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都市美术资源的抢救刻不容缓,这些就是未来的“资本”
当人们谈及国际现代主义艺术版图时,时常容易联想起巴黎、纽约和东京的那些标志性人物和事件。但实际上,在20世纪的世界现代艺术发展历程中,上海是具有独特历史作用的国际化城市。伴随着20世纪前期中国洋画运动的发展,以上海为中心的现代主义艺术呈现国际化、精英化和大众化的格局,其架上绘画及其他相关的视觉艺术有着丰富的形态。但在以往相关国际现代艺术版图中,却很少提到上海。而这只是被遮蔽的上海文化艺术资源的一个例子而已。那么,如何去复原一段历史,去挖掘一座城市自身的文化资源呢?这不仅仅是对自身文化传统的尊重,更是城市未来发展的根基。
由上海大学美术学院主办的2016年首届“都市艺术资本”国际论坛就试图探讨这一话题,并为此建立起一个长期的学术研究平台。论坛于5月28日在上海宝山国际民间艺术博览馆拉开帷幕,议程为2天。本次论坛由上海大学美术学院“都市艺术资本”工作室执行。“都市艺术资本”工作室,以构建“上海学派”为核心,重点突破艺术学理论、美术学和经济学、社会学之间的学科界限隔离,实现学科的交叉性和前沿性,重点突破以往固有的从理论到理论的模式。
论坛邀请了国内外诸多在相关领域卓有建树的专家共同参与,关注经济与文化一体化发展趋势下的都市艺术生态,探索都市艺术资源保护与转化的途径,以形成以“二次转化”(“都市艺术经典”向“都市艺术资源”转化;“都市艺术资源”向“都市艺术资本”转化)为核心研究内容的新领域。与会嘉宾在艺术鉴藏、数据库、市场、产业、博物馆、教育、公共艺术、艺术金融、艺术生态等方面交流了很多实际案例,也提出许多反思。中央美术学院《美术研究》执行主编殷双喜教授表示:“‘都市艺术资本’其实涉及到一个大的艺术生态的概念,其中很多关系我们必须要理清,比如:政府和社会的关系、精英与大众的关系等。”也有专家坦言:“国内现在的博物馆‘热’是建设的热潮,而之后急需的是鉴赏、收藏、管理的跟上。这就需要体制机制的配套以及艺术教育的普及。”而一些成熟的国际经验,如基金会制度、博物馆管理、策展等也为我国现阶段的文化发展现状提供了参照。《东方早报·艺术评论》主编顾村言则认为:“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王璜生教授谈到的当下艺术展览、艺术机制中一些混沌的现状,与上海大学美术学院美术史论系主任、‘都市艺术资本’工作室负责人李超教授谈到的都市艺术资源抢救与‘二次转化’的问题其实有着逻辑上的内在联系,形成某种共振”,对于历史文脉的抢救接续为当下的收藏、展呈提供学术上的有力支撑,而当下艺术机制的必要跟进则是都市艺术资源“二次转化”的保障。
2016年首届“都市艺术资本”国际论坛现场。论坛开幕式上还举行了“滕固艺术研究·地方重塑”综合项目的启动仪式。李超教授告诉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滕固是上海整个一百年艺术学科发展的代表人物,也是海外第一个拿到艺术史博士学位的中国人。他还担任过很多艺术院校的领导和教育工作,所以他对百年来上海乃至中国艺术学科的发展实际上是一个重要的历史人物。只是说我们之前没有很好地去整理、研究他。我们现在用‘都市艺术资本’的学科理念导入,发现滕固是一个重要的亮点,是都市艺术资源的代表人物。而整个‘都市艺术资本’理念的提出,也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提供了一个扎实的切入点。”滕固艺术研究项目由上海大学美术学院与宝山区相关机构合作共建,由上海大学美术学院“都市艺术资本”工作室具体执行,实施“产、学、研”一体化运作,探索中国非营利性机构的艺术管理模式。
毕竟,“软实力”的发展不是一句空话。若全球游客能像涌进卢浮宫看《蒙娜丽莎》一样涌进中国的文化艺术机构,能像中国熟悉西方文化艺术一样熟悉中国,或许那一天,中国文化真正的春天到来了。然而,别人来看什么呢?我们必须自己先做好准备。“都市艺术资本”的项目就试图让人们看到,那些资源其实是我们未来的“资本”。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