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冷冰川:我早已不在意完美,并以为完美亦是可憎的事|纯粹艺术
艺术是一棵倒长的树,从生活的天空向下追溯,它是黑暗中的争取。冷冰川的作品直接呈现着这样的画面,纸刻或油画,不外乎黑幕上的演示,明确的白痕就像记忆的挣扎,蜿蜒伸展,证明活着的基本欲望,是一种叫做通透的灵感。
传说之三 48×44cm 1998年
对于渐行渐远的故往来说,被湮没的时光永远是茫茫长夜,即便换作对未来的期待,也一样渺无音讯,伸手不见五指。真实的世界总以象征的面目出现,从这个角度看,我们永远是黑暗中的潜行者,如果对暂时的时代之光无动于衷的话,实际上就有如盲人在蹒跚前行。
只有艺术能够说出生命中沉默又胸无纤尘的境界。
疫诗 55×41cm 2020年
花底一声莺 50×35cm 2003年
花开花落 50×44cm 1996 年
《江东》系列 30×45cm 1991年
冷冰川在刀锋上求生活,这是他为人熟知的风格。那些被称之为“墨刻”的作品,对人物和景致娓娓道来,不时有神来之笔让人叹服。他靠尖锐的触觉一点点供出事态,蛰伏在记忆里的幻想,几乎就是一次次显影。枝蔓的婆娑,隔栅的碎光,女人的欢情怨态,既是冷冰川的私人日志,同时也在挑逗观众的偷窥欲望。在明处观看影影绰绰的影像,它的不真切一定更能激发情绪的投入。所以,在冷冰川的“墨刻”作品中,即便他再怎样流露出一往情深的眷顾,“反阴”毕竟是最终的效果,就像被“透析”的生活,或者是默片,我们的观看是在距离之外的,梦境无非也是这般混沌不安。
夹竹桃 38×50cm 2013年
闲花房之冬 42×30cm 1989年
对冷冰川来说,他的“墨刻”显然站在现实还原的立场,是日常生活内容的负片。许多人喜欢这些作品的理由,在于这些画面流露出风轻云淡的闲散,恰似漫漫求生道上,那些柏油缝隙中生长出来的野草。但是,画家不可能一直沉醉于温柔的夜,毕竟这不是一个人生活的全部,当他的白天如期而至的时候,又能发生怎样一种变故?
触似花开 70×50cm 2003年
西班牙山水之二 50cm×38cm 2000年
显而易见,冷冰川的油画就是他的白天。黑夜的霓虹熄灭了,白天照例是清晰的,喧闹的,烟火气的,但冷冰川的白天却比黑夜更加冷漠和迷离。他不再像在黑夜中那样拥抱俗世,“墨刻”现实一下子转换为“油绘”的文化幻想,明确表示了超出现实的企求,心仪古琴、园林、皮影,倾心与牧溪和八大交谈。他大胆留白,不关心周围的应物,缺少细节的兴趣,没有一个存放情感的具体地点可以辨认,和“墨刻”作品将事物的来龙去脉交待清楚的做法大异其趣。从作品内容看,冷冰川的“油绘”通过画史引经据典,与来自另一个黑暗世界的精神符号默契相处,大门紧闭,无涉现实,自己的藏身之处变成隐士的空灵之往。
野豌豆 22×28cm 2011年
稍事回神,我们需要适应画家从黑暗到白天的转身。貌似分离的两个系统——“墨刻”和“油绘”,其实就是冷冰川一个人的昼夜平分,它们之间的行为关联,似有隐形线索可寻。在“墨刻”中,冷冰川的刀锋直指消蚀的动机,纸面上披荆斩棘,过程是向下深刻,于黑暗处剔出事物存在的模样。转入“油绘”时,他开始向光亮的高处攀登,堆积画面表皮和肌理,层峦叠嶂,只是为了塑造一个个单词——碗、叶、鸟、人,世界的凝重,存在的绝然,就是这般思定如禅。“我早已不在意完美,因为我们曾经拥有完美,并以为完美亦是可憎的事。”
仲夏“之五” 50×35cm 1999-2004年
绘事后素,守黑知白,冷冰川遵循这个古训。他的“墨刻”并不纠缠在操作体验上,没有表现欲的弹性,一刀接一刀,以无我冷酷于他者。作为一个施刑者,难道他不考虑其中自我救赎的愿望吗?这似乎是冷冰川授予他人的假象。“人人都居住在自己的肉体空间,其空间地标是某种痛苦或残疾、某种陌生感或某种麻木”(约翰·伯格)。冷冰川的“墨刻”是记忆的刀锋手术,靠触摸去感觉,要比用眼睛去看,更能加深神经系统的回味。他用盲文辨识身体所处的环境空间,或者刺劈出一个女体的轮廓,通过类似痛感的痉挛唤醒我们的认知,以医治我们共有的内在纠结或喜悦。此后,冷冰川的工作主要留待于“手工挣扎”,所谓“油绘”完全呈现了“挣扎”的特点,丝麻缠绕,颜料涂抹,未及处理的伤口就像是真的伤口。
四月 60×60cm 1984年
确实是这样。如果说“墨刻”世界是一个追忆的空间刻度,经历了无数次人为毁坏后,往昔的文明景象已经不复安详,整体被肢解得四分五裂,就像我们今天看得见的满目疮痍。在冷冰川的作品中,我们一边是现实的怀念,一边是文化的凭吊,两者最终归于一种哀伤。疗治尚需时日,冷冰川的作品起码是类似情感的寓言,“墨刻”中的伤口在“油绘”里自我愈合,不必睁眼看,那些鼓出的创痕如同年代的符号伤疤,足以让我们在抚摸中痛定思痛,就像白天对黑夜的忏悔。我们渴望侧身独处,不过,是为了独自游荡。
冷冰川新作展
总策展人:范迪安
执行策展:蒋鸿雯
主办单位:南通美术馆
展览时间:2021年9月29日——2022年2月27日
展览地点:南通美术馆二层A1—A2展厅
冷冰川:江苏南通人,当代艺术家。1994年在荷兰格罗宁根大学艺术学院, 1997年在西班牙巴塞罗那大学美术学院学习;巴塞罗那大学美术学院博士学位。现在巴塞罗那和北京生活、创作。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南通美术馆)
# 不践约书
张炜 著
《不践约书》是茅盾奖得主、当代著名诗人作家张炜的重磅最新长诗力作。该作品虽然以诗歌为表现形式,以爱情为呈现线索,但实际上已经超越传统意义上的诗歌概念和边界,作家调动人文、思想、历史、哲学、文学、艺术等综合手段,以强大的精神背景和调动超出常人的写作能量,打造出的一个具有巨大冲击力的复合性文本,可以视为其代表作《古船》《九月寓言》的另一种呈现方式。
# 大地上的事情(增订版)
苇岸 著;冯秋子 编
苇岸最新、最全、最严谨增订版本,由苇岸生前挚友、著名作家冯秋子受苇岸家人委托,历经数年整理、选编,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年10月倾力呈献。新增苇岸遗著:散文、随笔20篇、诗歌22首、书信1封、译文2篇,共计45篇(首);此外,延用的苇岸《后记》,附录的《苇岸生平及创作年表》和《苇岸作品的后续传播》,对于记录苇岸生平和研究苇岸及其创作,提供了更为全面、准确和翔实的史料信息。
# 泥土就在我身旁:苇岸日记(上中下)
苇岸 著;冯秋子 编
苇岸日记从1986年1月1日记至1999年4月6日入院接受治疗止。1年为1辑,三册日记共14辑,总量近80万字,加上附录《苇岸书信选》《苇岸生平及创作年表》《苇岸作品的后续传播》等,全书总量90万字。他的日记多有对于大地道德信念、切身体验的自然与人文进程的叙述,及与作者交往的不同年代作家,他们的阅历、观念、创作状况和个人意趣,所处时代影响下的文艺现象,亲历半个中国的旅行见闻,阅读过的诸多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类著作。
# 春之祭:骆一禾诗文选
骆一禾著;陈东东 编
骆一禾,一位被低估的诗人、编辑和批评家。《春之祭:骆一禾诗文选》是由骆一禾的代表诗作、诗歌评论、书信等汇编集成。精选收录骆一禾代表性短诗59首、中型诗14首、“祭祀”系列诗9首、长诗《世界的血》,诗论及创作论6篇,诗歌评论5篇,书信7篇。从诗歌到文论,从评论到书信,全面立体呈现诗人的精神世界及其所处时代的文艺风潮。
# 戏出年画(上下)
王树村 著
本书为美术史论家、民间美术收藏家王树村所著,收录了江苏、安徽、福建、四川、山西、河南、陕西、天津、河北等十省市最为精美的戏出年画,全面展现了各地的绘画风格、曲目及表演特色。在体例上,本书以“说戏”“说图”“细部欣赏”三种文字层次,深入戏出年画的精髓,表现出中国民间文化博大的内涵。
# 曹雪芹的遗产:
作为方法与镜像的世界
计文君 著
《红楼梦》是一部小说,更是一份珍贵的曹雪芹的遗产。
著名实力派女作家、文艺学博士、红学专家计文君,10年潜心研究之作。被著名作家李敬泽称为“小说家里最懂《红楼梦》的”,被著名作家李洱誉为“红学”研究最高成就。
# 曹雪芹的疆域:
《红楼梦》阅读接受史
计文君 著
《曹雪芹的疆域:<红楼梦>阅读接受史》作者计文君以《红楼梦》为研究主体,从文化物种获取生存度的角度,勾勒了《红楼梦》从诞生到今天的传奇“经历”。本书为《红楼梦》研究普及读物,既有学术研究著作的逻辑性阐述,亦有生动有趣的表达,对中学生接受《红楼梦》原典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仁慈江湖
樊国宾 著
《南方周末》专栏作家樊国宾用汪洋恣肆的文字、博大广袤的渊博学识、精深通达的哲学思想,给我们带来了一场精神与灵魂的对话。
李敬泽、张宗子、朱又可、多马等联袂推荐。
# 夜晚灼烫:凝定的时间肖像
黑陶 著
作家张炜、散文家冯秋子联袂推荐,“新散文”代表作家、“诗人散文家”黑陶以独特而富有诗意的写作和具有高度辨识度的语言风格,拓展散文写作疆域,表达来自时光深处的记忆和“父性”江南的面孔。
# 彭程作品系列
彭程 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纯粹“彭程作品系列”共包含三部,分别为《大地的泉眼》《心的方向》《阅读的季节》,是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评委,新散文代表作家彭程最新自选集。彭程的文字从容、宁静而诚挚,散文书写中的一股清流,写作风格凸显质朴的美学和深刻的内涵。
# 碗和钵
庞培 著
《碗和钵》是一本跨界表达的散文作品,分为“碗”与“钵”两部分,从人们日常生活器具碗和钵谈起,论及艺术家杨键水墨画作品“碗”“钵”系列,通过庞培、杨键两位艺术大家的思想对话与交流,通过文学和艺术作品的相互阐释和表达,揭示碗和钵形象的象征内涵及其背后的哲学逻辑。
# 悬铃木咖啡馆
半夏 著
著名作家半夏最新小说力作。悬铃木咖啡馆是一个城市百态观察的据点,如果不来这里熏染点人气,就无法让生活继续……一间讲述市井与情感故事的咖啡馆,讲出了一城的精致与忧伤——如万花筒般折射出大千世界、人间百态,堪称昆明版的“人间喜剧”。
# 日月西东:从苏州到马德里
荆歌 著
著名作家莫言、李洱推荐,著名江南才子型作家、文人、书画家代表人物——荆歌最新力作,该书表达范围穿越亚欧大陆,以文学+艺术为切入角度,描述苏州和马德里两座城市隔空对望的不同景观、切身感受和思考,一东一西,世态人文、风土人情,风貌尽显。
# 意象的帝国:诗的写作课
黄梵 著
作家、诗人黄梵潜心力作,揭秘创意写作,教你如何轻松学会写诗。王鼎钧、欧阳江河、灰娃联袂推荐!作家、诗人黄梵以文理兼顾的思维、四堂课的形式,总结其授课和创作经验,探究出适合汉语语境、自成体系的诗歌创意写作理论。
# 张爱玲传(修订版)
张均 著
张爱玲,一个人的传奇人生折射出一个复杂的社会变迁。文学评论家於可训、文史学者陈子善、《百家讲坛》主讲人彭玉平诚意推荐!中山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张均在大量张爱玲文本资料的基础上,以时间为轴,将张爱玲的个人生活与文学生涯对称而陈,全景式探究其冷观人世喧闹、深谙生命哀伤、谨遵内心真实的完美主义追求。
# 云上
赵波 著
70后女作家赵波以个人成长经验直接书写,高度关注个体生命的内心世界,强力书写现代物质文明挤压之下所产生的种种孤独感与荒诞感。深入当代都市生活的前沿,以灵动、微妙、细腻而又丰富的个人化叙事方式,大胆袒露内心的隐秘,坦率而真诚地直剖内心。
# 灰烬的光辉:保罗•策兰诗选
保罗·策兰 著;王家新 译
《灰烬的光辉:保罗•策兰诗选》由著名诗人、翻译家王家新教授精心编选和翻译,由约360首诗和部分策兰的获奖致辞、散文和重要书信集结而成。本书既充分展现了策兰一生创作的精华,又是王家新多年来翻译和研究策兰的心血结晶,对于策兰译介和中国当代诗歌的创作和翻译都具有重要意义。本书所附录的策兰获奖致辞、散文和书信,也为我们展现了一个痛苦而又卓异的诗歌心灵。
# 在乌苏里的莽林中(上、下)
[苏联]弗·克·阿尔谢尼耶夫 著
西蒙 译
影响著名作家张炜数十年创作、感人至深的自然主义“隐秘经典”,俄罗斯著名旅行家、地理学家阿尔谢尼耶夫通过实地考察,精心呈现100多年前乌苏里地区的特有风貌,处处可见作者对大自然的敬畏、热爱,人类如何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
# 问题之书(上下)
[法]埃德蒙·雅贝斯 著
刘楠祺 译;叶安宁 校译
法国诗人、作家埃德蒙·雅贝斯《问题之书》首次中译本,一部“不属于任何类型,但却包罗万象”的跨文本作品。透过声光闪烁、意象与联想交织的诗化外壳,雅贝斯注入的是“寻根”式的思考和将自己献祭于被遮蔽的“无限”场域里进行“精神”再创造的“书写”求索的内核。纯粹译丛“埃蒙德·雅贝斯作品系列”代表作。
# 相似之书
[法]埃德蒙·雅贝斯 著
刘楠祺 译;叶安宁 校译
作品被列入西方正典,法国著名思想家埃德蒙·雅贝斯著作“埃德蒙·雅贝斯文集”之一《相似之书》中文版首次面世。共分为三卷,分别是“相似之书”“暗示·荒漠”和“不可磨灭·不能察觉”。书中充满了雅贝斯式的哲学思索,从语言到文学,从宗教到传统,焦虑与困扰在作者灵魂的拷问中不断明晰、坚定。纯粹译丛之“埃蒙德·雅贝斯作品系列”重要作品之一。
纯粹读书社群
扫码加入纯粹读书社群
每日与您分享好书
● END ●
纯粹好书
“”系列丨杨先让· 丨扬之水·定名与相知丨王学泰作品系列 “水浒”识小录丨丨王树村·戏出年画丨半夏· 悬铃木咖啡馆 与虫在野丨刘醒龙·天行者 秋风醉了 寂寞歌唱丨黑陶·“” 丨燎原主编系列诗集 海子·神的故乡鹰在言语 昌耀·我从白头的巴颜喀拉走下丨自然主义译著系列 毛罗·科罗纳 貂之舞 山林间 劳伦斯·安东尼 格雷厄姆·斯彭斯 象语者丨张清华·海德堡笔记丨庞余亮·半个父亲在疼丨闻中·吉檀迦利丨张锐锋·卡夫卡谜题丨萧耳· 锦灰堆美人计 樱花乱丨计文君· 曹雪芹的遗产 曹雪芹的疆域 化城喻丨于赓哲·唐开国丨朱夏妮·新来的人丨丨周晓枫散文系列·河山 收藏 斑纹丨聂晓华·生别离丨丨汉声·松阳传家丨苏七七·光与真的旅途:电影笔记二十四则丨茅野裕城子·韩素音的月亮丨布鲁诺·舒尔茨·鳄鱼街丨埃德蒙·雅贝斯 门槛·沙丨江子·去林芝看桃花丨刘可牧·七千里流亡丨荆歌·日月西东:从苏州到马德里丨庞培·碗和钵丨赵波·云上丨 丨 弗·克·阿尔谢尼耶夫·在乌苏里的莽林中丨樊国宾·仁慈江湖丨黄梵·意向的帝国:诗的写作课丨更多纯粹好书&相关资讯请查看公众号下方菜单栏
原标题:《冷冰川:我早已不在意完美,并以为完美亦是可憎的事|纯粹艺术》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