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城市呼吸|柴麒敏:“两碳”赋能未来生活新形态
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大量活动排放温室气体,导致全球植被变化,产生了以气候变暖为主要特征的生态环境的改变。这些改变已经对我们人类社会造成了非常大的影响。
如果单从这个角度去看,气候变化主要是一个生态环境的问题。但它背后的成因,关系到我们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以及大量的行业,比如电力、钢铁、石化、化工、水泥,包括很多新兴产业,比如储能、氢能、可再生能源发电、绿色建材等等。
最近,这些气候变化相关的话题,又跟我们的国际贸易有关。大宗油气产品的贸易,铁矿石、铜、铝,甚至汽车、纺织产品的贸易。化工化石产品的这些消费,它的定价又跟我们的国际货币美元的定价直接挂钩。
毫无疑问,未来在应对气候变化大的政策和行动的背景下,全球金融秩序也会产生很大的变化。刚才提到的很多零碳、负碳、低碳的技术,已经成为全球很多产业竞争、国与国之间未来竞争的一个重要新兴领域。这些核心的发展问题,其实都跟气候变化有关,也使这个话题变得越来越重要。
总书记对气候变化的重视是一以贯之的。到目前为止,从去年九月到今年(9月22日),一年的时间,前后24次,在国际重大场合以及重要的中央会议反复提及碳达峰、碳中和。可见这个话题在我们内政外交当中的重要性。
气候变化为什么会引起这么多国家政要关注?因为它已经变成一个全球性的危机,而且正在从我们以前认为的这可能关系到子孙后代的发展,演化到当下的非常紧迫的科学问题。
最新出台的跟气候变化有关的评估报告都指明,我们的温升已经到了一个非常高的幅度,未来非常有可能在10到20年左右迅速突破科学家给我们设定的对人类社会未来的安全阈值,也就确定了2度、1.5度的未来排放的目标。
从目前看,全球的排放空间以及温升幅度,已经给了我们非常重要的、紧迫的信号。科学家要求我们到2030年全球二氧化碳的净排放比2010年降低45%。在这个当中,我们当然要求,在工业革命当中先排放的这些发达国家、工业化国家先减排,承担起历史责任。比如说,欧盟现在提出的目标,要2030年下降55%,英国提的是下降66%,美国提的是下降50%到52%,日本提的是下降46%,并要在2050年实现整个碳中和。实际上是非常具有挑战性的。
当然,减排毫无疑问会付出额外成本。但不减排,对全球经济社会所产生的损失、损害同样也是非常大的。从目前的评估来看,如果我们的温升超过两度,每年经济损失大概在44万亿美元,大致相当于2020年中国GDP的3倍,所以其实它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最近的一本书当中,作者比尔·盖茨专门把气候变化产生的影响跟新冠疫情做了类比,气候变化所产生的损失大概是新冠疫情的五倍,相当于每十年产生一次新冠疫情这样的冲击,实际上是我们人类社会无法承受的。
所以这已经变成我们当下最为重要的一个话题。
我们现在讲碳达峰、碳中和。碳达峰实际是整个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的特征,它特别跟我们经济社会发展有非常大的关系,表征了我们整个经济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二氧化碳排放到了一个高点之后,开始出现下降,跟经济发展之间脱钩。目前,全球已有60多个国家实现了碳达峰。对我们中国来说,2030年前部署碳达峰,毫无疑问是希望通过积极的政策干扰,使我们排放峰值能适当靠前。
碳中和同样也是。它并不是指零排放,它涉及更多的活动、更多温室气体的种类,未来涉及我们的吸收和排放量之间的一个新的平衡,也就是我们现在讲的中和或温室气体的净零排放。
到目前为止,我们去年甚至可以说是碳中和元年,因为将近有130个左右的国家提出了碳中和的目标,占到了全球GDP大概70%以上,特别是中、美、欧这些大国提出碳中和目标之后,毫无疑问,碳中和未来会成为全球产业投资、能源市场、资金流动、国际贸易非常重要的一个新兴的规则,甚至是壁垒和进入的门槛。经过将近30年的发展,其实在这个领域已经非常有影响力了,我们经常会举几组投融资的数据来说明这个问题。
比如说,第一个就是全球能源转型的投资,去年首次突破了5000亿美元。其中,最大的一宗来自于可再生能源,连续五年超过了3000亿,中国是过去十年当中全球能源转型投资最大的投资国。
第二是在金融领域,我们经常会举一组这个数据,就是绿色债券。它的发展是我们整个实体经济的一个投射。绿色债券在国际上主要指气候债券,去年发行规模接近3000亿美元。中国也是全球最大的绿债发行国,国际上对中国还有个赞誉,“From zero to hero”,迅速地成为全球在这个领域的引领者。
第三是我们的碳市场,如果不是因为气候变化,不会有目前规模接近2300亿欧元的这个新兴市场,它之所以用欧元定价,就是因为我们最大的市场来自欧盟,占到全球70%左右。中国现在是排放量覆盖最大的市场,交易额大概占到全球的1%左右,其实未来发展的潜力还是非常大的。
城市越来越成为全球碳中和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参与力量。从目前来看,已经超过500个全球的城市,或者正在提出,或者已经提出并在付诸实施很多碳中和的政策,希望早于科学家提出的率先做好表率,能够为全球共同迈向碳中和创造非常好的条件。
除了城市之外,城市当中非常多的主体,像市场、大学、高校、公众人物、时尚界,都在共同推动绿色低碳的行动。在碳中和方面,越来越多这样的话题,也正在成为新时尚的新元素。这些来自于市场、社会、政府的共同治理,毫无疑问,会推动碳中和进入到一个新的更高层次的治理形态。
对我们国家来说,“十四五”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关键期和窗口期。在我们的“十四五”规划纲要当中就提出来关于两碳未来的强度和总量双控的制度,以及一系列的政策部署。
在未来工业、建筑、交通、能源、生态环境等相关专项规划中,都有关于碳达峰、碳中和具体政策的部署。特别是,我们即将发布的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会从领域、行业、地方以及企业维度来共同推动碳达峰政策的具体实施。国资委现在已经要求所有央企起带头示范作用。
到目前为止,已经陆陆续续有非常多的政策在逐步出台,在持续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
比如说生态环境部出台的《关于统筹和加强应对气候变化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关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家发改委在推动“1+N”的政策体系,科技部在制定的碳达峰、碳中和的创新行动以及技术发展的路线图,还有很多涉及可再生能源、储能、高耗能、高排放、建设项目、源头治理等相关一些具体措施。预计会出台的,还有将近40项相关政策,实际上政策强度和力度都是非常高的。
到目前为止,据不完全统计,已有超过100家企业提出了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既包括传统的,像电力、石化化工、冶金、建材这些行业,也包括我们未来生活消费排放非常重要的交通行业、信息科技以及金融机构;不仅是我们国内的企业,比如国有企业,也包括很多在华跨国企业,在起到非常重要的引领和示范作用。
在地方,我们在推动31个省区市同步实施碳达峰行动方案。毫无疑问,中国是一个幅员非常辽阔的国家,各地都有自己的资源禀赋、发展阶段、产业特征,可能要根据自身特点来制定达峰行动方案。
城市已成为碳达峰非常重要的先锋。北京已率先在2012年实现了达峰。接下来,这一类的城市都在碳中和过程当中还要持续探索。也有不少城市提出了早于国家达峰时间的目标,已成为碳达峰领域非常重要的力量。
双碳也成为城市发展非常重要的一个新标尺。通过低碳的发展,实际上能产生很多新的土地的价值,高端的人力资源也更多关注跟低碳相关的话题。产业投资的新维度、新的风向标,也跟低碳有关。它很大程度上跟城市的创新驱动、可持续发展的水平有非常密切的关系。碳中和总体上已越来越成为绿色低碳生活新时尚。
从我们的角度看,有越来越多的国家、城市、企业、家庭的案例。我们也提出了对未来城市整个生活在低碳驱动下的一些新的组织形态的畅想。
最后,提几点不成熟的建议。
实际上,对城市发展来说,我们要不走老路,能够实现在气候治理能力上的现代化,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优质低碳的绿色的供给、投资和就业,同时谋划一批有特色亮点的零碳智慧示范工程。我今天的演讲就到这儿,非常感谢。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