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低碳72策:地方要承担更大的可再生能源消纳责任|城市呼吸

杨富强 康俊杰 吴迪  北京大学能源研究院
2021-10-06 13:24
来源:澎湃新闻
市政厅 >
字号

趁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2周年,举国同庆,亲友欢聚,我们特地刊发《城市低碳72策:实务者言》。

这份低碳72策,来自我们近期对相关学者和实践者的采访和约稿,总结了城市低碳的策略与建议。其中有新鲜的思考,也有反复强调的部分。它涉及能源转型、产业升级、生态建筑、低碳交通、循环经济、绿色金融、科技创新和基于自然等八个方面,在中国发出双碳承诺一周年之际,于“城市呼吸:2021 BMW卓越城市讲堂”上发布。

要实现“双碳”目标,权重最大的部分还在能源转型,即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和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并推动工业、建筑、交通、公共机构等节能和提高能效。虽然当下多地面临电荒,但去煤仍然是长远之计,且有利于一地长远发展。这需要各地因地制宜,并在其中担当起更大责任。

2016年冬天,黑龙江双鸭山的煤矿。澎湃新闻记者 周平浪 图

转变煤电角色定位,加速煤电的淘汰和退出,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最重要的举措。

针对我国电力结构“一煤独大”、全年电量充裕但部分区域尖峰负荷满足不力的情形,我们建议地方省市:

第一,严控煤电装机规模,地方省市不再核准新的商用煤电机组。考虑到我国目前仍有约1亿千瓦的在建和核准未建煤电机组,为减少资源浪费和资产搁浅损失,地方省市应有序安排该部分机组的建设和并网工作。除在近中期建设少量煤电项目作为技术创新示范和为支持东中部负荷中心等特殊情况外,坚决不再核准新的煤电机组。与此同时,在近中期将煤电机组逐渐转为调节性电源,尤其要加速30万、60万千瓦及亚临界机组的灵活性改造。在中远期加大煤电的淘汰和退出速度。

第二,将需求侧资源纳入地方电力系统规划,发挥其在削峰填谷、促进可再生能源并网消纳中的关键作用。我国大部分地区最大负荷95%以上的尖峰负荷持续时间不超过100小时,分布天数在10天左右。要通过设计有效的电价机制和反映资源稀缺性的电力市场,促进分布式风电与光伏、新型储能、电动汽车,和可中断、可调节负荷等各类灵活性资源的有效整合和系统管理,平抑电网峰谷差,满足湖南、江西、广东等地短暂的尖峰负荷缺口,提升电力系统安全保障水平,最大程度避免新建煤电机组满足尖峰负荷所导致的资金损失。

第三,地方省市应综合考虑资源条件、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设计匹配双碳目标、比中央更加严格且非技术中立的可再生能源消纳责任权重,发挥地方主观能动性,“自下而上”倒逼煤电退出,加速可再生能源发展。2020年我国30个省区虽都已完成国家下发的可再生能源消纳责任权重,但由于目标设定较低,其对电网企业、发电企业等义务主体增加的消纳压力不够显著。因此,地方应根据自身条件,制定比中央更加严格的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责任权重指标,并逐年加速提升。

中远期,为解决技术中立的消纳责任权重对可再生能源技术全面多样化发展造成的不利影响,以及为特定支持某一类型的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如西北地区的光热、东北地区的地热能、东南沿海地区的海洋能等),相关部门应考虑特别规定某一类型的可再生能源消纳电量在总电量中的比例,并制定相关配套支持政策。

    责任编辑:王昀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