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广州一老人4年花20万买保健品:因寂寞希望有人多陪陪自己
为何老人易陷保健品骗局?
老人坦言:寂寞又有钱,买保健品是希望有人陪陪自己
为何子女劝阻常无效?
专家:缺乏沟通易让两代人产生用钱误解 多陪老人可防骗
温伯说,其实很多时候他都不想买那么多保健品,只是那些销售特别热情,觉得不买不好意思。广州日报6月18日消息,温伯说,其实很多时候他都不想买那么多保健品,只是那些销售特别热情,觉得不买不好意思。
维生素E片,400元一瓶,珍珠丸1800元一盒、角鲨烯胶囊3680元一盒……这些原本售价数十元到百元不等的普通保健品,却以高额“天价”,出售给上了年纪的大爷大妈。
近年来,老人买保健品被坑几万元、几十万元的报道不时见诸报端,骗子的手法也是万变不离其宗,大多是针对老人容易轻信对方、脸皮薄滥发善心的弱点,赚取钱财。
然而,记者却发现,在这些容易受骗的老人背后,并非都是不管不问的儿女。相反,很多做子女的都是作为老人的“第一道防线”,态度坚决地拦着父母买保健品。不过,在儿女眼里,父母却像着了魔一样,越劝越要买。为何会如此?花20万元买保健品的温伯说:“因为寂寞,又有钱,买保健品希望有人多陪陪自己。”
大笔花钱:一次性花7万元买了80盒保健品
82岁的温伯独居在黄埔区某事业单位的退休宿舍中,在他的房子里,随处可见的就是各种瓶瓶罐罐的保健品。
说起“染”上爱买保健品的习惯,温伯告诉记者是在2012年,他走在街上,有人派传单说有“教授”到店内作保健讲座,于是他也去“学习学习”。课程结束后,“教授”还给老人推荐了几款保健品。
“我平时也没什么大病,主要就是血压高这类老人病,所以打算买点试试,预防保健。”第一次,温伯花了2000多元买了一套保健品。没想到,这些药还没吃完,又有销售找上门来,又让他去听讲座买保健品。
一回生二回熟,渐渐地,温伯在保健品上花的钱越来越多。温伯儿子告诉记者,4年下来,老人为保健品花了近20万元。温先生不解地说:“我爸平时买菜都舍不得,每天等到下午才去菜市场拣便宜的菜,却为了'保健品'这个无底洞掏光了老本。”最夸张的一次是2013年,温伯一次性买了80盒五花八门的保健品,花了7万多元。
然而这一切,在儿子温先生眼中,就是“诈骗”。“如果不是我最近发现了家里藏着保健品,还真不知道他要买到什么时候。”温先生说,虽然他每周会抽空来看父亲,但老人为了不让儿子责骂,每次他过来时,老人都把保健品藏好。
直到今年4月,温先生在家中的一个角落发现了一袋东西,打开发现竟是满满一袋保健品。他追问父亲,并查看了老人的存折,这才发现,这几年父亲把钱几乎都花在买保健品上。
说起保健品推销员,温先生的气就不打一处来,“天天都来找我爸,哪里是真心对他好,就是想骗他的钱。”起初,温先生怎么劝父亲,老人也不肯听,“我让他去把药退了,但他怎么也不肯听,还帮外人说话,我就不明白,明明我是他儿子,为什么还要跟外人亲?”温先生称,这些卖保健品的很“鸡贼”,这些保健品并非三无产品,但都是价格虚高,夸大功效
于是,温先生将每件保健品的价格,在网上进行了对比:维生素E片,网上30元一瓶,保健品店卖400元一瓶,珍珠丸网上卖315元一盒,店里1800元一盒,角鲨烯胶囊,网上200多元一盒,店里3680元一盒。
温先生的努力总算有了效果。5月初,他总算说服父亲把剩下的保健品去退了。而这个过程中,他也慢慢了解了父亲的想法。“其实就是老人平时太寂寞了,耳根子软,所以容易上当受骗。”把保健品退了之后,他告诉记者,自己也会花更多时间去陪父亲。“父亲一直想去三峡大坝看看,我已经订好了机票,打算陪他一起去旅游。”
父子讨钱:销售人员称老人是熟客所以骗得少点
近日,当记者和温先生一起,陪同温伯去退保健品时,也发现了其中的猫腻。记者发现,多家保健品店没有明显的“招牌”,而是将办公室选址在写字楼内。其中,在一家位于黄埔东路的保健品店内,温伯在这里买了5000元的保健品。记者一行来到时,几名工作人员一看到温伯,就纷纷迎了上来。
“有没有搞错,这样骗我爸的钱,我把药都带来了,全部退掉。”一到现场,温先生就怒气冲冲。当听说温伯是来退保健品的,销售人员面露尴尬向温先生解释,“没事没事,可以退的。温伯经常来的,他是我们的老客户,所以我们才没卖给他那么多。”而在另一家保健品店内,一听说温先生要报警,即便保健品已经消耗了一部分,对方同样愿意全额退款1.8万元。最终,虽然没有任何票据凭证,这几家保健品店都愿意把钱退给温伯。
分析:销售人员打足“温情牌”吸引老人
温伯坦言,自己也清楚,这几年来吃保健品,并不觉得身体有好转。“这些保健品的确有点贵,不过他们(保健品推销员)人还是挺好的,经常到家里来看我,带我出门喝茶,还组织旅游。”温伯说。子女一周来看他一次,平时他一个人住在家里,日常也就是逛逛公园,买保健品是希望有人多陪陪自己。而且,他每月退休金有4000多元,平时花钱很少,买保健品也负担得起。
老人买保健品时可能有攀比心理
父母为何爱买保健品,花的钱还很多?广州养老服务产业协会会长陈文广介绍,老人去买保健品,大多是心里空虚,希望借此来弥补。而老人在购买保健品时也容易产生误区,觉得东西越贵,效果越好,便宜的反而没有疗效。此外,老人也有攀比心理,和同伴在一起,总觉得我花了几千块钱买保健品,说出去有面子。
爸妈不听劝儿女怎么办
广州养老服务产业协会会长陈文广解释,老人难以劝阻,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父母与子女间缺乏沟通。“两代人如果平时交流得少,当老人想要购买保健品时,老人自认是为了健康,看到子女的反对,只觉得一牵涉到用钱子女就反对,容易产生抵触心理,并不觉得子女是真的关心自己。”相反,保健品销售人员却用“亲情”介入,这更加容易导致老年人内心的失衡。他认为,一旦父母与子女产生信任缺失,就更加容易在“钱”方面产生误解。
他认为,老人生病时,子女更应该及时关心。“这种关心不是说老人病了,子女让老人用医保卡去医院,这样老人很难感觉到真正被关心。老人是很敏感的,如果子女平时冷淡,一到买保健品时又那么激动,老人就更加不愿意听子女的话。”(申卉)
据有关部门统计显示,我国每年营养保健品的销售额超过2000亿元,其中老年人消费占了五成以上,而中国消费者协会的一项调查也表明,70%以上的保健食品存在虚假宣传、夸大功效的现象。不少老年人购买了来路不明的保健食品,花了很多冤枉钱不说,还可能耽误了治疗,影响健康。
广州市消委会维权专家对此指出,经营保健品的销售人员在口头宣传时,刻意针对老年人对药物依赖的厌倦和急于摆脱药物束缚的心态,利用老年人对身体健康不佳的恐慌心理,夸大商品的功效,哄骗、引诱老年消费者购买商品。
营销三部曲:又吓又哄让老人“买单”
步骤1:首先以免费健康讲座、免费使用产品或赠送礼品等方式吸引老人,针对老人担心身体健康和贪小便宜的心理下手。
步骤2:为让老人购买产品,销售人员常常到老人家里看望老人,请老人喝茶吃饭,讨得老人欢心。有人甚至提出让老人不要听子女的劝阻,子女不让买贵价保健品,是因为想等着老人的“遗产”等话来骗取信任。
步骤3:购买保健品后,不开具发票等凭证,往往只是写一张仅有总价的收据,没有小票清单作为凭证,老人对自己买了什么根本不清楚。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