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涨知识|高峰时段地铁车次那么密,信号系统如何确保安全?

澎湃新闻记者 杨漾
2016-06-04 19:32
来源:澎湃新闻
能见度 >
字号

深吸一口气、收起小肚腩,奋力加塞进已是满满当当的早高峰地铁车厢,几分钟后却听到因信号故障临时停运的广播,崩溃之余恼火不已。为什么信号故障后需要停运?

以北京地铁10号线为例,2013年5月5日全线开通成环形运营时的发车间隔为140秒,之后通过数次缩短发车间隔,目前已实现最小发车间隔120秒,日最大客流达到200万人次。早晚高峰时段地铁车次密集,信号系统又如何确保安全?

红灯停、绿灯行的交通规则世人皆知,我们熟悉的交通信号灯、指示牌、行人、公共交通/私家车等元素,构成了公路交通系统。但在地铁世界,列车大多数时候穿梭于黑暗的隧道中,用来指引其快速高效运行的设备,比如信号机、转辙机、应答器、计轴等,却是大多数人见所未见甚至闻所未闻的。

上图为信号系统中的列车自动监控子系统,用于线路情况及列车状态的显示及控制。红色部分表示列车占用该区段,绿色部分表示当前线路区段未被占用。

地铁信号系统是独立于公路交通信号系统、单独存在的一种封闭信号系统,在该系统中,每辆列车的运行、指挥、调度,都按照某一个特定的规则来进行。在行车规则上,地铁与同属于轨道交通的动车、高铁大同小异。一条地铁线路能否安全、高效、有序运行,作为“大脑”的信号系统发挥了关键作用。失去了信号系统,或是信号故障后,列车犹如失去了眼睛和耳朵,无法确定列车所在位置和车间距离,甬温线动车追尾事故就是信号失灵的严重结果。相比之下,地铁行车间隔更小,所以为了确保安全,信号系统故障时只能暂时停车,等候处理。

当地铁门因异物无法正常关门、造成延时,这一信息如何传递到信号系统、系统又如何判断何时发车?

“首先,无论是在有司机驾驶还是无人驾驶情况下,当出现地铁门没关上或是没有完全关好的状态时,列车是肯定不会运行的。不管从安全还是运营角度来考虑,我们都要确保这一点。”谈起地铁信号系统的讯息传递机制时,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执行副总裁、西门子中国主要市场国交通集团总裁荷骏飞对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称。近20年来,西门子信号有限公司所生产的信号产品广泛用于中国客运专线铁路、高速铁路线以及遍布全国14个城市的23条地铁线路(如果将延伸线和既有线分开来统计则有41条线路)。

西门子中国交通集团交通管理部门总经理丁军对澎湃新闻解释说,这是一个安全和效率的平衡问题,当车门中间夹了人,首先要判断什么是安全的,这时候列车肯定不能开,因为可能导致人受伤。那么,这个信息是如何传导的呢?如果仅仅依靠人为判断,依然存在一定风险,所以要从系统上去避免。“地铁门有一个机制,如果没有完全关好,信息会传到轨旁信号设备,再从轨旁信号设备传到车载的信号设备,在这种情况下,信号系统会把列车的牵引系统切掉,避免列车启动。即使司机没有注意到这个情况,列车也是开不了的,因为系统从根本上就防止了这类安全事故发生。”

优先考虑安全性,那么列车运行效率呢?因安全因素而使地铁行车间隔拉大,也会造成运输系统的紊乱。丁军说,针对这种情况,系统在司机驾驶间里设置有一个专门的按钮,当司机确认没有人被夹且车门完全关好时,按下这个特殊的按钮可以马上发车。“这就提供了在现实各种复杂情况下,司机有意介入安全和效率之间的方式,尽量减少对运行效率的影响。在不同情况下,信号系统的设置要考虑运营当中各种情况的发生。”

此外,关于“地铁门夹人”的新闻偶有发生,但严格说起来,伤者往往是被夹在了闭合的屏蔽门和车门之间。“如果大家留心观察一下,所有地铁站台上都设有紧急停车按钮,即使系统检测不到,还有人为干预的可能性,如果(站台)乘客按一下紧急停车按钮,车是不会开动的,这是极端的解决方案。”丁军说。

若遇到上述紧急情况,屏蔽门内侧设有一对把手,通常只需用一般大小的力气,向外拉动把手,使屏蔽门打开哪怕一个缝隙,列车就会紧急停止。如果背对把手,也可以尝试反手拉动把手自救。若反应及时,从列车关门到开车之间的时间间隙,是可以避免悲剧发生的。此外,站台上的其他乘客看到这种情况,应该立刻找到最近的紧急停车按钮(通常设在站台立柱墙壁上的一个红色小盒子)。作为列车上的乘客,应该立刻按下车厢中的乘客报警按钮或拉下紧急开门栓。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