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没磕没碰,哪来的青一块紫一块?可能是血管在对你“发脾气”

2021-09-29 16:41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编辑部 柯柯 常笑健康 收录于话题 #品质生活 25个内容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的经历

明明没磕着也没撞到

但是身上总是会莫名其妙出现一些“淤青”

尤其是膝盖上,简直是重灾区

家里长辈们会把这种叫做“鬼捏青”

意思就是被鬼掐出来的淤青

相信科学的我们肯定知道这绝对不是鬼搞出来的

但是!那到底为什么有些人一觉醒来,身上会青一块,紫一块呢?

01

鬼捏青不是“鬼捏的”,那是谁干的?

正常情况下的淤青是一种皮下出血的生理现象。当我们磕着碰着了,身体里的毛细血管破裂出血,由于毛细血管破裂后血小板和凝血因子在短时间内无法及时修复,血液就会慢慢渗透到皮下,形成了淤青。

随着时间的变化发生反应,会显示出从红到紫一系列的颜色变化(根据受伤程度不同,有时候变化并不明显)。

因为血液中血红素的颜色,使淤青最开始呈现红色;过一段时间后,红细胞被巨噬细胞逐渐吞噬,血红素分解,就变成了暗紫色;然后血红素被氧化变成青色的胆绿素,也就是淤青;最后胆绿素又会代谢转化成橙黄色的胆红素,就是偏黄色的淤青,就代表着快痊愈了。

“鬼捏青”的淤青是

年龄增长:

上了年纪的人,血管老化,血液的流通速度会有明显减缓的情况,容易出现血管堵塞的情况,进而就会在皮肤上有所表现,出现淤青的情况。

雌激素作用:

人身体里的雌激素会阻止血管修复,而女性的雌激素水平比男性的要高,这就意味着女性一旦皮下出血,会有更多的血液流出,从而形成大块淤青面积。

服用某些特定药物:

如抗凝药(法华林)、抗抑郁药(氟西汀、舍曲林)、布洛芬、阿司匹林等药物,会与血小板相互作用,影响凝血过程,让人体更容易出现淤青。

维生素缺乏:

当体内的维生素C缺少时,会影响到血管的弹性,出现减弱的情况,进而会影响到皮肤的正常运作,出现淤青。另外由于多种凝血因子都依赖于维生素K的参与,所以维生素K的缺乏也会引起凝血因子合成障碍,最终导致皮肤局部出现淤青。

保健品:

包含野甘菊、大蒜、生姜、银杏、人参、欧米伽-3脂肪酸(鱼油胶囊)、锯棕榈和维生素E等成分的保健品,会与你正在服用的某些药物发生反应,导致淤青出现。

02

遇到这4种鬼捏青,赶紧就医

短时间内多个部位出现淤青,且范围扩大迅速。

血小板功能异常:如果在没有外伤的情况下,身体出现多个淤青,很可能是血小板减少症造成的,首先要怀疑是否存在血液系统疾病,应该尽快去医院的血液科进行相关的检查。

从小身体就容易出现淤青,且家族内有其他成员有相似情况。

血友病是一种遗传性出血性疾病,它会使人因轻微受伤而出现严重出血,且这种出血是与生俱来且伴随终身的,所以如果有从小身上就特别容易出现淤青,且家里亲戚也同样存在这种情况的朋友们,需要特别当心是否存在患有血友病的可能。

出现淤青的同时还伴随着口鼻反复出血、月经量变大等情况。

成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癫(ITP)起病比较隐匿,容易被大家忽视,但是ITP病人会出现反复的皮肤黏膜出血,就是身上的淤青不断,而且还会出现外伤后出血不止、牙龈出血、鼻出血,女性病人还会表现为月经量过多的表现。

出现淤青的同时伴随着发热、关节疼或者是腹痛等症状。

过敏性紫癜是一种血管变态性反应,是因为人体对某些物质过敏而产生变态反应,主要表现就是皮肤出现瘀点、紫癫,且多在四肢和臀部;另外还会伴有膝、踝、肘等关节的肿胀和疼痛。

03

出现鬼捏青,千万不要揉

好多朋友发现自己有淤青后,总会赶紧揉搓,想要祛瘀化血,但是这种方法是错误的,这只会加重毛细血管的破裂程度,反而使预期恢复得更慢。

正确做法是:

先冰敷:前48个小时内对磕碰部位进行冰敷,每隔几个小时就冰敷十几分钟,让毛细血管收缩起到止血消肿的作用。

建议平时家里都提前备好冰袋,或者可在塑料袋中注入6:1的水和酒精,密封之后放入冰箱冷冻,做成简易冰袋。按压患处或受伤后立即缠上弹性创可贴,淤青程度就会大大减轻。

后热敷:超过48小时后可以使用热毛巾和微热水袋进行热敷(控制在50℃-60℃左右,避免灼伤皮肤),每次热敷十几分钟,促进血液循环。

同时抬高患肢:刚磕碰出淤青时,减少患处血流可使淤血最小化。如果是手,胳膊,脚等可以抬高的部位,可以抬高到高于心脏的位置,减少血液聚集,从而减小淤青的面积。

现在终于真相大白了吧,鬼捏青可能只是因为你身体某个部位的血管比较脆,自己爆了所以才会出现淤青。

平时偶尔出现几个,一般没什么问题,不要去揉搓它,过半个月自己会好的。但是经常出现莫名其妙的淤青,而且符合上文提到的四种情况,还是建议大家前往医院,查个明白。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