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农村男青年没人“暖被窝”,怪女性咯?
原创 咕咕 金融八卦女频道
“聪明”的女孩去寻找更广阔的天空了,而那些等待着被“暖被窝”的单身男性,由于教育的匮乏,他们并不能靠自己的能力拥有一份能够独自抵御世界的事业。
文|金融八卦女特约作者:咕咕
看到“暖农村大龄男被窝工程”几个字的时候,我还以为是哪个无良媒体又在恶意带节奏了。
万万没想到,这真的是今年来自于湖南省的一个政协委员的提案。
/ 1 /
让我们先来简单回顾一下这个提案吧。
《关于重视农村大龄青年择偶难的建议》:
目前农村大龄青年择偶难问题比较普遍和突出,鼓励农村女青年留在家乡,努力降低农村男女青年失调的比例。
而后,学者姜文来发表了题目为《“暖大龄男被窝工程”很有必要》的评论文章(后来被网友骂惨了改成了《“解决农村大龄男娶媳妇难”很有必要》)。
文章称:“社会开展‘暖农村大龄男被窝工程’很有必要,让广大农村大龄男感到更加幸福。”
后来,那位提建议的委员还接受了记者采访,在接受采访的时候他的原话是这么说的:
“就像一个人到了60岁之后,他没有后代,他的生活怎么搞?如果病了,谁来服侍?这给国家带来很多负担。”
“服侍”这个词,听着就非常膈应。
这个提议和“暖被窝”的评论当然是要被骂的。
先是被网友们一顿臭骂:
很快,官媒们也出来表示,这种提法很不妥。
侠客岛发表评论称,“现代社会中,男女平等,婚恋自由,谁都不是对方的工具人,政府在鼓励婚恋、生育问题上要学会久久为功、润物无声、水到渠成。
澎湃新闻也发表评论称:谁也不是谁的“暖被窝”工具。
“从男性主义、极端功利主义角度来思考农村婚恋问题,注定只能是俯视的、工具化‘她者’的,只会把问题闹得更僵。”
这个提案发酵到今天这种程度,其实我们应该意识到一个更深层的原因:
重男轻女是要付出代价的。
/ 2 /
大龄剩男长期单身,无家可归、无事可做,势必会形成社会的不安定隐患。
那么,为什么我们的乡村中会有这么多的大龄剩男?
去年,也是10月,有一篇名叫《县城里的蝴蝶效应》的文章火了,文章中,作者说他发现自己的家乡近几年有个很奇怪的现象,就是单亲爸爸越来越多了。
经过分析,作者梳理出这样一个逻辑:
因为计划生育,大家又都想要生儿子,所以男女比例开始失调。
因为重视男性、轻视女性,导致男性在娇惯中选择留在县城,女性则奋发图强地走向城市,所以男女比例进一步失调。
因为男女比例失调越发严重,所以适龄单身男性找不到适龄单身女性恋爱结婚,于是他们就开始热烈地追求已婚女性。
因为在重男轻女的氛围中长大,所以已婚女性大多也都并没有真正感受过被爱、被珍惜,所以当面对热情似火的年轻男性和相看两厌的自家老公时,不用多么艰难地纠结,她们就做出了自己的选择。
于是,大量女性选择了离开。
而离婚后独自带娃的男性在如今的县城婚恋市场上就更没有了任何优势,于是,他们就只能继续单身。
梅骁,公众号:梅骁对于上文提案中的目标人群——那些已经离开家乡和尚未离开家乡的女孩。
她们从小生活在“重男轻女”或者“重女更重男”的环境中,她们已经或多或少地形成了“知识改变命运”的思想。
所以“聪明”的女孩已经离开了这里,她们去寻找更广阔的天空了。
而那些等待着被“暖被窝”的单身男性,他们从小便生活在长辈宠爱当中。
短期来看,他们拥有了“六个钱包”的倾囊相授,在小县城拥有了房产、私家车。
但是由于教育的匮乏,他们并不能靠自己的能力拥有一份能够独自抵御世界的事业。
当“六个钱包”能力殆尽的时候,他们也失去了最后的支持。
其实这位提案的委员也很明白,“找不到对象的女性都是高水平的,找不到对象的男性都是没文化的”。
那么,让这些女孩留下来成为“暖被窝”的工具,还有可能吗?
她们只会更想逃。
9月30号,知乎上一个自称“男生,00后大一新生”的匿名用户在问题“男生真的很不能接受彩礼吗”下写了这个回答。
目前,这个回答已经有超过10万的评论,再一次点燃了关于彩礼的话题。
我们之前写过的事情。
很多人觉得,之所以有天价彩礼的现象就是因为女方家长在“卖女儿”、开口乱要价。
但其实这个现象的根源依然是“重男轻女”,天价彩礼只是“重男轻女”结的果而已。
在江西的一些地区,上一辈孕育下一代的时候,一部分女孩就被“牺牲”了,于是几乎每个家庭都至少有一个儿子,导致男女比例严重失调。
也有少数的女孩勉强在不被期待中出生,然后不被祝福地长大,不被看好地教育。
在生存环境不断被挤压的情况下,她逐渐意识到,离开才是最好的出路,于是她们成为了那个“出走的娜拉”。
仅剩的一些女孩,就成了婚恋市场中的“香饽饽”,在她们到了结婚的年纪时,家里人为她们定下高不可攀的彩礼,让单身男青年们叫苦不迭。
而这笔彩礼,往往也不属于女孩们自己,而是成为了她兄弟的“老婆本”。
虽然不应该这么物化人类,但是根据市场供需关系来看,这个逻辑不难理解。
所以,江西的九江银行才会出现让人匪夷所思的“彩礼贷”。
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农村出来的女孩,在公开场合的表达都是关乎于“双手改变命运”,“求学改变人生”的叙事。
所以张贵梅校长的华坪女高,才会有“我生来就是高山而非溪流,我欲于群峰之巅俯视平庸的沟壑”的校训。
而另一些小城市出来的男孩子,则会说出“土猪要去拱了大城市的白菜”这种听起来令人不适的话语。
即便这个“白菜”指的不是女性。
/ 3 /
有一本名叫《村落里的单身汉》的社科类图书,作者采用了大量的田野调查,对苏北某个小村年过30却尚未结婚的单身男性进行了走访研究。
在书中,作者提到,单身汉越来越多,有一种很隐秘的文化根源,就是重男轻女。
20世纪80年代,随着工业化、市场化、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外出务工”成了农民的另一种选择,尤其是农村女性。
她们拥有了一个能自主选择人生的机会。
脱离了传统家庭的束缚,她们可以靠自己的双手积累财富,不再需要依赖家庭、丈夫。
在访谈中,一些女青年明确表达出对传统乡村式爱情的鄙夷和不屑,她们认为以前那种不经过两个人的恋爱,就由媒人“牵线搭桥”而结婚的做法简直“土得掉渣”。
《村落里的单身汉》
作者在调查中,还结识了一个勇敢反抗包办婚姻的女性。
她曾经因为不想接受父母安排的婚姻,和父亲发生了激烈的争吵。
第二天,她揣了150块钱,借口要去镇上买东西偷偷溜出了家。到了火车站,她根本不知道自己的目的地是哪里,就记得一个同村姐妹在湖州打工,于是就坐上了开往湖州的火车。
到了那里,她进入了一家服装厂,也结识了现在的爱人。
▲“离家出走”的抖音红人苏敏
“暖被窝”的说法不仅物化了女性,也侮辱了男性。
单身汉的不稳定因素为社会稳定带来了负面影响。但是那些没有违法乱纪的人,难道仅仅是因为他们不是单身吗?
草草地将一些并未建立健康家庭观的男性推入婚姻,只是在无形中增加了一个苦命女人出现的可能性。
农村单身汉的婚恋问题不是近几年才出现的。
1953年-2005年,女性不婚人口的比例持续低于1%,而男性不婚比例则维持在2.5%-4.2%,农村男性的不婚比例维持在9%左右。
人口学家利用人口资料已经间接证明,在新中国成立后到2005年的50多年里,男性一直处于婚姻困境之中,农村男性尤其如此。
▲电影《光棍儿》剧照
鲁迅在《娜拉走后怎样》中说:自由固不是钱所能买到的,但能够为钱而卖掉。
那么那些离开农村,外出务工的女性,则是用钱为自己“赎身”,获得了在婚姻、家庭中的自由。
而单身汉们,还在妄想等国家发一个“暖被窝”的人吗?
—end—
原标题:《农村男青年没人“暖被窝”,怪女性咯?》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