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东亚文明 | 台风“送”我游大明:一个朝鲜人眼中的中国 下

2021-10-12 08:17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南宋)李唐《秋江待渡图(传)》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与明朝对待朝鲜的态度一样,明朝官吏并未自恃国富民强而欺压崔溥,甚至有不少的善意提点与关心。崔溥等人消息传开后,原本的敌意变成了好奇,不少人特地前来围观崔溥一行人,还有曾出使过朝鲜的官吏欲前来向崔溥了解情况。陪在崔溥身边的护送官员就特地提醒崔溥要谨言慎行,不要轻信妄答。

景泰年间给事中官张宁出使朝鲜,并参与酬唱诗集《皇华集》,此时张给事家在嘉兴府海盐县,人在杭州,在崔溥抵达杭州前就听说了崔溥的事,特地在杭州留了几天,就为等崔溥,没想到还是错过,在崔溥抵达的前一日离开了。但张给事的外甥王玠代替张给事前来慰问,崔溥当即默出《皇华集》里的诗句:“光摇青雀舫,影落白鸥洲。望远天疑尽,凌虚地欲浮。”王玠甚是高兴。

奉使朝鲜唱和诗卷 韩国国立中央博物馆藏

到了锡山驿,还有御史三人结伴,在船上为崔溥饯行:“你是礼义国好人,我诸大人相敬你。”并问起成化年间有郑同、姜玉、金兴三位太监相继出使朝鲜之事,崔溥如实回答,御史们告诉他三人皆已作古。然而中朝毕竟还是有差别,崔溥不懂“作古”是何意,御史们耐心为他解释:“中国人谓死者为作古。”并询问崔溥朝鲜如何形容,崔溥如实回答朝鲜将死者称作“物故”。

 

在东昌府时,崔溥见到有人家门口挂雕笼,笼中养着陇西鹦鹉,崔溥感慨自己来自海东,海东陇西相隔万里,“我与此鸟客他乡同也”。随行的傅荣就马上安慰道:“此鸟长在笼中,终死他国,今足下好还贵国,尽职君亲,胡可谓之同也?”

《京杭道里图(局部)》 浙江省博物馆藏 

得此时来运转,崔溥就有幸成了第一个全程游历京杭大运河的朝鲜人。运河沿线的繁华便是彼时大明国富民殷的缩影,让崔溥大开眼界。因他谙熟中国典籍,所到之处只要知道地点,相应的典故就能脱口而出:“苏州,即古吴王阖闾使伍子胥城而都之”“宁波府,贺知章少时所居地”“沛县,即汉高祖故里也”……

《京杭道里图(局部)》 浙江省博物馆藏 

《京杭道里图(局部)》 浙江省博物馆藏 

尤其是苏州的富庶给他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于是他更是不吝盛赞:“苏州古称吴会,东濒于海,控三江,带五湖,沃野千里。士夫渊薮,海陆珍宝,若纱罗绫缎、金银珠玉。百工技艺,富商大贾,皆萃于此。自古天下以江南为佳丽地,而江南之中以苏杭为第一州,此城尤最。”

(清)徐扬《姑苏繁华图(局部)》辽宁省博物馆藏

除了都市繁华,他还念念不忘江南远胜朝鲜的先进生产力,即将进京前,他想起苏州昆山县的水车,就向护送人员中的傅荣请教。然而水车对于当时的中国人而言再寻常不过,傅荣甚至表示这种汲水的机关没什么大不了的,没必要特地学,但崔溥诚恳表示朝鲜多水田,若能把水车在朝鲜推广,将是造福朝鲜百姓的大好事,于是傅荣也就详细为崔溥解释,包括上下通用杉木,肠骨用榆木,板用樟木等。

(元)程棨《摹楼璹耕图(局部)》 美国弗利尔美术馆藏

以苏杭为参照,相较之下,作为天朝上都的北京让崔溥着实失望——“饮食腥秽,尊卑同器,余风未殄,其可恨者”“尘埃涨天,五谷不丰,其间人物之伙,楼台之盛,市肆之富,恐不及苏杭。其城中之所需,皆自南京及苏杭而来”。事实上,这次劫后余生的游历,也给了崔溥实地考察,重新认识大明这个宗主国的机会。原本他作为藩属国朝鲜的正统文人,对大明有着乌托邦式的幻想,然而旅途中让他幻想“破灭”的所见所闻却不少。

朝鲜太史鞋,图片来源网络

孔府收藏的明代朝履,图片来源网络

他看到趾高气扬、横行霸道的太监,还有一些“不读书不谙事”“敢行悖理之事”的官员和副手,北方的运河里有被盗贼杀死后丢弃的尸体,但最让他震惊的还在于,他严遵儒家礼仪和规范,原以为明朝人应该普遍如此甚至做得比他出色,然而在当时的中国北方,不读书的文盲不少,坊间不学儒术而崇佛信神的平民也不在少数,在开河驿时,同行的官员还要进庙宇焚香祭祀,并要求崔溥也这么做,崔溥坚决拒绝,幸好他们依然尊重崔溥,并不强求。此时大明已见颓势,社会矛盾尖锐,崔溥或许察觉不到根本的变化,但他详细地记下了自己的见闻。

《礼记·内则》:“女子出门,必拥蔽其面”,
这在中国并没有严格的要求与实践,
但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朝鲜认真推行了这一礼法
图片来源网络

就算不尽善尽美,崔溥依然十分感激这次拯救了他一行人的明朝,虽然他的行李衣物早就几乎全被水贼抢走,但他先解下一件衣服送给许清,又再解下一件送给一路相陪的顾壁,随从都劝他再送就只剩一件布衣了,崔溥却说接下来会日渐炎热,一件布衣就够,坚持要以此表明自己的心意:“且蛇鱼感恩亦欲报之,而况于人乎!”顾壁原是不想收下,但崔溥以韩愈留衣之典相劝:“临别留衣即古人之意也。”顾壁这才收下。

朝鲜王朝 缠枝西番莲纹纱地腰线贴里 
韩国国立民俗博物馆藏
图片来源网络

进京面圣后,明朝皇帝果然体恤崔溥一行大难不死又千里跋涉的不易,赐下众多精美衣物,并派人着手安排护送崔溥走完最后的回国路,历尽艰险的崔溥在北京突然病倒,也有太医及时前来用药诊治。就在所有人都松了口气,还为获得赏赐飘飘然时,崔溥还特意告诫他们:“帝之抚我赏我,都是我王畏天事大之德,非汝等所自致。汝其勿忘我王之德,勿轻帝赐,勿坏勿失勿卖以为他人之有,使汝子孙世守,永为宝藏也。”

江阴青阳明邹令人墓出土明金嵌宝凤凰挑心
江阴博物馆藏 
图片来源网络

回到李朝,当时的朝鲜国王是知名的明君成宗李娎,他嘉奖崔溥在明朝的表现是“跋涉死地亦能华国”,并要求崔溥尽快把自己的明朝之行完整写下并呈下来。崔溥不敢怠慢,数日内就写下了长达三卷,五万余字的《漂海录》,成宗看了十分满意,准备进一步给崔溥加官晋爵,本来应该是个皆大欢喜的结局。但司谏院接到成宗的旨意,却拒绝执行。

高丽大学校藏铜活字印本《漂海录》
是已经存世《漂海录》中版本最早的
图片来源网络

与崔溥的立身准则一致,司谏院的官员援引《朱子家训》为据:“三年之丧,夜则寝于尸旁。”崔溥身处父亲的丧期,为父守丧才是头等大事,虽然突遭变故,但回国后若是向国王立刻请示,先回家守丧,丧期过后再写《漂海录》,国王怎么会不答应呢?可是崔溥却丝毫不急,先留京写完了《漂海录》,这是“殊无哀痛之心有愧名教”,所以司谏院拒绝发放署经,崔溥也就无法升官上任,就连成宗也没辙。

韩国京畿道博物馆藏朝鲜官员像
图片来源网络

若这事就此罢休,或许也不算什么,但它成了个定时炸弹般的隐患,每到崔溥将要升迁的场合马上就会被翻出来批驳。其实凭崔溥的才学和气节,并不汲汲于名利,此番大明之行并带回第一手资料的功劳不能带来高官厚禄,崔溥也并不计较,然而崔溥最终死于非命,却是更早就有了祸根。

明史中记载:“成化十七年,娎奏继妃尹氏失德,废置,乞更封副室尹氏。从之。十九年四月封娎长子㦕为世子。弘治七年十二月,娎卒,赐谥康靖。明年四月,封㦕为国王,妻慎氏为王妃。”朝鲜作为明朝的藩属国,其国王、王妃、世子等的废立均需有明朝皇帝首肯,才具有正当性。从这简练的记载中可知,迎接崔溥时,成宗的余生已所剩无几,继位的是他早就被立为世子的长子李㦕,然而这段记载没有明说的是,被成宗以失德废掉的王妃尹氏,就是李㦕的生母。李㦕即位后,便是朝鲜历史上著名的暴君——燕山君。

朝鲜王朝 李寿民《松鹰图轴》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图片来源网络

成宗李娎的废妃尹氏在朝鲜正史记载中多有恶名,善妒失德,举止无礼,又以巫蛊之法欲谋害后宫是她被废的主要原因,后来成宗为免除后患直接将她赐死。然而事实上,对尹氏的指控多出自成宗及成宗之母昭惠王后之口,毕竟失德无礼之类的罪状可以捏造,巫蛊更是无法排除栽赃陷害的可能,因此尹氏也极有可能只是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朝鲜王朝 卞相壁《雀猫图轴》 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图片来源网络

被废后的尹氏无比冤屈,据说她被迫服毒时,吐出鲜血沾染了锦帕,要求母亲申氏将此转呈给世子李㦕,让他长大后为母报仇申冤。尹氏在李㦕四岁时被废,三年后被赐死,自幼性情粗暴且厌学的李㦕由此更添心魔,继位后便在外戚权臣挑唆下,掀起戊午士祸、甲子士祸,屠戮朝臣,崔溥不幸被卷入期间,先在戊午士祸中受牵连被流配咸镜道端州,最终在甲子士祸中遇害。

崔溥与许清等人分别时,他们与崔溥已建立了亲密的情谊,于是他们惜别道:“我与足下,千载一时,万里一见,一别两地,无复再见。”没想到,竟是一一语成谶。

送朝天客归国诗章图 韩国国立中央博物馆藏
图片来源网络

而《漂海录》的“谶兆”似乎也不止于此。崔溥在旅途中也见过长城——“山海关以东,又筑长墙,置堡子,以防野人。”这里的“野人”,包括彼时尚在山海关外的女真族,后来他们建立后金,继而改国号为清,最终取代了明朝的统治,也就终结了明朝与朝鲜的藩属关系。

(明)仇英《秋猎图卷(局部)》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崔溥之后,万历年间,朝鲜遭到了丰臣秀吉主导的来自日本的侵略,朝鲜军民虽拼死抵抗,但实在不敌日军的猛烈攻势,很快全境几乎沦陷,朝鲜宣祖李昖逃到中朝边境,穷途末路之下只得派人向宗主国明朝求救:“与其死于贼手,毋宁死于父母之国。”明朝判断出日本的目的是以侵略朝鲜为跳板进而进攻明朝,所以决定出兵援朝。

此时明朝国力早已不复极盛,出兵朝鲜靡费千万,对明朝是不小的负担,但明朝打赢战争,帮助朝鲜复国后就即刻撤军,不向朝鲜索取任何回报,李昖亲书“万折必东,再造藩邦”之句刻于南汉山。无论是崔溥还是整个朝鲜,明朝都不求回报地救助到底,于是朝鲜上下对明朝的认同与感激几乎都是自然而然的。

韩国国立中央博物馆藏 (传)林庆业肖像
林庆业为朝鲜亲明排清派武将
图片来源网络

所以在明末面临后金强大攻势时,朝鲜人民表现出了极其坚决忘我的抵抗——被清朝强征的朝鲜士兵李士龙,在战斗中故意去除鸟铳的弹丸,被清军揪出问罪,他回答:“皇朝父母于我者,何敢射之。”随即被杀;朝鲜三学士洪翼汉、尹集、吴达济力主死战,拒绝向后金臣服,后金大军经丙子之役彻底控制朝鲜后,要求朝鲜将三学士交出作为求和条件之一,三学士毫不推脱,挺身而出,被押赴沈阳,在威逼利诱之下丝毫不动摇:“吾戴吾头而来,当断则断,不须复问。”于是三人皆被杀;武臣崔孝一渡海入明,加入吴三桂的军队,本欲抗清至死,没想到他定下的计策被清军识破,家人与战友皆被清军抓捕杀尽,吴三桂投靠了清军,李自成也被击败,清军终于占领了北京,令天下剃发,崔孝一不肯臣服,自然也不会剃发,他来到崇祯皇帝的思陵,恸哭不止,绝食十日而亡。

(清)佚名《明十三陵图(局部)》 
图为崇祯皇帝的思陵

就如当时崔溥对许清等人饯行的答复:“百岁之间,万里之外,云树之望,曷维其已。”直至清末甲午战争,朝鲜尚有纪年:“崇祯二百六十五年”

原作者:沈渊

注意!!!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参考文献:

[1]崔溥.漂海录.

[2]郭晔旻.“反清复明”在朝鲜[J].紫禁城,2012(02):38-43.

[3]张婷婷. 后金崛起后明朝与朝鲜关系初探[D].山东大学,2005.

[4]葛振家. 再读崔溥《漂海录》[A]. 浙江大学韩国研究所.韩国研究(第十二辑)[C].:浙江大学韩国研究所,2014:9.

[5]范金民.朝鲜人眼中的中国大运河风情——以崔溥《漂海录》为中心[J].文明,2017(07):66-81+6.

[6]孙宗广.桨声灯影里的异国记录——《漂海录》中京杭大运河江苏段的历史面貌探析[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16,33(04):36-39.

[7]王金龙. 从《漂海录》看崔溥其人[A]. 浙江大学韩国研究所.韩国研究(第十一辑)[C].:浙江大学韩国研究所,2010:18.

[8]曹春茹.韩国崔溥《漂海录》中的负面中国形象[J].当代韩国,2007(04):95-99.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