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查理和巧克力工厂》:来了,电影圈第一暗黑童话

2021-10-15 20:36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来了,电影圈第一疯批! 原创 鱼叔 独立鱼电影

这几年,好莱坞爱上了炒冷饭。

不断对大IP进行翻拍、重启。

这回,又盯上了「暗黑童话」——《查理和巧克力工厂》。

前传《旺卡》,将讲述巧克力大王威利·旺卡的年轻时期。

由风头正盛的甜茶(提莫西·查拉梅)主演。

这两天流出了第一波片场照。

甜茶版本的威利·旺卡,在网上褒贬不一。

有人吐槽他看着比德普版还老,而且不够疯。

也有人表示期待。

毕竟,原版电影太过经典,百看不厌。

豆瓣40多万人打出8分+。

即使过去了16年,仍被视为「暗黑童话」系的代表。

在鬼才导演蒂姆·波顿的诠释下。

它既有天马行空的想象力,留下了无数「童年冥场面」——

比如威利·旺卡的开场舞。

鬼畜音乐配人偶,恐怖谷效应拉满。

贪吃的小胖子掉进巧克力河里,险些淹死。

接着被一人粗的管道,吸进了软糖车间。

还有爱嚼口香糖的小姑娘,死活不听劝。

最后膨胀成了一颗蓝莓。

同时,它又是一部讽刺现实的杰作。

尤其对「原生家庭」这个话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小时候全当看个乐呵。

只有长大了才能品出其中滋味。

今天鱼叔就来和大家聊一聊——

《查理和巧克力工厂》

Charlie and the Chocolate Factory

豆瓣小组一直有个热议话题:

「穷人配不配生孩子?」

每当有这类帖子出现:

「高中女生问父亲要一千块,父亲给了之后发了自己老茧的手」

「考研女生没有自己独立的房间,而父亲只给弟弟单独的房间」

……

必定会掀起一番腥风血雨。

吵了几年,不知疲倦。

如果以物质条件为唯一考量,《查理和巧克力工厂》的主角查理肯定不愿出生。

因为他家实在太穷了。

一家7口,挤在一栋歪七扭八的危楼里。

爸爸是工人,收入微薄,后来还失业了。

妈妈是家庭主妇,每天有干不完的活。

还有四个老人就挤在一张破床上,基本丧失了劳动力。

而大家的晚餐就是开水煮大白菜,别说口感了,吃饱都难。

出生在这样的家庭里,自然过得辛苦。

查理不仅无法实现个人的兴趣爱好。

就连巧克力这种普通零食,都只能在每年生日的时候吃一次。

当他从新闻里看到,家对面的巧克力工厂发出了5张金券时。

他没奢望自己能成为那个幸运儿。

但查理毕竟是活在童话里的大男主。

有作者开的金手指,他如愿以偿地抽到了工厂的入场券。

但,拿到入场券不等于最终赢家。

他还需要经历重重难关,才能拿到终极大奖。

与他竞争的有4个孩子。

他们的虽然家庭条件都比查理好,但家庭教育却存在很大问题——

胖弟弟有个太子妈。

不管他吃多少东西都听之任之。

把他养得体重超标,贪得无厌。

富家女的爹是个女儿奴。

对她的一切要求都有求必应。

把她惯得刁蛮任性,无法无天。

跆拳道冠军有个虎妈。

从小灌输丛林法则,逼她争强好胜。

把她训练成一个没有感情的夺冠机器。

游戏天才的父母只是普通人。

跟他缺乏正常的沟通,仿佛活在平行世界。

于是把他养得性格孤僻,还有严重的暴力倾向。

可以说,这几个父母都不称职。

要么太溺爱孩子,要么太顺从孩子。

所以他们的孩子在进入工厂后,都因为各种性格缺陷,没能抵抗诱惑,草草淘汰。

最后反而是资质平平,不争不抢的查理脱颖而出。

成了巧克力工厂的继承人。

有人觉得这部电影太过理想化。

同一个赛道上,穷人家的孩子怎么可能跑得赢?

但仔细分析就能看出,查理赢得理所应当。

因为他有一颗平常心,拿得起,放得下。

而这源于家人给了他健全的爱。

首先,再穷没有穷教育。

全家人都支持查理读书,不影响他埋头学习。

空闲下来,老人们还会给他讲故事,培养他的想象力。

告诉他学无止境,要心怀敬畏。

爸爸平时工作虽然很累。

但闲暇时也会看看书,努力提升自己。

给查理做了很好的表率。

其次,支持孩子追求梦想。

爸爸知道查理喜欢拼房子,但家里自是买不起积木玩具。

于是他就偶尔从牙膏厂里拿一些淘汰的零件,给查理作为原材料。

全家没有一个人骂查理玩物丧志。

还夸他拼得漂亮。

看到新闻后,家人知道查理也想获得金券。

即便爸爸失业没有收入,还是提前给他买来了一板巧克力。

当查理真的抽到金券后,顾及家里经济拮据,便动了把它卖了换钱的念头。

但被姥爷阻止了:

「这种金券全世界只有5张而已,以后也不会再有了,傻瓜才会用它换普普通通的钱,你是傻瓜吗?」

这又是宝贵的一课,告诉查理梦想比金钱可贵。

一旦抓住机会就要坚持到底,不留遗憾。

最后,善于保护查理的自尊心。

家里一共只有2张床。

大人们宁愿挤在一起睡,也要让查理独自睡在阁楼上。

为他留出了一个隐私空间。

查理决定去工厂之后。

大家又交代他先去洗个澡,再把裤子上的泥弄弄干净。

虽然没有新衣服换,但是他们也要让查理保持最基本的体面。

至少在卫生问题上不被人耻笑。

查理家确实穷。

但家庭氛围是温馨的,精神世界是富足的。

大人的循循善诱,保证了他在成长过程中不会因为攀比导致心态失衡。

所以在进入工厂后,他依然保持了童真。

其他4个孩子则像成人一样,把这场参观当成了一种比赛。

尤其是在第一关时。

贪得无厌的小胖掉入巧克力河里,惨遭淘汰。

其他孩子的表情都很幸灾乐祸,只当是铲除了一个竞争对手。

只有查理是真的担心小胖子的安全。

还不忘找姥爷确认情况。

反观小胖在入厂之前,还曾嘲笑过他太穷。

不愿意分享巧克力。

孩子们的品格,高下立判。

查理的获胜,根源上是查理一家教育方式的胜利。

穷人家可以养出优秀健全的孩子;

而有钱人家也可能养出扭曲的孩子。

最可怕的不是贫穷,而是错误的教育方式。

就像巧克力大王威利·旺卡。

他爸爸是个很有名的牙医,妥妥的高收入群体。

然而却是个变态控制狂。

强迫旺卡戴上酷刑般的牙套,而且严厉禁止他吃糖。

美其名曰保护牙齿。

但是物极必反。

威利不仅疯狂爱上了巧克力。

甚至将卖巧克力,当成了毕生的追求。

而他并没有像查理一样,得到家人的支持。

反而被父亲狠狠威胁:

「你要是去卖巧克力,就不是我的儿子!」

因此威利少时就离家出走,独自打拼事业。

在经历了工厂秘方被偷之后,更是对人完全丧失了信任。

把自己封锁在巧克力工厂里,整整15年。

性格越来越孤僻古怪,不像个「正常人」。

需要靠提词卡来说话,并且怎么都发不出「父母」这个单词。

对原生家庭的厌恶已经形成了一种条件反射。

好在他依然心地善良。

面对调皮捣蛋的参观者们,只是小小惩戒,没有真的痛下杀手。

最后还被查理一家接纳,重拾家庭的温暖。

《查理和巧克力工厂》毕竟是部童话,虽有批判,但绝不残忍。

而在现实中,和旺卡有着类似童年经历的人,恐怕就没有这么好的结局了。

最典型的案例,莫过于台湾女艺人狄莺的儿子孙安佐。

2018年在美留学期间,警方从他家里搜出了1600发子弹。

加上其他的武器装备,威力不亚于一个小型军火库。

他还曾和同学说,自己要在校园扫射。

「5月1日别来学校,因为我要进行枪击。」

18岁的孙安佐

这起案件在当年轰动全美。

刚成年的孙安佐被学校开除,锒铛入狱。

服刑期满后被遣返台湾,并且永久不能入境。

而他在之后的采访中,还把坐牢当成了炫耀的资本。

简直毫无羞耻心。

年纪轻轻的孙安佐,为什么会变成这样的反社会人格?

根源是他的家庭教育。

妈妈狄莺曾在《康熙来了》里狂立flag:

「我儿子是要做栋梁的。」

她一边实行高压教育。

经常恐吓儿子:如果考不到80分就要把他屁股打到开花。

为了让儿子长高,她辞了工作,每天花7小时盯他吃饭。

因为所有菜的营养摄入都是算好的,必须逼着他一口气吃完。

另一边又纵容儿子的巨婴行为。

儿子12岁时才断母乳。

15岁时,两人还不分床睡。

甚至会摸她的胸,咬她的屁股。

狄莺的教育方式堪称扭曲。

结果就是养出了一个反社会妈宝男。

其实早在录制节目时,众多嘉宾就曾委婉提醒她这样不太行。

但狄莺不以为然。

最后只能花2000万到美国监狱捞人。

这完全应验了芥川龙之介的论断:

「人生悲剧的第一幕,始自母子关系的形成。」

很多父母口口声声地说着「为孩子好」。

但却无法让孩子活得像个正常人。

威利·旺卡的爸爸是这样的,孙安佐的妈妈也是这样的。

这与物质无关,与心态有关。

有了上面这些例子,豆瓣小组的争论或许可以暂时画上一个休止符。

不是穷人不配生孩子,而是不健全的父母不配生孩子。

当不健全的父母是穷人时,他们习惯摧毁孩子的心理防线。

喜欢将「我们砸锅卖铁供你读书」「爸妈没本事,只能靠你自己」之类的话挂在嘴边。

总是在强调自己的奉献、牺牲,明里暗里对孩子进行道德绑架。

让孩子从小产生自卑情绪,极度的不安全感。

哪怕工作后花自己的钱,都会有负罪感。

而当不健全的父母是有钱人时,也经常给孩子套上各种枷锁。

总是以爱为名,逼迫他们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

恨不得让孩子成为另一个成功的自己,没有把孩子当作独立的个体看待。

这容易令孩子陷入抑郁,甚至走向极端。

孩子没有权利选择是否来到这个世界上。

当不幸遇上畸形的家庭时。

大部分人只能用一生去治愈不幸的童年。

还是那句话,成为父母之前,先成为健全的人。

否则只会让悲剧再一次发生。

全文完。

原标题:《来了,电影圈第一疯批!》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