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长安街知事:经历3次转型,王常松成中央最新看中的纪委书记
“长安街知事”微信公号6月25日消息,最新消息,吉林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王常松已出任黑龙江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一职,补位转任省委副书记的黄建盛。鉴于十八大后特殊的反腐形势,中央对纪委书记的选任颇受各方重视,长安街知事(微信ID:Capitlanews)发现,此次履新的王常松经历很不一般:仕途经历三次重要转型,此番担当纪检大任。
从司长到市长
今年54岁的王常松,步入仕途恰好30年。他从北京大学法律系毕业后,进入国家审计署工作24年,从科员干到司长。
2009年,国家审计署曾发布一份41家央企节能减排情况审计调查结果,查出央企许多问题,比如有企业二氧化硫排放量超过当地政府下达的年度排放控制量一倍以上。这份审计结果在当时引发一阵轰动,主要负责这项工作的,就是时任企业审计司司长王常松。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这次审计的目标之一便是检查“十一五”节能减排阶段性目标的完成情况,揭露企业能源浪费、环境污染等主要问题。
1年后,王常松迎来了自己第一次仕途转型,他从司长转为市长,从审计署下派至吉林省松原市。松原地处北纬45度的世界黄金粮食生产带,每年800万吨的粮食产能,相当于吉林省全年粮食总量的四分之一。但“好米却穿破衣裳”:当地680多家农产品加工企业规模参差不齐,240多个品牌既小且散、附加值低。
据中国经济周刊报道,王常松对此忧心忡忡:如果松原不尽快整合资源,粮食资源迟早要被人家拿走。最令他难受的是,这一切从根本上掣肘着松原农户受益,农业做不强,“幸福松原”的城市愿景根本无从谈起。从市长到市委书记的任上,王常松力推农业产业化,市政府带头出资成立松原粮食有限公司,主推“查干湖”牌系列农产品商标。到了2014年底,松粮集团成为吉林省唯一入选《2014年中国品牌价值榜单》的企业。
长安街知事(微信ID:Capitalnews)注意到,王常松在当父母官时,有一句话常挂在嘴边,那就是“为官之德”。他曾说:“是否想抓民生,是检验为官之德的重要标准。我们常说,选拔干部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领导干部要为政以德,做官要以德为先。那么何为‘官德’?我想,最重要的就是看你是否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说白了就是你做官是为了自己还是为了群众,你当这个“官”是否为百姓谋利益……因此我说,想抓民生是为官之德,想抓民生就是为百姓服务。”
值得一提的是,从司长到市长的王常松,也是5年前中组部选派到地方任职的66名厅官之一。这批干部近两年陆续得到提拔,已有20多人升任副部级。就在王常松调任黑龙江前几天,另一位下派干部王可刚在北海市委书记任上进入广西自治区党委常委行列。
从书记到院长
2013年,王常松从松原市委书记的岗位上调任吉林高法院长,回归法律老本行,这算是他第二次转型。
到吉林高法任职后,王常松很快进入了状态,他提出了 “判案不出错、审案不超时、法官不出事”的工作目标。这被当地官员评价为“大实话,很接地气,很生动,反映了常松同志低调务实的风格。”
他的这次转型恰逢我国司法改革的关键时期,大量改革经验都要从基层“提取”。王常松履新没多久,就剑指一个极其敏感的话题——涉诉上访:中央下发《关于依法处理涉法涉诉信访问题的意见》后,他立刻召开吉林省法院涉诉信访工作视频会议,提出要推行“案访比”考核机制,把案访比计算到每一个办案人、每一个业务部门、每一个法院,实行季度排名通报,并将案访比与评先选优、职务晋升相结合等工作措施。动作之迅速、措施之严厉领全国之先。
王常松上任1年后,全省法院涉诉进京访总量下降37.2%,在全国排位中大幅后移。这个数字,足以说明他开的药方疗效还不错。
从法院到纪检
从法院到纪委上班,是王常松的第三次转型。此前,黑龙江省有韩学键、盖如垠等多名省部级大老虎落马,反腐形势严峻,他身上的担子并不轻。
有人会说他没有纪检工作经验。事实上,他从事的审计、司法等工作都与纪检工作高度相关,而地方党政“一把手”的岗位历练更是让他具备了驾驭全局的统筹能力,这对他适应新岗位,是极有好处的。
纵观王常松履历,24年在中央部委工作,全面锻炼把握政策能力;下派到地市历练,体会群众所想所需;出任法院、纪检领导岗位,专项推动重点工作。三次转型,可见中央培养领导干部的良苦用心和清晰思路。
【本文已获得微信公众号“长安街知事”官方授权,欢迎关注(微信ID:Capitalnews)】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