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口述|我在上海修古桥:寻找一座桥原本的样子
如果将目光拉到上海城市外围,一种特别的单体建筑就会跃入眼帘——古桥。
根据上海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上海市现存古桥459处,也有学者经过实地考证,认为数据应为617座,除4座位于中心城区外,其余皆在郊县。
上海交通大学建筑遗产保护中心团队以年均3~5座桥的修缮速度,默默修缮了50多座上海的古桥。
近日,记者采访了上海交大建筑文化遗产保护国际研究中心技术总监王黎囡,自2009年开始,她始终在修复古桥的第一线。以下为她的口述:
九曲桥 本文图片除标注外 均为 邹佳雯 图
遗憾:历史环境变化巨大
我做多种类型的建筑保护,但桥是很特殊的一个类型,因为它既是交通设施,又是建筑物。
在我们江南水乡,桥本是一个很普遍的存在,据上海县志记载,上海地区有桥名的桥梁有5000座左右,但是因为历史更迭、城市建设,它们大多消失,即使被保留下来的,很多也在上海的郊野地带,不具备功能了。
很多桥本身的材质是金山石材质的,这种材质非常坚固且耐风化,所以保留下来的桥,形制和风貌基本保持了原有的状态;或者在周边居民生活过程中,周边环境变化中,被改造了。在城市发展中,很多河道被拓宽或整治,所以我们会看到一些原本跨河岸的桥,现在就立在河中间,或有一端在河中。
桥周边的历史环境变化也很大。我们到过很多桥的现场,周边都是农田,原先也有村落,但慢慢都被动迁走了。现在的桥凡能自然保留下来的,大多周边已经没什么居民了,古镇的桥除外。
对古桥来说,这是遗憾的,因为文脉没有被保存下来。现在古桥大多数作为景观存在,它的作用没那么大,也已不是交通设施了。
根据我们现场修缮时的了解,早些时候,古桥周边很多居民对桥也不是很欢迎。这些桥安全性较差,没栏杆,又窄,拱桥较高,天黑时走路也不方便。所以对于很多桥的保护,周边居民没有提出很强意愿。
当然从历史风貌角度看,很多人觉得这是一种历史的见证,是一种建筑文化,需要被保护。
政府部门也是重视古桥保护的。对公布为不可移动文物的古桥,会有日常的巡查,每年桥的状况也会有所记录,按照它的修缮周期,出现什么问题,有关部门也会找设计单位来修缮设计。
修复:寻找一座桥原本的样子
一般情况下,我们团队做古桥保护,会有一个基本工作流程。
我们接到任务后,先要去现场勘察,一方面对修缮对象进行全面测绘,记录形制特征;另一方面对可能产生影响的所有因素进行调查评估,全面勘察病害及病害原因。之后以勘察结论为依据,进行修缮方案设计。方案设计经过专家评审后,深化到施工图设计。
文物保护工程有一特殊性,即它的设计是根据施工的过程逐渐深化的。
施工中,把一些隐蔽部位打开后,可能会出现一些新问题、新变化,所以我们要随时调整方案,同时给施工队一个明确具体指导,保证他们修缮文物时,完全按照文物保护的要求来进行。
古建筑的勘查、方案,很多会用到现代化技术。比如青浦区香花桥街道的麟趾桥,曾被重量级铁驳船撞过,拱券都撞碎了几块。通过摄影建模,我们用分析软件模拟对桥的撞击,得到危险程度的分布示意图,并模拟桥体受撞变形的情景,对桥体倾斜等进行定量判断,此后才上手修复和加固桥梁。
麟趾桥
被撞后的麟趾桥 翻拍自《上海古桥保护研究》
麟趾桥修复 翻拍自《上海古桥保护研究》
同时,桥的一些装饰图案,其实都体现了地方文化和风俗。比如迎祥桥桥柱上有莲花图案,证明它与佛教有关联;丰德桥的桥身上刻有姓名,实为募资修桥的乡贤。这些就涉及一些史料和文化细节的考究。
迎祥桥
丰德桥
一般情况下我们修缮设计桥梁时,会按照原来的形制去恢复它。一方面根据它现存的形制来判断恢复的大体形状;另一方面,在细节上我们会通过找一些它所在区域的历史照片,甚至走访周边居民,参照当地其他桥梁的基本做法,来判断这座桥最原始的样貌。
我们也会建议当地政府,在古桥附近不影响整体风貌的地方再建一座桥,方便周边居民生活,从而尽可能地使原有古桥能够保存下来并承担部分交通功能。
匠心:经济适用,工艺伟大
我一边修一边觉得,古桥真是极具建筑艺术之美的。
首先,古人对于环境的把控,非常值得我们去学习。无论从桥的形制,还是桥构建的结构设计,都跟周边的环境结合得非常紧密,也非常符合经济适用的原则。
比如在河道交汇口设址,或者设计成多桥相连,使一桥横贯交互的河流。比如上海嘉定区的横沥河和练祁河,是两条交叉的河流,上面建造了天宝桥和济川桥,是相连的“双桥”,而德富桥和济川桥又十分接近,形成了“三桥”,贯通了宽阔的多岸。
第二是它对材料的运用,整体上比如石材的选用,石构的搭接,以及它们跟古桥整体结构的匹配,都非常科学。比如南宋年间的望仙桥,这么早的时候,古人就想到石料承重,木料抗拉伸,用最少的材料造出了负荷力度最大的桥梁,直到现在,这座桥依然在松江方塔园内被使用。
望仙桥
第三,它整体的形制、比例、高度、色彩,以及踏步的坡度、拱券的弧度、券板的排列,都有设计,整体看上去有一种天然美感。现在的桥梁,按照它的比例做出来后,可能就不是这种感觉,或许缺的就是一些细节设计。
特别是在工具不是很发达的古代,完全依靠手工和简易工具来进行施工,非常不容易。要造一座桥梁,首先要在河上围堰、截水,然后才能施工,同时桥梁主要用石材,手提肩扛着搭起来。在这种条件下见到诸如放生桥这么大的五孔石拱桥,我觉得直接说明了,我们传统工匠、工艺实在很伟大。
放生桥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