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书景”撩人:真格基金联合创始人王强旧金山猎书记

王强
2016-06-27 10:33
来源:澎湃新闻
翻书党 >
字号

2012年9月25日  旧金山    晴冷
每次到旧金山,还会有莫名的新奇和兴奋。

“旧金山是(加州的)雾文化之都……栖居在此,你就会明白,这城市有它自己的心情,自己的调性,自己的做派,自己的美……这里的建筑大多两三层高,来自摩天大厦林立之都的人,眼中见到的世界平展在面前,不再上上下下着呈现,围绕它的不再是水泥的高墙而是浑圆无际的天空……”欧文•斯通半个世纪前的描述,除了楼的高度,基本上还能用于现在的旧金山。

旧金山变幻迷离的“微气候”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夏季甚凉,有时竟寒意逼人。“阳光之州”的夏秋之交远非想象中那么温暖。旧金山人于是对归在马克•吐温名下的一句名言津津乐道:“我经历过的最冷的寒冬是在旧金山度过的某个夏天。”(The coldest winter I ever spent was a summer in San Francisco.)当然,有较真的好事者说,翻遍马克•吐温文集,里面压根儿找不出他这句话,就像同样不靠谱地归在他名下的另外那一名句:“戒烟也难吗?我戒过好几回了。”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毛姆(a great reader as well as a great traveller), 笔耕四十年后,1937年为纽约花园之城出版社(Garden City)编了本厚达一千六百八十八页的文学作品选——《行旅者的书箧》(Traveller's Library)。兴之所至,他从一读再读不忍割舍的四十九位、时间跨越三十年的现代英国作家中,依自己文字的偏见与品味,精择长篇短篇小说散文诗歌,编选了此卷。一卷精萃在手,首先为的还是他自己舟车劳顿时破闷用。

蒋彝“哑行者画记系列”之《三藩市画记》书封及扉页

我当然也有我文字的偏见与品味。行旅在外,猎书途中,书卷气醇厚的蒋彝的文字,总会率先挤进我的行囊。此次来加州硅谷一线出差,自然少不了他那本《三藩市画记》(Chiang Yee,The Silent Traveller in San Francisco,New York: W.W.Norton & Company,1964)。蒋彝“哑行者画记系列”自1937年至1972年,出了十二本(1976年离世前写的The Silent Traveller in Australia未出版)。十几年来我陆续入藏了其中书衣完好的十本。蒋彝的文字干净冲淡细腻幽默,东方情西方调水乳交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艺术家的空灵罩着人生观察者的单纯与好奇,英文思维的笔触配着中国书画的韵味,读其书,确有些跨越时空如梦如幻的恍惚。

蒋彝“哑行者画记系列”之《牛津画记》书封及扉页

1990年,时任加拿大维多利亚大学地理系教授的Douglas Porteous出版了一部名为《心灵风景种种》(Landscapes of the Mind)的有趣之书。这本书探讨“视觉”所构成的“风景”(landscape)之外,人的其他官能所构成的别样感觉世界,如:“嗅觉之景”(smellscape)和 “听觉之景”(soundscape),及其诸种比喻。作者串起主观客观,涉及时间空间记忆,大有探及佛教六根六尘六识大义的意味,力图打通“心” 与 “境”,虽然这在东方“大乘”思想看来仍是“俗谛”的隔靴搔痒,因为终极而言,既没有所谓“能念的心”,也没有所谓“所念的境”。回到“俗谛”,回到本书,他在“比喻的风景”题下, 探讨了一系列大部分他自己新造的颇有意思的词 (bodyscape、childscape、deathscape、Godscape、homescape、inscape、tastescape、touchscape)。可惜作者没读过版本书志学家、古籍收藏家鲍威尔(L.C.Powell)的书。鲍威尔一系列关于庋藏的书话集中,有一册书名是《我行囊中的书》(Lawrence Clark Powell,Books in My Baggage,Cleveland:The World Publishing Company,1960),集中文章题目就有bookscape一词。“加州书景”(Bookscapes of California)。加州,“一道道由书构成的风景”(landscapes with books)。

“书景”撩人。浮想至此,我临时决定改变主意。原本和徐小平、Anna约好去见硅谷天使投资教父Ron Conway。终究抵不住书瘾诱惑,恳请小平和Anna 丢下我,他俩如约赴会,我则途中下车,逛逛旧金山的书店,在“加州书景”里陶醉片刻。他俩大慈大悲,看不得一个书蠹内心的煎熬,眉头没皱就同意了。

位于Geary Street四十九号的 The Brick Row Book Shop是1915年开始经营的老字号珍本书店。二十世纪初,它从耶鲁大学起家,辗转纽约,继而普林斯顿,最后于1971年从德克萨斯的奥斯丁落户到旧金山。现任店主之一John Crichton曾任美国古书商协会会长、加州书籍俱乐部主任。

店内虽不敞亮,却也书香四溢。高高十几架书排得像图书馆。滞留良久。购书数种:

The Collected Works of William Hazlitt 书脊及扉页

一、William Hazlitt, The Collected Works of William Hazlitt, 十二卷。A.R.Waller与Arnold Glover编辑, W.E.Henley作序。London: J.M.Dent & Co./New York: McClure, Phillips & Co., 1920。初版。此版在美国限数销售三百五十套,入藏此套编号八八。蓝色布面精装。书脊烫金。金顶。毛边。品相如新。

喜欢兰姆,喜欢湖畔诗人(Lake Poets),也就不可能不喜欢同时代的散文大家哈兹利特。入藏此全编之前,我手头常翻之册是Geoffrey Keynes编选的一卷本《哈兹利特散文选》[London: The Nonesuch Press, 1948版。此书初版于1930年12月,是为哈兹利特(1778-1830)辞世一百周年出的纪念版]。文章挑选得精,编排得好,印装得棒。版式窄长。草绿色布面精装。书脊上端烫金书题:Hazlitt's Selected Essays。八〇七页。选入哈氏散文佳作六十篇,编为五大主题:“谈人生诸相 ”(On Life in General);“谈作家与写作”(On Writers and Writing);“谈画家与绘画”(On Painters and Painting);“谈演员与表演”(On Actors and Acting);“人物性格特写”(Characters)。

编者凯恩斯是伦敦外科名家,虽比不上其兄布卢姆斯伯里文化圈名流、大经济学家凯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光彩照人,外科专业之外的文学成就却也着实令人艳羡。走出手术刀的世界,他即刻成了编述颇丰的文人、学者、十足的爱书之人。看他的编述:关于玄学派,有《约翰•多恩作品编目》;关于诗人、画家布莱克,有《威廉•布莱克传》;关于医学家和著作家布朗,有《托马斯•布朗爵士传》;关于揭示血液循环原理的哈维,有《威廉•哈维传》;关于小说家奥斯丁,有《简•奥斯丁著作编目》;关于散文家哈兹利特,有《威廉•哈兹利特传》;关于著作家、英国皇家学会创始人之一伊夫林,有《约翰•伊夫林传》。除哈氏散文此编外,他还为Nonesuch编过《布莱克作品集》。另编有《托马斯•布朗爵士集》六卷,垂钓哲人《沃尔顿集》等。

凯恩斯序中谈及哈氏文风犀利,其文字火力扫射处,即令身为友朋的湖畔诗人也个个防不胜防、频频中弹。1811年,哈兹利特的儿子威廉降生,好友兰姆致贺,贺信祝愿此子生如乃父,只是“脾气能好过他一些,头发能再熨帖一些”。兰姆寥寥两笔,哈氏耿直顽固的个性跃然纸上。哈兹利特为兰姆画过肖像,虽然他的画名为他散文的光芒掩盖。但和兰姆一样,哈氏首先是“人性的探究者”(a student of human nature)。集子中,“人物性格特写”一组文字,淋漓尽致体现了他身为“人物个性与类型精细剖析者”的艺术成就。生活里,他嗜茶如命,浓茶几乎不离口。 虽然这为他文字构筑出的风格添加了他所独具的茶色茶香的醇厚,将醒神、刺激的品性注入他文字的血液,却也令他天生易躁的性格永无宁静,甚至导致他长期消化不良,继而又加重他的烦躁。

今日读来,哈氏独树一帜的“如面谈”的文字风格,其文字愠怒形于色却又洋溢着直率、真诚与理想主义,呈现着令人难以释卷的生命力的温馨,难得含有一种“永恒的品性”(the quality of permanence),得以助他洞悉人性的文字挣脱历史淘汰的引力。

David Daiches 精细比较过哈氏与其挚友兰姆的散文风格,中肯地指出:哈氏随意奔放,兰姆经营雕琢;哈氏题材宽广,兰姆涉笔专窄;哈氏虽对人物性格怪癖处深感兴趣,却不像兰姆一味仅仅耽恋怪癖;哈氏追求平白,却不为通俗而俗;哈氏文字的欢快惆怅即是他现实生活欢快惆怅的真率表露。 “他趣味之广泛、对条条框框之厌恶 ”(his catholicity of taste and his dislike of rules)鲜明地亮出了浪漫派主张的底牌。“哈兹利特对英国散文的影响超过兰姆本人”(David Daiches, A Critical History of English Literature, 2 vols., New York: The Ronald Press Company, 1960)。

二、Portraits in Prose: A Collection of Characters (《散文肖像:性格特写集萃》), Hugh Macdonald 选辑, Yale University, 1947。初版。灰色布面包纸板精装。原书衣。品新。

翻开此册,兴奋地发现,集中碰巧收入一篇 P. G. Patmore 的性格特写“William Hazlitt”。短短十几行文字,栩栩如生勾勒出哈氏容貌及其容貌遮盖下真实的性格侧影:

论思想表达之深邃、力道及多彩多姿,没有一个头颅、一张面孔,其精致比得过哈兹利特的……他身体无恙,心境跟自己跟周遭过得去时,他的面孔与借助它发出声音的思想之间会相称相宜,简直浑然一体;无论生活中还是画布上,这样的面孔我还从未见到过。它向外拱起的部分,也就是眉宇额头,在我看来,其后面的容量和外在的帅气相融无碍,罕有能够与之匹敌的……我透露过,他的天庭饱满。(他既坚毅又轻盈、优雅的)鼻子,不折不扣,是面相师断为精细之极发达之至的典范;虽说鼻孔有些特别,就像从一匹桀骜不驯的马那儿一眼就看得到的那种。他的嘴巴,形状与特征变化莫测,实在难以描摹;只有出自它的言语,无论其力量是强是弱,总是令人惊异不已,一如开口说话时的 Edmund Kean。他的双眼,恕我直言,不大理想。它们没有明澈的时候,总显得有些诡秘,甚至时不时流露出狡黠的样子;怀疑的目光从他凸出的额头下投射过来,不熟习他的人会感到极不自在。他的目光很少直率诚实地径直投向你,似乎他担心你会从中猜出他脑子里是怎么琢磨你的。他的头长得高贵得体,一头浓密黑发(一直保持到他生命最后的岁月),发丝层层叠叠卷曲着。他中等个儿,身型纤弱,身体各个部分却出落得协调紧凑。

钱锺书熟读哈氏。1935年6月5日他在上海《人间世》第二十九期评点别发洋行(别发书庄有限公司)出版的温源宁英文新著Imperfect Understanding(Wen Yuan-ning,Imperfect Understanding,Shanghai:Kelly & Walsh, Ltd.,1935。我手头有三个中译本。《一知半解及其他》,温源宁著,陈子善编,收入南星译文及集外文和书评,辽教社2001年2月“新世纪万有文库”;《不够知己》,温源宁著,江枫译,英汉对照,岳麓书社2004年1月;《Imperfect Understanding / 不够知己》,温源宁著,江枫译,英汉对照,外研社2012年3月,修订增补本),文谓:

不过,就文笔的作风而论,温先生绝不像兰姆——谁能学像兰姆呢?轻快,甘脆,尖刻,漂亮中带些顽皮,这许多都使我们想起夏士烈德(Hazlitt)的作风。真的,本书整个儿的体裁和方法是从夏士烈德《时代精神》(The Spirit of the Age) 一书脱胎换骨的,同样地从侧面来写人物,同样地若嘲若讽,同样地在讥讽中不失公平……当然,夏士烈德的火气比温先生来得大;但是温先生的“肌理”(这是翁覃谿论诗的名词,把它来译Edith Sitwell, 所谓texture,没有更好的成语了)似乎也不如夏士烈德来得稠密。

钱先生评点针针见血,功力了得。只是将温文干净利落一下子坐实在哈氏《时代精神》这一部书,似乎忽视了温源宁可能的阅读积淀。杨周翰渊博且引人入胜的《十七世纪英国文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7月)中有专文详述“性格特写”,并于第二版脚注中提及温源宁的《一知半解》,称温著写十七个人物 “盖均仿 Overbury 之 Characters”、“应取英文原作一阅”,信然。饱学如温源宁,不可能不熟习十七世纪英国文学史上集中出现的“性格特写”这一“消遣性散文新品种”,如欧佛伯利(Thomas Overbury)和由他陆续汇编在一起、他和诸文友所写的八十余篇《性格特写》。

Geary Street 四十九号楼内还有一家珍本书店 John Windle Antiquarian Bookseller。在此店购《蒙田随笔全集》约翰•福罗里奥(John Florio)英译本(Michel de Montaigne,Montaigne's Essays,London:The Nonesuch Press, 1931)。多年来入藏的著名英译《蒙田随笔全集》,尚有值得提及的几部:

Charles Cotton英译《蒙田随笔全集》插画

一、Charles Cotton英译。伦敦:1685年初版。精装三卷本。十八、十九世纪此译多次再版。大散文家哈兹利特之孙W.C.哈兹利特、爱默生等人,均校订润饰过此译。Cotton这部英译,常有莫名其妙的删节及词句费解处,虽总体说来比福译平易精准,但其文学影响力却远逊于福译。此译,我入藏的是:The Works of Michel de Montaigne, 十卷,New York: Edwin C. Hill,1910年 “爱默生版”(Emerson Edition)初版。浅奶油色布包浅蓝色纸板精装。书脊上方贴白色纸质书名、卷数标签。书顶烫金,书口书底毛边。此版印一千零五十套,此套编号五五九。卷一,蒙田随笔正文之前,有爱默生《论蒙田》(Montaigne)长文一篇,编者哈兹利特序言一篇。卷十,蒙田书信之前,有编者四十余页长文 “蒙田生平述要”(Sketch of the Life of Montaigne);尾附注释及索引。达利1947年插图的《蒙田随笔》用的即是Cotton英译。

George B.Ives英译《蒙田随笔全集》扉页以及书影

二、George B.Ives英译。哈佛大学1925年初版。四卷本。纽约:限印版本俱乐部1946年依此哈佛版重排本。四分之一乳白色皮包褐色花饰纸板精装。四卷本。印一千五百套。此套编号二四四。T.M.Cleland设计版面花饰。厚达二〇七七页的四卷中,前三卷收入蒙田随笔,第四卷“手册”收入《蒙田研究》(Studies in Montaigne, 1904) 一书的作者、剑桥大学蒙田研究大家Grace Norton 女士的“疏”(comments) 和译者的“注”(notes)。书前刊纪德记蒙田文一篇作为此版序。

三、E. J. Trechmann英译。《蒙田随笔集》(The Essays of Montaigne), 牛津大学出版社1927年初版。二卷精装本。一一七四页。《蒙田与莎士比亚》(Montaigne and Shakespeare) 作者 J.M. Robertson 三十二页长序。我所藏的是牛津大学出版社1940年两卷合订的精装本。

Donald M.Frame英译《蒙田随笔全集》扉页及M.A.Screech英译《蒙田随笔全集》书封

四、Donald M. Frame英译。《蒙田随笔全集》(The Complete Essays of Montaigne),斯坦福大学出版社1958年初版。一卷本。精装。九〇八页。弗瑞姆是二十世纪美国蒙田研究大家;译出了蒙田全部著述;著有数部颇有影响的蒙田研究专著。弗译蒙田深受好评,评家谓:忠实流畅,读此译仿佛是在聆听蒙田本人倾诉。“人人文库”(New York: Alfred A. Knopf)2003年初版的一三三六页《蒙田随笔、游记、书信全集》采用的就是弗氏全译本。我所藏弗译本为:The Complete Works of Montaigne,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1994。斯坦福大学出版社此全集版初版于1957年。正文加索引一一一九页。黑色布面精装。书脊烫金。白底黑色素描蒙田头像、红色书名书衣。

五、M.A.Screech英译。企鹅出版社1991年初版,一卷本,分精装与平装两种。2003年出了修订版。我所藏之册为:The Complete Essays, London: Allen Lane The Penguin Press, 1991。企鹅初版。正文加索引一二八三页。黑色布面精装。书脊烫银。白底书衣封面右半面,彩色印拉斐尔画亚里士多德左手执书卷右手挥动讲课时的立像;书衣底面印该画中听讲的众人。三十六页译者长序。随笔每篇正文前,有译者斯克里奇撰写的精辟提要;正文下方是繁简不一的译注。初版时,小说家Gore Vidal声称:“下一世纪讲英语的人将深受(斯译的)惠泽。”有评家说,这是一部“拿起来容易,放下去难”、“优雅精到的译作”,“法国人也会从中以全新的视角重新发现他们的蒙田”。斯克里奇,牛津大学全灵学院荣休院士,享誉国际的文艺复兴研究及拉伯雷、伊拉斯谟和蒙田研究大家。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