀与利润转移(BEPS)的研究。OECD连续发布多份研究报告,并于2019年在BEPS第二阶段倡议的“双支柱”方案中正式提出全球最低企业税率标准及配套税制改革建议。2021年初,OECD又围绕“数字税改革方案”连续举行面向利益相关方和政府代表的公开咨询会,推动各国就数字服务税征收相关问题形成共识。目前,占全球GDP总量超过90%的136个国家和地区已同意实施OECD提出的双支柱国际税改方案。这一多边协调的关键进展将为数字时代的全球税收治理格局带来积极而广泛的影响,包括:第一、克服跨国公司全球避税问题,强调履行国际责任。基于OECD“双支柱”相关规定,对跨国互联网巨头企业的征税将依据其经济行为开展的具体情况,因此可以防止巨头们将利润轻易转移到低税率国家,而不管其客户所在地;第二、弱化各国围绕企业所得税率的“逐底竞争”。经多边协商达成共识的税收标准将使跨国企业无论在全球哪里做生意,都要缴纳该缴的税款。这将有利于实现税收公平,维护世界各国的平等发展权;第三、通过征收数字税来调节跨国互联网巨头公司的利润在各国间的再分配,缓解国家间在经济形态进化不均衡背景下的利益冲突,防止发展中国家沦为数字经济强国的数字服务单向倾销市场,缩小全球数字鸿沟。

全球税制改革和数字税征收与平台经济反垄断、个人信息保护等议题一样,都是在数字经济的持续壮大对传统产业和制度形成冲击后,给世界带来的新问题,因此需要新的解决方案。G20、OECD等国际组织牵头开展多边协商,没有局限于加强国际沟通和对话,而是主动提出建设性议程,将目标设定为在充满不确定性的国际治理环境下平衡不同要素、不同机制间的相互影响,以最终形成既包容差异、又促进合作的动态协同,是数字时代全球治理思路创新的积极范例。

规则

美国总统拜登将《K-12网络安全法案》正式签署为法律

10月8日,美国总统拜登签署了《K-12网络安全法案》,以向美国基础教育机构提供资源,避免网络攻击。在教育部门面临勒索软件攻击威胁的背景下,美国网络安全与基础设施安全局 (CISA) 将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具体研究美国K-12教育体系面临的网络风险和漏洞,制定针对性的网络安全指南,并创建在线工具包,使教育机构可以具体落实相关措施。拜登表示,这项法案是为应对犯罪分子及恶意行为者构成的持续网络威胁而迈出的重要一步。(来源:美国白宫官网

新的欧盟数据传输标准合同条款于9月27日开始生效

2020年6月,欧盟委员会根据《欧盟通用数据保护条例》发布了新的标准合同条款(SCCs),取代根据欧盟数据保护指令95/46/EC采用的三套标准合同条款。从今年9月27日开始,涉及欧盟的数据传输协议均需采用新的SCCs。最晚到2022年12月27日之前,相关各机构和企业必须将现有的SCC更替为新的SCC。(来源:IAPP

政策

七国集团发布央行数字货币指南

10月13日,七国集团(G7)财政部领导人在美国华盛顿举行会议,讨论央行数字货币(CBDC),并发布指南及有关金融系统、金融普惠、促进数字化及反洗钱措施等13项公共原则。近年,G7一直在努力为发行CBDC制定国际通用标准。G7在声明中表示,为了稳定国际货币秩序,中央银行在发行数字货币时,必须符合严格的隐私、透明度和用户数据保护责任标准。同时,声明认为,CBDC虽然可以加强跨境支付,但国家间有共同责任,尽量减少对国际货币和金融体系的有害行为。(来源:路透社

美国成立国家加密货币执行小组

10月6日,美国司法部宣布成立国家加密货币执行小组(NCET),负责监督对非法滥用加密货币相关行为的调查和起诉。美国司法部副部长丽莎·莫纳柯(Lisa Monaco)在一份声明中表示:“今天,我们将成立国家加密货币执法团队,利用该部门的网络和洗钱专业知识,加强我们的能力,以摧毁通过滥用加密货币平台进行犯罪和非法获利的金融实体。”(来源:华尔街周刊

英国将建设新数字战中心,以发动“进攻性”网络攻击

10月2日,英国国防大臣本·华莱士(Ben Wallace)表示,英国政府将耗资50亿英镑建立国家网络部队(NCF)总部。新的数字战中心将设在兰开夏郡的萨默斯伯里,由英国国防部和政府通讯总部(GCHQ)共同运营,这将使英国位于能够发动进攻性网络攻击的国家的领先位置。新部门计划在2030年全面投入运营,届时将雇佣数千名网络专家和分析师。(来源:伦敦晚旗报

监管

美团公司因“二选一”垄断行为被国家市场监督总局罚款34.42亿元

10月8日,中国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公告称,2018年以来,美团公司滥用在中国境内网络餐饮外卖平台服务市场的支配地位,以实施差别费率、拖延商家上线等方式,促使平台内商家与其签订独家合作协议,并通过收取独家合作保证金和数据、算法等技术手段,采取多种惩罚性措施,实施“二选一”,构成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行为。因此,责令美团停止违法行为,全额退还独家合作保证金12.89亿元,并处以其2020年中国境内销售额3%的罚款,计34.42亿元。美团对此回应称,对行政处罚决定诚恳接受,坚决落实,全面深入自查整改,杜绝“二选一”,并表示将以此为戒,依法合规经营,自觉维护公平竞争秩序,切实履行社会责任。(来源:国家市场管理监督总局官网

中国央行强化对大型互联网平台公司个人隐私数据保护和信息安全工作的监督管理

10月7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在国际清算银行(BIS)监管大型科技公司国际会议上表示,中国金融科技不断发展创新,在大型科技公司推动下,降低了金融服务的成本,提高了金融服务效率,有效助力普惠金融。与此同时,金融科技的不断发展也给监管当局带来了新挑战。例如,大型平台公司存在过度收集、甚至滥用消费者信息的情况,不利于消费者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为了应对上述挑战,中国央行持续弥补监管制度的“短板”,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推动平台经济规范健康持续发展的措施。下一步,央行将继续强化数据保护,督促金融机构严格按照合法、正当、最小必要原则收集、使用和保管用户信息,充分保障个人隐私和消费者知情权、同意权、异议权、投诉权等合法权益,并将探索实现更精准的数据确权,更便捷的数据交易,更合理的数据使用,继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科技创新能力。(来源:央行官网

日本将对苹果iOS和谷歌Android系统展开反垄断调查

10月7日,日本公平贸易委员会 (JFTC) 宣布将对苹果和谷歌公司展开调查,以确认其是否存在利用自己在智能手机操作系统市场的支配地位来排除市场竞争,限制消费者选择的垄断行为。JFTC事务总长菅久修表示,这次研究将涉及对操作系统运营商、应用开发者以及智能手机、智能手表和其他可穿戴设备用户的约谈和调查。最终,JFTC 将编制一份报告,概述操作系统市场结构、导致竞争停滞的原因,并记录那些反竞争和可能违反日本反垄断法的做法。(来源:日本经济新闻

产业与技术

美国发布《2021年国家纳米技术倡议战略计划》

10月9日,美国白宫科技政策办公室(OSTP)和国家纳米技术协调办公室(NNCO)发布了《2021年国家纳米技术倡议(NNI)战略计划》。该战略计划旨在推进美国纳米技术研发和应用于消费电子、水净化、基础设施、医学、能源、太空探索和农业等各领域,为量子计算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应用提供指导框架。文件提出了NNI的五个主要目标:一是确保美国在纳米技术研发领域的世界领导者地位;二是推动纳米技术研发商业化;三是为纳米技术的研发和部署提供基础设施;四是参与公共事务并扩大劳动力供给;五是确保纳米技术负责任发展。(来源:美国白宫官网

城市数字化

上海推出卡片版“随申码”,让老年人出行更方便

为解决老年人不会使用智能手机,无法展示“随申码”的问题,上海近日推出卡片版“随申码”服务。静安区行政服务中心作为上海市首家试点单位,已完成“随申码·离线码”卡片版落地应用。该卡片表面印有持卡人姓名、照片、有效期、二维码、核验使用说明等信息。在需要核验信息的场所,持卡老年人只需出示卡片上的离线码,工作人员就可以通过“随申办”APP、小程序等的“扫一扫”功能扫码识别,获取健康状态(绿码、黄码等),可替代“随申码”的行程核验功能,有效期为180天。凡年满60周岁,具有上海户籍或者居住证的老年居民均可申请办理。(来源:上观新闻

莫斯科开展智慧城市车辆租赁管理系统建设

俄罗斯首都莫斯科市在10月启动了一项对智能租车网络平台的运营测试,以探索开展基于智慧城市数字基础设施的大规模智能交通租赁计划。该项目由俄罗斯智能驾驶实验室(SDL)和AzurDrive公司共同实施,目前已纳入500多辆联网汽车,计划到2022年增加到3000辆。该智能系统应用了物联网、卫星导航、遥测、大数据等数字技术,可远程诊断汽车技术状况,追踪车辆位置和行驶路线,评估驾驶状态,并分析相关数据,给出安全行驶建议。测试结果显示,应用该系统对提高城市交通安全、构建城市智能交通体系能够发挥积极作用。(来源:Smartcitiesworld

    责任编辑:吴英燕
    校对:张艳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