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文物故事我来讲 四十四】玉门魂:玉门风格 因石油而闻名 因精神而传唱
玉门,因石油而闻名,因精神而传唱。
玉门油田是中国第一个天然石油基地,是中国石油工业的摇篮。在祖国石油工业发展的进程中,玉门石油人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形成了慷慨无私支援别人,历尽艰辛发展自己的“玉门风格”,积淀了以艰苦奋斗为核心的“玉门精神”。
一代代玉门石油人以对石油的挚爱和对祖国的忠诚,担负起“三大四出”的历史重任,会战大庆、跑步上长庆、三上吐鲁番,成就了让一代人流下热泪的“玉门风格”。
1955年,5000名玉门石油人西进柴达木,支援新油田勘探开发。
1956年,先后有1.2万名职工开赴新疆,参加克拉玛依油田开发建设。
1958年,44个钻井队和3400多人奔赴巴山蜀水,参加川中石油会战。
1959年,以王进喜、薛国邦为代表的1.8万名玉门儿女,远赴东北,参加波澜壮阔的松辽石油大会战。
1970年,1.4万人和1348台(套)设备奔赴陇东,参加长庆油田会战。
1989年,近万名职工再出阳关参加吐哈石油会战,不到4年建成年产原油300万吨的吐哈油田,前后共有7个单位近2万名职工整建制划归吐哈石油会战指挥部。
1949年10月至2009年8月,玉门油田先后支援了大庆、胜利、长庆、吐哈等20多个油田,支援了上海、兰州、南充、荆门、长岭、延长等炼油厂建设,向全国50多个石油石化企业和地矿单位培养输送管理人员、技术骨干和熟练员工12万人,输送各类设备4000多台(套)。
十数万玉门儿女把先进的管理经验、工艺技术、优良作风和玉门精神带到了新的石油企业,形成“慷慨无私支援别人,历尽艰辛发展自己”的玉门风格,谱写了一曲曲“我为祖国献石油”的壮丽凯歌。
1972年12月25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就“玉门风格”做出过详细介绍:
“在我国石油工业战线上,人人都夸玉门好,夸它共产主义风格高。到过玉门的人怀念玉门,没有到过玉门的人向往玉门,许多油田的职工都在感激玉门”
今天,无论是在茫茫戈壁,还是在辽阔草原;无论是在昆仑山下,还是在嘉陵江边,只要是全国解放以后开发和建设的油田,都有来自玉门的职工。“凡有石油处,就有玉门人”,这是诗句,也是事实。玉门职工就像种子一样撒遍了祖国石油工业战线,玉门风格也就在广大石油工人中间广泛传送。
......
1949年10月至2009年8月,玉门油田先后支援了大庆、胜利、长庆、吐哈等20多个油田,支援了上海、兰州、南充、荆门、长岭、延长等炼油厂建设,向全国50多个石油石化企业和地矿单位培养输送管理人员、技术骨干和熟练员工12万人,输送各类设备4000多台(套)。
十数万玉门儿女把先进的管理经验、工艺技术、优良作风和玉门精神带到了新的石油企业,形成“慷慨无私支援别人,历尽艰辛发展自己”的玉门风格,谱写了一曲曲“我为祖国献石油”的壮丽凯歌。
当玉门石油产品运往祖国四面八方时,当玉门油田的新技术、新工艺传播到一个个新油田时,当玉门油田走出的石油精英尽显风流时,当白山黑水间的玉门石油人萦怀着老君庙的温馨时,玉门石油人奉献祖国的所有情感都凝结成了"凡有石油处,就有玉门人”的诗句。支援新区的滚滚车轮和铿锵脚步都叠加成了"大学校、大试验田、大研究所,出产品、出经验、出技术、出人才”的“玉门风格”。
在新的历史时期,玉门石油人自强不息拼搏奋进,续写着持续和谐发展的新篇章。大江东去,斗转星移,几代玉门石油人用热血铸就了一部艰难创业史。历史是一部大书,读懂了历史,就读懂了未来。走进玉门油田的历史长廊,您一定能够读懂玉门油田,读懂玉门石油人的心路历程。或许您还会读懂整个中国石油,读懂百万翻天覆地石油人!
来源:玉门市博物馆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其他平台转载请注明来源。
唱响交响丝路
畅游如意甘肃
监制:范志俊 审核:赵立青 编辑:令江涛
关注我,让我成为你的专属小太阳。
原标题:《【文物故事我来讲 四十四】玉门魂:玉门风格 因石油而闻名 因精神而传唱》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