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问答】什么样的眼睛不适合做“双眼皮”手术?

2016-06-02 09:55
来源:澎湃新闻
身体 >
字号

问:什么样的眼睛不适合做“双眼皮”手术?

答:两眼间距较宽;上眼睑下缘与眉毛距离短于1.5cm以下者,都不适于做双眼皮手术。

一个人的眼睛漂亮与否,不但和眼睛的大小、外形、双眼之间的距离等有关,还与和脸型的搭配是否恰当有关,也与眼睑的形态有关。东方民族的眼睑明显不同于西方民族,主要表现在:1.睑裂(眼睛睁开后,上下睑缘的距离)的大小。2.内眦的宽度(两眼之间的距离)。3.眼睑的饱满度。4.有无重睑(即双眼皮)。东方民族多为较狭窄的睑裂,较宽的眼距,较饱满的上睑和较多的单眼皮。那么,你认为哪种眼睛漂亮呢?这可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何况还有“情人眼里出西施”一说。大多数人认为如果是双眼皮会更漂亮。但也不尽然,如昔日日本影星山口百惠,那双单眼皮就给人带来忧郁的美感。坦率地说,东西方民族不同的眼睛类型,有着各自的美学内涵。欧美人的眼睛令人觉得性格活泼、开朗而热情,而东方人的眼睛则给人神秘和妩媚的感觉。

上睑双眼皮的形成,其实是上睑的皱褶,又称“重睑”。重睑不仅可以增加眼的美感,还可增大睑裂2~3mm,拓宽视野。双眼皮手术,专业上称为“重睑成形术”,是眼科的一个重要整容手术。既然是手术,就有其相应的适应证,就会涉及到病人和医生两个方面。从病人的角度来说,并不是所有人都适于做双眼皮手术。从美学角度看,眼球突出较明显;两眼间距较宽;上眼睑下缘与眉毛距离短于1.5cm以下者,都不适于做双眼皮手术。从医生角度来说,要十分熟悉眼睑的解剖结构;有恰如其分针对患者脸型的重睑设计;还要有娴熟的手术技能。

常用的重睑手术方法有三种,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

1.间断埋线法:该方法操作简便,术后眼睑肿胀的反应轻,适于眼睑皮肤较薄,无皮肤松弛的较年轻人。有瘢痕体质者也宜用该方法。美中不足的是,有部分患者在2~3年后双眼皮可能又消失。

2.缝线结扎法:该法操作简便,疗效可靠持久。适于眼睑轻度饱满,皮肤松弛不太严重的中青年。不足之处是术后眼睑肿胀时间较长,需1~3个月恢复正常。

3.皮肤切口睑板固定法:具有疗效可靠持久,重睑类型可根据患者意愿选择等优点,尤其适于眼睑皮肤松弛明显或上睑饱满而需去掉部分皮肤或脂肪的病例。不足之处是:①技术要求高,操作较复杂。②术后肿胀时间较长,需1~3个月恢复正常。③内眦端有形成瘢痕的可能,瘢痕体质者慎用该法。

文章结束前讲一个故事。有一天,门诊进来了一位满脸愁容的男青年。原来男青年在一家大酒店工作,几个月前,他因单眼皮在一家医院做了“重睑成形术”。回到单位后,好长时间别人都说难看。其实在外人看来还比较顺眼,但经常在一起的同事和朋友早已熟悉了他原来的容颜,反而觉得现在变成“双眼皮”的他难看了。小伙子叹息到,“这是我这辈子以来,做得最后悔的一件事!”由此可见,你在决定开“双眼皮”之前,还得做好心理准备哟。

(王一心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眼科主任医师)

问:坐在别人坐热的凳子上,容易患痔疮么?

答:这个说法是完全没有科学根据的。

在公交上,有时候会发现某些人对待刚空出来的座位的态度很奇怪,他们往往不会马上坐下(当然也不是为了让座),而是要等椅子凉了之后才会如释重负一般坐下去,如果上前询问原因,他们会告诉你:“我这是怕被传染痔疮。”听着好像有点道理,事实究竟如何呢?

痔(俗称痔疮)是一种位于肛门部位的常见疾病,任何年龄都可发病,但随着年龄增长,发病率逐渐增高。目前其病因尚未完全明确,目前主要有两种学说:1.肛垫下移学说:认为痔原本是肛管部位正常的解剖结构,即血管垫,是齿状线及以上1.5cm的环状海绵样组织带。只有肛垫组织发生异常并合并有症状时,才能称为痔;2.静脉曲张学说:认为痔是直肠下段黏膜下和肛管皮肤下的静脉丛淤血、扩张和屈曲所形成的静脉团。

痔疮的诱发原因主要有便秘、长期饮酒、久坐久站、吃大量刺激性食物等几种。

从以上我们能发现,痔疮并非传染病,很多人担心坐痔疮患者坐过的座位会被传染仅是民间的一种流言,完全没有科学依据,即便坐了痔疮患者的热座位,也不可能被传染痔疮。

为了预防痔疮,我们应做到以下几点:

1.应该多吃富含纤维的食物,它能增加胃肠蠕动,令粪便变软,不会积存,压住静脉血管;

2.加强体育锻炼,经常参加多种体育活动如广播体操、太极拳、气功、踢毽子等,能够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减少疾病发生的可能,对于痔疮也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3.预防便秘,切忌久蹲,尤其不要一边上厕所一边看书读报。因为蹲厕时保持的姿势,易促使肛周局部静脉丛充血,影响静脉血液回流,引起或加重痔疮症状;

4.保持肛门周围清洁,每日温水熏洗,勤换内裤,可起到预防痔疮的作用;

5.常做提肛运动,每天有意识地做几次肛门收缩,可增强括约肌功能,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6.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

7.注意下身保暖;

8.避免久坐久立;

9.注意孕产期保健。

(马儿 吉林大学医学硕士)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