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人工合成淀粉,离社会意义还很远
人工合成淀粉,离社会意义还很远 原创 刘远举 秦朔朋友圈
· 这是第4143篇原创首发文章 字数 3k+ ·
· 刘远举 | 文 关注秦朔朋友圈 ID:qspyq2015 ·
9月24日,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研究员马延和团队的《科学》杂志上发表文章,在实验室中首次实现从二氧化碳到淀粉分子的全合成。
这个突破引来科学界乃至社会的强烈关注与兴奋,是因为光合作用非常重要。光合作用是地球生态圈最重要的机制之一。绿色植物利用太阳的光能,吸收二氧化碳和水,制造有机物,并释放氧气的过程,被称为光合作用。
合成复杂有机物,不是新鲜事。1965年我国科学家完成了牛结晶胰岛素的合成,这是世界上第一次人工合成多肽类生物活性物质。不过,淀粉的意义更加特殊。
首先,它是粮食的主要成分,是包括人类在内的异养动物的食物链基础。
其次,它是地球上化学能的源头之一,由淀粉可以制造酒精。
第三,它可以衍生出一系列的材料,供应造纸、塑料等制造业。
人类最早在1771年发现了植物可以“净化空气”,即发现了植物能释放氧气。但人类了解光合作用的分子机理,是在200多年后的20世纪初。1915年,Wilstatter等因为提纯了叶绿素并阐明其化学结构获得了诺贝尔奖。
淀粉由许多葡萄糖单元通过糖苷键连接而成,也是广泛应用的工业原料(造纸、塑料等),目前主要由玉米、小麦、红薯等农作物通过光合作用固定二氧化碳产生。
高等植物固定CO₂的生化途径有3条:卡尔文循环、C4途径和景天酸代谢途径。
其中以卡尔文循环为最基本的途径,同时,也只有这条途径才具备合成淀粉等产物的能力;在植物体内,这个过程涉及大约60步生化反应、复杂的生理调节,理论上总体能量转换效率在2%左右。
自然界中的光合作用,自身效率并不低的,大约33%。但保持光合作用的条件比较复杂,水、温度、二氧化碳浓度等都有影响。另外,光合作用只在阳光直接照射到植物时才有,受到植物结构限制,大多数阳光从植物间隙漏过去了。所以,普通植物的太阳能利用率(能源转换效率),在条件较为有利时,效率大约为2%。
这一次中国科学家采用一种类似“搭积木”的方式,从头设计、构建了11步反应的非自然固碳与淀粉合成途径,在实验室中首次实现从二氧化碳到淀粉分子的全合成。
实验室初步测试显示,其效率约为传统农业生产淀粉的8.5倍,工业合成效率可以达到17%以上。更形象的说,理论上1立方米大小的生物反应器,年产淀粉量相当于我国5亩玉米地的年产淀粉量。这超越了自然界的效率。
说到光合作用的效率,还牵涉到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公案。
毛泽东曾被问到,自己小时候还曾亲自下地干过活,为什么会相信亩产十万斤。毛泽东说,他本来将信将疑,但看见钱学森在报纸上写的,再加地方上的跟风报道,才深信不疑。
钱学森多次写文章提到光合作用的效率。
第一次是在1958年4月29日在《人民日报》上发表《发挥集体智慧是唯一好办法》,说“可以在1亩面积上年产约8千市斤的淀粉。”
当年6月份,他又发表了三篇文章。
一篇是在《科学大众》杂志第6期发表《展望十年──农业发展纲要实现以后》,说“……那么稻麦的每年亩产量就不是现在达到的2000多斤,而是这个数量的20多倍,……”
第二篇是6月份在《农业科学》第12期发表《可以实现的理想》,说“稻麦年产量就可以达到4万斤谷子!”该杂志为半月刊,编辑来电话询问是否计算准确?钱学森即用计算尺再核算后说“计算准确无误”,让秘书张可文回复编辑部。
第三篇的影响力最大,是在《中国青年报》上发表的《粮食亩产量会有多少?》。其中写道:“土地所能给人们的粮食碰顶了吗?科学的计算告诉人们,还远得很……那么稻麦每年的亩产量就不仅仅是现在的两千多斤或三千多斤,而是两千多斤的20多倍!”
到了1959年2月,他又在《科学通报》第3期发表《谈宇宙航行的远景和从化学角度考虑农业工业化》,其中写道:“……那么稻、麦、玉米等的年产量可以是每亩12万斤”。
这一年9月,他在《知识就是力量》第8~9期合刊发表《农业中的力学问题》,其中写道:“我们算了一下,一年中落在1亩地上的阳光,一共折合约94万斤碳水化合物。如果植物利用太阳光的效率真的是百分之百,那么单位面积干物质年产量就应该是这个数字,94万斤!”
钱学森一直坚持他的说法,直到90年代,他还在给友人的信中说:“在中国大地上每年每平方厘米上接受的日光能量为120-200大卡,即每年每亩地接受日光能量为8~13.3×108大卡。如百分之百地用空气中的CO₂和从根吸取的水合成碳水化合物,则每亩地每年有190~320吨。光合作用的能量效率可达50%,而粮粒只占全部产物的1/3,故理想最高年亩产是32~53吨。说亩产万斤,才5吨,远远小于理想数。所以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的作用是可以实现的,现在我国的亩产最高纪录为1.5吨。”
然而,现实是,光合作用的效率只有2%。如果把钱学森推算的量,除以50,那么,就是亩产900公斤到1500公斤。这个数字是现实的,根据媒体报道,由袁隆平院士团队培育的第三代杂交水稻“叁优一号”测产结果,早晚两季加起来,已经实现了亩产超1500公斤。所以,只要诚实,科学就会告诉你一个现实的答案。
如果按人工合成淀粉的效率来计算,某种意义上,人工合成淀粉,也算从转换率上,实现了亩产万斤。最终,依靠科学,实现了中国人的一个梦想。这个梦想意味着美好的未来。
淀粉是人类的重要物质。通过工业生物制造生产淀粉,首先会改变农业生产,以前人们的想象中的农业工厂,都是无土种植之类的,现在,农业彻底转化为工业车间与化工业了,能节约耕地和淡水资源,彻底解决人类的粮食问题。人工合成淀粉的最大优势,就是不需要耕地了,只要有电、有空气,把厂房一盖,就能生产出淀粉。
或许有人会疑虑:人工合成的淀粉可以吃吗?复杂有机化合物的性质,和自然中产生的都是一样的。目前市场上销售的维生素制剂,有些是从食物中提取并加以纯化、浓缩制造出来的天然维生素,有些是由人工合成方法生产的。如维生素B1是人工合成的硫胺、丙硫硫胺和呋喃硫胺等,药用维生素C和维生素K3、K4等也是人工合成品。人工合成的胰岛素,也是有生物活性的。无论是天然产品,还是人工合成品,它们在效果上没有差别。
不过,这只是理论上的远期展望,因为人类社会是按照成本、收益运行的,还要考虑是否划算。在目前科学条件下,二氧化碳向甲醇的转变是关键的第一步。但这一步很贵,近十年,不管是催化剂、酶等等方式,没有大的突破。
就目前的工业条件而言,工业甲醇的成本都要2000~3000元/吨。氢气的价格,德国的氢价为9.5欧/公斤,折合人民币约74000元/吨。美国目前氢气价格15美金/公斤,折合人民币约106000元/吨。淀粉现在的价格是2000元/吨。显然,用甲醇和氢气来合成粮食,是不太现实的。
实际上,现在的技术,甚至都还没有到计算成本这一步。在工程生物学基础理论和工程设计方面还有很多问题没有解决。只有二氧化碳到淀粉合成的电能利用效率再提高数倍,淀粉合成的碳素转化速率再提高数十倍,才能与农业种植竞争。
利用人工光合作用的研究还有一些其他途径,比如,东芝试制了模仿植物光合作用的“人工光合作用”系统,可利用水(H₂O)、二氧化碳(CO₂)和太阳能制造有机物。利用入射光能量除以生成的一氧化碳(CO)能量所得的转换效率达到了1.5%。注意,这里不是转化为淀粉,而是仅仅转化为一氧化碳作为燃料。虽然这里的转化率低一些,但如果成本更低,那这种途径更可能提前工业化。
还有人认为,人工淀粉主要消耗的是二氧化碳。如今,全球都在强调减碳,我们也正在搞“碳达峰、碳中和”,有了人工淀粉技术消耗二氧化碳,有利于抑制全球气候变暖。这个看法虽然是科学家所说,但并不符合技术与社会现实。
人工固碳,需要各种设备、中间材料、比如氢。这本身就是一个耗能过程。虽然总体上仍然是消耗光能,生成淀粉,固定二氧化碳。但绿藻固碳,只需要一个种子、光和水。种树也只需要挖坑浇水。这些方式的成本比人工合成淀粉低太多太多。
化工固碳,不可能是人类对抗气候变暖的方法。这就有点像为了土地,我们征服火星,但是,为什么不是改造撒哈拉沙漠呢?
所以,从这个角度,人工合成淀粉的意义,更多的是科学意义,离社会意义还非常远。当然,科学就是这样,为了拓展那无尽的前沿而奋斗,这本身就是意义。
「 图片 | 视觉中国 」
开白名单:duanyu_H 商务合作:biz@chinamoments.org
内容合作、投稿交流:friends@chinamoments.org
原标题:《人工合成淀粉,离社会意义还很远》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