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在荷兰秀场,解锁未来时装艺术的打开方式

2021-10-15 08:03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凤玲,封面图/由纪录片导演黛博拉·法拉欧尼·曼尼拉提供

一个优秀的时装设计师身上,究竟应该有着什么样的品质?

源源不断的设计灵感?对服装设计理论的烂熟于心?对款式、色彩、和面料的掌控能力?市场营销和自我推广能力……

这些,似乎都是一个成功的时装设计师的必备素质。

本文将为您介绍:

· 当科技遇见时尚,未来的时装秀是怎样的?

· 当时尚界开启与环境携手的新时代

· 当有趣的灵魂加上不灭的创作活力

然而从个体来说,其实每个时装设计师都会有他们自己的特性。

以我们今天将要介绍的一位荷兰设计师凤玲(Fong Leng)为例,她从来没有接受过时装艺术方面的学院派专业训练。似乎从这一标准看,她是个外行;但出于她自己对嬉皮士文化的兴趣与审美,逐渐发展出自己的一个品牌风格。她敢于对传统的设计风格做出挑战,走出过去,迈向未来。

时装艺术备受追捧,是由于人们对于服装艺术的大胆想象与创新。后疫情时代中,人们对于时装艺术的设计与展现形式也有了新的思考。疫情所带来的PTSD(创伤后压力综合征),使得热热闹闹的秀场变得不再那么让人放心,也引起了部分时装设计师对于服装艺术未来之路的思考。

于是,时装设计师如杜兰·兰提可(Duran Lantink)给我们带来的秀场,便给我们出了一道题:未来,设计师们可以如何结合新的科技来给时装视频添一件“新衣”,从而达到观者与设计师的双赢?如何能够通过推行资源再利用的理念,从而达到未来时装艺术与环境的共存?

今天,我们便是要以这些个体以及他们近期推出的视频作品为例,来探索他们的未来之路。

当科技遇见时尚,未来的时装秀是怎样的?

“嗡嗡嗡”的声音着充斥荧幕,

两个无人机一前一后,

沿着长廊向前飞去。

走廊的尽头,站着一位似乎正在等待被检视的女性。随着镜头的推进,我们发现,原来是⼀位身穿蓝色大衣的女人。大衣的腰部及左臂,拼接着带有独特图案的皮革。她像是这个地方的主⼈一样,向前迈步的同时,两个无人机上下围着她翻飞,灯光打在她的身上,使得我们能够全方位看清服装的设计。

紧接着,摄像头带着我们去到了其它空间。这些空间中,有花纹装饰的房间,有带着壁炉的客厅,也有堆着杂物的走廊……在每一个独特的空间里,都有⼀个人穿着拼接感很强的服饰走动着,而每一个人的身边都有那紧紧相随的无人机。

杜兰·兰提可的时装秀,图/由杜兰·兰提可工作室提供

2021年的五月,来自阿姆斯特丹的升级改造设计师杜兰·兰提可(Duran Lantink)为我们带来了一场不一样的时装秀。

以往,模特们走秀台,时尚界的人们坐在台下欣赏、点评。这⼀次,模特们的“秀台”变成了荷兰王室苏斯特代克宫(Soestdijk)中的废弃走廊;而观赏者们,则坐在了荧幕的对面。

杜兰·兰提可的时装秀,图/由杜兰·兰提可工作室提供

无人机,像是观影者的眼睛,带着⼀丝全方位审视的感觉。与此同时,光与影不断地变幻着,搭配着诡异的背景音,营造出了一种未来感与压迫感。杜兰·兰提可的这一表现形式在同时期的艺术家中,可谓十分超前,让观众们有幸成为这一新兴时装秀的体验者,提前感受了一把未来时装秀。

杜兰·兰提可用上数百架现场直播的无人机展示了他的“springsummerautumnwinter 21”系列,取代了典型的编辑、摄影师和KOL的观众,使得时装秀走向数码世界,和当代创新融合。

2021四季时装秀将杜兰·兰提可之前系列的未穿服装与滞销服装拼接在一起,将Prada 、 Valentino、Off-White 和Richard Quinn 的旧衣服拆解重构,利用他们的库存剩余时装重新打造新作品,重塑出独一无二的设计。

在重新设计、双重利用的永无止境的循环中,杜兰·兰提可重新定义服装设计。这样的设计理念和因科技加持而具备未来感的创新时装秀表现形式,很难想象在未来会有多少时尚奢侈品品牌的想法即将被像他这样的创新者永久改变。

杜兰·兰提可的时装秀,图/由杜兰·兰提可工作室提供

当时尚界开启与环境携手的新时代

除了表现形式上因科技加持而具备的未来感,杜兰·兰提可的这场时装秀的独特之处,也在于其理念。

杜兰·兰提可的时装秀,图/由杜兰·兰提可工作室提供

这次⼀系列的时装设计,之所以带着它特有的拼贴感,是因为设计师杜兰·兰提可有意使用他去年剩下的布料去完成设计与制作,杜兰·兰提可的零浪费理念凭借其创新的升级回收方法,使用人们喜爱的服装和滞销面料,来打造既符合道德规范又符合议程设置的时尚,目标是希望与更多的零售商合作推广零浪费的时装概念,向观众与市场强调再利用与环保的重要性。

在此次即将展映的视频中,另外也有一家发源于荷兰的时尚品牌——Ninamounah。该品牌也以环保、可持续为设计理念。

Ninamounah时装秀,图/由Ninamounah工作室提供

Ninamounah最新的系列,以自然现象为概念出发点,采用回收具有特定历史的旧材料,将过去的痕迹与未来的理念结合起来,通过将“过去的历史”融合到“现代的实验设计”中,来反映人类对环境的影响。

经典的细条纹西装、衬衫和运动服经过大量重新设计,面料的重新解构,加入了人类器官的设计元素,从而塑造出了一种感性和颠覆性的造型。

Ninamounah时装秀,图/由Ninamounah工作室提供

不仅如此,Ninamounah在衣物材质上的探索也具有颠覆性,天鹅绒的柔软和乙烯基的不适的对比,颜色从泡泡糖的粉色到金属的金色,讲述了自然世界与人类社会共存的现象,引人深思。

Ninamounah时装秀,图/由Ninamounah工作室提供

近年来在时装业,“可持续时尚”受到不断推崇,许多设计师将“资源回收再利用”付诸实践。以杜兰·兰提可的这次时装秀为例,他利用的是去年剩下的、原本毫无用处的布料,即所谓的“变废为宝”。

另外一个很好的例子,恰好也是来自⼀位名叫比利·范·卡特维克(Billie van Katwijk)的荷兰设计师。她曾将牛肚作为制造包袋的原材料。

除了资源回收以外,另外一个被普遍采取的就是可持续面料。譬如许多奢侈品牌慢慢放下了对于动物真皮的执着,开始寻求以蘑菇和有机棉为例的材料来替代。可持续面料的使用,大大减少了对环境的损耗,对于动物们来说更是一种解放。

以上的这些艺术设计理念,或结合科技,或探索新材料,让人不禁对后疫情时代艺术家对环境议题的关注与人们观赏艺术的方式展开更多的想象。

当有趣的灵魂加上不灭的创作活力

艺术与科技的结合,以及对环境的意义,都是我们对艺术生命线上不同分支的探索和了解。艺术与社会之间,也是息息相关,互相影响。

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标志艺术,但是有时,也会因为时代的原因,我们可能也会错过一些伟大的艺术,凤玲这位伟大的艺术家便是深受社会与时代的影响。

“I can live without almost everything, except work.”

“除了工作,我什么都可以不要。”

—— 凤玲

凤玲(Fong Leng 1937-至今)是⼀位荷兰的时装设计师。她的艺术生涯是漫长而独具魅力的。

凤玲出生在鹿特丹港口区的唐人街。父亲是中国⼈,母亲是荷兰⼈。做过新闻摄影师的她,后来搬到了阿姆斯特丹,有机会接触创作一些原创性的“嬉皮士风格”服装,也由此,她发现自己独特的天赋,辞去摄影师的工作,开了自己的服装工作室。

凤玲,图/由纪录片导演黛博拉·法拉欧尼·曼尼拉提供

在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西方世界的时装风格受到嬉皮士文化的影响,那些高档昂贵的国际时装品牌的设计范式也随之改变。在这风云诡谲的社会环境中,凤玲积极地用自己的方式,寻求着自己的声音。

凤玲,图/由纪录片导演黛博拉·法拉欧尼·曼尼拉提供

初始,她以设计嬉皮士风格的服饰在服装界崭露头角;其后她根据自己的客户定位——相对保守的中上阶级,设计风格转变为加尔文主义的质朴风格和体现个人文化背景的亚洲风格;再后来,受到文化变革的鼓舞,她⼜回归到了早期嬉皮士式的夸张风格,从此便⼀发不可收拾。

然而,凤玲也曾经历过几乎是毁灭性的打击。1977年,确保她时装界声誉的重要客户早逝;1987年,工作室又因为错误投资而宣告破产。此后,她销声匿迹了十几年,而荷兰时装界似乎也在跟她开玩笑,以前具有鲜明民族特征的荷兰高级时装又再次成功地征服了国际舞台。

凤玲,图/由纪录片导演黛博拉·法拉欧尼·曼尼拉提供

直至2003年,荷兰服装设计师维克多和罗尔夫 (Viktor & Rolf) 在巴黎时装秀上向凤玲致敬,⼈们才意识到,荷兰时装界几乎忽略了⼀位最伟大的人物——凤玲。

命运的捉弄,凤玲又回到了公众的视野,开启她作为创意艺术家的二次生涯。

如今,这位八旬老人,画着鲜艳的蓝色眼影,涂着颜色艳丽的口红,戴着复古的金属耳钉,穿着极具个人风格的服装,坐在缝纫机前,专注于手下的针线,编织着属于自己的一道风景。

凤玲,图/由纪录片导演黛博拉·法拉欧尼·曼尼拉提供

艺术与社会环境的妥协与碰撞,毫无疑问是艺术家在其所处的时代中,必然要进行抉择的⼀环。有的艺术家,选择坚守阵地;有的艺术家,则选择迎难而上。凤玲,属于后者。

坚持在服装设计的道路上前行的她,虽然曾销声匿迹⼀段时间,但在重新得到认可时,仍能在七十多岁高龄时重新站在舞台,展露自己的色彩。凤玲艺术生命的这份活力,是艺术世界中⼀份珍贵的礼物。

艺术生命维度的延长,不仅仅有凤玲对艺术生涯时间上的不断追求和创造,还有杜兰·兰提可对超前表现形式的创新与探索,也有Ninamounah回收旧料致敬环保与人类可持续发展;不仅仅有专人对艺术品的修复与保护,还有对古老经典艺术品的再设计。

可以说,荷兰艺术家与艺术作品都在焕发别样的生命力。

这些艺术家们以不同形式、从不同的维度将艺术世界中的美好一直延续下去,使更多热爱艺术、尊崇艺术的后人,可以尽情感受艺术世界的魅力。

在本期展映的视频中,读者朋友们可以一饱眼福,在观赏荷兰的艺术家们孜孜不倦地设计出的艺术作品的同时,也重新思考艺术家的生命长度和广度。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