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场所|草根城市白石洲

澎湃新闻特约撰稿 段鹏
2016-06-07 14:41
来源:澎湃新闻
市政厅 >
字号

深圳的城中村,图片来自深圳新闻网

白石洲片区位于深圳黄金地段,紧临深南大道;又是现存城中村中人口最多,占地最大的外来者聚居区。2015年6月起,白石洲兴趣小组(黄剑、明新荣、闫坤、黄明波、郭晓琴、周洁茹、莎莎、张超、张星、段鹏等)对白石洲片区进行了调研。

深南大道是贯穿城市东西的交通动脉和城市脊柱,目前,沿深南大道仅剩20个城中村。白石洲是其中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城中村区域。

白石洲片区:沿深南大道以北为新塘村、上白石村、下白石村、塘头村以及沙河工业区;沿深南大道以南为白石洲村。本区是深圳市密度最大的外来人口聚居地,片区总人口14万,其中外来人口12.7万。白石洲片区中有5个城中村,总面积约0.6平方公里,共有出租屋2527栋,50473间(套)。

一、自下而上的内生型城市

城中村突破了土地和户籍这两大问题。这里的土地归村民所有,而居住工作的人口绝大多数是非深圳户籍人口。因应深圳经济迅猛发展而来的需求,城中村自下而上疯狂生长。这些非正式空间孕育了非正式经济,养活了刚入城的农民工,降低了刚踏入社会的年轻人的生活成本。

中国的城中村,是城市化初期阶段的物质与空间呈现,是城市新鲜血液的容器和转换器,是乡村人口城市化的第一落脚点和市民孵化器。

深圳城中村是东亚温带地区高密度聚居形态在当代城市化发展进程中的典型代表,是原来的乡村被城市包围后,因居住和日常吃穿消费等需求增加,而内生出的城市配套功能区,即从乡村转换为非正式的城市空间。故而村内最常见的是住宅楼和沿街商铺或超市。

这些城中村的基础设施与社会管理等条件,比巴西、印度等其他发展中国家的贫民窟要强很多。故而能更好地承担上述功能。其中原因在于,这里的城中村是有主之地,有原住民与村委会,具有公共管理能力。

这种草根经济形态,也孕育着深圳的草根文化与原创艺术。

图/黄剑

参与调研的黄剑,在白石洲遇到80岁的陈伯。陈伯有一个水果摊,提供潮汕腌水果。陈伯每天的工作就是削皮切片,看似只是重复性的工作,但每次都一副乐呵呵的样子。陈伯说,我每天都开开心心的,什么病都没有。

这里还有一个美国小伙子JOE,在两次创业失败后,JOE依然坚持在城中村开启他的酿酒屋事业,并带动了更多的外国小伙伴。

城中村为很多像陈伯和JOE一样的小业主提供就业机会。人们把自己的未来和白石洲紧密联系起来,他们和白石洲是命运共同体。

实际上,白石洲不仅是底层低收入人群和年轻白领的聚居地。这里与深圳市高新科技园很近,也有很多来自世界各地的年轻人愿意在此居住与消费。

在白石洲沙河工业区的美食街上,就有三家酒吧,店主分别来自美国和意大利。其中包括美国小伙Joe的BONIC BREW(百优酿)新鲜自酿啤酒屋。它于2015年年底开业,不到一年已吸引了大量年轻人和啤酒爱好者来此聚会。来消费的外国人,住在白石洲、华侨城,甚至福田罗湖。还有很多游客,大多是来深圳旅游或出差的外国人,他们会在猫途鹰网站上专门找精酿啤酒。

这里的自酿啤酒每天下午出炉,晚上出售,味道醇厚,品种很多。业内人士介绍,酿一批这种啤酒,一般需要两三个星期。不同的啤酒花、不同的酵母,会产出不同品相的啤酒。

图/段鹏

一个美国小伙为什么要选择白石洲作为创业的开始?Joe说,一是城中村租金比较便宜; 二是他知道很多来深圳的人,都在白石洲之类的城中村呆过一段时间,他希望bionic(百优酿)也像那些人一样,从城中村开始落脚,然后在这座城市扎根壮大。

我在猫途鹰网,看到一条顾客评论:“一位同事找到了这个地方,它成了我们当地的酒吧。老板,Joe,是一名了解啤酒的美国人。你可以经常与当地人和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交谈。这里是一个很好的非旅游地,让你开始探索深圳。”

二、包容的市场化廉租房体系

图/莎莎

调研参与者莎莎讲了白石洲一对老人的故事。这对老人在自己居住的门口摆了一个小缝纫摊位,用自己的手艺给求职者、农民工、刚来的大学生缝补修改衣裳。他们在这里已有十六年。老人说,老家已经什么都没有了,感觉白石村就是自己的家。

这对老人从湖南而来,九十年代下岗,2000年在白石洲居住,做着买纽扣和给人缝缝补补的工作,自力更生,不给早先来深打工的儿女增加负担,甚至也不与儿女同住。“不求人”是老人常挂在嘴边的话。每天天不亮,奶奶便起床,轻手轻脚摆上自己的摊位,爷爷也轻手轻脚打扫这这一幢小楼的卫生,怕惊动了还在熟睡的年轻打工者——他们也许前一天加班到半夜。第一缕曙光照射在奶奶的老款缝纫机上时,老俩口已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爷爷还负责小楼的安保工作,闲暇时喝喝茶看看报纸。 奶奶则开始一天缝缝补补的劳作。奶奶说:“来这里开缝补店十几年了,几乎没有涨过价,扣子一块钱几个,缝一条拉链也就5、6块钱,卷个裤子边还是几元钱,这里居住的都是外来工,他们不容易啊。”

为什么这么便宜呢?奶奶说:“我有一个好房东,自从我们住进来,房东阿姨一直没有给我们涨价,16年了,600块的房价。”很多老人退休了都到处旅游,奶奶是否也打算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当被问到时,老人这样说:“我们没有退休金,只有靠我们每天的工作劳动维持生活。我们连深圳都没有好好逛过。”

黄金地段的城中村对城市服务有很大的贡献:一方面为城市服务者、刚毕业的青年学子们,提供了廉价的、交通便利的居住地;一方面也成为丰富而廉价的商品集散地,让这一带的人们的生活成本降低——从华侨城片区与白石洲城中村的主要消费商品价格对比中就可见这一点。城中村的大量房源也是房价的稳定器。

城中村在深圳迅猛发展的过程中,起到了市场化的廉租房体系作用。政府的保障房覆盖对象为有户籍、有文凭的人口,而城中村廉租房主要服务对象是无户籍和无文凭人口。所以,城中村弥补了深圳市社会保障房的短板。

城中村提供市场化、低门槛的廉租房体系,提供基本的独立生活空间,提供有尊严的私密空间。最重要的是,为进入城市的人提供了选择。与其在偏远郊区打造廉租房小区,不如改造城中村的公共空间、环境以及公共服务,将城中村改善为更适合低收入人群居住、生活与工作的城市空间。

香港地产霸权造成空间昂贵,由于过高的房价及房租,香港的年轻人没有办法以合理成本在社会立足。昂贵的空间成本,切断了社会正常的代际循环,以及新鲜血液的流入。我们不希望香港的今天变成深圳的明天。

三、推动人的城市化,融入城市生活

城中村还是生产区或半成品加工区,直接产出商品,面向城市销售,同时提供就业机会,让工人们工作、居住、生活就近化,降低生活成本。一些住在城中村的第一代入城者,本身没有足够的教育背景和职业技能,全凭在城中村出卖体力和简单劳动为生,如在城中村帮人搬家、装修、缝补衣物、大排档等。

住在白石洲村的老田,是电动三轮车搬运工人,来自重庆开县。小田在白石洲星河学校上初二,自小学二年级起到深圳就读。老田来深十几年,早已与妻子离婚,开始在宝安区做建筑工人,后到白石洲搞搬运工作。老田每月能挣四五千元,房租水电大约一千六七百元,生活成本不低——搬运工的房租一般在九百元左右。年后老田叫来了他的兄弟一起吃住,分担一半成本。

老田目前遇到的最大问题是,儿子小田的学习,以及父子之间沟通不畅。正在上初二的小田,现在已不怎么和老田沟通,甚至不想回深圳上学。学习跟不上,也缺乏母爱,现在小田考试成绩各科都在30分以下(百分制)。小田听不懂、跟不上,完全丧失信心,而他身边是没有知识、必须挣钱养家、每天回家很晚的父亲,找不到纾解出口,小田开始选择逃避,而老田对此的办法是简单粗暴的打骂。

图/段鹏

单亲家庭,无人看管,无人指导读书,遇到问题无人答疑解惑。小田最需要父母、亲人、老师、社会帮助的时候,却没有人在身边。老田对孩子说:“不来深圳读书,将来没前途。你不来,我把深圳的家当都处理了,也回开县”。小田才不得已来深,但对父亲、对深圳已经非常厌倦。

深圳农民工二代的前途堪忧。贫困的代际遗传问题已摆在眼前。现在老田的“烦恼”,或许会成为未来城市的“烦恼”,甚至是每个人的噩梦。

老田这一代人,在深圳城中村度过生命中的黄金时代,并在此养育后代,已与城中村形成命运共同体。一旦城中村被毁,他们没有能力在城市谋生,要么沦为乞丐、小偷,要么回乡。他们这一代,没有什么上学的机会,如果孩子能在城中村的民办学校读书,掌握在城市的谋生技能,也许就会渐渐融入城市。到那时,城中村再进行城市功能更新,岂不更好!

四、最高的空间效率

城中村的空间利用效率非常高。以白石洲为例,公共配套设施齐全,有8所幼儿园、3所九年制学校、1所医院、2个门诊部、4个社康中心。几乎所有底层都是商铺,街道都是商业步行街,整个白石洲类似一个巨大的商业综合体。公共空间无处不在,从楼栋间的小庭院,到各种见缝插针的小空间,非常便于居民使用。

图/纪永协

上白石村还有一些独特的城市空间——位于屋顶的阳光鸽舍。蔡先生上世纪九十年代来深,一来深圳就住在白石洲,经历多年打拼,在白石洲建了自己的信鸽基地,以寄托个人爱好。蔡先生算是在城镇化过程中,从白石洲走出的比较成功的代表。财富积累后,他们出钱合资建房,白石洲的村民出地。有房住,再加上有份稳定的工作,蔡先生就能利用业余时间,在这里做些自己喜欢的事情。

如果说,改造城中村的理由是,深圳地少人多,需要拆除城中村来增加住宅用地,那么可以简单对比一下,城中村容纳的人多,还是改造后正规住宅小区容纳的人口多?比如,原大冲村能住10万人,改造后的华润大冲总居住人口为25837人(百度百科,华润大冲村旧改-楼盘详情-总户数:7382,按每户3.5人计算)二者相差3.9倍。

作为步行社区的城中村,也可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压力。居住在白石洲的十五万租客,一部分人就在村内工作,步行上下班,一部分人骑车或步行到村外的华侨城、科技园工作,还有一部分人乘坐短途公交去稍远的华强北、南油蛇口等地区工作。这对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有非常大的贡献——特别是缓解通勤高峰由北往南进关的拥堵。如果把白石洲的十五万人全部赶到北面的关外,那么现在已拥堵不堪的几个关口会更加不堪重负。

五、阶层混合

白石洲村的人口构成,以学历和收入高低看,是立体的纺锤状。各种学历和收入都有。高收入者如企业高管、本村人、在白石洲经营企业的老板等;中低收入者主要为在科技园打工的白领,刚毕业的大学生等。低收入者主要为在村内打工的搬运工、装修工人、售货员、小商贩,以及为周边社区服务的钟点工、清洁工、保安等服务人员。

在深圳,大量打工者聚集在二线关外,有钱人聚集在关内,特别是在深南大道以南的滨海居住区。沿深南大道仅存的二十个城中村,大大缓解了这种分化现象,通过阶层混合,互助互利,建设和谐社会。富人区、白领居住区需要保安、钟点工、修理工等服务人群,这些人群若就近住在附近的城中村,不仅降低雇主成本,也让打工者就近上下班,节约通勤时间。城市应为不同阶层的人提供不同生活方式的选择。

图/段鹏

城中村也孕育出深圳本土草根文化。2012年,“握手302”在白石洲成立,由美国人类学家马立安博士发起,在城中村做艺术活动。团队成员除了老马之外,大多为深二代80后年轻人。

“握手302”是白石洲土生土长的草根文化代表。我和“握手302”结缘,是因一出名字叫做“白石洲”的话剧,这部话剧由年轻的程序猿导演,讲述深圳年轻移民在深圳奋斗的故事,故事发生地就在白石洲。为话剧演出前的台词排练和探讨,我来到“握手302”。这里成为很多艺术项目的发生地、练习厅和艺术家的落脚地。“握手302”既是城中村中的艺术界,又是艺术界中的城中村。它让来深圳的艺术家,能够找到一个低成本的城市空间,来实践自己的艺术。同时为白石洲带来各种各样的艺术实践,并让村内的孩子、老人们参与其中。

六、城中村的第三条道路

2015年12月20日,深圳市光明新区发生特别重大滑坡事故,建筑垃圾坍塌埋人的悲剧,警示我们,要尽量减少垃圾产生、循环利用旧物。类似大冲村那样完全摧毁式的改造,产生的建筑垃圾触目惊心。据百度百科-大冲村资料显示,大冲村改造前各类建筑物1400多栋,总建筑面积逾100万平方米。按每平米1.5吨到2吨的重量计算,大冲村拆除总计150万吨建筑垃圾,不含家俱等生活用品。而深圳市华威建筑废弃物再生利用厂年处理量为100万吨。

偌大的白石洲村要被完全拆除,产生的建筑垃圾会有多少?是否能尝试保留式的更新呢?

在不拆除白石洲村握手楼的基础上,在尊重白石洲村村民产权的基础上,在保护十五万外来务工者居住权的基础上,我们可以更新村内的公共空间:通过各种社区活动,促进居民的沟通交流,改善社区的生活空间。白石洲村中已有一些艺术机构进驻,如握手302;也有一些公益组织的关注,如土木再生;甚至有一些中学生在调研,如深圳中学的学生们的春运采访。

城中村有不同的发展道路:第一条发展道路是不干预,让村民在宅基地上的自建房,形成握手楼;第二条路是把村民的自建房或握手楼完全摧毁,政府收走土地,再出卖给开发商重新建高楼。

基于上文的调研,在此,我想提出城中村的第三条道路:在产权联合、地块整合、建筑一体的基础上,进行小地块合作共改计划。

第三条道路将尊重个人所有权,通过小产权人联合,地块整合,建筑组合,形成小规模的地块开发,在村民自愿组合、产权整合的情况下,将现有单栋的建筑与相邻地块的建筑联合起来,形成一栋大建筑。握手楼很容易改造成一栋大建筑,整合之后,可以更加有效地利用建筑之间的空隙,提高建筑的使用效率,也可以解决握手楼的防火间距问题。而且,整合后各栋建筑的配套设施可相对减少,使用公用的、现代化的配套设施,这样既能提高空间使用率,又能使共用空间更大、更方便使用。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