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中科院神经所蒲慕明获格鲁伯神经科学奖,曾有获奖者问鼎诺奖

澎湃新闻记者 吴跃伟
2016-06-08 21:00
来源:澎湃新闻
绿政公署 >
字号

小鼠大脑,冠状面(共聚焦显微镜拍摄)。Credit Luis de la Torre-Ubieta, Geschwind Laboratory, UCLA, Wellcome Images

因在神经突触可塑性领域的开创性研究,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神经科学研究所所长蒲慕明荣获2016年度格鲁伯神经科学奖。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神经科学研究所所长蒲慕明。

6月8日,美国格鲁伯(Gruber)基金会在其官网公布了这一消息。

蒲慕明将获得50万美元的现金奖励和一枚金质奖章,该奖项将在11月份举行的第46届国际神经科学年会上颁发。

该奖项称,基于对体外培养和体内神经系统的研究,蒲慕明揭示了决定神经元生长以及突触连接强度的基本原理(记者注:突触是两个神经元相互接触区域形成的功能结构)。他定义了突触可塑性的时间性参数,比如依赖神经元放电脉冲时序而决定其突触连接是加强还是减弱。他还揭示了神经元是如何根据其细胞内部信号分子浓度做出生长方向的决策

该奖项还称,因为许多独创性的实验,蒲慕明阐明了神经元可塑性变化的基本逻辑和规则。他对神经科学极具创新性的研究赢得了来自同行的广泛赞誉。

格鲁伯基金会在2011年,由耶鲁大学和帕特里夏、彼得·格鲁伯达成协议,接替帕特里夏和彼得·格鲁伯基金。后者可以追溯到1993年。耶鲁大学目前监管这一基金。

其中,格鲁伯国际研究奖包括天文学、遗传学、神经科学等三个领域的奖项,每年颁发一次,旨在奖励做出卓越贡献,并影响深远的科学家。

2008年获得格鲁伯神经科学奖的生物学家约翰·奥基夫(John O'Keefe),6年后,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体外培养的、自发聚集成一团的小脑颗粒状细胞(荧光显微镜拍摄)。 Credit Ludovic Collin, Wellcome Images

美国杜克大学教授马克·卡伦曾公开表示,蒲慕明是科学界的一位“super star”(超级明星)

今年67岁的蒲慕明出生在南京,1970年毕业于台湾清华大学物理系,四年后,在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获生物物理学博士学位,随后,曾多年担任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杰出讲座教授和神经生物学部主任,目前系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美国科学院院士、台湾“中研院”院士和香港科学院院士。

1999年,蒲慕明接受中科院委托,开始在上海创立神经生物学研究所(ION,Institute Of Nuroscience),并出任所长。在此之前,蒲慕明已经在北京讲授课程,介绍最前沿神经科学研究,并在1984年,协助创建清华大学生物系

数年过去,ION现在已成为蜚声国际学术界的研究机构。

蒲慕明的最新的身份是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主任。这一中心联合了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二十多家科研单位,以“脑认知功能的神经基础和类脑智能计算模型”为核心科学问题,通过脑科学与智能技术的交叉融合,研发新技术。

蒲慕明是一个非常敬业的科学家。他有一封写给自己实验室研究生的电子邮件,在网络上广为流传。在该邮件中,他不无担心地表示,如果没有重大改变,蒲慕明实验室将不再是学生们最想加入的第一流的实验室。他认为,每周在实验室工作50个小时,是一个一般成功的年轻科学家最少的工作时长。他希望,每一位实验室成员在实验台前集中精力工作的时间,每天不少于6个小时,此外阅读文献每天不少于2个小时。他自己的整个工作生涯几乎都超过这一工作时长。

蒲慕明在武汉大学等地演讲时,曾列出一份书单,囊括12本经典的科普书籍,如《创世纪的第八天》、《双螺旋》等,成为中国许多生命科学领域研究生的必读书籍。而多年来,在ION学术年会上,蒲慕明赠予获奖研究生其中一份奖品往往是这些书籍。

蒲慕明还热心科普活动。多年来,他每年夏季都带领ION的研究生到安徽潜山县、无为县等地,为当地的中学生举行为期3天的科学夏令营,讲授科学课程,带领中学生做实验,传播包括神经生物学在内的科学知识。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