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十大券商看后市|A股新动力正在酝酿,看好金秋十月行情

澎湃新闻记者 田忠方
2021-10-08 09:01
来源:澎湃新闻
牛市点线面 >
字号

A股国庆长假休市结束。假期中,海外市场呈现出显著的波动,特别是港股市场下行明显。进入四季度,市场行情将如何演绎呢?

澎湃新闻搜集了10家券商的观点,大部分券商认为,虽然供需矛盾随着冬季来临将加剧,但A股发生系统性风险的概率较低。同时,A股市场新的动力正在酝酿,看好金秋十月行情。

中信证券表示,政策协调效果显现后,预计市场对经济的悲观预期会明显好转,四季度经济边际上好于三季度,这是年末A股行情的基石。随着国内宏观流动性会继续保持合理充裕,季初机构调仓效应驱动资金向低位价值转移,四季度行情启动。

国泰君安证券指出,目前A股市场新的动力正在酝酿。首先,宽货币向宽信用传导与扩散;其次,限产政策与供需矛盾最为突出的时点即将过去。再次,虽然美联储逐渐退出量化宽松步伐逼近,但国内外货币政策存在时间差,且国内权益市场更具内生性。叠加中美关系缓和、G20峰会将至、国内风险事件的有序处理,看好金秋十月行情。

配置方面,中信证券表示,目前低位价值的确定性更高,调仓效应也将驱动市场风格继续向低位价值切换。建议投资者侧重基本面预期处于低位和前期估值已充分修正的板块。

银河证券指出,10月份正值三季报披露期,业绩高景气的优质上市公司或有较优表现。

中信证券:年末行情启动

展望后市,预计10月份基本面预期和相对估值均处低位的价值崛起,四季度行情启动。政策协调效果显现后,预计市场对经济的悲观预期会明显好转,四季度经济边际上好于三季度,这是年末A股行情的基石。国内宏观流动性会继续保持合理充裕,季初机构调仓效应驱动资金向低位价值转移,基本面预期和相对估值均处低位的板块配置价值更高。

具体而言,首先,四季度保供稳价的政策更加协调一致,预计商品价格快速上涨的趋势得到控制,部分开发商信用风险处置落地,市场恐慌情绪预计会明显好转。

其次,在因城施策的背景下,新房销售和营建会逐步恢复稳定,疫情影响缓解带来支出意愿回升,预计消费四季度相比三季度明显转暖,专项债加快发行,能源新基建也将发力,共同驱动四季度宏观经济边际改善。

最后,当下宏观政策更偏向“跨周期调节”,稳增长权重有所上升,局部地产信用风险处置需要偏宽松的流动性环境,季节性流动性缺口需要对冲,预计四季度降准依然是政策选项。

配置方面,从行为因素来看,投资者对明年A股盈利趋势的分歧在加大,低位价值的确定性更高,调仓效应也将驱动市场风格继续向低位价值切换。从行业选择来看,建议投资者侧重基本面预期处于低位和前期估值已充分修正的板块。

中信建投证券:把握结构性行情

2021年国庆假期,重点事件包括中美关系进一步演变、新冠药物进展、海外新能源汽车销量超预期这三大事件。整体来看,节前经济数据已经反映了经济下行、能源短缺的事实,假期海外市场的表现反映出全球供需矛盾。

展望后市,尽管9月政策导致周期板块回调,但供需矛盾随着冬季来临将加剧。下一步,对市场保持信心,建议把握结构性行情。

配置方面,能源板块仍然具备优势。新能源汽车销量超预期,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会有机会。此外,中美关系缓和将带来更多的合作,汽车缺芯等问题逐步得到解决,半导体等行业也会复苏。

国泰君安证券:看好金秋十月行情

展望后市,A股市场新的动力正在酝酿。首先,国内消费、地产等数据持续走弱,经济下行预期的方向已成共识,尤其是中低收入群体资产负债表的承压,将推动宽货币向宽信用的传导与扩散。

其次,能耗双控背景下,原材料涨价对中下游企业盈利的挤压,短期虽难缓解,但考虑到稳增长与稳就业的边界,限产政策与供需矛盾最为突出的时点即将过去。

再次,尽管美联储Taper步伐逐步逼近,但考虑到国内外货币政策存在时间差,国内权益市场更具内生性。

下一步,叠加中美关系缓和、G20峰会将至,以及国内风险事件的有序处理,分母端逐步发力与预期修正,看好金秋十月行情。

海通证券:年线有望三连阳

展望后市,A股年线有望实现三连阳。

具体而言,回顾2019年和2020年的行情,万得全A两年分别上涨33%和26%,上证综指分别涨22%和14%,沪深300分别涨36%和27%,创业板指分别涨44%和65%。今年以来,万得全A前三个季度累计上涨4.4%,上证综指涨2.7%,沪深300跌6.6%,创业板指涨9.4%,往后看,今年股市各大指数在2021年最终有望收阳线,实现年线三连阳。

具体而言,今年前三季度企业ROE向上、资金净流入,但股市仅微涨,源于政策面扰动。目前,政策面正发生积极变化,稳增长发力助推ROE,地产政策柔化、中美关系缓和将抬升风险偏好。

配置方面,建议投资者均衡以待,关注大金融、新老基建、消费。

广发证券:发生系统性风险的概率较低

展望后市,整体看A股发生系统性风险的概率较低。一方面,美国出现实质性债务违约的可能性不高,中美高层会晤传递出双边关系微调缓和的信号。另一方面,近期地产健康发展也频频受到政策关注,信用风险仍在可控范围内。

配置方面,建议投资者继续配置“低估值”+“高景气”:一是低估值+内需稳增长,如建筑、券商、动力煤;二是低估值+能源新基建,如风电、特高压、电力运营商;三是多轮驱动的新能源链条,如锂矿、锂电材料、光伏。

安信证券:围绕三季报超预期的高景气方向布局

今年国庆长假期间,外盘出现了一定的调整,欧洲能源危机引发滞胀担忧。展望后市,中期维持资产荒下的结构牛判断。下一步,需关注国内限电限产在进入4季度后是否有所缓解和海外能源危机的传导。

具体来看,就10月份而言,由于地方政府的能耗考核约束在季末更加明显,进入10月后有望获得边际缓解,同时国内能源供给与欧洲差别较大,暂时看不到国内被欧洲影响出现能源危机的情况。市场对滞胀的担忧,本质上是担忧货币政策受到约束。不过,中国CPI压力远不如美国,预期国内会进一步宽松加码。

配置上,建议投资者围绕三季报超预期的高景气方向进行布局。继续持有宁组合,以及中国能源转型进程中的受益行业。对于传统周期股,建议只保留逻辑最强的,即供给强限制需求高增长的品种。

招商证券:继续保持结构分化

进入10月份,预计主要宽基指数仍以波动为主,趋势性上涨和下跌都比较难,市场仍有结构性、细分领域和赛道的机会。

具体来看,一方面,宏观经济状态逐渐呈现类滞胀和类资产荒混合的复杂形态。其中,大宗商品价格保持高位,企业盈利增速加速下行,货币政策易松难紧,流动性边际宽松,无风险利率保持低位,高净值资金加速入市。因此,基本面下行和流动性改善形成对冲,大涨大跌都比较难。

另一方面,外部环境更趋于复杂。如美联储议息会议更加鹰派,美国十年期国债利率和美元指数震荡上行;美国对中美经贸关系最新定调;欧洲能源价格持续大涨等。

在这种内外部环境下,A股将会继续保持结构分化,结构性局部性交易性机仍将此起彼伏。

配置方面,低估值、受益于能源价格上行、新老基建稳增长加码、央企改革等因素共振的低估值公用事业、石油石化、建筑等可能会更加收益。若未来流动性进一步宽松,券商继续上涨,则类似2014年底大盘价值风格回归的概率将进一步提升。

银河证券:关注电力短缺问题对经济的传导影响

展望后市,美联储逐渐退出量化宽松节奏基本明朗,市场已有预期,后续政策落地和实施预计对资产表现影响有限。同时,虽然美国财政预算法案和债务上限的问题确实严峻,但事件短期内得以解决的概率很高,对十一节后的A股市场影响可控。

国内方面,虽然市场前期担心的房地产行业引发金融风险的问题已确定将有缓解,但9月中国官方制造业PMI18个月来首次低于荣枯线,进一步显示经济下行的压力较大。因此,后续跨周期调节、稳增长、促销费或将是阶段性政策主基调。

下一步,投资者可关注电力短缺问题对经济的传导影响。受全国性煤炭紧缺、煤电价格倒挂影响,目前已有多省区出现限电的情况,对制造业生产造成较大冲击,后续还可能会传导内需走弱,消费疲软,经济进一步走低。鉴于限电停产对经济的扰动过大,提高电价、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等解决方案可能会很快落地,促使经济生产恢复正常秩序,市场主线有望重回“双碳”主题。

配置方面,建议投资者关注两条主线:一是受益于电价上行的行业,如电力和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相关机会,包括煤炭、天然气、新能源等。二是10月份正值三季报披露期,业绩高景气的优质上市公司或有较优表现。

华西证券:A股“红十月”可期

今年国庆长假期间,海外市场演绎“先抑后扬,有惊无险”,权益类市场整体表现偏强,“能源股”表现异常突出。

展望后市,A股“红十月”可期。一方面,海外利空因素在假期得到消化,近期中美两国频繁对话也有利于短期市场风险偏好的提振。另一方面,10月A股迎来季报披露期,整体盈利有望保持高增长。

配置方面,建议投资者重点布局三条主线:一是电动汽车、医药行业;二是“能源双控”背景下的传统能源板块;三是受益于涨价逻辑下的消费板块。

粤开证券:均衡配置

展望后市,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制造业景气度有所回落,但消费服务温和复苏,整体PPI持续高位,宏观经济呈类滞胀特征显著。政策面,跨周期调节政策或将加速,货币政策边际宽松预期有望延续叠加中美关系有所缓和,有助于提振市场风险偏好。

配置方面,建议投资者均衡配置,关注三条主线:一是温和复苏的消费,二是前期回调的热门赛道,三是财富管理转型领先的优质券商。

    责任编辑:是冬冬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