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远景能源进化论:从研发智能风机到布局全球能源互联网
与绝大多数本土同行比起来,远景能源的步调总是有些特别。
九年前进入风机制造领域时,这家由前投行人士创立的能源企业纯属后来者,如今却是中国前三大风机供应商、中国最大的海上风机供应商之一。与风电业务路径相异,几年后涉足光伏时,远景能源以纯第三方推出光伏电站资产管理平台和风险评级产品。目前,阿波罗光伏云™平台是中国最大的分布式光伏电站资产管理平台,阿波罗评级™是国内最大的光伏电站风险评级平台。
但上述行业名头显然还不足以完整诠释远景能源设想中的“远景”。
从全资收购欧洲第二大可再生能源管理软件公司BazeField、战略投资全球最大电动汽车充电网络公司ChargePoint,再到近期投资全球领先的智能电网大数据技术企业Autogrid,远景能源关于能源互联网的全景图正勾勒而出。被其揽入怀中的这些明星企业的共同点在于,都在新旧能源体系更迭之际重新定义着各自所在的行业。
2013年10月,远景能源自主研发的 3.6 MW(1MW=1000KW,1KW=1000W) Game Changer海上风机在丹麦并网发电,成为第一家在风电之乡竖立风机的中国企业。这款采用全球首创的局部变桨技术和碳纤维主轴技术的智能风机,使海上风电建设成本降低了20%以上。Game Changer(规则颠覆者),很大程度上,这款风机的取名也正是远景能源自我定位的一种暗示。
3.6MW Game Changer 两叶片风机。游戏规则破与立
中国狂飙突进的新能源行业曾造就了几代首富,许多人风光时大干快上、一味追求产能扩张,行业一遇冬便陷入困境、各自陨落。在这里,从来不乏“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的故事。信奉轻资产和精英主义的远景能源,算是异类。自风电开始,曾在巴克莱银行从事能源相关金融结构产品定价工作的创始人张雷就对规模保持克制。
远景能源进军风电之时,恰逢国内风电行业黄金期,华锐风电、金风科技等巨头在卡位赛中激战正酣。与国内风机生产商普遍购买国外技术图纸或生产许可证不同,张雷打一开始便在全球整合人才,搭建研发团队,开始独立设计风机。在大部分同行还在高风速区域跑马圈地时,远景能源发力低风速领域,成为第一个“吃螃蟹”者。从革新低风速风机技术到首创智能风机,再到“格林威治”(Greenwich™)云平台等智慧风场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远景能源很快成为风电领域的后起之秀。
2014年,远景能源进入光伏市场,推出针对光伏电站全生命周期大数据分析和风险管理的阿波罗光伏云™平台,2015年8月,发布了国内首个光伏电站风险评级产品---阿波罗评级™。为确保作为第三方的中立性,远景能源没有介入光伏电站的任何制造环节。从风到光,其实一脉相承。可再生能源领域多个环节的粗放化管理、不同市场主体间的信任壁垒,使得能源大数据分析、资产风险管控成为电站业主与金融机构共有的迫切需求。而远景能源想做的,就是那个提供标尺、打通两套语言体系的参与者。
在远景能源上海总部的云中心,硕大的屏幕上分别显示着智慧风场Wind OS管理平台、“格林威治”(Greenwich™)云平台和阿波罗光伏云™平台管理的新能源电站资产。你可以在此监测到每一台风机、每一块光伏面板的实时运行状态。目前,远景能源是全球最大的智慧能源管理公司,管理着全球超过5000万千瓦的新能源资产,覆盖风电、光伏、充电网络、能效等领域。
云中心格林威治云平台和智慧风场Wind OS管理平台运行界面 。远景能源在SNEC光伏展上展出的阿波罗光伏云平台。“从格林威治、阿波罗,到即将推出的能源互联网操作系统Energy OS,为什么要利用这些平台?能源互联网,第一步要解决互联。”远景能源战略及品牌负责人兼光伏产品业务总经理孙捷对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解释说,能源互联网的背后存在若干逻辑层次,先打通最基本的物联层,才能采集、交换数据,尔后是挖掘数据背后价值的分析层。再向上进阶,是对外部气象等条件及设备性能本身的预测。
抽丝剥茧,远景能源的路径布局也与此相对应。“能源互联网绝不只是发电侧,一定要从用电侧、充电侧、储电侧去做延展,未来这是一个有机整合体。”孙捷说,从风电起步,到进军光伏,现在要进入充电网络,未来还要覆盖到用电侧管理,远景能源意在打通整个体系。所谓能源管理公司,管理权胜过拥有权。“这就好比Uber、Airbnb,他们不拥有任何一处房产、任何一个司机或车队,但照样把整个房屋出租体系、车辆体系管理得井井有条。他们提供的就是一个平台,一套运行规则。”
掌舵者张雷本人对能源互联网的定义,更抽象却也更直观。这位可再生能源“偏执狂”在一次“能源的未来”主题演讲中提到,能源互联网将会是可再生能源时代的运行机制。这个机制包含系统、法则、规律、参与方。可再生能源不是能源,而是技术。张雷一直对外强调,远景能源在创立之初就是一家科技公司,而不是制造企业。
张雷。远景能源基因:着眼基础研发、只吸引对的人
不久前的一个公开场合,张雷饶有兴致地谈起自己几天前在欧洲寻找一种耐磨损基础材料的经历。当澎湃新闻记者再向远景能源其他员工忆及这一细节时,对方通常毫不意外,“找基础材料绝对就是张雷会去做的事情。”
作为一家以“能源”命名的企业,远景能源招募了全球各个领域的精英,吸纳了一批来自摩根斯坦利、麦肯锡、西门子、福特、波音等知名跨国企业的精英人才。比如,远景能源休斯敦全球创新中心叶片翼型专家孙毓平曾是波音公司资深工程师,远景能源数字模拟与验证部助理负责人Loic曾服务于欧洲航天局(ESA),远景能源产品开发工程副总裁刘曙源博士曾是美国福特汽车全球动力传动及整车技术群首席总监,等等。从整个远景能源来说,技术和研发人员占比达八成以上。
为何有底气不追随行业大多数企业的脚步而秉持异见?对行业的洞察以及对各个领域的精英的聚集,是重要原因。如孙毓平提出,从高速飞机到低速飞机的变化不仅仅是简单增加机翼和机身的比例,而是主要依靠低速高升力翼型的设计,以及空气动力学和智能控制的集成。低风速风机的设计同样如此,简单增大叶轮直径并非是最经济有效的设计方法,适合低风速的高升力翼型设计和智能控制的集成才是低风速风机成功的关键。
因此,远景能源风机不仅有先进的硬件传感器,更有大量的软件传感器和在航空航天以及汽车行业成功应用的先进控制算法,相比传统风机几万行的控制软件代码,远景能源智能风机控制系统搭载的软件系统代码超过200万行。
2015年,欧盟“地平线2020”计划决定资助远景能源1亿元人民币,以推动由其主导研发的EcoSwing超导风机项目。欧盟的这项研发创新计划旨在助推实验室里的伟大创意投入市场,这是中国企业迄今为止在欧盟获得的最大金额的研发支持。超导风机是风电技术的珠穆朗玛峰,被认为是通往10MW级别及以上的风电机组的唯一路径。由于超导体的零电阻特性解决了散热问题,提升了功率密度,有志于研发更高能量利用率、更大单机容量风机的风电企业都选择押注超导技术。
远景能源的EcoSwing超导发电机定子线圈采用传统方式,而转子线圈采用独特的高温超导材料制成。这些转子线圈安装在真空环境中,使用压缩氦气控制在77K临界转化温度以下,实现转子超导状态。与传统风电机相比,优势就在于其在输出相同转矩下,重量可以减轻40%以上,这使整个机舱重量减轻25%,其他原材料用量也会成比例减少。这项技术应用于风机后,可使风电度电成本降低三成以上。
“其实5年前我们就开始研究最前沿的储能电池,包括一些液流电池技术、空气储能、燃料电池等等。大到运用在风电厂、光伏电站的大型储能装置,小到电动车甚至移动式储能,当时都看过。我们自己还研发过大概3KW的储能电池,储能加逆变器一体,也就是说我插上插头,电网里的电流就可以直接给手机充电,不再需要逆变器先将直流电转为交流电。这个我们5年前就做了,现在特斯拉推出的Powerwall,也就是这个东西。”孙捷对澎湃新闻说,时间点非常重要,这里的时间点不仅仅指技术的成熟度,关键还需要应用场景和政策环境相配合。入口不少,为何远景能源最终选择光伏作为能源互联网的载体?就是因为光伏符合了上述条件,又存在行业痛点。
“我们内部也讨论过,很多想法有那么新吗?可能都聊过,但是聊过不代表做过,做过不代表做到,最终拼的还是有没有执行力或是推动力,让这些事最终发生。”孙捷说,对于现阶段的远景能源来说,吸引优秀人才已经不那么难了,但若回到初创时期,能聚拢精英人才团队的原因在于“只吸引对的人”。这个对的人,意味着志同道合。“当时张雷就问了一个问题,你觉得中国现在有没有什么能真正代表中国技术的公司?具体到传统行业,真正能挑得出来的代表中国技术的公司真的很少。他又问,想不想一起来做这样一家公司?我们就是想要做一个能够代表中国高科技的公司,哪怕做新能源,也完全可以玩得非常有技术含量。”正是这一点,打动了这位前美国麦肯锡咨询公司的高级总监。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