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致敬英烈|吴国璋:抗美援朝战争中牺牲的最年轻副军长
【编者按】
烈士们的血,照亮我们的路。
从2014年开始,国家以法律形式将每年的9月30日设立为中国烈士纪念日。从那一年起,每年9月30日举行纪念烈士活动已上升为国家意志。
烈士,是一个国家最有血性的人,也是国家遭遇危难时勇敢挺身而出的人。一个尊崇英烈的民族,才是有血性、有希望的民族。那些以鲜血染红旗帜、以生命点亮共和国黎明的人,那些以初心化为自觉行动、以生命践行共和国使命的人,都值得我们永远铭记。
2021年9月30日是中国第八个烈士纪念日。从这一天起,澎湃新闻连续八天推出“这盛世如你所愿”国庆致敬英烈特别报道,以彰其德,也足以慰后人。
位于辽宁省丹东市的鸭绿江断桥,1951年11月被美军炸断。 高宇婷 图
初秋的风袭过鸭绿江,碧波盈盈的江水朝着黄海缓缓而去。江上的一座断桥见证着70年前那场残酷的抗美援朝战争。
1951年11月8日上午9时,美军将这座位于辽宁省丹东市的鸭绿江大桥拦腰炸断,这也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最重要的运输通道。炸弹将钢梁炸飞、留下弹孔,几座残留的桥墩立在江中,经受江水的冲刷、风雨的残蚀。
70年后,这座亲历过战争的断桥,已成为当地旅游观光的重要目的地。游客纷纷与断桥合影留念,照片中记录下一张张成长于新中国的幸福笑脸。
位于辽宁省丹东市的鸭绿江断桥,1951年11月被美军炸断。 高宇婷 图
抗美援朝就是保家卫国。自1950年10月25日抗美援朝战争正式揭开序幕,至1953年7月27日朝鲜停战协议签字止,战争持续了3年之久。
这场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打出了国威、军威,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威望,奠定了新中国在国际上的大国地位。这场战争中,有19.7万余名英雄的中国儿女献出了生命。其中军职干部就有4名。
4位军级将领中,有一位牺牲时年仅32岁,是中国人民志愿军39军副军长吴国璋。这位长相英俊、骁勇善战的副军长从大别山区走出,11岁便加入红军,后经历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1951年10月6日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不幸牺牲,留下家中妻子和3名幼子。
2021年9月下旬的一天,在沈阳市抗美援朝烈士陵园,吴国璋长子吴继璋向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讲述了他父亲的故事。吴继璋坦言,他们姐弟三人,70余年的生活可谓一帆风顺,也真切地感受到,今天这样的幸福生活,是无数革命先烈的牺牲换来的。在他们骨子里,永远铭记着国家对革命烈士的敬意与尊重,感恩着党和政府对烈士子女的关怀与爱护。
中国人民志愿军39军副军长吴国璋。
浴血成长的“小英雄”
沈阳市抗美援朝烈士陵园(以下简称“烈士陵园”)在沈阳市区北部。烈士陵园中松柏处处,绿草萋萋,123位志愿军烈士遗体,825位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安葬于此。其中就包括特级英雄黄继光、杨根思,一级英雄邱少云等28位战斗英雄,以及志愿军高级指挥员50军副军长蔡正国、39军副军长吴国璋、23军参谋长饶惠谭等95位团职以上干部。
吴国璋的墓是烈士陵园东中一号墓。墓碑立于1954年12月3日,背面刻有邓华、甘泗淇将军手写的吴国璋简历:中国人民志愿军第卅九军副军长吴国璋同志,安徽金寨县吴家洼人,生于一九一九年。吴国璋战斗勇敢,指挥英明果断、机动灵活、每操胜算……
1930年,年仅11岁的吴国璋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4年在长征途中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战士、排长、政治指导员、营长、团政治主任、团长、师长、军参谋长、副军长等职。
生在大别山区的吴国璋幼时生活十分艰辛。吴国璋的父亲常在山中采山货勉强维持家用,一次上山不幸遇到山匪,被山匪杀害,一家人的生活因此更加艰难。
为了能吃口饱饭,1930年,年仅11岁的吴国璋参加中国工农红军。
中共辽宁省委党史研究室主办的《党史纵横》期刊2018年第12期刊发的《牺牲战场的志愿军副军长吴国璋》一文中,提到少年时的吴国璋十分英勇、顽强。1933年9月,二路游击师配合红二十五军同国民党七十五师在商城县双河展开激战,吴国璋在战斗中非常勇敢,不仅打死了几个敌人,还缴获了一支盒子枪和一支步枪。
1934年,吴国璋跟随红二十五军开始长征。长征途中,吴国璋双脚严重冻伤,却凭借毅力坚持行军打仗,最终跟随部队成功抵达陕北,被誉为“长征中的小英雄”。
此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吴国璋所在部队奉命开到冀鲁豫边区一带,吴国璋继续参加抗日战争。
澎湃新闻查询发现,多份史料文章都记载了抗日战争时期,时任河南省南乐县基干团团长的吴国璋,率领部队成功突围日军“铁壁合围”的一次战斗。
《牺牲战场的志愿军副军长吴国璋》一文关于这场战斗的记述较为详细:1942年4月初,日军数万人自开封、安阳、大名、济南等地出发,进行 “铁壁合围”,其中心会合点是南乐县千口镇。当时,吴国璋率领的基干团驻千口镇以北的胥房地区,正处于日军“铁壁合围”的中心区。4月3日凌晨,吴国璋率领部队正出早操,不远处突然响起了激烈的枪声。吴国璋意识到部队已被敌人包围。如以一个团的兵力正面应战,势必有全军覆没的危险。他当机立断,利用天色朦胧,晨雾弥漫的时机,命令部队进入封锁沟,并让几个战士将过去缴获的日军军旗举在沟沿上摇晃,迷惑敌人,同时,命令部队向东迅速突围。天亮之后,部队顺利突破了敌人的包围圈,与分区部队会合。
抗战期间,吴国璋经历这样的战斗大小有百余次,且屡战屡胜。1943 年,冀鲁豫军区授予吴国璋“战斗模范”称号,此时的吴国璋24岁。
此后,吴国璋又参加了解放战争,并于辽沈战役中率部一举解放义县,生俘国民党军暂编20师师长及以下7000余人。后率东北野战军第二纵队5师(后为解放军第39军116师)参加攻占锦州城、解放沈阳战斗。当年12月中旬,吴国璋参加平津战役。1949年6月,又率部参加解放中南大进军,在衡宝战役中歼灭白崇禧100师大部,清扫湘西残敌……
吴国璋的一生,也正如其墓碑上镌刻的生平所记述的那样——屡建殊勋。
阴差阳错竟成永别
长期的行军打仗也使得吴国璋患上了严重的胃病。
在位于丹东市的抗美援朝纪念馆中,展出了一份吴国璋的干部履历表,时任39军116师师长的吴国璋,在有无疾病一栏中,填有“有胃病”。而在家人通信地点及现在关系一栏中,吴国璋写道:与家庭19年未通信,近似无关系。
丹东抗美援朝纪念馆中展出的吴国璋干部履历表。 高宇婷 图
1950年11月,赴外国担任军事顾问后回国的吴国璋,回到39军留守处所在地辽宁省辽阳市疗养胃病。这时他接到一个令他十分高兴的消息,自从吴国璋加入红军后就失联的母亲终于找到了。经过部队安排,吴国璋计划去和母亲见面。
与此同时,朝鲜战场也传来喜报。39军在朝鲜战场打赢了云山战斗,赢了美军“王牌师”美骑兵第1师的第8骑兵团。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8年出版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军战史》一书这样记录云山战斗:1950年11月1日至3日,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9军在朝鲜清川江以北云山地区对美军骑兵第1师和南朝鲜军一部实施的进攻战斗。
书中写道,此次作战,志愿军第39军歼灭美骑兵第1师第8团大部和南朝鲜军第1师第15团大部,重创美军骑兵第1师,共毙伤俘敌2000余人,其中美军1840余人,击落飞机3架、缴获4架,击毁和缴获坦克28辆、汽车176辆,各种炮119门和大批军用物资,取得了首次与美军作战的胜利,极大地打击了美军的气焰,坚定了志愿军的战斗信心。
丹东抗美援朝纪念馆中展出的39军历史影像。高宇婷 图
丹东抗美援朝纪念馆中展出的39军历史影像。高宇婷 图
丹东抗美援朝纪念馆中展出的39军云山作战经验总结报告。高宇婷 图
丹东抗美援朝纪念馆中展出的中美装备对比图。 高宇婷 图
从美国独立战争走来的美骑兵1师从未打过败仗,却败在了中国人民志愿军39军手下。吴国璋听到这个消息后十分振奋,军人的热血被再次点燃,吴国璋决定克服病痛、申请再上战场,等他从朝鲜战场胜利归来之时,就去和母亲见面。
不想这一决定,竟成为吴国璋和母亲、妻子、3个幼子的永别。
1950年11月,吴国璋申请前往朝鲜战场,等待吴国璋的,是异常艰苦的作战环境。
志愿军39军军长吴信泉在其回忆录《三十九军在朝鲜——抗美援朝战争纪实》中提到,参谋长吴国璋向他汇报粮弹补充情况。吴国璋说:“军后勤有120多辆运输汽车,三次战役报销得差不多了,只能靠人力畜力运输弹药,粮食只能靠就地筹措,还有一些师、团缺盐吃……”
丹东抗美援朝纪念馆中展出的“临津江突破英雄连”锦旗。高宇婷 图
而赴朝参战不久,转过年的1951年1月,吴国璋便在临津江战役中再次发挥了他过人的军事才能。档案记录,“他参与指挥突破临津江战役,取得胜利。”
1951年10月6日,已升任39军副军长的吴国璋,参加完在志愿军司令部召开的作战会议后乘车返回军部,汽车行至朝鲜成川郡时,突遇美军空袭,吴国璋左肋处中弹,不幸牺牲,年仅32岁。
吴国璋牺牲时身上装着的账单,现存丹东抗美援朝纪念馆中。高宇婷 图
吴国璋牺牲后,警卫人员从他的上衣口袋中发现一份已被其鲜血浸染的账单。上面记载着他向组织借款100万元(相当于今日100元)后,每一笔钱的去向。如购买提包25万,看望老首长徐海东30万,修理收音机8万,警卫员和司机有病住院各补助5万,慰问我军休养干部10万等。
烈士用鲜血,换得后辈幸福生活
从儿时有记忆起,父亲吴国璋的墓地,吴继璋就不知道来祭拜过多少次。每次来时,他都会在心里跟父亲说几句话。
“清明的时候来,就说说我这一年过得怎么样,老妈去世的时候,也来跟父亲说一声。”吴继璋说。
吴继璋看望父亲吴国璋。高宇婷 图
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中展出的吴国璋荣获的一级国旗勋章和勋章证书等物。 高宇婷 图
父亲吴国璋牺牲那一年,母亲杨玉琦年仅23岁,吴继璋的姐姐吴晓静3岁,吴继璋2岁,弟弟吴承璋还未出生,成为遗腹子。
吴继璋对父亲的记忆,除去一张幼时被英俊父亲抱在怀中的黑白照片,就是那一幕刻在脑海中已有70年的画面。
吴国璋生前怀抱儿子吴继璋(左)和女儿吴晓静(右)的合影。 吴继璋提供
吴国璋牺牲后,中国人民志愿军39军军长吴信泉亲自送吴国璋的灵柩回国安葬。在沈阳市抗美援朝烈士陵园中,吴继璋记得:一个在今天来看都算不上棺材的木箱之中盛放着父亲的遗体,悲恸的母亲和父亲的战友都在流泪。那幅画面永远刻在了一名2岁幼童的脑海中。
在母亲的回忆中,父亲吴国璋长得十分精神。他和姐姐、弟弟三人中,姐姐长得最像父亲,而弟弟身高1.78米,和父亲最接近。
吴继璋出生于1949年,今年已有72岁高龄。回顾这一生时他坦言,他们姐弟三人,这一生都活在父亲的光环之下,虽然他们不幸成为新中国第一代留守儿童,一生都缺少父亲的陪伴和关爱,但党和国家对烈士子女的关爱,使得他们拥有一个快乐的童年,这一生都过得顺遂、幸福。
也因为父亲是光荣的志愿军烈士,吴继璋也总记得,上学时老师时常会教导吴继璋,你爸爸可是吴国璋,不能给他丢脸。
吴继璋几乎熟悉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中的每一个角落和建筑细节。他当起陵园向导,向澎湃新闻介绍烈士们的故事、所属部队以及烈士牺牲时的情况。
整个陵园之中,吴继璋每每走到烈士英名墙处,总是多些感动、感慨。由高3米、138块黑金沙花岗岩组成的烈士英名墙蔚为壮观。在吴继璋看来,这面墙意义非凡,每一位为国牺牲的烈士都留下了姓名,子孙后代看到人们尊崇烈士,也会向烈士们学习,勇敢奋斗、不怕牺牲。
吴继璋曾撰文写道:“小葬于墓,大葬于心。每一位革命烈士都是镌刻在民族记忆里的光辉篇章,都是挺立在民族身躯里的不屈脊梁,都是流淌在民族血脉里的源源动力。就如同一座座无形的人民英雄纪念碑,矗立在人民心中,成为中华民族血脉相传的载体。”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