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只剩4年,农业部要让仅存不足800头的江豚数量恢复性增长

澎湃新闻记者 吴跃伟
2016-06-07 19:53
来源:澎湃新闻
绿政公署 >
字号

江豚现在已不足800头。 刘行喆 澎湃资料图

农业部最近公布的一份文件显示其抢救中华鲟、江豚等濒危物种的决心,尽管不知道还来不来得及。

6月7日,农业部在其官网发布“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征求《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长江水生生物保护工作的意见(代拟稿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函”,并公布了该代拟稿征求意见稿(下称征求意见稿)。

上述农业部办公厅函介绍,根据中央长江经济带建设有关指导意见,该部在组织专家深入研究论证和行业内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起草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长江水生生物保护工作的意见(代拟稿)》,拟提请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征求意见截止日期为6月10日。

征求意见稿指出,近年来,受水利工程、水域污染、过度捕捞、航道整治、挖砂采石等影响,长江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日趋恶化,生物多样性指数持续下降,特别是珍稀特有物种全面衰退,白鳍豚、白鲟已功能灭绝,中华鲟、江豚等极度濒危,“四大家鱼”种鱼苗发生量与上世纪50年代相比下降了97%

征求意见稿提出,2016年推动上海长江口和湖北宜昌省级中华鲟自然保护区升级为国家级保护区,2017年推动一批省级江豚自然保护区升级为国家级保护区。

江豚、中华鲟是长江水生生物中两种极度珍稀且濒危的物种。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2015年12月31日曾报道,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严以新在12月26日审议野生动物保护法修订草案时提供的数据显示,长江江豚的种群数量正以每年13.7%的速度急剧下降,现在已不足800头据武汉水生所调查,2012年,这个数目是约1040头,该所当时警告,它们极可能在未来5-10年内灭绝。

2014年底,国内4家研究机构监测发现,野生的中华鲟已经持续2年没有产卵。处于长江入海口的长江口中华鲟自然保护区也证实,2014年未监测到新出生的中华鲟幼鱼游入大海。这意味着,如果这种状况仍然持续,野生中华鲟有可能灭绝,它们已经在地球上生活了1.4亿年,正因为与恐龙属于同时代,被叫做“水中活化石”。

澎湃新闻注意到,上述征求意见稿中,2020年是达成保护目标的一个重要时间节点:

到2020年,力争实现长江流域全面禁捕,水生生物资源衰退、水域生态环境恶化和水生生物多样性下降的趋势得到有效遏制,水生生物资源得到恢复性增长。

加快中华鲟接力保种基地建设,2020年前在三峡库区、长江故道、河口、近海等区域建成8个中华鲟救护保种中心,通过人工干预完成中华鲟生活史关键环节生境再造和分段圈养保护。

实施江豚迁地保护,在鄱阳湖和洞庭湖建立2个江豚救护中心,新建洪湖、千岛湖、柘林湖、高宝湖、廖家沟5个江豚迁地保护区,力争2020年前江豚种群数量实现恢复性增长

在重要珍稀濒危物种的栖息地,根据保护需要划定自然保护区、种质资源保护区等形式的保护功能区,逐步建立布局合理、类型齐全、重点突出的水生生物保护区体系,确保至2020年各类保护区面积不低于天然水域总面积的30%

恢复自然河道和鱼类栖息地,逐步恢复长江重要支流和湖泊自然生境。实施黑水河、普渡河等河流的生态修复示范工程,逐步在长江干支流河漫滩、洲滩、湖泊、库湾、岸线、河口滩涂等生境推广实施,力争2020年前基本恢复重要支流受损水域生态功能

加快开展物种基因收集、保存、扩繁等方面工作,推进珍稀濒危物种的基因研究,探索利用现代基因技术手段提高保护水平的方式方法。力争2020年末初步建成长江重要水生生物物种基因库,确保现有物种基因得到有效保存。

健全生态环境监测技术装备体系、标准规范体系和运行保障体系,提升水环境监测、水生生物监测及环境风险防控技术支撑能力。到2020年,建成覆盖长江重要栖息地的物种及生境监测网络,建立监测公报发布制度。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