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3.3万件馆藏文物来自捐赠,上海博物馆办展致敬捐赠者

澎湃新闻资深记者 李菁 通讯员 刘艺
2021-10-03 16:12
来源:澎湃新闻
浦江头条 >
字号

国庆期间,上海博物馆迎来众多市民游客。

在二楼第二临展厅,“高山景行——上海博物馆受赠文物展”正在举办,不少参观者慕名而来。该展览展出的145件/组馆藏珍品均为受赠文物,以此向关心和支持上海博物馆发展的所有捐赠者,向每一位文物博物馆工作者,向创造、传承、守卫文明的劳动人民与仁人志士致敬。

本文图片均来自“上海黄浦”微信公众号

 

 

截至2020年末,上海博物馆所藏珍贵文物逾14万件,其中3.3万余件来自各界人士捐赠,约占馆藏珍贵文物总量的23.6%。本次展出的145件/组文物涵盖青铜、陶瓷、书画、竹刻、钱币、雕塑、印章等各个门类,大规模汇聚了众多捐赠者,其中不乏知名人士,如巴金、张大千等人。

 

回顾上海博物馆受赠文物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博物馆成立之前。1950年1月,上海市人民政府准备在上海这个国际大都市筹建一个“具有规模的代表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博物馆”。文物收藏者通过捐赠的方式积极投身于新中国的文化建设,一大批收藏家踊跃向上海博物馆捐赠文物,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形成了第一次文物捐赠高潮。值得一提的是,1951年,潘达于女士将“盂、克二大鼎”捐赠给当时尚处筹备阶段的上海博物馆展览陈列,并表示“全国性之文物得于全国重要区域内,供广大群众之观瞻及研究”。

 

 

到20世纪70年代后期至80年代,有感于国家各个方面建设的再次飞速发展,许多藏家将其多年珍藏,包括落实政策返还的文物精品,慷慨地捐赠给上海博物馆,极大丰富了上博馆藏,巩固和充实了藏品体系,并由此带动了文物捐赠的第二个高潮。

上海博物馆馆长杨志刚表示,保护文物,传承文物,由一人一家的赏鉴,到慨然捐诸公立收藏机构,当文物从私人收藏空间进入到公众视域,它便由赏玩的功用中升华出来,具备了提炼记忆、凝聚品格、传承文明的意义,“透过文物,人类得以了解过往,得以逐步廓清社会发展的脉络,得以在历史的当下,由回顾进而认识人类自身。作为灿烂文明的继承者,我们的认识愈加深入,我们的自信愈发坚定,我们的使命也越加分明。从这个意义上讲,捐赠人的无私精神与捐赠实践,在当代参与了中华民族历史认知和精神品格的塑造。希望今后能和更多捐赠者一起,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文物博物馆事业发展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澎湃新闻记者从黄浦区方面获悉,“高山景行——上海博物馆受赠文物展”免费向公众开放,将展出至12月26日。

    责任编辑:邹娟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