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地下”真相
“地下”真相 原创 血钻故事编辑部 血钻故事
从前,有个国家,叫南斯拉夫。
——电影《地下》
维也纳1913
一战前夕的维也纳,奥匈帝国心脏,灯红酒绿、车水马龙。在茨威格笔下,它是一座“享乐者的城市”。
1912年10月,穷酸锁匠约瑟普·布罗兹(Josip Broz),来到维也纳,投奔哥哥马丁。他先去大哥马丁所在的铁道公司任扳道工,后凭借机械维修专长,进入戴姆勒汽车公司任试车员。
仅用几个月,他就混得人模狗样了,比先来的哥哥还风光,经常开着最新款梅赛德斯Simplex牌汽车,在宽阔的维也纳大街上转悠,非常拉风。仰赖跳华尔兹的技术,他还结识一富家女,丽莎·施普纳,第一次尝到恋爱的酸臭味。
施普纳,腰身纤瘦,面容娇美,自带资产阶级大小姐傲娇味,偏偏喜欢舞池中身材矫健的穷小子。布罗兹陪大小姐逛街,买当季最新款裙子,大小姐负担布罗兹玩击剑和华尔兹的高昂学费。各取所需,甜甜蜜蜜。
电影《地下》的剧照与海报。该片为影史经典,由库斯图里卡导演,是刻画南斯拉夫最深刻的电影作品
当时布罗兹年仅21岁。他出生于奥匈帝国克罗地亚库姆罗维茨,家传农奴,母亲生了15个孩子,他是7个活下来的孩子中的第7个。
眼看农奴翻身把歌唱,跻身中产不是梦。可天有不测风云,好日子仅仅维持不到一年时间。恋爱没多久,施普纳哭着跟布罗兹说,“我怀孕了”。21岁的小伙子,如临晴天霹雳,第一次腿软。跳个华尔兹竟然跳出人命?大小姐施普纳不想要孩子,还没浪够呢。布罗兹也真心养不起。
其实跟布罗兹一起“腿软”的,还有当时的奥匈帝国。
帝国心脏维也纳表面灯红酒绿,但帝国危机早已藏不住了。老皇帝弟弟、墨西哥皇帝马克西米连被处死,最小的妹妹死于火灾,唯一皇子自杀,美丽的皇后茜茜公主出去旅游时被刺杀……悲剧一个接着一个。
帝国经济虽没有大风浪,但增长乏力。民族矛盾加剧,反犹主义死灰复燎。军队因为推行“地区化”,老皇帝用德语下达命令后,需翻译成11种语言再传达各部,不同民族的士兵各怀鬼胎……
危机四伏之际,各种持假护照的失意者、流浪汉和革命者,纷纷聚拢到维也纳躲灾、搞事情。
比如,大才子、苏联创建者之一托洛茨基,自1908年以来一直生活在维也纳,娶妻生子、写稿办报,经常去Central咖啡馆泯上一杯咖灰,然后再写一篇激扬的“不断革命论”。
<托洛斯基>
有一次,托洛茨基与朋友闲聚,一个叫约瑟夫·朱加什维利的年轻人,过来跟他打招呼。此人1913年春天刚来维也纳,曾发表文章骂他是“爱吵爱嚷、徒有其表的拳击手”。他印象深刻,并记得文章署的笔名:斯大林。
Central咖啡馆另一名常客,托洛茨基或许见过但并不认识,阿道夫·希特勒,美术学院落榜生,住在曼纳海姆流浪汉之家,靠画点蹩脚明信片为生。犹太裔老师说他的画作不像艺术像“精确的图纸”,但在流浪汉之家宿舍,当他将生活的窘迫演绎成张牙舞爪的反犹演讲时,听众倒如痴如醉。
身处如此复杂的国都,女友怀孕后,热爱华尔兹的男人布罗兹,果断提出了分手。理由无法反驳:“我年满21岁,依据奥匈兵役法,必须参军。”
1913年10月,布罗兹正式入伍。此时,离第一次世界大战不到一年时间。
<铁托>
30年后,试车员布罗兹化名“铁托”,击败流浪汉希特勒的纳粹军队,一手创建了南斯拉夫联邦共和国,同时与作家斯大林周旋,领导南斯拉夫走向独立和辉煌。
战俘和布尔什维克
1915年复活节清晨,驻扎在德涅斯特河支流附近奥地利步兵营,被俄罗斯骑兵团包围。
夜里,猛烈的炮火照亮了夜空和小河,勇猛的俄罗斯士兵穿越刺骨的河水,从侧翼攻入奥地利兵营。泥泞的战壕里,奥地利士兵方寸大乱,拜服在敌人的刺刀之下,前一天晚上还庆祝复活节的军官,没来得及醒酒,也乖乖束手就擒。
诸多俘虏中,一个受了重伤的年轻士兵,不甘心被俘,与两名俄国人贴身肉搏。此人蓝眼睛、白皮肤、卷发,正是华尔兹高手布罗兹。
布罗兹与其中一人搏斗时,另外一俄国士兵从背后偷袭,用长矛刺穿了他的右肩。刺刀进入骨肉,一声惨叫,他昏倒在鲜血染红的战壕。
1913年参军时,布罗兹以为服完兵役,很快就能回到维也纳继续勾搭富家女。没成想,1914年6月28日傍晚,部队团长突然召集所有士兵,忧郁地宣布:奥匈帝国王位继承人弗朗茨·斐迪南大公在萨拉热窝遇刺身亡,刺客是塞尔维亚民族主义者普林西普。
这次事件在一个月后引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奥匈帝国、德国、奥斯曼和保加利亚等组成的同盟国VS英国、法国、俄罗斯、意大利、塞尔维亚等组成的协约国。
1915年春寒料峭,布罗兹跟着奥匈帝国部队,被派往喀山东部战线抵抗俄国人进攻。
天气冷,经常下雪,战士们衣衫单薄,冷得打摆子,大部分时候,布罗茨蜷缩着身躯无精打采躲在战壕里。我们前面说过,奥匈帝国晚期,各族士兵各怀异心。所以,厌战情绪比地上的雪还厚,吃败仗被活捉也就不奇怪了。
布罗兹受伤昏迷后,被押往沙俄境内小镇斯维亚西斯克战俘医院。等他醒来后,他发现自己做了俄国战俘,而且这一做,就是五年时间。
直到有一天,他和几个战俘营同伴,被人神神秘秘带进一工程师家里,一群工人早已聚在那儿。人齐了,房主要求屋里所有人打开面前的一本著作,然后正襟危坐、认真研读。著作名字叫《四月提纲》,作者叫列宁。
当时俄国布尔什维克崛起,底层工厂和战俘营,经常有人偷偷组织起来学习马列著作,跟传教似的。
布罗兹初次接触马列思想,既兴奋又刺激。作为一名卑微的战俘,他从未想过自己被人当人看,更别说允许学习如此高深、只有知识分子才懂的东西。他第一次体会“被拯救”的感觉。
他随后果断加入了共产主义组织——国际红色纵队,尔后又偷偷入了南斯拉夫共产党。预备日后回到祖国,拯救和自己一样悲催的劳苦大众。
回国前夕,华尔兹高手布罗兹,再次释放费洛蒙,成功勾搭了一个俄罗斯姑娘,而且又一次搞大人家肚子,不过这一次他没有逃避,老老实实领了证,于1919年11月带着她一起回了国。姑娘名字叫佩拉佳亚·贝卢斯诺娃,年仅16岁。
刺杀国王
1913年布罗兹参加一战离开祖国时,他的祖国叫奥匈帝国。1919年他回国时,祖国变成了“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王国”。
话说一战结束后,欧洲各大封建王朝,包括奥匈哈布斯王朝、奥斯曼苏丹、沙皇俄国诺曼诺夫王朝、德国霍亨索伦王朝,都被一一肢解或瓜分,他们境内原本想独立的大小民族,跟着纷纷独立了,有的还联合起来组成新国家。
原本属于奥斯曼、点燃一战的塞尔维亚也赢得了独立,且原来属于奥斯曼、后来被奥匈帝国夺了去的波黑、黑山、北马其顿、斯洛文尼亚和克罗地亚(布罗兹家乡)等,则一起组建成了新的封建王朝国家“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王国”(后改名南斯拉夫王国,但与铁托后来建立的南斯拉夫不一样)。
已经拥有共产主义理想的布罗兹,回国后,主要就是跟该王国的统治者较劲,组织罢工、革命、筹款,反正各种折腾,入狱N次。不过革命并不顺利,截止1934年(此前5年,他一直困在监狱里),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了将近15年的布罗兹,几乎一事无成,直到这一年的一场刺杀行动,助了他一臂之力。
1934年10月9日,南斯拉夫王国国王亚历山大一世,应约抵达法国马赛访问。一名来自保加利亚,名叫弗拉多·切尔诺泽姆斯基的刺客,手捧鲜花,伪装成激动的粉丝,混入人群之中,借机朝国王连开两枪,一枪击中心脏,国王当场毙命。
<刺杀现场、刺客、亚历山大一世>
“塞-克-斯王国”第一任国王叫彼得一世,还算开明,实施君主立宪,尊重各大民族自治权利,从他建国时所用国名就能知道这点,南共在他任内还一度合法。
1921年彼得一世驾崩,次子亚历山大一世继承王位。相对他父亲,这位新国王就没那么善良了。此人挑起“大塞尔维亚主义”,排斥少数族群,建立中央集权制,国家名字也在他手上改成了“南斯拉夫王国”。
由于亚历山大一世玩“大塞尔维亚主义”,境内克罗地亚人、斯洛文尼亚人的分离主义倾向因此变得严重起来。
1929年,克罗地亚分离运动领导人安特·帕韦利奇,流亡保加利亚,成立武装组织乌斯塔沙,想要靠暴力和恐怖主义手段,争取克罗地亚独立。控制意大利的墨索里尼觊觎南斯拉夫王国领土,因此暗中支持乌斯塔沙搞分裂。1933年希特勒上任总理后,频频挑战凡尔赛合约,推动德奥合并,也暗中支持克罗地亚分离运动。
多方挤压,南斯拉夫王国可谓忧外患,真正压力山大。
为了解除政治危机,亚历山大一世跑去法国寻求帮助。法国是德国死对头,也不希望法西斯控制巴尔干,因此与南斯拉夫王国一拍即合,筹划建立包括南斯拉夫、希腊、罗马尼亚和土耳其在内的“巴尔干同盟”。
乌斯塔沙不乐意看见南法合作,邀请保加利亚刺客弗拉多·切尔诺泽姆斯基,成功杀死了前往法国商议筹集“巴尔干同盟”的亚历山大一世。
乌斯塔沙,二战时与纳粹同流合污,后来成为布罗兹最重要的敌人之一。不过1934年他们联合导演的这场刺杀,却为布罗兹扫清了掌权障碍。
国王被刺杀的消息传到国内后,举国震惊,第二年5月,南斯拉夫王国重组了政府,亚历山大一世幼子、12岁的彼得二世继位,国王堂弟保罗亲王为摄政王。
新政府变得更加极权了,加紧迫害各种分离主义势力,其中也包括总是“捣乱”的南共,从1935年底-1936年3月,密集逮捕1000多名南共党人,有些省委被一锅端了。
眼见形势越来越不妙,南共中央闹起了分裂。当时身处维也纳(无法在国内办公)的南共领导人,玩小集团活动。消息传到莫斯科,共产国际很生气,决定改组南共中央,结果,当时正好在苏联工作的铁托因祸得福,被擢升为组织书记,戈尔基奇任南共总书记,算是第一次进入南共的核心领导层。
到了1937年12月,铁托的好运气又来了。
当时共产国际掀起肃反高潮,南共中央总书记戈尔基奇的妻子涉嫌间谍罪被捕,他受牵连,还被人查出向莫斯科传递假消息,因此被撸了下来。几个月后,铁托收到共产国际通知,上任临时南共总书记,主持南斯拉夫大局。
至此,虽然慢了点,铁托总算完成掌权大计,登上了南共权力鼎峰。
希特勒的“助推”
从维也纳出来后,布罗兹花了将近25年时间登上南共最高位置,但他手里权力并不稳定,因为一直到1938年底,南共在南斯拉夫王国的影响力基本可以忽略不计。如果不是希特勒,他成不了后来的铁托总统。
希特勒比铁托大3岁,1889年出生于奥匈帝国莱茵河畔布劳瑙,算起来,两人是同一时代同一国人。1933年他登上上总理宝座后,带领着德国,大肆扩张,挑起了二战,蚕食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吞并匈牙利、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等国。
1941年3月25日,由于周边国家基本都被希特勒收拾了,保罗亲王和首相茨韦特科维奇领导的南斯拉夫,也没能顶住纳粹压力,签署了《三国轴心协定》,半推半就加入了轴心国。
与纳粹同流合污,激起了南斯拉夫人的愤怒,街头游行不断,人们高喊“宁要战争,不要协定”、“宁要死亡,不做奴隶”。
1941年3月27日,空军总司令西莫维奇,眼看南斯拉夫人明显不乐意跟纳粹共处一锅,找了一帮高级军官发动了政变,逼着保罗亲王和茨韦特科维奇这两个奸臣滚蛋,拥戴刚刚成年的彼得二世自掌大权,不承认加入轴心国,反而于4月5日与苏联签订《苏南友好和互不侵犯条约》。
希特勒嚣张惯了,根本没想过蔫不拉几的南斯拉夫王国敢违抗他,政变消息传来,他还以为下属跟他开玩笑:“南斯拉夫人疯了?”
南斯拉夫周边国家,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奥地利、匈牙利、意大利,当时都已臣服在希特勒的淫威下,原本整个巴尔干半岛基本没什么悬念的,但偏偏这个时候起变数,打乱了他进攻希腊的“马利塔”计划,也延误了他原本于5月15日进攻苏联的“巴巴罗萨”计划(后改成6月22日,据说因此耽误最佳进攻时间,也是其失败的原因之一)。
盛怒之下,希特勒于1941年4月6日起兵,同时入侵南斯拉夫和希腊,尤其对南斯拉夫王国首都贝尔格莱德发动了惩罚性轰炸,连续4天,800架德军战机低空轰炸,整个城市被炸成了碎瓦砾,24000具尸体埋在废墟之下。
<遭轰炸的贝尔格莱德>
仅11天后,南斯拉夫王国灭亡了。30万军队几乎没有做出任何抵抗,纳粹仅用11人就占领贝尔格莱德。
彼得二世背着亡国政府的残躯,流亡海外。南斯拉夫王国惨遭肢解,周边什么匈牙利、保加利亚、奥地利、罗马尼亚和意大利等都过来咬一块,其中安特·帕韦利奇领导的乌斯塔沙,如愿以偿,建立了所谓的“克罗地亚独立国”。
但德国残酷的侵略战争,也在南斯拉夫王国催生了两个游击抵抗组织。
一是塞尔维亚陆军上校拉扎·米哈伊诺维奇领导的“泛塞尔维亚主义”部队,叫切特尼克,或南斯拉夫祖国军,支持流亡的彼得二世。
另外一个,就是铁托领导的南斯拉夫共产党了。虽然1939年8月苏德签署《苏德互不侵犯条约》,造成了许多国家的共产党组织的困惑,但南共从未动摇抵抗纳粹德国的顽强决心。
保罗亲王与德国签条约那会,南共也是唱反调唱最响的。事实证明,这么做,是符合南斯拉夫民意的。
我们前面说过,二战前南共非常薄弱,只是一个数千人的非法组织,而且中央还设在遥远的国外。这下好了,希特勒先把王国政府腐蚀成同伙,后来干脆狠心灭了它,这对铁托和南共来说并非坏事,以前铁托频繁出入监狱、革命,不就为这个目的吗?
1939年初,南共从6000人一下子发展到12000人,人数翻了一番,其实全靠希特勒的“助推”。
尤其切特尼克变质(后来走向了亲纳粹)后,南共成了南斯拉夫王国唯一正义的抵抗力量,铁托顺理成章当了南斯拉夫的大英雄,想不封王都难。
人民的队伍
希特勒6月22日入侵苏联。当天下午,铁托代表南共亲自起草了一份告人民书,号召南斯拉夫人民起来反抗侵略。5天后,南共建立最高统帅部,即民族解放游击分谴队总司令部,铁托任游击队总司令。
又过了11天,即1941年7月7日,在塞尔维亚西部瓦列沃城附近一个小村子,南共游戏队与纳粹第一次交手。此后,两军对垒连绵不绝,历时近4年。
虽然铁托的部队自身也不强大,但奇怪的是,铁托在每次的转移过程中,却总是带着成千上万的难民和伤员,不舍得抛弃任何一个人。有时候一个伤员,需要2-3名战士照顾,而跟随的难民,又多半是体弱的老人、妇女和儿童,同样需要人照顾。
一路逃,一路救,难民日益增多,从8万增加到10多万。一路上,即使天气寒冷至极,他们也只能跟战士一样,睡在露天。因为行动缓慢,他们一般跟在队伍最后面,有时候被敌人追上,惨遭屠戮。
有一次,队伍发现一个死人坑,坑里竟然有将近50具难民尸体。不少战士当场落泪。一个约莫一岁的婴孩,大概是纳粹屠杀漏网之鱼,突然从死人坑里爬起来,场面十分瘆人。游击队将她抱起,交给了一名护士抚养。
对于一支缺粮缺精良武器的队伍来说、伤员和难民,确实是很麻烦的“拖油瓶”。何况,背后还有装备精良的敌人疯狂追杀。但铁托和他的游击队,伟大就伟大在这儿,他们从没放弃过伤员和难民,哪怕一丝这样的念头也没有。
有段时间,铁托实在撑不住了,向莫斯科写求救信:“十几万难民将饿死,……斑疹、伤寒已在这里流行。人们因饥饿像蝇子一样死去,然而他们并不抱怨,为我们的战士拿出了最后一口面包。望你们尽力设法援助我们。”
但莫斯科回电却冰冷如霜:“由于技术困难,无法援助。”
其实从成立抵抗纳粹军事组织那天起,南共的战争路线一直很清楚:持久战、游击战。打不赢就跑,放一炮换一个地方,深入敌后和农村,建根据地,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从群众来到群众中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从1941年至-1945年,纳粹对铁托领导的游击队一共发起过6轮大规模围剿和进攻,几乎每一次都会给对方造成重大伤亡和损失,有好几次差点要了铁托本人的命。
但奇怪的是,南共游戏队好像永远杀不干净,反而越杀越庞大。
从1941年6月成立之初15000人的队伍,发展到1942年10月的15万人,再到1943年9月30万人,最后变成了1945年5月战争尾声时80万人的队伍。零散的游击队,一步步发展成拥有统一指挥系统的无产阶级旅,最后变成纪律严明成建制的南共人民解放军。
其中的秘密,就在于游击战,以及背后的“人民”两字。
当时铁托的军队算是最孤立的,不仅要跟纳粹斗,还要跟切特尼克和乌斯塔沙周旋,英美苏也不待见他们。
1944年初之前,英美苏只援助切特尼克。因为他们是彼得二世国王领导的伦敦流亡政府的靠山,被认为南斯拉夫王国唯一合法抵抗力量。直到1943年,越来越多的情报显示,切特尼克不是好东西,丘吉尔才尝试与铁托联系。
不过自1943年9月意大利投降后,战争局势出现了实质性逆转,南共收缴了意军留下的大量先进武器,已经不太需要援助了。铁托因此一直自豪地宣称:“南斯拉夫人是完全靠自己将纳粹赶出去的。”
其实南共为反法西斯战争做出的贡献是不容置疑的,他们拖住了德军25个师,如果加上保加利亚和匈牙利等轴心国军队,对付的敌人更达到40个师、58万人,打死德军9.8万人,俘虏28.5万和各类伪军。
为了胜利,南斯拉夫人毫无疑问也付出了超常的重大牺牲。170万人丧生,战场阵亡30.5万人,42.5万人受伤,而当时全国人口也就1500万。
苏南冲突
战争打完了,铁托带领南共,建立了社会主义政权南斯拉夫联邦人民共和国,自任总理。按一般的社会主义国家发展规律,接下来,应该全面倒向苏联,与西方国家打冷战。
南共建立之初,也确实是按这套路来的。但奇怪的是,虽然全面倒向了苏联,曾一同在维也纳搵食的斯大林,却始终对铁托不太放心。
这要从1944年说起。话说当年斯大林为了讨好丘吉尔,曾居间调和南共和国王彼得二世流亡伦敦的政府的关系,希望铁托给彼得二世一个面上的名分,允许他回国。
结果,铁托没给斯大林面子,坚决不同意与纳粹同流合污的彼得二世回国。斯大林气得脸发绿,当着南共副主席卡德尔的面,大骂南共心胸狭窄,是宗派分子。
斯大林自此知道了,铁托就一粪坑里的石头,又臭又硬,极“不听话”。
1947年9月,由苏联提议,欧洲共产党情报局成立,总部设在贝尔格莱德。一共9个国家参与,分别是南、保、罗、捷、波兰、匈、苏,以及法共和意共。
铁托趁此良机,跟苏联以外的各国互通友好。他访问保加利亚,受到热烈欢迎,并与保共领导人季米特洛夫商量,建立两国联邦,互免关税。
斯大林大怒,把南共领导人、铁托亲密战友卡德尔和季米特诺夫召至莫斯科。他指着季的鼻子开骂:“你想哗众取宠,那完全是错误的。没有苏联参加就不可能建立任何广泛的联邦。”
季米特诺夫被骂得像小学生一样低下头,真心诚意自我批评:“是的,我们犯了一个错误,但我们也会吸取教训的。斯大林同志,我们大家都要向您学习。”
斯大林不依不饶:“老头子,你说什么向我学习,你就像一个去赶集的老太婆,逢人便唠叨,想到什么说什么。”
斯大林最后倒也没反对南保建立联邦,他只是反感他们没有跟他商量,同时忌惮铁托依靠情报局抬高自己的国际地位,害怕他的风头盖过自己。
1948年2月,苏联第一次公开表达对南斯拉夫不满。2月底,苏方中断两国贸易,3月,撤出一切军事顾问和教练,到了6月28日,苏联主导欧共情报局会议,发布了一份决议,里面指出“我们已掌握情报,铁托是帝国主义的一名间谍”,并号召南斯拉夫人起来反对铁托政府。
至此,南苏彻底决裂了。
几个兄弟国,迫于苏联淫威,也纷纷公开表态批评南斯拉夫。就连原来跟南斯拉夫关系最铁的保共领导人季米特诺夫,也避而远之。
<季米特诺夫>
这还不算,苏联加大了对南斯拉夫的经济制裁,当时南斯拉夫国民经济投资95%都与苏联紧密关联,到了1949年,苏南贸易额骤降到了前一年1/8,仅剩600万美元。
可以想象,当时铁托和整个领导层,承受多大压力。南斯拉夫面临被整个世界遗弃和孤立的风险。但铁托非常冷静。
他一针见血地指出:“不是南共犯了什么思想错误,而是苏联想利用思想意识问题搞霸权。走社会主义道路不是并入苏联,每个国家有各自的发展。我们有权与苏联平等对话。”
为了打破孤立,铁托将目光投向了西方。在一次联合国大会上,南斯拉夫代表团团长卡德尔猛烈抨击了苏联霸权。英美瞄准时机,出手将南斯拉夫这个社会主义阵营“叛徒”争取过来,表示愿意给经济援助和贸易合作。
结果,因祸得福。1949-1959年间,南斯拉夫得到24亿美元经济援助,还得到不少西方专家帮助,经济发展速度远远超过之前的社会主义兄弟国家。
1953年斯大林去世后,苏联修正了过去的做法,苏南关系开始改善了。1955年赫鲁晓夫亲访贝尔格莱德,亲自向铁托道歉,并彻底否定了1948年欧共情报局决议。苏南冲突,最终以铁托完胜告终。
“各国有权选择适合自己国情的发展道路”这条教训,也成了许多国家默认的共识。
但是,铁托生前不可能懂,他的这次“胜利”,也为日后南斯拉夫解体埋下了巨雷。
散装的联邦
二战结束后,铁托带着南共,建立了社会主义政权,但却是个联邦国家,像个小苏联。
我们一般叫它南联邦,其中包括六个联邦单位:塞尔维亚(包含两个自治区:伏伊伏丁那和科索沃-梅托希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马其顿和黑山。
<前南斯拉夫>
这六个单位,都自称共和国,有自己的领土、国徽和国旗,还有各自的法令、计划和预算,各自选举政权机关,都是拥有民族主权的实体。
他们之所以能凑在一块,组成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仅仅因为他们共享着一个联邦议会,听令同一个政党(南共盟)和同一个领导(铁托),共享一部宪法,一支军队。
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国家形态呢?这就要说到南斯拉夫来由了。
其实南斯拉夫原本就是奥匈帝国和奥斯曼帝国瓦解之后,由原两大帝国内部分裂出来的一些民族组成的。我找到一张1931年南斯拉夫王国境内人口构成表:
从当时的统计来看,塞尔维亚、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人口最多,加起来占70%以上,其中又以塞尔维亚最多,不过也没超过一半,40%左右。不同民族混居,比如克罗地亚,也不全是克罗地亚人,也有不少塞尔维亚人。
这么多民族凑成一个国家,却没有人口占绝对多数的主体民族,各个民族的信仰和语言又不一样,内部发展也不平衡。北部和西部的斯洛文尼亚和克罗地亚,工农业发达,相对富裕;东部和南部的塞尔维亚、黑山、马其顿,经济相对落后封闭;中部的波斯尼亚、科索沃被崇山峻岭隔绝,经济最不发达。
面对这样一个近乎“散装”的国家,作为领导者的铁托,以及他带领的南共盟,能怎么办呢?
其实无非两条路,要么靠强政府抹去各大民族特性,强行扭成一个统一民族国家,要么尊重各大民族自治权利,以民主平等名义联手共治。
铁托显然选的是后一条路。他把南斯拉夫政体称为“自治社会主义”,简单来说,就是在各大民族本就勉强凑一块的基础上,不断下放权力,扩大各大民族自治权,乃至不惜弱化南共领导地位,弱化中央政府作用。
那么,铁托为什么会选择这样一条路呢?
很简单,因为强扭这条路早被堵死了。想要靠强力扭成统一政体,在当时的南斯拉夫同样只有两种路径,要么依靠大塞尔维亚主义,要么依靠政党意识形态,前者亚历山大一世试过,已经被证明行不通,而后者,在南苏冲突后,铁托也彻底放弃了。
1960年,南联邦二号人物兰科维奇,跟铁托反着来,鼓吹铁腕统治、取消地方自治、建立中央集权制、奉行大塞尔维亚主义,结果被铁托一顿收拾,扣了一个“宗派小集团争权”的帽子,灰溜溜下野了。对铁托的做法,西方媒体倒很高潮,蹦起来说是“自由主义胜利”了。
<兰科维奇>
我们前面说过,南苏冲突,南斯拉夫是“完胜”。自此,铁托开始亲西方,同时在国内大力推动反苏宣传——当时任何表现出哪怕轻微的亲苏倾向的人,都可能抓去劳改。此后他的治国策略,几乎处处刻意跟斯大林和苏联反着来。
他甚至把南共的名字也改了,改成南斯拉夫共产主义联盟,简称南共盟。
铁托唯一坚持的,是南共的“思想教育领导”和“个人模范作用”。他似乎想通过好的思想感化而非强制人民,还希望各大民族看在他执行民主、公平、平等和自治原则的面子上,主动学会团结和大局观念。
可这显然没什么卵用。
铁托在世,依靠他自身威望,这些宽松的政策,还可以勉强维持,可一旦他去世,群龙无首,那就谁也不服谁了。所以说,从铁托选择执政策略时处处刻意“反苏”的那一刻起,南联邦分裂的种子就已经埋下了。
当然,就算他不选择自治这条路,南联邦估计也难逃分裂的命运,因为这个国家本质就一散装的邦联,在面临共同的战火压力时,他们就已有分裂倾向,更何况共同压力已然消失,抱团的理由就更不充分了。
解体
自上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南斯拉夫经济,在一众社会主义国家中,算是发展得比较好的。在东西博弈中,两头的便宜它都占了,东西两方尽相讨好它,获得一个“东方不亮西方亮,西方不亮东方亮”的境遇。
到了70年代,整个国家已经相当时髦了,颇有消费社会的气象,商业繁荣,商店内的商品琳琅满目,狭窄的马路上挤满了进口的小汽车,到了1974年,每1000人中就有54.4辆汽车,电冰箱、电视机等各类电器产品已在许多家庭中很常见了,分期付款、“先用后付”等前卫消费习惯已非常普遍,人均收入自70年代的800美元增加到90年代的3000美元(中国2008年人均GDP才超过3000美元)。
但这一切,都难以抵挡住南斯拉夫汹涌的民族矛盾。什么语言问题、联邦贷款、资金分配问题、自治省要求升级为“共和国”问题等等,时不时就发作一下。
尤其兰科维奇被收拾了以后,民族矛盾并未缓解,反而更甚了。作为克罗地亚人的铁托,把兰科维奇撸下台,西方人倒是很欢迎他这么干,但在人口占多数的塞尔维亚人看来,他就是在搞针对、搞阴谋。
为应付这些问题,1971年、1972年,南联邦连续两年修改宪法,确立了各民族轮流坐庄的联邦主席团制,建立了大家平等分配席位的两院议会制。美其名曰平等、民主。
直到1980年5月4日,德高望重、戎马一生的铁托逝世,各类潜在的矛盾和问题,就像没有了大家长看管的孩子,全部从屋子里疯狂地奔向了大街。
铁托刚一去世,他晚年疏远的遗孀,约婉卡·布罗兹,就被某些人赶出了原来居住的宅邸,同时取消了她所有领导人家属待遇,并将其软禁起来。“他们把我赶了出来……我只穿着一件睡衣,他们不允许我带任何东西”,多年后,约婉卡凄楚地回忆道。
<约婉卡>
更倒霉的是,就在同时,南斯拉夫经济也到了“付账”的时候。1973年世界爆发石油危机,高度依赖石油进口的南斯拉夫,欠下200亿美元外债,此时已经到期了,而1949年西方为了帮助它对抗苏联的各类借款也到期了。外加连年外贸赤字,其财政已濒临枯竭。
1980年,为了节约外汇、还债,南斯拉夫减少了大量消费品进口,比如咖啡、洗衣粉、汽油、糖等,为了抑制通胀,冻结过物价和工资。80年代初,失业人口已超过100万人。
整个80年代,几届联邦政府都在治经济顽疾,但左支右绌,收效甚微。进入90年代,经济局势已恶化到非常危险的地步,通货膨胀高达2000%,经济负增长、失业人数126万。
结果可想而知,原本就貌合神离的各大共和国相互扯皮甩锅、争夺有限的资源、摆脱公共的成本。政治多元化、去铁托神话、反对民主集中制和无产阶级专政等危及南斯拉夫社会主义合法性的争论,以及各地的罢工、民族间的嘴仗,逐渐频繁起来。
其中阿尔巴尼亚族聚集的科索沃,问题最为严重,骚乱不断,他们闹着要将科索沃升级为共和国,还要求阿族人独立出去,在1981年的一场骚乱中,死了200多人。
而就在这时,相对富裕的斯洛文尼亚和克罗地亚,也蠢蠢欲动,提出南共联盟不应该是一个中央集权的政党,应该建立邦联而不是联邦。其实质,就是要分解南斯拉夫,将其变成欧共体那样的组织。
塞尔维亚、黑山和马其顿反对这一主张。于是,克罗地亚和斯洛文尼亚宣布,无限期退出代表大会。自此,南共盟和南斯拉夫联邦开始了解体之路。
先是各大共和国国内的南共盟,被纷纷推下了台,失去了垄断地位。截止1990年12月底,只有塞尔维亚和黑山的南共盟还保持着执政党地位。南斯拉夫联邦,实际已经名存实亡了。
原来的6个共和国中,塞尔维亚为一边,领着黑山,与斯洛文尼亚和克罗地亚,产生了激烈的对抗。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马其顿,也各怀鬼胎,倾向独立。
矛盾激化,战争不可避免了。
1991年,分布在全国各地的塞族人,率先联合起来组建武装力量,在克罗地亚境内挑起了战争。这一年的5月,克罗地亚以牙还牙,全民公决宣告独立,接着8月,斯洛文尼亚宣告独立,同时与塞族武装爆发战争,9月,马其顿宣布独立。
1992年2月,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也宣布独立了,由此爆发了旷日持久的波黑战争(一直打到1995年12月),反对分裂的塞族军和主张独立的穆斯林族,以及支持穆斯林族独立的克罗地亚人,打得是昏天黑地,期间北约介入,最终塞族这边失败,签署了《波黑和平框架协议》。
战争期间,还爆发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塞族军队屠杀了穆斯林族,大量妇女被强奸、儿童被杀死,有些孕妇被剖开了肚子,惨不忍睹,史称斯雷布雷尼察屠杀。战争结束后,波黑塞族共和国总统卡拉季奇,被认定需要为这场大屠杀负责,遭国际通缉,于战争结束13后年被逮捕(塞尔维亚加入欧盟的条件之一)。
<波黑战争中的种族灭绝>
1992年4月27日,塞尔维亚总统米洛舍维奇宣布南联邦解体,同时宣布塞尔维亚和黑山两个共和国联合组成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简称南联盟)。至此,原南斯拉夫联邦实际分裂成为5个独立国家。
另外塞尔维亚境内的前自治省科索沃,此时也爆发了激烈冲突。1991年,科索沃阿尔巴尼亚族人自己投票,宣布科索沃为共和国。1996年,阿族激进分子成立“科索沃解放军”,前南联盟和塞尔维亚总统米洛舍维奇,派遣塞族军队与之作战,爆发科索沃战争。
到了1998年底,以美帝为首的北约,介入南联盟这场战争,科索沃阿族武装获得先进武力的支持。1999年,南联盟和塞尔维亚共和国,被迫签署协议,承认科索沃由“联合国安理会决定的高度自治地位”,南联盟和塞尔维亚武装撤离。
2008年,科索沃宣布独立,2010年7月,国际法院认为科索沃宣布独立不违反国际法(未能得到塞尔维亚、俄罗斯和中国等90多个国家承认)。2016年,科索沃首次参加奥运会。
至今,科索沃这地依然潜藏着致命的危机,塞族人和阿族人时有暴力、武装冲突。武契奇领导的塞尔维亚,依然在为维护国家的完整和尊严,经常与科索沃和科索沃背后的西方势力斡旋。
1999年5月8日,正是在科索沃战争进入尾声之际,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遭到了美国五枚导弹精准袭击,共造成了三人死亡,二十多人受伤的惨剧。
时任美帝总统克林顿狡辩:误炸。万千国人愤怒,抗议游行不断,可也拿美帝霸权没有任何办法。中国人吞下屈辱,此后30年韬光养晦,埋首谋经济,迎来共和国历史上国力提升最快的黄金时代。历史和现实一再证明,尊严,只在实力的辐射范围之内。
<抗议游行>
到了2003年,南联盟改了一个名字,改成了塞尔维亚与黑山,简称塞黑。又过了三年,2006年,黑山也举行公投,宣布独立了。这意味着,铁托所建立的南斯拉夫联邦最后一丝血脉,就只剩下一个没有出海口,而且依然需要应付科索沃危机、多党制的塞尔维亚了,而“南斯拉夫”这个称谓,也从此埋入了历史的尘埃,再无身影。
尾声
铁托留下的唯一子嗣,是他与第一个妻子生的,也就是当年他做俄国战俘那会儿,从俄国带回的那个16岁的姑娘贝卢斯诺娃。
1934年前五年,铁托因为闹革命一直身处牢狱之中。就在那个时候,贝卢斯诺娃带着他们的孩子扎尔科,离开了铁托,返回俄国生活。但贝卢斯诺娃也没有亲自抚养这孩子,而是把他送去了共产国际开办的儿童院——这是当年共产国际为资助世界各地的革命者而设立的抚育机构(这儿也曾养育过不少中国革命前辈的孩子)。
但由于扎尔科不爱受管束,也不太喜欢苏联教育方式,加上没有大人抚慰,所以整天不上学,弄得像个流浪儿。
1935年铁托前往苏联工作,看见扎尔科衣衫褴褛、吊儿郎当的样子,非常痛心。他因此对前妻贝卢斯诺娃充满了怨恨,再也不愿意提起她。他后来把扎尔科接到身边,但由于工作繁忙,也没多少时间陪伴。
1936年,斯大林发动大清洗,贝卢斯诺娃受牵连,被关进了劳改营,直到1953年斯大林死后才放出来。期间,铁托多次访问苏联,但没有一次去看望这位曾经的爱人。
二战爆发后,扎尔科参加了俄罗斯卫国战争,表现非常勇猛,多次负伤,失去了一条胳膊。铁托为儿子难过,但也由衷地感到骄傲。
扎尔科后来为铁托添了三个孙子。2011年,铁托留下的遗产案开庭,这三个孙子,被法庭认定为铁托遗产继承人。
2003年,即南联盟改成“塞尔维亚与黑山”,南斯拉夫这几个字彻底消失的那一年,被软禁了长达23年之久、时年77岁的铁托遗孀约婉卡·布罗兹,迎来了自由,新政府解除了对她的软禁。
她得到了电话、交通和保安费补助,余生中不宽裕,但也算生活无忧。常有记者会去采访这位老太太,让她一次次回忆当年的往事,从她的口中人们得知,这位老妪早已没有了怨恨,依然念着当年宠过她、尔后又嫌弃她奢侈而疏远她的铁托的好。她说,自己永远不会怪铁托变心。
2013年10月20日,约婉卡去世,享年89岁。
END
本文作者:左页,血钻故事执行主编
本文编辑:哲空空,血钻故事主编
部分参考资料:
《铁托与南斯拉夫》,商务印书馆,卡尔·古斯塔夫·施特勒姆著
《铁托自述》,新华出版社,铁托著
《铁托传》,时代文艺出版社,宋长琨 主编
《铁托:内幕故事》,新华出版社,吉拉斯著
《1913年的维也纳如何改变了世界》,BBC
《南斯拉夫史》,商务印书馆,伊万·博日奇、西马·契尔科维齐等著
《南斯拉夫史》,中国出版集团东方出版中心,约翰·兰普著
原标题:《“地下”真相》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