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解读中国之中美人文交流特别节目:创新、协调、绿色、开放
2015年10月17日至11月14日,克里斯多夫·莱恩、罗德里格斯、阿杰伊·阿罗拉、杰米·弗洛埃吉四人共同参加了“中美青年菁英”项目,实地了解和感知中国:
《解读中国》中美人文交流特别节目:创新篇
在中国学习和游历15天后,从北京到上海,我去了三个非常不一样的城市,西安是第一站,我乘坐高铁过去。这次旅行我听取了很多非常棒的观点。首先,这期间中国发布了“十三五”规划,这是个难得的机会,我们借此了解了“十三五”规划是如何强调科技和创新的;其次,有关大学的知识产权政策最近也进行了更改,将于2015年10月15日开始执行。我们看到中国高校的科技管理方式发生了一些重要的变化,我也和一些人就这些变化将如何影响高校鼓励教职工与企业合作,如何使教育技术商业化交流了观点。第二件事令我特别感兴趣的是中国的人力资本。我觉得人力资本一直以来对中国都非常重要。我觉得中国现在在人力资本方面强调的是鼓励高水平的创新,中国现在有些项目也已经开展很多年了。我去的大部分城市都实现了很快的发展,比我预期发展的快,这仅仅是发展程度的问题。某种程度上来讲,我来这里所经历的正是我之前预料到的,但是我想说的是,我所经历的和从新闻上读到的非常不一样,我能够来到中国,亲眼看一看,与人们交流,亲身去体会,加强了我对中国的了解,这与通过新闻和媒体去了解很不一样。从这个角度来看,此行大大丰富了我之前对中国的了解。我觉得中国人比我想象的热情,因为我这次有机会见到他们,和他们交流,一起用餐,和他们共处,我觉得这是我此行最大的收获。我这肯定不是我最后一次来中国,我肯定会再回来的。
《解读中国》中美人文交流特别节目:协调篇
我的名字叫罗德里格斯,我是一名教育研究员,工作的主要对象是费城的政府机构和非政府组织。来到这里真的是很棒、很不可思议的体验。我从来没有来过亚洲或中国。这次来到这里,与将会见到的人交朋友,互相交流学习我们的工作,分享各自的文化。非常荣幸能够借此机会在中国度过4周的时间,与工作在教育领域的人们会面,这是非常精彩和难得的经历。在过去十年里,中国为了提高农村到城市移民的受教育条件、社会服务和社会福利设计了大量政策与规划,并进行了实践,我对此十分感兴趣。在中国学习和游历15天后 北京之后我去了大连、南京、苏州,最后来到了上海。这是一次难得的旅途,我遇到了很多有趣又很善良的人。最重要的是我见到了一些非政府组织的成员,他们致力于为弱势儿童和年轻人改善教育条件,比如说改善农民工子女的受教育状况。我参观了北京蒲公英中学,我们和老师校长都进行了交谈。了解了他们为增加农民工子女的受教育机会所做的事情,让我深受感动,收获良多。中国的非政府组织正处在一个关键时期,因为我注意到中国非政府组织大多刚成立不久,大部分是在2000年前后成立,也有几个成立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但是只有极少数几个。那种企业家精神和气氛是非常令人振奋的,很多年轻人创立社会企业。非政府组织肩负着使命,从某些方面去改善中国社会,无论是环境、教育或养老的状况。建立这些组织的大部分是年轻人,所以我觉得非政府组织在中国处于崛起阶段,非常具有活力。在未来的十到十五年,会有更多的非政府组织,我觉得这非常好,因为非政府组织对私人和政府部门来说都是一个好的合作伙伴,可以缩小社会差距。
《解读中国》中美人文交流特别节目:绿色篇
在中国学习和游历15天后,上周我过的非常开心,我在北京度过了一周,开了很多会。我见到了很多大企业的领导,他们都非常有才干,是非常优秀的领导人,他们不仅了解中国面临的挑战,而且主动向美国、欧洲和其他亚洲国家学习,采取最佳方法来为中国服务。我还发现一件有趣的事,我并不了解人们对当下的环境有怎样的想法。当我向人询问时,他们会告诉我,空气的质量不是那么好,水的质量可以再提高些,以及社会发展会对他们个人健康有怎样的影响。令我感到新鲜的是,人们很快就承认这一问题。他们会在会议中提到这些问题,也认识到这是问题。如果人们告诉我中国没有这些问题,而我知道事实并不是这样,这对解决全球性的问题,比如环境变化毫无帮助。而实际上所有人都承认中国存在的问题,每个人都知道有解决的办法,都想找到最好的办法去应对,我觉得这是非常好的一件事。还有一件很意外的事,就是我所见到的大部分普通人,都愿意表达他们的想法。中国社会发展至今,想要改变就需要付出代价。中国作为一个主要经济体和世界大国来讲,要清楚地认识到伴随着力量而来的责任。我能感受到这种责任感,不仅仅在领导人身上,普通人身上也有。这对我来讲是一个很好的学习。如果还能有机会再过来中国,那简直太棒了。
《解读中国》中美人文交流特别节目:开放篇
在中国学习和游历15天后 ,我坐高铁从北京到西安,从杭州到上海,坐高铁旅行是非常好的一种方式,我非常喜欢中国的高铁。我觉得最特别的体会是人和人之间的交流。有这样一些人,你遇到他们,与他们产生联系,你觉得你们能够彼此理解,你与他们个人进行联系,你能够和他们进行一场深刻而不浮于表面的对话,这是非常个人的对话,对美国和中国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进行交流。这是这次旅行对我来讲最特别的时刻。我和阿杰伊与国家能源局的一位女性魏晓慧进行了会谈,我们都对她印象非常深刻。她真的非常善于沟通,她非常的坦率,我们沟通得非常好。我们可以问一切想问的问题,她尽最大努力来回答我们,反之亦然。我们两个都觉得和她建立了个人联系,我们将会继续与她以及她所在的机构还有她的同事进行对话。我一直以来努力去理解并与人共同探讨的是中国的经济是如何发展的,它将发展多快,我们如何利用这种发展变化参与到其中。数十年来我们一直在中国投资,投资的本质随着时间在不断变化。只要中国的经济向服务型经济转型,中国的制造业更加先进,劳动密集程度降低,只要中国愿意向全世界出口其服务、技能和商品,改变的只是投资的本质,但投资本身不会停止。我觉得中国的民间足够开放来实现这一切,很多的政策和细则现在依然可以用来寻找更创新的方法,为国际公司在华投资,为其与中国企业,甚至是国有企业或部分国有企业合作而服务。我看到中国的法制框架也在不断完善,我们都非常感兴趣。现在中国处于一个极具吸引力的阶段,社会、法律、经济都在发生着巨大变化。我觉得接下来的五年对中国的发展至关重要,真的。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