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500克黄金制成1000粒米扔掉,这样反浪费实在太浪费
文 | 张丰
10月16日,是第41个世界粮食日,创意艺术家杨烨炘用500克黄金,打造了1000粒大米,然后一粒粒的扔进了黄浦江和上海的各个角落,用这种“行为艺术”来讽刺浪费粮食的行为,据说要“唤醒国民对粮食安全的重视”,“探讨浪费与节俭的关系”。
视频中,那金灿灿的大米,看上去无比诱人。在社交媒体时代,这样的行为立马引起了公众的关注。如果说这场行为艺术,目的是“引起轰动”,杨烨炘无疑取得了成功。
有很多质疑杨烨炘的声音,最典型的是指责他哗众取宠,“炒作”,为了出名等等,这样的指责多少有点欠缺公正。杨烨炘并不是一个想靠博取流量走红的“素人”,而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创意工作者,在业内相当有名,而且也获得了多个奖项。
扔掉“黄金大米”的行为,让人想起好几年以前杨烨炘搞的一个行为艺术。“LV只值100,只卖100”,有几百名市民现场花100块购买LV包,杨烨炘的目的,是“讽刺炫耀性消费”,他注意到中国人对奢侈品的狂热,想让大家清醒一下。
如果上次是让“贵”的东西“变贱”,这次“黄金大米”则是相反的思路,用黄金做大米,让本来普通、廉价的大米,变得触目惊心地昂贵。500克黄金,换成人民币20万左右,这“20万元一斤的大米”,在现实中谁舍得扔掉呢?
这样看来,作为一件“行为艺术”作品,“黄金大米”具备了多种解读的可能。它引起轰动,也引发争议,而且多少能够让人思考一下,这大概就是这件“艺术作品”的价值所在。对行为艺术的“解读”和“争论”,想必在杨烨炘的意料之中,他可能认为这件作品已经成功了。
但是很可惜,它只成功一半。如果制造这件作品的目的是唤醒人们的节约意识,你白白扔掉20万,对任何一个普通人来说,都是一件极为浪费的事。尤其是你把黄金大米扔进黄浦江,想捞出来都不可能。
这无疑是一种反讽,也从内部消解乃至颠覆了这件行为艺术。你怎么能以极为浪费的形式,提醒大家节约?这和小时候,你没有吃光碗里的饭,父母把你的碗砸烂一样。或许,杨烨炘已经发达了,20万对他来说不是什么事,但是这种极为浪费的行为,还是刺痛了很多普通人的心。
当然,我们得承认杨烨炘还是相当敏锐的。因为这两年,“节约粮食”确实成为中国人比较关注的议题。当下的中国人,已经整体上摆脱了饥饿和物质匮乏,面临着营养过剩和肥胖问题,也确实存在浪费粮食的现象,据媒体报道,中国每年大概损耗和浪费700亿斤粮食,如果在外就餐,人均会浪费93克食物。
“疫情”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公筷开始流行,也有很多餐馆探索分餐制或者“小份菜”,这些特别的场景,提醒大家,我们其实没必要吃那么多。不管是“减肥”还是“断舍离”文化,其实都在肯定一种更节制的观念——我们不再是因为怕挨饿而被动“节约粮食”,而是一种更主动的选择。
行为艺术的成本,依赖于如何把一种观念变成现实。杨烨炘无疑把握住了“观念”,也具备相当的创意,但是很可惜,它最终创造出来的“现实”,却南辕北辙。如果他不是“以艺术为名”的话,这种行为本身的浪费,反而应该成为大家批判的对象:在呼唤节约的名义下,艺术家胸腔中跳动的,是否是一颗炫耀的心灵?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