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亚洲女性普遍“脸黄”?看完这些祛黄妙招,皮肤从此细嫩发光

2021-09-29 12:56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日常生活中,很多糖精宝宝都会有这样一种感觉,就是平时明明用了一些美白产品,但就还是觉得肤色黑。其实,我们肉眼或者感性上评价的“黑”是不准确的,这种视觉上的“黑”倒不如说是皮肤的暗淡无光。

比如看看下面这张出自学术期刊《Frontiers in Psychology 》的数据图,6位(张)神似钟汉良的小哥哥,你觉得哪个属于黑?

图片来源:Frontiers in Psychology

是不是在1和6照片中挑不出来了?在这一刻,言言一下子领悟到了传说中五彩斑斓的黑。

其实,皮肤学上对于肤色的评估也有一套自己的科学体系,被称为CIELab色表系。(这里的Lab不是指实验室,而是L*a*b*分别指光亮度,红色度,黄色度三个维度的指标。)这是国际照明委员会(CIE)主持公布的一种色彩模型,可以囊括人眼所见的所有颜色。

                 Lab颜色系统,修图软件调节照片颜色也使用该色彩模式

彩妆选择色号时判断自己肤色的粉调和黄调同样是基于lab色表模型。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紫色隔离霜适用稍偏黄的肌肤,在视觉上具有中和黄色的作用,使皮肤呈现健康明亮、白里透红的色彩;绿色隔离霜更适合偏红肌肤以及由痘痕的皮肤,可以中和面部过多的红色血丝。

深刻理解和运用这个模型,可以让你对色彩的感知能力大踏步的迈上一个台阶。

回到文章开头的照片,实际照片1和6都属于我们理解的肤色“黑”,但是细微的区别在于,照片1是更加“暗”,照片6是更加“黄”,当黄在亚洲人眼中得到了原始肤色的加成,很多时候就被理解为黑。

虽然美白是亚洲人刻在基因里的执念,但大家实际生活中有没有发现,人们似乎白的不相似,黑的也不雷同。

而五彩斑斓“黑”的本质,其实就是黄!

对于绝大多数的亚洲女孩来说,最痛恨的就是肤色偏黄,皮肤暗黄会让人显得无精打采、气色欠佳。想想古人常说的“人老珠黄”、“面黄肌瘦”……都不是形容精气神儿的正面词汇。

浏览过明星生图的小伙伴们大概能感受到,黄真的是女明星素颜照的最大死角,更何况我等常人。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我们越来越黄?

如果发现皮肤暗黄首先要仔细回忆身体是否有其他不适和症状,比如说肝脏功能异常,肾功能异常,以及溶血性贫血都可能引起面色蜡黄或者偏深棕色的灰暗。如果身体伴有有可疑不适的一定要尽快就医诊断,切勿自己判断处理。

对于大多数健康的糖精宝宝,今天言言就来为大家针对最常见的皮肤泛黄,做一期宝藏科普!(看完记得收藏!)

                                         皮脂氧化与皮肤氧化

很多人早晨出门光彩照人,一到下午就满脸油光,皮肤暗沉。其实是因为自由基会使皮肤分泌的油脂发生氧化,淡黄色的皮脂颜色会加深。

我们的脸也是如此,只要与空气接触,皮肤氧化问题就躲不开。

                                                 油脂氧化图
                     图片来源:Free Radical Biology and Medicine

另一方面,电脑蓝光也会加剧皮肤表面皮脂的氧化程度,这就是为啥你会觉得如果盯着电脑一整天,不仅满脸油光并且脸色也变得难看,这可能不是错觉。

而说到皮肤的氧化作用,这个过程涉及到黑色素在产生过程中,黑色素的前体得经过被氧化最终才产生黑色素,氧化反应过多会直接导致黑色素含量的增加。

氧化会导致白皮泛黄,黑皮越黑,就像是被切开的苹果,在空气中暴露的时间越长,随着氧化的进行,苹果表面也会逐渐变黄、发黑。

我们常识中的VC美白,也是通过抗氧化来抑制黑色素的生成。

                                                   皮肤糖化

提到皮肤暗沉、暗黄就不得不Cue一个词——糖化,全称非酶糖基化,是我们皮肤衰老、皮肤暗黄最大的元凶之一。它最早来自于人们发现糖尿病人的皮肤和指甲有泛黄的迹象,后来慢慢了解到正常人,如果皮肤内糖化过度(各种因素叠加),也会引起皮肤的泛黄。

在皮肤糖化的过程中,肌肤内的还原糖和蛋白质类成分发生一系列非酶促反应,生成的产物AGEs(糖基化终末产物)使胶原蛋白的原始结构发生破坏并且难以降解,在肤色层面干扰到胶原蛋白的质量,最终将颜色从白色变为更深的黄色或棕色。

有研究证明,胶原蛋白如果密度比较低,肤色也会显得暗淡。

在糖化的过程中,大量AGEs沉积在皮肤里面会让皮肤暗黄,没有光泽,也就是说糖化过程是通过影响“人类高质量胶原蛋白”的质和量,来直接影响到肤色外观!

                                          睡眠不足引起“熬夜脸”

说到这一点相信很多人很有共鸣,但是熬夜后皮肤变黄,这会不会是心理原因?

言言负责的说:还真的不是。

皮肤和睡眠一样也有“生物钟”,而且自带计时功能。皮肤细胞的生长分裂,皮肤水分流失,体表温度和油脂分泌等等都随着24小时循环改变。

夜间是皮肤的修复阶段,皮肤温度更高,血流速度更快,如果这个时候熬夜熬夜玩手机,叠加蓝光对皮肤的损伤,一定会影响颜值的。

英国《每日邮报》曾经有一个著名的睡眠缺乏实验,邀请46岁的英国女性Sarah Chalmers参加了一场睡眠实验,邀请她分别在5天时间里,只睡6个小时与睡满8个小时,观察她面容的变化。

当实验结果出来后,言言发现睡得少老十岁真不是危言耸听。

睡眠不足造成的肌肤节律紊乱,简单来说就是“该干什么的时候不干什么”,白天经过紫外线照射而产生的肌肤微损伤或者说红斑,无法通过夜间的“黄金修护期”进行修复,导致损伤和色素的积累,黑眼圈和眼袋加重。

同时下一个白天肌肤的防御能力也大受影响,各种外界侵袭会更易触发肌肤的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最终引起肌肤色素沉着加重,肤色不均。

就像该上夜班的工人迟迟不来,导致夜间没有将车间的设备检修好,不仅无法开工还会影响到白天设备的生产效率。

 

                                           老废角质层过度堆积

正常的皮肤角质层28天就会“翻新”一遍,但总有些老废角质细胞“赖着不走”,皮肤表面就会变厚、粗糙,光线形成漫反射,看起来自然显得暗沉。

针对这种情况,去角质类产品可以有祛黄改善作用。(点击往期链接,阅读去角质相关内容:你到底需不需要去角质?)

 

                                        用维C类产品皮肤变黄?

在“早C晚A“之风的带动下,不少人怀着对脆弱维C的不信任,小心翼翼的尝试在白天使用维C,可一少部分人反应,不对啊,维C好像让我越来越黄了。

抗坏血酸被氧化的过程分两步,第一步变成黄色的脱氢抗坏血酸,很多时候维C开封后不久变黄就是这个阶段,感受肌肤似乎变黄了,也是这个阶段。

如果进一步被氧化,就会生成新的产物二酮古洛糖酸,这个物质已经不是黄色了,而是棕黑的酱油色,这个时候的维C完全失去了活力。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使用维C的时候防晒不到位,导致维C还没有在皮肤中发挥作用就先被氧化了。

另一种原因是涂抹维C产品时用量过多,多余的维C不能被皮肤吸收至更深层,仅仅停留在角质层中,被氧化以后就变黄了。

这种变化并不需要过分担心,维C是水溶性的,可以通过清水洗掉,只是浪费了维C的超强战斗力。

                                                  皮肤干燥

皮肤含水量不足,角质层不够饱满会造成视觉上的暗沉和没气色。大家平时做面膜揭下来的那一刻会觉得皮肤透亮发光,就是因为角质层充盈了。这种”暗黄“的状态可以通过使用片状面膜和补水产品得到快速改善。

所以要达到“白成一道光的小目标“,祛黄也绕不开的必经之路。

首先需要调整生活习惯,除了少摄入蛋糕,碳酸饮料等显而易见的糖类成分,主食尽量低GI化,选择饱腹感强,升糖慢的食物,比如荞麦,糙米等粗粮;选择低糖水果,比如草莓,蓝莓等莓果类成分,少喝果汁等精加工水果;选择深色果蔬,比如紫色,橘红色,红色等植物,含有更多的维生素和花青素,可以起到抗氧祛黄的效果。

其次是从护肤方式上进行防护和改善,有针对性的解决上面提到的6点黄化成因。更老生常谈的一点是做好防晒,保湿和抗氧化,同时定期去角质,这是解决肤色问题万变不离其宗的底层逻辑。

尤其是长时间面对屏幕996的小伙伴们,要知道抗氧化和抗糖化从信号通路上被证实是相辅相成的,况且抗氧化还可以改善蓝光引起的肌肤暗淡和皮脂氧化。

做好以上这些,我们一起从这个秋天开始改变,“小黄人”也可以变成“雪宝”。

 

参考资料:

Tan, Kok Wei, and Ian D. Stephen. "Skin colorpreferences in a malaysian chinese population." Frontiers inpsychology 10 (2019): 1352.

Nakashima, Yuya, ShigeoOhta, and Alexander M. Wolf. "Blue light-induced oxidative stress in liveskin." Free Radical Biology and Medicine 108 (2017):300-310.

                                     图文设计:榨菜 / 责任编辑:Phyllis

                                         审稿:言安堂肌肤管理研究院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本文由言安堂内容团队原创,

                                     支持原创,抄袭可耻,转载请联系。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