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党旗下的青春|郭志坤:婉拒百万美金,捐5万册藏书回报家乡
【编者按】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机关青年发起“党旗下的青春”初心寻访活动,走访上海宣传思想文化战线20余名老党员、老干部、老专家,邀请老同志回忆初心故事,共同唱响“永远跟党走”的时代赞歌。即日起,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推出“党旗下的青春”初心寻访系列稿件,记录峥嵘岁月,聆听青春之声。本篇聚焦“学者型”总编辑郭志坤。
郭志坤 图片来自上海人民出版社微信公众号
【人物简介】郭志坤,上海人民出版社原总编辑。1942年8月生,1966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历史系。郭志坤同志长期从事新闻和编辑出版工作,先后任文汇报理论学术部记者、编辑,文汇出版社副总编、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总编。50多年来,他秉持坚韧不拔、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潜心学问,勤奋修业,策划、主编过《中国断代史系列》《香港全纪录》等众多图书,并撰写了《秦始皇大传》《隋炀帝大传》《中国宣传史》《荀学论稿》等著作。曾获“全国百佳出版工作者”、“上海市优秀新闻工作者”、首届上海出版人金奖等称号及荣誉。
以先辈为楷模 赓续精神血脉
1942年8月,郭志坤在革命老区福建龙岩出生。他的父亲郭仰文是一位农民,也是一位热心革命事业的老游击队员,曾作为交通联络员传递了不少信息,解放后被授予“革命接头户”称号。郭志坤正是在这样的红色家风熏陶下,耳濡目染成长起来。
求学时期的郭志坤是个不折不扣的“学霸”。初三时他参加作文比赛获得第一,之后直升高中部,还进入学校学生会担任宣传部长。高二时,当时的校长想请同学们自编自演一台革命斗争主题的话剧,自然而然就找到了郭志坤,请他将小说《抓“苏维埃”的故事》改编成剧本。这原是一本反映共产党形象的纪实体小说,主要描述了苏维埃政府如何“为民”。改编后的话剧演出很成功,同学们都深受启发和鼓舞。而这段“编剧”经历,也让郭志坤对共产党为民奉献、不怕牺牲的精神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对他而言相当于上了一堂“入党启蒙课”。
1961年,“学霸”郭志坤参加高考。那年全国统一考试的作文题是《记一位革命前辈对我的教育》,他不假思索地把父亲和校长对他的言传身教写了下来,顺利考入复旦大学历史系。大学时期,他与党组织的联系更加紧密了。毕业前那年中秋节,上海举办迎国庆各界人士座谈会,郭志坤作为学生代表参加,并在座谈会上作“我与共和国一起成长”的主题发言。时任中共上海市委书记处书记陈丕显听后勉励郭志坤,希望他毕业后也能继续学习历史、研究党史,这让郭志坤再次深切感受到使命与责任的召唤。1966年2月,大四学生郭志坤如愿加入中国共产党。
郭志坤求学时的留影 图片来自《红旗映初心》系列短视频
以人民为中心 谱写时代精神
1966年8月,郭志坤被分配至文汇报社理论学术部担任记者、编辑,1987年5月任文汇出版社总编辑,1995年8月调任上海人民出版社总编辑直至退休。20余年的“总编生涯”,郭志坤签发审读13000多种图书,尤其是在上海人民出版社任总编辑期间,他策划出版了众多有影响力的图书。2000年,上海人民出版社获评“全国优秀出版社”,荣列中国“读者最喜欢的八家出版社”之首。“学者型”编辑郭志坤坚持以学术为本、严格把关。他制定推行了一系列创新有效的措施,比如创办内刊《录以备考》,对出版过程的一审二审三审每个环节进行监督、举一反三。这个看似“不留情面”的举措一直被上海人民出版社沿用至今。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要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努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求实创新、能打胜仗的宣传思想工作队伍。其实早在大学期间,郭志坤就是这么身体力行的。大三时,他曾去奉贤头桥公社吃住一个月,通过亲眼见、亲耳听,对贫下中农进行实地采访,为他们写下了一篇题为《长工苦》的“家史”。文章发表后,时任复旦大学党委书记杨西光找来郭志坤,鼓励他又写了一篇《贫下中农教我写家史》的文章。两篇文章在《文汇报》连续发表后,郭志坤一下收到100多封来信。这是青年郭志坤第一次认识到“宣传的威力”。进入文汇报社工作后,郭志坤很希望将所学的历史专业学以致用,为宣传工作者提供更多思路,他的《中国宣传史》(先秦卷)正是出于这样的政治考量所写。
《细讲中国历史丛书》新书发布会(左三为郭志坤) 图片来自《红旗映初心》系列短视频
以文化为纽带 传承千年文脉
郭志坤在70岁那年才真正从一线退了下来,之后被聘为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退休十余年来,他克服了爱子病逝的伤痛、妻子重病的困难,离而不休,笔耕不辍,全身心致力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普及工作。
由于专业所学,郭志坤对文史类图书保持高度兴趣,看着市面上“通俗有余、严谨不足”的相关图书,他立志要在退休后编写一部既通俗易懂又可信可靠、经得起推敲的历史图书。于是他兢兢业业,写下4万多字的编纂思路,将每个朝代的难点、重点、疑点一一罗列清楚,请来12位术业有专攻的作者编写12分册,并执笔为每一分册作了前言和后记。历经7年打磨,2015年,由郭志坤策划,并与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李学勤教授联合主编的《细讲中国历史》丛书(12册)由上海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此外,郭志坤还依孔子“每事问”的探究精神,采朱熹“或问”的访谈形式,与陈雪良先生合著《提问诸子》丛书(10册),以通俗易懂的文字和大量精彩的图片,对诸子百家的生平经历、思想观点、身后纷争和后世影响展开别开生面的介绍和妙趣横生的阐释,让读者在与诸子先贤“面对面”的交流中感悟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如果说上海是党的诞生地和初心始发地,那么家乡龙岩就是郭志坤晚年想要“落叶归根”的初心之地。他在那里出生、成长,如今又带着他的藏书“回家”。从学生时代起,郭志坤最大的爱好就是收藏图书,特别是学术类、文史类图书。60多年来他先后收藏有5万多册图书。曾有人提出以600万美元收购他的图书运去美国,被他拒绝了。
郭志坤不希望记载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信息的“宝库”流落异国他乡。想到农村山区的孩子,他分九次把这些藏书以及自费收藏的几百张汉文字演变拓片、画作等统统运回老家。经过多年筹备,2020年10月,以郭志坤已逝爱子命名的“申元书院”在福建龙岩正式开放。这些藏品在申元书院精心策划的4个分馆里,向南来北往的参观者展示着中华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延伸着中华文明绵绵不绝的生命力。
郭志坤同来访青年开展交流 卑佳 摄
在如今这个科技飞速发展,年轻人逐渐陷入“碎片化阅读”的时代,耄耋之年的郭志坤依然每天保持阅读习惯,坚持写作,并继续为完善书院展陈做着收集、整理工作。作为一名党龄超过半个世纪的老党员,他用亲身经历寄语青年:要保持初心、不断开拓;要发奋读书、坚持写作;要紧抓时间、扎实工作。而这些,也正是他,一位老党员毕生践行的初心。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