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肇庆物产】这些肇庆特产,你知道吗?

2021-10-10 20:15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西江水,云朝山

孕育了属于肇庆的独特物产

从起居日常到艺术品鉴

承包你的生活!

NO.1

草细柔韧、花纹繁多——金渡花席

金渡花席是肇庆市高要区金渡镇一带出产的,用蒲草(俗称“芏”)编织成的一种席子,因主产地为金渡,故又称金渡花席,具有草细柔韧、结实平滑、花纹繁多、美观大方、经久耐用、抗拉力强的优点。

金渡花席(肇庆市高要区地方志办供图)

金渡花席生产始于明代,于清代进一步发展。在那物资匮乏的年代,五颜六色、美观实用的花席装点了人们的生活,并迅速风靡亚热带气候的地区及国家。到民国时期花席外贸发展至巅峰,据《高要县志》记载:“最盛时每年出口150余万元,手工业之大,莫与伦比。”20世纪60年代中期,国家主席刘少奇出访东南亚各国时,还曾以金渡花席作为特色礼品馈赠外国友人。

金渡花席编织工艺主要分布在高要区金渡镇、莲塘镇、蚬岗镇、白土镇等地。高要种植的蒲草细长、光洁、柔韧,有“赛龙须”之美誉。编织工序一般分为五道:第一道是晒黄草,在农历九、十月间晒草,七至八天可晒黄;第二道是拣草,即按粗细不同分拣蒲草;第三道是舂草,蒲草身圆有暗节,只有舂扁后才能编织,传统方法是用一根重达数十斤的结实木舂将草舂平,后多改为机器操作;第四道是染色,通常有红、绿、金黄和黑色四种,将水烧开后下染料,然后放入草浸色,晒干后方可编织;第五道是编织,在编织过程中,常用滑石压住席子,目的是进一步将草压扁,同时将席面打磨出光泽,称之为石路。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花席的编织工艺要求不断提高,花席的品种和式样也越来越多。当地手工艺人将花席的编织技艺进行改良,用以编织蒲包、蒲袋等各种生活用品,提高了蒲草的实用性,还将各种花席图案嵌入画框中,用以欣赏,富有趣味。

2009年10 月,金渡花席编织技艺被公布为广东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肇庆市高要区文化馆

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厅展出的花席

(肇庆市高要区地方志办 供图)

NO.2 

质地细腻、温润如玉、晶莹剔透

——广绿玉

广绿玉是一种蚀变绢云母岩质玉石,产于肇庆市广宁县,石质多带绿色,质地细腻、温润如玉、晶莹剔透,是“中国五大名石”之一,又被称为“石中瑰宝”。著名书法家赵朴初曾专门为广绿玉题“石中瑰宝广东绿”七字。2014年4月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广绿玉雕(肇庆市地方志办供图)

广绿玉开采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中期,当时广绿玉已被制成工艺品向朝廷进贡,清道光《广宁县志》记载:“云朝山,其石色备五彩,温润而栗。”云朝山即今云台山,属五指山脉,储量达数百万吨的广绿玉石矿就埋藏在肇庆广宁县一带五指山脉的崇山峻岭之中。

广绿玉(欧阳广群 摄)

广绿玉石质细腻,杂质少,硬度适中,易于加工,既是罕见的宝石,又是制作工艺美术品和印章之珍材。其品种繁多,色泽艳丽、晶莹剔透、色彩缤纷,主要颜色有灰白色、牛角色、淡绿色、墨绿色、翠绿色,白中带绿、黄中带绿、黄中带红、绿中带金黄色金点、白中夹有绿色茶纹等。其中,牛角色微透明,似“冻”,称“广宁冻”,以金星绿、碧绿冻最为名贵,乃石中瑰宝。广宁绿石玉雕作品工艺精湛,美不胜收。

广绿玉(欧阳广群 摄)

广绿玉(欧阳广群 摄)

NO.3 

直、节平、不易虫蛀

——怀集茶秆竹

茶秆竹又称厘竹,因竹色如茶而得名,盛产于肇庆市怀集县。其杆通直、节平,又富含纤维,故坚韧耐用,不易虫蛀,经沙白晒干后呈象牙色。茶秆竹用途广泛,宜制作竹家具、篱笆、凉席、滑雪杆、美术工艺品等等,还可作为制造纸张的原料。

茶秆竹(怀集县地方志办供图)

茶秆竹是怀集县传统的出口商品,远销南亚和欧美等地,占全国茶秆竹年出口量60%~70%。2006年10月,怀集县获“中国竹子之乡”称号。2010年9月,茶秆竹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茶秆竹制品(怀集县地方志办供图)

厘竹加工厂一角(怀集县地方志办供图) 

来源 方志广东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