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团结湖参考:深化公安执法规范化,雷洋案最新进展是最佳诠释
北京青年报社“团结湖参考”微信公号消息,5月底,公安部召开了一次党委会议,布置社会治安专项整治工作。吸引我注意的是,这次会议透露了一个重要信息,即公安部将派出督察组,对各地公安执法工作进行专项检查监督,目的是找出突出问题,推动执法规范化建设“向纵深推进”。从公安部的新闻通稿看,这次会议还强调,要客观对待涉警舆情,积极回应社会关切,对确有执法过错的,要严格依纪依法处理,决不包庇决不袒护。提法都不新鲜,但信息量很大的感觉还是扑面而来。
执法规范化是一个“古老”的命题,但它穿衣戴帽、变成“深化公安执法规范化建设”,就带有几分信号的意味。
早在四中全会开完没多久,公安部就出台了一个决定,要推出系列措施、深化执法规范化建设。这个消息一度让我很兴奋,但遗憾的是,一直没有读到这个决定的全文,所以也无从了解那些措施的具体内容。因为搞不清楚它究竟是怎么“深化”的,慢慢也就把它给忘了。直到最近,线索又变得集中起来。5月下旬,中央深改组第二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几个文件,其中赫然就有《关于深化公安执法规范化建设的意见》。仅仅一天之后,公安部就召开扩大会议,传达学习习近平在审议该意见时的重要讲话精神。
中央深改组审议通过的改革意见,就是人们常说的“顶层设计”,它和公安部自己出台的决定,肯定有着比较大的区别,推动的力度自然也就不一样,这其实就意味着改革的“加码”。可以想见,今后一段时期,狠抓执法规范化会成为各地公安机关的一个主旋律。
社会矛盾凸显期,涉警舆情总是最为醒目。因为人人手中都有摄像机,公安执法的细节经常被放大在公众眼前,引发各种议论。客观地说,公安队伍绝大多数人都是政治上过硬、法律意识很强的,基层和一线的公安民警更是顶着很大的压力在履行自己的职责。但是,只要有少数人在执法中出现不文明、不规范乃至执法犯法的问题,就会影响到整体形象。如何对待这样的“少数人”,可以说是执法规范化建设的试金石。
以往,每当执法不规范的个案发生时,人们总是担心会出现包庇袒护的情况,总担心真相不会水落石出。这种悲观的预期不断累积,会加深人们对公安机关的不信任,进而成为一种不安定的因素。无论是从全面依法治国的宗旨看,还是从公安机关的自身形象塑造而言,追求个案公正都是不二之途,清除害群之马都是必然选项。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中央深改组给公安机关提了一个很高的要求,就是要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项执法活动、每一起案件办理”中都能感受到社会公平正义。坦率地说,要接近这样的目标,可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只要是改革,总会有阻力,深化公安执法规范化建设也不例外。公安部长郭声琨在部署学习习近平重要讲话精神时,要求各级公安机关要“积极适应”全面依法治国的新要求,这个提法就很有深意。深水区的改革不仅触及利益、也触及灵魂,会带来痛苦和疑虑,很多人对此感受颇深。但长远地看,改革会给每个人带来正向效益,你得到的总会比失去的更多。所以,调整心态很重要,与其消极抵触,不如积极适应。
另一方面,公众对公安执法规范化也要建立起更乐观的预期。一是要正面而全面地看待公安队伍的形象,不能把少数人的问题人为放大。更重要的是,要始终相信法治的力量,相信正义在历史进程中所具备的坚韧弹性,相信事情正在向好的方向转变。雷洋案的最新进展,就是这种转变的最佳诠释。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