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全球数治|数智时代,终身学习将成新常态

澎湃新闻记者 吕娜 编译
2021-10-05 08:32
来源:澎湃新闻
澎湃研究所 >
字号

历史上,无论是蒸汽机的发明,还是电力的大规模应用,又或是信息技术革命,每一次技术飞跃都能极大提升社会生产力,并逐渐将人们从繁重的劳动中解放出来。与之相呼应,社会整体劳动结构亦经历了数次重大变迁,大量旧工种消亡,新工作产生。当前,由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AI)驱动的新一轮技术变革,再一次引发了人们对“机器将取代人类”、“应用自动化技术将导致大量失业”等问题的担忧。然而,事实果真如此吗?人类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将越来越萎缩吗?当传统的劳动力供求格局被颠覆,国家、企业、个人又应当如何面对?为洞见未来趋势,美国波士顿咨询公司(BCG)的研究团队选取美国、德国和澳大利亚这三个国家为对象,开展了一项关于人工智能给劳动力就业造成怎样影响的实证研究。今年三月,研究团队在BCG官网上发布了题为《人工智能时代下工作的未来》The Future of Jobs in the Era of AI)的报告。

报告分析了自新冠大流行以来,数字化转型大幅加速和AI技术日益广泛应用给美、德、澳三国劳动力就业造成的具体影响。研究团队从劳动力供求关系、AI智能技术应用、GDP增长这三个维度收集数据,并结合技术应用程度(高、中、低)、新冠流行趋势(严重、平缓)建立了数个模型,以深入观察和预测三国就业市场在未来5到10年的走向。

从数据分析的结果来看,AI技术应用程度的加深并不一定导致劳动力过剩。相反,到2030年,美国的劳动力可能会出现0.9%至4.4%的短缺,德国也将经历0.5%至4.1%的短缺。澳大利亚的劳动短缺则将达到3.7%。然而,三个国家在劳动力供应总量短缺的预期下,又都面临着特定职业领域供需不均衡的问题。具体看来,美国的劳动力缺口主要集中在计算机、数学等关键科技行业,预计到2030年将高达610万。建筑和工程人员的供应赤字也将急剧上升,从2020年的6万到2030年的130万。然而,从事办公室行政类工作的白领岗位将大量减少,预计到2030年会有300万劳动力过剩。德国的劳动力缺口同样也集中在计算机和数学领域(约110万),以及教育和图书馆信息类(35万),生产制造领域则会过剩(80万)。澳大利亚也是短缺计算机和数学人才(33.3万),且商业管理、金融、医疗人才存在不足,但生产制造、办公室行政等岗位的劳动力又会过剩(29.8万)。再结合低生育率和老龄化的影响,未来美、德、澳三国都有可能因有效人才供给不足而陷入劳动力供需失衡状态。

上述数据折射了AI技术引发的行业和工作替换趋势。应当看到,新技术并不必然引发大规模失业,也不会轻易消灭某种职业,但会在具体任务中替代工人。并且,AI等新技术虽然能在新兴行业创造更多岗位和就业机会,却要求劳动者必须掌握新技能。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失业的工人,若不重新接受培训和学习,将很难胜任新产生的工作。事实上,一边消除数百万工作岗位,一边又要满足数百万新增就业需求,对经济发展和社会政策都将构成重大挑战。政府在制定公共政策时需要平衡两者关系。与此同时,具有高度灵活性、创造力和强大人际关系技能的高级技术工人将受益于AI等新技术。低技能工人则将面临更大的压力。换言之,AI时代对劳动者的关键要求在于更加全面的学习能力和更强的适应性,并能发挥同理心、想象力、创造力和情商等机器无法复制的核心素质的积极效用。有鉴于此,BCG研究团队在报告中分别就政府、企业、个人如何应对AI时代的就业挑战提出了行动建议。

对各国政府来说,BCG研究团队建议:一、对未来的劳动力队伍做好规划,为可能出现的劳动力供需失衡做好预案。政府应设立专门的劳动力战略和政策部门,以了解当前劳动力供需趋势;确定某些工作、部门和技能方面存在的差距,并制定相关措施;二、大规模开展成年人技能提升和再培训项目。应当与私营部门和学术界紧密合作,制定更具创造性的解决方案,以适应劳动力市场的不断变化;三、适时调整教育内容,以发展逻辑思维、好奇心、开放心态、协作、领导力、创造力等基础能力,并建立终身学习支持机制;四、建立功能完备、信息充分的就业平台,帮助工人更容易找到工作和培训机会;五、优化福利政策,以支持那些不能直接从新兴技术的积极影响中获益的人群;六、支持中小型企业,并推动创新。中小企业很可能缺乏提升其自动化程度的资金。因此,在它们努力开展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政府可以通过贷款补贴或减税等形式提供支持,以减轻企业负担,保住更多工作岗位。

对于企业,BCG研究团队认为重点是要及时采取行动,避免当前和未来的劳动力供需失衡对企业的财务稳定性和竞争力产生影响。因此建议:一、实施战略性的员工队伍规划。定期评估员工队伍当前规模、组成、发展,以及未来的需求,搞清某些工作和特定技能的差距,提出解决措施;二、设法提高现有员工的技能,并开展新技能培训;三、培育终身学习的文化,提供给员工多种获得数字技能的渠道,并融入其日常工作中;四、重新制定适应数字时代的人才招聘和挽留战略。

对于需要工作的个人,BCG研究团队强调要对未来的工作及自己的职业发展更加负责。首先,要让终身学习成为新常态。无论是通过雇主提供的培训项目还是通过个人渠道,持续学习新技能,改进思维方式,必须成为个人工作与生活的核心。其次,持续关注数字技能提升和更新,适应未来职业发展需要。同时,要在整个职业生涯中保持灵活性,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及时调整职业方向。

纵观历史变迁,每一次技术变革影响劳动力就业的具体机制都相当复杂而微妙。虽然事实不止一次证明,多数人都会获得工作,人类的生活质量总体也在上升。然而,并不是每个人、每家企业,或是每个国家都能自然而然地从技术进步中获益。人工智能技术带来的挑战并不在于提供的工作岗位太少,而是拥有合适技能的劳动者不足。提升每个人的数字素养和数字化生存能力,为“数智时代”做好准备,已是大势所趋。

    责任编辑:吴英燕
    校对:刘威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