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冰雕连”,是怎样的连......

2021-10-10 16:28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媒体
字号

近期

以抗美援朝战争中

长津湖战役为题材的

电影《长津湖》热映

电影讲述了71年前的冬天

中国人民志愿军第9兵团

义无反顾赴朝作战

他们凭借超乎寻常的战术设计

和过人的意志

与武装到牙齿的美军

展开殊死对决的故事

随着电影的热映

长津湖战役中

志愿军战士保家卫国的英勇事迹

再度引发大家的缅怀和敬意

电影《长津湖》尾声

美军南逃沿途

眼前这一幕让其胆寒:

一排排志愿军战士

俯卧在零下40摄氏度的阵地上

手握钢枪、手榴弹

保持着整齐的战斗队形

和战斗姿态

仿佛是跃然而起的“冰雕”群像

这就是长津湖战役中

壮烈牺牲的“冰雕连”

“冰雕连”背后

是怎样的故事?

那年冬天到底发生了什么?

历史上真实的长津湖战役

是什么样子的?

让我们一起走进那段

冰湖血战

1

趴在零下40摄氏度的雪地里

潜伏6天6夜

他们宁可冻死也绝不撤出阵地

1950年冬

朝鲜半岛长津湖畔

到处是白雪皑皑

人走在雪里只能露出上半身

气温更是出奇的冷

零下40摄氏度

一支美军队伍

在冰天雪地里搜索前进

突然,指挥官大喊一声:

“Hold(停)!”

随后,他取出望远镜

眼前的情景令他大惑不解:

对面有一排排的

志愿军战士举着枪

握着手榴弹

但他们居然没有开火

几个胆大的美军爬上志愿军阵地

才发现整连129个志愿军官兵

被冻成了冰雕

枪口却冲着敌人来的方向

依旧保持着战斗的姿势……

“冰雕连”(资料图)

他手里的枪怎么也拿不下来

不得不掰断了三根手指头……

他们以战斗队形散开

卧倒在雪地中

人人都是手执武器的姿态

怒目注视前方

没有一个人向后

美军想把一名志愿军

手里的枪拿走

却怎么也拿不下来

不得不掰断了三根手指头……

图自美国公共电视网(PBS)的纪录片影像资料。

面对这样的场景

美军指挥官

不由向“冰雕连”敬了一个军礼

这支美军

是“王牌军”海军陆战队第1师

在二战的太平洋战场

以凶狠、残忍闻名

无一败仗记录

被称为“魔鬼一样的幽灵”

一动不动的“冰雕连”

让这支骄悍的王牌部队吃惊不小

面对这样的场景

美军指挥官

不由向“冰雕连”敬了一个军礼

很多战士腿已冻得坏死

剩一条腿的就跳着往前冲

没腿的就往前爬

美军继续往前走

遇到了志愿军第二个“冰雕连”

不幸的是

他们这次遇到的

是会动的“冰人”

只听冲锋号一响

无数志愿军官兵从雪下面冒了出来

犹如神兵天降一般

冲杀声震天

很多战士冲锋时才发现

腿已冻得坏死了

但他们顾不了这么多

剩一条腿的就跳着往前冲

没腿的就往前爬

这突如其来的攻势

打得美军措手不及、狼狈逃窜

志愿军第9兵团的官兵

在长津湖地区埋伏了整整6天6夜

穿着单薄的衣裳

啃着冻得像石头一样的土豆

趴在零下40摄氏度的雪地里

一动不动

一直不敢合眼

没人敢睡

因为一旦睡着

第二天就再也叫不醒了

幸存老兵周全弟:

双手从前臂处、

双腿从大腿根部截除

长津湖战役中

由于入朝仓促

各部队3天没吃到粮

弹药不能及时供给

冬季物资也不能及时补充

大量战士冻死冻伤

“冰雕连”仅有两人生还

当时的长津湖有多冷?

参加过这场战役的老战士周全弟

作为幸存者,他历历在目:

“解小手都不能

只有解在裤子里自己穿干……”

在零下40℃极寒严冬中

志愿军战士们仍保持战斗状态

在雪中卧了三天三夜

直到第四天才收到战斗命令

但当时许多战士们

已经冻死在阵地上

周全弟被严重冻伤

听到冲锋号响起

任他怎么挣扎都动不了

“我爬也爬不起来了……”

手脚严重冻伤的他

被送回后方紧急进行手术

在他高烧昏迷不醒的状态下

医护人员将其双手从前臂处

双腿从大腿根部截除

“手术不是用麻药做的

是用雪包着做

都没知觉了……”

周全弟说

当时医生还想为他保留右手

包扎上绷带后第二天

发现右手都腐烂了

“连骨头都‘吊’起来了

医生说没有办法了

只好用剪刀一刀剪掉……”

那一年

周全弟还未满16岁

周全弟和战友们

写下保证书

抱着必死的决心走上战场

1950年11月

周全弟随部队秘密入朝

从丹东出发,跨过鸭绿江

走出边境线30华里

才正式宣布此行是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周全弟和战友们

写下保证书

抱着必死的决心走上战场

直到如今

周全弟仍心怀遗憾:

“没完成任务

对不起党

对不起祖国

对不起人民

这使我一生难忘”

在长津湖战役中

这样的“冰雕连”一共有四个

“战士们一个个在雪坑里,

枪都朝着公路摆着。

我们从那儿过,他们不动。

我就扒拉扒拉看,都硬了。”

这个壮烈的场景

令志愿军教导员邹世勇

永生难忘

后来

第9兵团司令员宋时轮

向毛泽东报告战况

电报中写道:

“战斗打响后,

该连无一人站起,

到打扫战场时发现,

全连干部、战士呈战斗队形

全部冻死在阵地上,

细查尸体无任何伤痕与血迹。”

志愿军第9兵团司令员

宋时轮所说的

就是80师239团3营6连

呈战斗队形全部冻死在阵地上

在长津湖战役中

这样的“冰雕连”并不只一个

还有三个

分别是:

第20军59师177团6连

第20军60师180团2连

第27军80师242团5连

连队整建制被冻成“永远的丰碑”

他们至死保持着战斗状态

那些在皑皑冰雪之下

被冻成“冰雕”的志愿军战士

让很多人久久不能释怀

而真实的抗美援朝战场

远比电影场景更痛

2

长津湖战役有多难?

1950年6月25日

朝鲜战争爆发

1950年10月

中国人民志愿军应朝鲜请求赴朝

与朝鲜人民军并肩作战

抗美援朝战争中

曾有一场战役

其惨烈程度

堪比人类战争史上任何一场战役

这是中美在朝鲜战场上

改变历史格局的一次对决

它被称为

“中美两国都不愿提及的血战”

——长津湖战役

战役发生在朝鲜北部最大的湖泊

长津湖

一场实力悬殊的战争

长津湖

朝鲜北部最大的湖泊

周边层峦叠嶂

一条“Y”字形的羊肠小道

是唯一通路

长津湖周围沟壑纵横

是非常好的伏击战场

1950年11月23日

正在向鸭绿江挺进的美陆战1师

在小路边安营扎寨

庆祝西方传统的感恩节

当天士兵的伙食非常丰富

不但有烤火鸡

还有炸薯条、牛肉馅饼

沙拉、水果、蛋糕

甚至还喝上了几杯酒

美军士兵一边庆祝

一边抱怨朝鲜的天气越来越冷

作为第10军的先头部队

美陆战1师堪称王牌中的王牌

该师自1941年成立以来

经过炼狱般的瓜岛战役、冲绳岛战役

即使面对最精锐的日军

都未吃过败仗

在美国人的眼里

这齐装满员的2.5万人

是不可战胜的

不过

世界上偏有敢摸老虎屁股的人

1950年10月24日

毛泽东急召宋时轮进京

明确给出了9兵团

入朝作战的具体目标

——打掉美陆战1师

美军的海军陆战队第1师

是全机械化装备的

现代化海军陆战队

不仅武器装备顶尖

坦克,战车与火炮齐全

同时还拥有空军的侦查

火力与补给支持

从弹药,粮草以及运输补给上

全方位占据优势

美军的食物补给

有肉,蔬菜,水果和奶制品

而我作为入朝主力部队的第9兵团

虽然人员完备

但是武器上却参差不齐

且因为战略调整

未能在沈阳集结的他们

更是缺少可以抵御极度严寒的棉服

口粮更是严重不足

遭遇五十年不遇的

极寒天气

更为糟糕得

还有恶劣的天气

那一年朝鲜半岛

遭遇五十年不遇的极寒天气

11月

长津湖地区的气温

已是零下三四十摄氏度

拿枪时手都会粘在枪上

据参加战争的志愿军回忆

“当时枪就像磁铁一样粘手,

有的战士手上的皮都被粘掉了”

20天内的残酷战斗

从11月27日夜里

志愿军的第9兵团第20,27军

发起了多起进攻

并沿着长津湖至古土里的公路

全面埋伏起来

美军的第5、第7

以及第11路战团

被志愿军第59师,第79师

以及第89师全面围攻

同样

第31团战斗队在新兴里

被志愿军第80师与81师分割并伏击

志愿军的第60师从北面

包围了古土里的陆战1师的部分队伍

到11月28日

美军已经被分割在柳潭里

新兴里

下碣隅里以及古土里

志愿军随军记者拍摄历史影像资料。图自央广军事微信公众号。

志愿军战士投掷手榴弹,由于温度过低,只能用嘴咬弦。图自央广军事微信公众号。

11月30日

27军集中两个师

由师长詹大南统一指挥

并使用全军所有炮兵

围攻新兴里的美7师31团

历史悠久的美7师31团

有着“北极熊团”的绰号

是美国海军陆军中战斗力极强的部队

这场战役中

美7师31团蓝色的团旗

被志愿军班长张积庆缴获

后来成了北京军事博物馆的展品

12月4日

柳潭里的美国陆战

1师5团、7团

终于撤回了下碣隅里

他们用3天时间才走完这22公里

一路惨遭志愿军层层伏击

平均1小时只能走300米

22公里的道路上

超过1500多人伤亡

这场战役中

中国人民志愿军同样也伤亡惨重

由于物资和补给的缺乏

志愿军在地面战斗

遭遇空袭

由于没有适当的御寒服装

志愿军的战斗力

因为大批士兵被冻死冻伤

而被严重削弱

大部分志愿军耗光了

在过江时随身携带的弹药

而且食品也供应不上

“冰雕连”的故事

就是发生在这场战役中

志愿军第9兵团

在东线严寒中的殊死决战

将“联合国军”从鸭绿江边

打回到三八线

根本扭转了朝鲜战局

青山处处埋忠骨

何须马革裹尸还

在异国他乡的土地上

在距离长津湖战场遗址不远处的

烈士陵园中

安葬着9867名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

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他们将自己年轻的生命

永远定格在1950年的冬天

3

“冰雕连”令人潸然泪下

真实的长津湖战役

令人瞬间破防……

有人问:

“为什么没有给战士们

配备高寒地区的冬装?”

不是我们不想

是敌人根本不给时间

东北边防军的官兵们

纷纷脱下身上的棉衣往火车上扔

随着朝鲜局势紧张

作为主力精锐部队

第9兵团临危受命

紧急开赴朝鲜

他们从南方乘火车北上

原计划在沈阳换装

结果火车到了山海关

便接到了“紧急入朝”的命令

换装计划只能到朝鲜再说了

可见战局是多么紧张

当第9兵团经过沈阳站的时候

东北军副司令员贺晋年

看到战士们的衣着后大惊失色

这群南方战士

穿着单薄的棉衣

脚上是胶底解放鞋

贺晋年急得直拍大腿

“这样入朝,

别说打仗了,

冻都能把你们冻死”

贺晋年紧急把库存的5万件

棉大衣、棉鞋拿出来

东北边防军的官兵们

纷纷脱下身上的棉衣

往火车上扔给9兵团

战士们头上裹着毛巾,身上裹着毛毯

在半人高的雪野中奋力前进

可是火车停靠时间太短了

近三分之二的战士

穿着单薄的衣裤进入了朝鲜

进入朝鲜最苦寒的长津湖

他们遭遇的

是几十年一遇的零下40℃极寒

战士们头上裹着毛巾

身上裹着毛毯

忍受着饥寒

在半人高的皑皑雪野中奋力前进

吃的是冻得如石块一样的煮土豆

战士们放到怀里

用体温暖一暖

软化一层啃一层

就是这样

为了不暴露行踪

他们也不生火取暖

没有一口温热的食物

没有一口热水

完全是靠铁的意志在坚守

美军侦察机

压根没有在白雪茫茫的高原

发现中国大军团的运动轨迹

在如此悬殊的装备对比下

第9兵团硬是一举歼灭了

美国最精锐的北极熊团

这也是志愿军

在抗美援朝战场上

唯一一次

整建制歼灭美军一个团的战役

“哪怕是冻死

我也要高傲的(地)耸立在我的阵地上”

在长津湖战役中

志愿军在阻击美国任务时

有连队全员冻死在阵地上

成为人民军队历史上

最为悲壮的“冰雕连”

后续部队打扫战场时

有人从宋阿毛烈士的上衣口袋中

发现了一张卡片

上面写着:

“我爱亲人和祖国

更爱我的荣誉

我是一名光荣的志愿军战士

冰雪啊,我决不屈服于你

哪怕是冻死

我也要高傲的(地)耸立在我的阵地上”

“冰雕连”战士宋阿毛手写卡片

“截肢的太多了,

但是没有一个哭的,

再痛也不哭。”

今年96岁的

老军医于芝林

也曾亲历抗美援朝长津湖战役

他回忆:

“一进朝鲜,飞机每天轰炸

我们走的路,上空都是飞机

牺牲的战友遗体都找不到。”

长津湖战役(资料图)

于芝林哽咽:

“当时零下40℃

手捏着铁,皮肤粘上去了

再拿下来,就要掉一块皮

我们把被单白色的一面

反过来披着,利于隐蔽

卧在雪山中,忍饥挨饿不能动”

于芝林年轻时

当年

24岁的于芝林作为师医院院长

和战友夜以继日救治伤员

“战斗结束那天

医院一天就收到了2800个伤员

手指、脚趾头被冻掉的

截肢的太多了

这些战士大都是20多岁

小的只有十六七岁

但是没有一个哭的,

再痛也不哭。”

第9兵团进入朝鲜的第一天

就冻伤了800多人

而于芝林在战场上

也被炸伤了右腿

留下了一辈子的残疾

“土豆冻得像石头

班长放在胸口焐热给战士吃”

强度太大、气温太低、肚子太饿

战场上

除了冲锋一线战士们的浴血奋战

后勤保障工作同样危险重重

1950年10月至12月期间

阎福斌担任志愿军第20军文化教员

在长津湖战役中

负责运送伤员和后勤保障工作

志愿军战士阎福斌

因为物资贫乏

土豆成了战场上的珍贵食物

但极端的低温使土豆被冻得很僵硬

宛如一块块坚硬的石头

“为了让战士们吃上暖和的食物

一位叫王法礼的班长

将土豆一个个放在自己的胸口焐热。”

这样的战友情

一辈子刻在了阎福斌脑海里

青年时期的阎福斌

“我们把该打的仗都打完了,

后辈就不用打了……”

长津湖地区有一座公路桥

是志愿军人员、物资运输的生命线

也是美军重点轰炸目标

时任志愿军第20军

高炮营副排长的吴茂和所在部队的任务

就是誓死保卫公路桥

年轻时的吴茂和

今年已101岁的吴茂和

印象最深的是

1950年12月4日的一场战斗

那天拂晓,监视哨报告

5架敌机正向公路桥袭来

“负重伤的观测员跟我说:

‘排长,我看不见了,快找人替我’

随后,一下子倒在我的肩上。”

吴茂和回忆:

“我顾不上悲伤

接过他手中的测远机

指引炮手跟踪射击

一直打到敌机逃窜。”

战斗胜利后

吴茂和把3名牺牲的战友

掩埋在附近的山坡上

“一片一片的坟头

有名字的很少,

大都是无名烈士

他们都长眠在朝鲜。”

说起这些,吴茂和湿了眼眶:

“无名英雄,四字重千钧啊!”

志愿军战士吴茂和

是他们

用一次次坚守换来今天的一切

正如电影《长津湖》中的

一句台词

“我们把该打的仗都打完了

我们的后辈就不用打了”

电影《长津湖》剧照

战争间隙

他们用木材制作提琴和二胡

组成战地“乐队”弹奏一曲

在抗美援朝战场上

志愿军战士时常就地取材

在前线开凿山洞并取名“英雄洞”

用来存放水、粮食和弹药等

战斗间隙,他们还动手改造

用缴获的敌机制作水桶和澡盆

把美军防弹衣做成牙膏袋

还用木材制作提琴和二胡

组成战地“乐队”弹奏一曲

冒着炮火一路飞奔

只为让战友早点吃上热饭

在抗美援朝战场上

同样就地取材的还有炊事班

战士们将缴获的敌军装备

自己动手改制成炊具

把祖国人民支援的粮食

做成热乎乎的饭菜

送到前线战友们的手中

他们细心地用布来保温

或是把餐食背在身后

或是用扁担挑起来

冒着敌人的炮火一路飞奔

只为让战友们早点吃上热饭

前线战友们的笑容

对炊事班战士来说就是最大的褒奖

网友纷纷感动泪奔

“历史往往比电影情节更残酷”

“没有你们用生命坚守

就没有我们的现在”

“请放心,这盛世如您所愿!”

71年前

中国人民志愿军冲锋在前

用血肉之躯在中国边境

立起一道钢铁长城

用铮铮铁骨照亮了祖国万里山河

71年后

山河无恙,人民安康

那群最可爱的人

祖国不会忘记!

致敬英烈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来源:长城网综合国家记忆、北京日报、钱江晚报、光明网、凤凰新闻、央视新闻微信公众号、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央视网、中国新闻网、中国教育新闻网等

原标题:《“冰雕连”,是怎样的连......》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