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功勋》内外,他用算盘、玩具模型研制我国第一艘核潜艇

2021-10-13 16:05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来源:电视剧《功勋》片头截图

近日,电视剧《功勋》正在热播。《黄旭华的深潜》单元,讲述了我国第一代核潜艇总设计师黄旭华,从1958年初开始核潜艇研发到1988年深潜实验成功这30年间的故事,展现了我国从零开始、自主研发核潜艇的艰难历程。

“誓干惊天动地事,甘做隐姓埋名人。”剧情内外,黄旭华院士的精神都令人感动、钦佩。2019年1月,纪录片《我是科学人》正式上线的第一期,也讲述了他的深潜人生~

《我是科学人》| 黄旭华(20:12)

63年前的一纸调令,把34岁的他和中国第一艘核潜艇联系起来——

调入北京海军造船技术研究室,进驻葫芦岛。绝密工作让他成了岛上被隐去姓名的第一批“潜伏者”,一潜就是30年。

30年里,对事业,他甘做无名英雄,无怨无悔;对家庭,他数年音讯全无,满是惭愧。直到2013年,当年的真相被逐一揭开,他的名字才第一次出现在大众面前,此时,他已是89岁高龄。

他就是“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

2019年,黄旭华获得“共和国勋章”

“三镜法”发现核潜艇奥秘

1958年,是中国核潜艇事业的元年。

那一年,34岁的黄旭华接到了一份来自北京的调令:到北京海军造船技术研究室担任核潜艇研究室副总工程师,从事核动力潜艇的设计研究工作。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的核潜艇事业一直是“白纸一张”。“没有人见过核潜艇长什么样”,更没有相关经验可以借鉴,再加上西方国家的技术封锁,想造出一艘核潜艇,这在当时,几乎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想造出核潜艇,就得知道核潜艇到底是什么。黄旭华和同事们的思路很直接:既然西方国家对我们进行技术封锁,想找到有用的资料,就只能从他们的报刊杂志入手,进行情报分析。

黄旭华在葫芦岛

情报分析和科研一样,也要讲究正确、高效的方法,“三镜法”就是黄旭华和同事们常用的方法,他们用“三面镜子”来类比这个方法的三个步骤。第一面是“放大镜”,要把现有的报刊杂志上密密麻麻的文字“放大”,从中找到有效信息;第二面是“显微镜”,即仔细分析上一个步骤收集到的信息内容;第三面是“照妖镜”,要辨别清楚所获线索的真假虚实。

凭着这个方法,黄旭华和同事们第一次汇总出美国核潜艇的总体布局情况。

算盘、磅秤、玩具模型齐帮忙

美国核潜艇的总体布局图被他们绘出来了,但这张图究竟有几分真?几分假?黄旭华并没有十足的把握。就在这时,两个核潜艇玩具模型被送到了黄旭华手上。

这两个玩具模型原本是我国的外事代表回国时买给孩子的礼物,是按照美国的导弹核潜艇复制的,其中一个非常精致,导弹发射筒和隔舱还可以拆卸。

美国是世界上第一个造出核潜艇的国家。有了这两个模型做参考,肯定稳了!

建造核潜艇时黄旭华使用的算盘

黄旭华和同事们马上对这两个模型的尺寸和布局进行了测量、记录,又拿出布局图与之对比,发现不论是数据还是关键部件的位置都和他们之前收集到的资料相差无几,核潜艇的研发工作可以进入制造阶段了。

这个阶段的工作量可不比情报分析小。由于当时国内没有手摇计算机,制造过程中大量的复杂运算只能噼里啪啦地打算盘。为了保证运算结果的准确,黄旭华和同事们往往是两个人一起算一组数字,只有答案一样才能通过。而那些必须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的部件配重,他们就搬来一台磅秤一个一个零件地称。

凭着这些土办法,1970年12月26日, 中国人自行研制的第一艘核动力攻击型潜艇终于下水了。

年轻时的黄旭华

挑战“极限深潜”

1974年,由黄旭华主持设计的中国第一艘核潜艇——“长征一号”正式交付海军,编入战斗序列。黄旭华也把团队的研究重点放在了核潜艇的“深潜试验”上。

“深潜试验”是为了考验核潜艇在极限情况下的安全性,是核潜艇研究中最富挑战性和风险性的环节。在极限条件下,核潜艇的艇壳每平方厘米要承受30公斤的压力,任何一条焊接缝隙或管道阀门承受不了海水的压力,都会直接导致艇毁人亡,对技术团队的要求非常高。

深潜归来

黄旭华把试验极限定为300米。为了确保试验成功,他和技术团队前后提出了14种测试方法,建立了90多个事故应急预案,并对核潜艇的总体性能进行了无数遍细致的筛查。但随着试验日期的临近,参与试验的艇员们,心情却越来越紧张。

1963年以来,国际上不乏有核潜艇事故的新闻。在300米的海底,一次事故就意味着绝无生还可能。领导们越做思想工作,艇员们就越觉得这一次“有去无回”,一个两个都开始给家里写遗书。

这样下去可不行!试验还没做,“军心”就散了!黄旭华专门组织召开了一个技术骨干会,向大家保证:“作为总设计师,我和大家一起下去!”那时,黄旭华已经64岁了。

试验成功后,黄旭华激动地写下了:花甲痴翁,志探龙宫。惊涛骇浪,乐在其中。而总设计师随艇深潜,也自此成了黄旭华所在的719所的一个传统。

如今,黄旭华已是97岁高龄,在国家和成绩面前,他愿意把自己放得低一点、再低一点。在他看来,“中国核潜艇之父”只是虚名,他始终都和千千万万投身祖国核潜艇事业的科研人员一样,是最最普通的科研工作者之一。

原标题:《《功勋》内外,他用算盘、玩具模型研制我国第一艘核潜艇》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